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这次浩劫,大家觉得中国的饮食习惯将来有可能演变为分餐制吗?

好名无余


别人怎么想我不知道,但是我们家,我妈觉得要分餐制了,这样也减少了剩饭的情况。具体什么时候实行我还不知道,疫情还没过,还不能去买餐盘。



霁堂语


其实分餐不分餐,和这次的疫情不一定会有直接联系,这次传染方式还有气溶胶传递,所以分餐制,是随着社会发展和卫生习惯的养成,会慢慢发展起来。我就自己真实经历分享一下给大家哈。

前几年公司请了一个国外设计师,因为工作的关系经常一起午餐。我们原先三个饭搭子吃饭的时候基本不分,考虑国际友人在,我们准备了公筷,碗碟之类都很注意分开。原先你我不分的三个人,也不好意思当着老外的面吃饭时“亲密无间”了,渐渐养成了习惯。直到一年后老外离开,我们分餐不再这么严格,但是大习惯已经养成,没有刻意。

还有几次,去一个大家庭做客,他们有一个西餐桌,一家四口和两个老人外加两个阿姨,我和同事10个人坐满。上桌后阿姨自然而然的分给每个人一个盘子,用公筷帮我们分食,因为不方便自己夹菜。阿姨说平时他们也这样,习惯了。

再说说自己家的日常哈,一家三口基本不分餐。和父母聚会时也是传统习惯,不分。唯有一次,老爸感冒怕传给我们,把碗碟烫了以后给我们每个人分食。

所以,我相信以后不用刻意,会慢慢养成分餐的习惯[大笑],假如,你们家餐桌是西餐桌,可能有利于你加速养成这个习惯[酷拽][酷拽][酷拽]


颜米餐厅


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证,感觉很难!

我曾在元月10日途经武汉,后又于元月21日排队买口罩。当时,排在我后面的是一老姨妈,偶尔咳两声,没引起我的警觉,结果几分钟后,她跟我打招呼,说到旁边的椅子上坐一会儿。快排到的时侯,她接着站队,随后接了个电话,说“我这几天感冒了,在发烧,头疼得很,身上也没力气。”

我一听吓了一大跳,与新冠肺炎的症状干咳、发烧、无力、头痛一一对应,马上想要逃离这儿。要这会儿已经都快排到我了,前面只有三个人了,又想到排了半个多小时,没买到口罩心不甘。结果硬头皮买了口罩,迅速逃离。

回家后,立即按照网上教的法子,洗澡换衣服消毒,又马上用消毒水拖地做清洁。

大扫除做完,人也累瘫了,再加上消毒水挥发的氯气刺激咽喉,到了晚上就有点低烧,喉咙也痛,当时怕得不得了。

马上自我隔离,按照网友教的法子,买了奥思他韦、头孢丙烯片、祖卡木颗粒和念慈庵枇杷膏,吃完药立即休息,身上贴发热贴,戴上口罩睡觉。

两天后退烧了,胃口一直很好,没有像确诊者说的吃不下饭,心态立即好起来了。

但是还是怕自己染家人怀疑自己得的是新冠肺炎,除自己不出卧室,连睡觉都戴口罩外,家里人全部实行分餐制。

过了10天后,感觉自己也不像是个感染者,精神好,胃口也好,就开始在家自由活动了,但是在公共区域还是戴着口罩,与家人说话还是隔得很远。

到了14天后,觉得自己已经没问题了,就开始出房间吃饭了,但还是采取分餐制,使用公筷。又坚持了大概不到一周,随着时间的推移,就开始漫不经心了,经常在吃饭前忘记拿公筷。现在基本上是,记起来就用公筷,忘记了就算了!

反思分餐制坚持不下来的原因,可能是这么几点:

一是餐具不适应。中国人习惯用碗吃饭,而分餐制最好用盘,这样好把菜事先分到自己盘中。而使用碗,由于表面积有限,装了米饭,再放菜,总感觉汤汁都到饭里,很不习惯,特别是油荦大的菜,那油都渗到饭里就没办法吃了!

