公务员考试《行测》高手养成记:一个行测高手的自我修养

公务员考试《行测》高手如何炼成?

循序渐进,没有速成的捷径可走

当然,如何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朝着行测高手的大道直奔而去,少走弯路,是我上两篇文章和今天要讨论的话题。

在上两篇文章《 》《 》中,我指出公务员考试《行测》备战有序推进的六个步骤,并重点阐述了前五个步骤(详细内容请阅读原文):

一、知晓并了解行测五大题型

二、熟悉并熟练五大题型

三、探索可能存在的速度解题甚至“秒杀”的方法

四、仿真训练

五、私人订制答题顺序和答题时间

今天,继续讨论最后一个步骤,也是行测备战策略的完结篇。


公务员考试《行测》高手养成记:一个行测高手的自我修养

六、破除答题误区

答题误区的破除建立在良好的答题心态和状态基础上。

心态和状态,也是我以前的文章经常强调的。比如辞职公考、不找工作全身心备战公考等等,都是不建议的,因为这会影响心态。而心态和状态息息相关。仿真训练也是保持答题状态的重要保障。可以阅读我往期的文章,不再赘述。

这里,我给大家一些数字,让你增强公考的信心,从而保持一个好的心态。国考行测135题,100分;如果你要上80分,你能答对108题左右即可(五大题型错27题);如果上75分,能答对101题左右便可(五大题型错34题);类似的,70分,答对94题;65分,对88题;60分,对81题,错54题。

扪心自问:120分钟,答对90题左右,很难吗?

再者,国考行测65分,申论55分,基本90%的岗位都能进面试了。

真的很难吗?

不要总想着得满分,你是不可能得满分的。

不要总想着把题做完,你是不可能做完的。

行测的答题宗旨,就是在既定的时间里,最大化你的分数。

因此,要有这样的心态:该拿的分数你要拿到,不该拿的也不要贪心,果断放弃。

所以,知道了这样的宗旨,有了这样的心态,就能更好理解行测答题,方能破解行测答题的一些误区。

哪些误区?当然有很多了,五大题型都有不同程度的误区,这篇文章来不及一一道来,以后会逐一撰文详述。当然,这里会给出一些方向性误区及破解之道,供大家参考。

结合上面提及的答题顺序和答题时间,比如:不要放弃五大题型中的某一题型


公务员考试《行测》高手养成记:一个行测高手的自我修养

经常有朋友问我:我是文科生,看到那些数学题头就大,我还是全身心地主攻语言题、放弃数学题吧。这就是典型的答题误区。

因为,行测真题不是随便出的,是命题小组的智慧结晶。这句话有何含义?那就是,行测真题要有区分度,能将一百多万的考生区分开来。因此,在试题设置上,五大题型中每类题型都有它独一无二的难度系数。

什么意思?简单说,从五大题型看:不会出现某一类题型大家基本都会(比如考生正确率85%以上),或者大家基本都不会(比如考生正确率15%以下)的情况。从每一道题看:不会出现所有考生都会做(比如类似“现在的国家主席是谁啊?”这种几乎100%正确的题),也不会出现几乎所有考生都不会做(比如争取率接近为0或5%以下)的情况。

所以,直白讲:正常情况下,五大题型,每一类都会有简单题(比如正确率70%)、中等题(比如正确率50%)、难题(比如正确率30%)。这就决定了,不能任性地放弃某一题型。

尤其是数学题,它有一个鲜明的特征:

答案是唯一的没有争议的(我一直说不要迷信参考答案。不过,数学题方面,市面上的参考答案大部分是没有问题的,因为数学题具有答案唯一性的特征)。数学题中的资料分析题更有一个显著特征:只要给你足够的时间,你肯定能100%正确的。

