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人生活的太累,就是因為太在意世界的“規矩”

莊子:人生的累,就是因為活得太“規矩”。

莊子:人生活的太累,就是因為太在意世界的“規矩”

人應該遵守的規矩,是自己的道德和自己的良知,而不是世俗之中所謂的教條標準。

太多的人總抱怨著人生皆是苦海,但是他們痛苦的原因,除了人生所經歷的那些挫折與苦難之外,更多的只是因為自己將人生侷限在世俗的貪慾,和那些毫無意義的死板教條之中。

太多的人都活在一種本末倒置的世界裡面,陷入自己錯誤的主觀認知之中,對於世界做出評判和錯誤的追求,比如說貪圖那些毫無意義的名利,過分執著於外界的眼光和世俗的標準。

人之所以活得累,就是因為自己太執著外在的事物,而這時的外物也變成了自己人生的枷鎖,這樣的人生哪裡談得上自由呢。

莊子:人生活的太累,就是因為太在意世界的“規矩”

莊子說:汝遊心於淡,和氣於漠,順物自然而無容私焉,而天下治矣。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你應處於保持本性無所修飾的心境,交合形氣於清靜無為的方御,順應事物的自然,而沒有半點個人的偏思,天下也就得到治理了。

古代有一個人叫阮籍,他母親去世,裴楷去弔唁,有人就對裴楷說:“但凡弔唁,主人哭後客人才行禮,這是我們所知的世俗禮儀,阮籍竟然不哭,你為什麼還痛哭流涕呢?”

裴楷這個時候就說:“阮籍超脫世俗,可以不遵守禮制,而我們世俗之人必須遵守禮制。”

為母服喪時,阮籍在晉文王司馬昭席上仍然飲酒吃肉,同在宴席上的校尉何曾就對司馬昭說:“您要以孝道治理天下,阮籍服喪卻在您的宴席上照樣喝酒吃肉,應該把他流放到荒漠之地。”

文王說:“我們除了擔憂嗣宗如此哀傷勞累,還能說什麼呢,再說有痛苦而飲酒食肉,本來就不違喪禮。”

莊子:人生活的太累,就是因為太在意世界的“規矩”

此時,阮籍照樣吃喝不停,神色自如。

鄰居家有一個美麗的少婦,平時在旁賣酒,阮籍和王戎經常在她家喝酒,有時醉了就睡在少婦旁邊,後來少婦的丈夫有一些疑心,但仔細觀察,發現阮籍並沒有什麼意圖。

對於世俗之人來說,阮籍的言行是我們無法理解的,甚至是在我們所理解的正常範圍之外,但是看似狂放不羈的作風之下,處事卻十分謹慎,與別人交談更不妄加評判他人,他的德行並不在於自己的滿腹經綸,知識淵博,而在於擺脫世俗所累,不拘泥於世俗之中,才有心靈和人生的雙重自由。

他不受教條規矩的約束,照樣能夠馳騁天地之間,活出不一樣的瀟灑風骨,在這看似放蕩不羈的外表下,卻有守住心靈虛靜之地的真正純淨靈魂,在世俗紛擾之中也能自得其樂,這才是最好的人生狀態。

莊子:人生活的太累,就是因為太在意世界的“規矩”

生活中,所有人都計較著世俗的眼光和看法,但是殊不知人生的痛苦也皆源於此,正是因為你陷入了對於世俗的執念,所以世俗永遠是你的枷鎖,我們應該遵守的規矩,不過是自己的道德和良知也就夠了,何必會在意外物呢?

濟公活佛一生都奉行一句話: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

真正的佛心和對於道的理解感悟,並不在於形式上的約束,而是內心的純淨和奉行。

我們在這裡並不是提倡佛家破除酒戒和肉戒,而是讓大家明白一個道理,就是世俗之人所認為的標準,不過是一種毫無作用的條條框框,內心的逍遙才是真正的境界。

《易經》之中有這樣一句話:無思,無為,寂然不動,有靈感就會通天下

不妄想不妄為,便能獲得心靈的虛靜,而對於我們人生來說,當你不以外界世俗為教條的時候,自然能獲得一種真正清靜無為的境界。

莊子:人生活的太累,就是因為太在意世界的“規矩”

文|國學書舍


品讀國學智慧,感受古人文化,體悟不一樣的世界,看見不一樣的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