二是如果用盘子的话,就要筷子和勺子并用。因为用盘装米饭,用筷子就不方便了,必须要加一个勺子舀起米饭,不然,很难把盘子里的饭菜夹干净。

三是习惯难改。家里用的是方桌,伸手夹菜很方便,而分餐后,菜冷得快,且有些菜必须带点汤汁吃,味道就好一些。所以就是分餐后,也习惯于吃完菜后,用自己的筷子夹。总是忘记用公筷。


一点微光71


最好是分餐制,记得我小时候家里吃饭都是每人一碗菜一碗饭,至今保持。

在其他场合吃饭的话,把菜夹到小碗里,就吃这些,其他的菜不动筷子了。有些人觉得这是矫形,随他怎么说,健康第一。

毕竟有的人夹菜的时候夹来夹去就是不吃,没完没了的夹起菜来放下,再次夹起来菜又放下,最后还是放下了没吃;还有人在菜盘子里翻菜,翻来翻去。

更有甚者吃饺子的时候,用自己用的筷子把桌子上面所有的饺子都翻个遍,嘴里还念叨着别粘连,挨个翻个遍。




沈飘儿


中国的饮食习惯从吃饱到吃好的曰子已经过去了,我小的时候刚刚改革开放那时候只要能吃跑饭就可以了就非常开心,但是就是这么坚苦的日子也没一个人去捉野生动物,在当时我们家房前屋后都是水稻田已到夏天晩上都有青蛙的鸣叫那真是一种享受,当时的人们虽然然生活坚苦但是没有人会去捕野生动动物来吃,当时的人们没有现在的环境保护意识,但都知道不管是什么动物都是有生命的,我小时候老人都这样教育我们的,至于分歺我想不会,因为中国人的饮食传统习惯已经有几千年了,我自己也不会。


襄阳小兵


首先,我可以肯定的说,中国的饮食习惯不会演变成分餐制。

其实,中国分餐制的文化传承直到唐宋,主要是后期引入了胡床桌椅,共餐制才逐渐演变为一种文化习俗。为什么不会演变为分餐制呢?我觉得原因有三:

一是对疫情的关注点在于野味,不在于共餐。纵然2003年的SARS和今年新冠病毒给了我们当头一棒,但是普通民众在自我检视上仍停留在不吃野生动物的身上,对饮食习惯卫生并没有上升到一定高度,我相信及时在自我隔离期间,大家的家庭用餐仍然是共餐制,所谓习之难改。

二是妈妈们是不答应的。要严格满足共餐制条件,所带来的很多必要成本是餐具的使用,尽管有人说每道菜多放一个公勺就够了,但是分餐制还是会极大增加餐具的洗涤成本和水资源的浪费,对于当今的妈妈们来说,“不作妖”显然是现实选择。

三是文化传统使然。西式的分餐制已经悄然出现在了权贵的用餐中,但是大众的饮食文化决定了同食肉、共饮酒,齐聚一堂就要共品美食,热热闹闹,觥筹交错间点评菜肴、指点江山,如果非得分餐,大家各自品食面前美食,失去了中国人最需要的东西:人情。


浮生陸記


经过这次浩劫,我认为中国的饮食习惯演变为分餐制是有可能的。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餐饮实行分餐制有很多好处。很明显,最大的好处就是有利于同台吃饭人的身体健康。

我家吃饭就是从来都是实行分餐制的,我对分餐制的好处很有体会。我感到实行分餐制代表了关爱家人,如果有朋友来了进餐,分餐制也代表尊重朋友。我亲身体会感觉到分餐制吃东西大家更放心,也更开心。

也许有人认为:中国的餐饮习惯是多年传下来的改变不了。但是,现在这次是新冠状病毒疫情等于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我们的一切不好的生活习惯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了。以前,有些人吃东西不洗手,嘴上还挂着一句口头禅:“不干不净,吃了没病”。这些不卫生的习惯行为现在是非改不可了。

经过这场疫情的浩劫,人们的生活理念会发生很大的改变。中国的餐饮习惯演变成分餐制是完全可能的。

实行分餐制也不一定要马上买分餐的餐具。每盘菜旁边放一双公筷,每个亲人用公筷往自己碗里夹菜就行。效果跟分餐制也一样了。

一切生活习惯都是可以改变的。中国的生活习惯会变得越来越健康卫生,越来越有爱心,越来越有人性化,越来越美好。


战无不胜的心星相图


答:分食制是文明用餐的诠释!