所以,如果你因恐惧数学而放弃数学题,全身心投入在语言题上,显然是不明智的。毕竟,语言题不具有数学题的这种特征,一道题你花10分钟也不一定知道答案。举个例子,比如以前有个著名的历史常识题,问:武昌起义的第一二三枪是谁打响的?分别给你黄兴、宋教仁、孙中山等几个答案。像这种题,你要是不知道,完全就是不知道,花多一秒的时间都是浪费,随意选一个跳过就行了。给的参考答案是“黄兴连开三枪,拉开了武昌起义的序幕”,所以三枪都是黄兴(不过后来有考证说是熊秉坤)。


公务员考试《行测》高手养成记:一个行测高手的自我修养

所以,正确合理的答题习惯,应该是在自己的答题顺序下,速度解题。如果不会的,果断放弃,换下一题。注意,行测真题是没有先易后难的顺序排列的,你看到的数量关系的第一题可能就是最难的,最后一题可能是最容易的。如果一眼发现第一题搞不定,或者已经耗了两分钟还茫然没有结果,那赶紧跳过吧,识时务者为俊杰。

这个时候,很多人就会疑惑了:我不做一做,不想一想,怎么会知道自己会不会、能不能做得出答案来呢?

能问出这样的问题,说明你还没有达到行测备战的第二步:即对行测五大题型基本的出题方式、形式、内容及答题的基本技巧、思路、方法等不了解、不熟练,更不用说第三步的“速度解题”了。只有你熟练掌握了这些,题目一眼扫过去,就知道这是什么题,需要用什么公式,平常解这种题一般会花费多少时间,正确率会在多少……。说起来好像很复杂,但其实都是在刹那之间,在你看题的过程中。看完题,你的选择就出来了,做OR不做?

如果是那种简单题、中度题,看完直接做就是了;如果是那种难题,看完题就应该知道这题性价比低,大方地略过就是了。

不要说你做不到。关键在于,你是不是真的为“熟练”这两个字付出了大量的努力。就像足球,中国人一直以为亚洲人是很难有马拉多纳、罗纳尔多、梅西那种后场一条龙破门得分的,因为中国人足球水平那么低,肯定无法理解。直到看到韩国的孙兴慜的12秒一条龙破门。高手,从来不是天生的,200%的努力必不可少(然而国足……)。

所以,考场上一个行测高手的答题,不是首先放弃某一类题型,不是对每一题都斤斤计较,而是在私人订制的答题顺序下,高速高效地重复着读题、解题OR放弃、读题、解题OR放弃的过程。两个小时下来,每一类题,该拿的分数基本都能拿下(简单题、中度题、部分难题),不该拿的分数也能有一定概率拿下(最简单粗暴的就是全部选B或C,25%的正确率)。

这个时候,你再回头想想我给的那些数字,比如行测答对94题左右,得70分,真的那么难吗?

以上六大步骤,是每一个志在公考上岸的朋友需要经历的,也是一个行测高手成长过程的必经阶段。


公务员考试《行测》高手养成记:一个行测高手的自我修养

当然,本文,包括上篇文章,只是对“公考行测如何高效地复习备战?”的一个完整解答,给芸芸考生一个方向性的指点迷津,里面有些内容难以讲得透彻全面,需要你自行研究。

那么,手机前的你,看到这里,是不是应该做点什么?

当然不是,而是进行自我摸底,简称自摸

什么意思?

自我摸底,就是对自己的行测水平,包括行测五大题型的了解、熟悉程度,每一题型的基本技巧、可能存在的秒杀技巧等,自己的答题时间、答题顺序、答题习惯等等,要有完全清晰、明白无误的认识。

显而易见,公考小白的自摸简单明了,因为基本都是0;公考老手们的自摸状况不一。

无论哪种,都请理性、客观地评估自己目前行测的复习处在什么阶段,并正视不足,加倍努力,朝着更高的阶段前进。

自摸的过程,也是你检验进度发现差距寻找努力目标的过程。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在知彼之前请先知己,方有百战不殆的可能。

时间转瞬即逝,联考、省考看似遥远,实则近在眼前。万万不可稀里糊涂地走进考场,这样,往往你也会输得稀里糊涂的。

最后,祝大家早日成为行测高手。

我是城三少,《申论狂人答题秘笈》原创作者。揭秘公考,带你起飞。欢迎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