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人子弟!电视剧中全都是瞎演,历史上真实的银元宝是这样的

喜欢古装剧的小伙伴大概都看到过类似的桥段:吃顿饭花几十两银子随手就丢出来、皇帝赏银百两甚至千两,一个人就能端走……而且,这些银元宝大多都像个“山”字:两边有耳朵,中间是一个圆圆的凸起。


误人子弟!电视剧中全都是瞎演,历史上真实的银元宝是这样的

在专家看来,对银元宝有这种印象的,基本是被一些古装剧“忽悠”了,其中有些相关情节,还有点缺乏基本的认知。


误人子弟!电视剧中全都是瞎演,历史上真实的银元宝是这样的

中国历史上真正流通的“银元宝”即银锭,是古代货币的一种,由于其重量不同、并以“两”为主要计量单位,故又称银两。银两始于汉,盛行于明清时期,唐,宋,金时期是以银铤为古代的流通货币,因为样子像猪的肾脏,百姓们俗称猪腰银,银锭子是在明代才开始实行使用,造形花样百出。


误人子弟!电视剧中全都是瞎演,历史上真实的银元宝是这样的

银锭好多是在使用模具的基础上“摇”出来的,“所以会一般堆积出两个"耳朵"或者说"翅膀",上边有水波纹,就是摇的痕迹”。别看银锭个头不大,但却能告诉我们许多东西。古代的银锭大致分为官铸和私铸,官铸的是税银,管理非常严格,“成品银锭上要注明哪个地方铸造的、铸造年份、工匠名字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