1、饭店里,十几位一桌,转来转去,你夹我夹,唾沫交替着进出口👀

2、即使家庭,也应该用公筷公勺。





绥格格


推广分餐制解决不了问题。

餐饮:没有必要采用分餐制、但必须推广使用公筷、饮食方面更加应该注意的是切生食和熟食的案板刀具要分开、生熟食品存放储藏时要分开、水产和肉类食品要熟食……。

野生动物饲养繁殖:严禁买卖食用“野生”动,野生动物分人工饲养繁殖和纯粹的野生动物,林业部门发放野生动物经营销售许可证只容许饲养销售人工饲养繁殖的“野生动物”,现在可以说有经营许可证的商贩都在“挂羊头卖狗肉”。

宠物饲养繁殖:严禁销售野生鸟类,严禁饲养繁殖野生啮齿动物、常见的有松鼠、仓鼠 、毛丝鼠(龙猫 )草原犬鼠、旱獭(土拨鼠)、啮齿动物会传播鼠疫杆菌、土拉杆菌、沙门氏菌、隔断螺旋体病、汉坦病毒,蜱传回归热常以啮齿动物为病原的贮存宿主,如莱姆病、人粒细胞埃立克体病、科罗拉多蜱热、一些蜱媒脑炎以及利什曼原虫病等。

宠物狗流浪狗:2017年全国狂犬病发病数516人,死亡502人,2017年我国狂犬病疫苗批签发总量为7780.73万份.血清501万份,2018年中国狂犬病的发病数是422例,死亡数是410例、2018年我国狂犬病疫苗批签发总量为6292.6万份.血清862万份,2015年12月10日,世界卫生组织(WHO)、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和全球狂犬病控制联盟发布了用以消除人类狂犬病并可每年挽救数万人生命的新框架。框架呼吁采取3要行动:要使人用疫苗和抗体能够负担得起;确保被咬人员得到及时治疗;开展大规模犬类疫苗接种,从源头上解决疾病问题。目标是2030年在全球消灭由动物传给人的狂犬病

个人卫生:防止疫病传播还需要每个人都有防范意识、需要养成良好的个人和公共卫生习惯。勤洗手、不要拿手触碰眼、口、鼻,传染病(流感……)高发的季节出门戴口罩😷……

我国的鼠疫疫原地

1)青藏高原喜马拉雅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

2)呼伦贝尔高原蒙古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

3)帕米尔高原长尾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

4)天山山地灰旱獭、长尾黄鼠鼠疫自然疫源地;

5)松辽平原达乌尔黄鼠鼠疫自然疫源地;

6)甘宁黄土高原阿拉善黄鼠鼠疫自然疫源地;

7)内蒙古高原长爪沙鼠鼠疫自然疫源地;

8)锡林郭勒高原布氏田鼠鼠疫自然疫源地;

9)滇西北山地大绒鼠、齐氏姬鼠鼠疫自然疫源地;

10)云南、东南沿海家鼠鼠疫自然疫源地。




时光荏苒104503231


我觉得一定会有一部分人家里会实行分餐,至少我和家人已经开始了。分餐,分生活所有的用品,一定是科学和健康的,但是还是会有一部分人还是会好了伤疤忘了疼,作为中国人,真的不希望这样的疫情会再次出现或者下次出现时候更加猛烈!今天又一次看了一遍张宏文医生关于的视频,感触颇深!他说:我们并不知道下次的病毒什么时候爆发,所以,我们应该做的就是从生活中的点滴做起,例如:勤洗手、家里餐具消毒等等还有很多大家日常都知道的一些常识性知识!也许,我们意识再好也不带表所有人,但是至少我们自己用自己的行动带动身边的人一起去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以前总在电视上、书上、电影里看到大的灾难,从没想过有一天会真实发生在自己身边,这次疫情真真实实就在我们身边,我们不能再饮鸩止渴,而是要用行动来改变未来了,希望大家都能健康平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