聰明人是如何解決問題的,看看是不是跟你身邊的人一樣

管理顧問姜汝祥博士在《請給我結果》這本書裡講了一個故事:

總經理把小王、小李、小張3個人同時找來,然後對他們說:“現在請你們去調查一下停泊在港口邊的船。船上毛皮的數量、價格和品質,你們都要詳細地記錄下來,並儘快給我答覆。”

1個小時後,他們3人都回來了。

小王先做了彙報:“那個港口有一個我的舊識,我給他打了電話,他願意幫我們的忙,明天給我結果。我為了保證明天讓他給我結果,我準備今晚請他吃飯,請您放心,明天一定給您結果。”

接著,小李把船上的毛皮數量、品質等詳細情況給了總經理。

輪到小張的時候,他首先重複報告了毛品數量、品質等情況,並且將船上最有價值的貨品詳細記錄了下來。然後表明,他已向總經理助理瞭解到總經理的目的,是要在瞭解了貨物的情況後與貨主談判。於是,他在回程中,又打電話向另個兩家毛皮公司詢問了相關貨物的品質、價格等。

在上面的故事中,小張顯然是現在眾多公司喜歡的員工類型。因為他不僅是去做任務,不僅是做老闆“吩咐”他做的事,而且更懂得老闆和公司“吩咐”他做事的目的。

能給老闆提供他想要的結果,而不是完成任務的過程。這就需要你能解決問題!

老闆請你來是解決問題而不是製造問題;如果你不能發現問題或解決不了問題,你本人就是一個問題;你能解決多大的問題,你就坐多高的位子;你能解決多少問題,你就能拿多少薪水;讓解決問題的人高升,讓製造問題的人讓位,讓抱怨問題的人下課。這些話,是不是句句震撼,直接說到了你的心坎上呢?

聰明人是如何解決問題的,看看是不是跟你身邊的人一樣


善於提出問題

聰明人總是知道所有問題的答案嗎?

NO!

事實上,聰明人並不是知道答案,而是他們總是向周遭的世界發問,善於尋求問題的答案。

蘇格拉底曾說過:“問題是接生婆,它能幫助新思想的誕生。”

愛因斯坦曾說過:“提出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

中國古人說:“學源於思,思源於疑”。

請記住這三句話。

現代管理學之父彼得·德魯克,在管理界是受人尊敬的思想大師。他在世時,比爾·蓋茨、傑克·韋爾奇等世界500強的企業領導經常向他尋求智慧,而他諳熟上面三句話背後的哲理。

聰明人是如何解決問題的,看看是不是跟你身邊的人一樣


韋爾奇在1981年成為通用電氣(GE)的CEO時,接手的是一個業務龐雜的超級多元化企業,他深刻地感知如果不盡快進行改革,通用電氣將淪為一個二流的企業。他希望聆聽德魯克的教誨,但德魯克並沒有現成的方案給他,只是問了他幾個問題。

德魯克問韋爾奇:“如果你今天還沒有進入這一業務領域,你會投入資源來爭取進入嗎?”這個問題啟發韋爾奇為通用電氣的每個業務單元制定了必須在行業內處於“數一數二”的位置,不然就賣掉或者關掉的規則。

德魯克又問韋爾奇:“如果你的客廳閒著,你能不能把它借給別人用一用呢?”這個問題幫助韋爾奇認識到通用電氣公司與其他組織合作的潛力,開始了“無邊界管理”[1]的實踐。

德魯克認為:優秀的領導人給出答案,而偉大的領導人提出問題。為了幫助領導人在管理別人的同時,能夠管理好自己,他提出了五個問題:

(1)我是誰?什麼是我的優勢?我的價值觀是什麼?

(2)我在哪裡工作?我屬於誰?我是決策者、參與者還是執行者?

(3)我應做什麼?我如何工作?會有什麼貢獻?

(4)我在人際關係上承擔什麼責任?

(5)我後半生的目標和計劃是什麼?

如果你在網上搜索,你會發現東軟集團總裁劉積仁、阿里巴巴副總裁衛哲等人都運用“德魯克經典五問”剖析過自己的迷惑,找到了自己想要的答案。

聰明人是如何解決問題的,看看是不是跟你身邊的人一樣


運用分析框架

如果提問是解決問題的一個途徑,那麼如何提出問題,就是非常關鍵的一步。

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一個好方法,是使用分析框架。

德魯克的經典五問,就是一個分析框架,運用這個分析框架,能夠幫助你針對自己的情況,發現和提出有價值的問題。

心理學家戈夫曼將框架定義為人們用來感知和解釋社會生活經驗的一種認知結構,即將個人生活經驗轉變為認知時所依據的一套規則。

如何成為一個有錢人?這是一個困惑了許多人的問題,但是很少有人能夠建立一個分析框架去幫助自己解決它。

如何成為一個有錢人?首先是要增加收入,其次是要減少開支。當收入大於開支後,就有了儲蓄,然後才能用於投資理財,才能用錢賺錢變得更富有。有了這樣一個基本的分析框架後,你就可以提出更多的“聰明”問題,直到明白該怎樣行動。

你思考的問題,別人也思考過。因此通過讀書和學習,你可以學習到別人的分析框架。

例如,美國人查理斯·卡爾森也為“如何成為一個有錢人”這個問題所困惑,他通過對美國170名百萬富翁進行系統的訪問、調查,從他們的致富經驗中,歸納出了成為百萬富翁的八個步驟。

第一步,現在就開始投資。沒錢投資怎麼辦?卡爾森建議投資者強迫自己立即將收入的10%~25%用於投資;沒時間投資怎麼辦?那就立即減少看電視的時間,把精力花在學習投資理財知識上;擔心股�太高怎麼辦?別忘了股價永遠會有新高。

第二步,制定目標。這個目標既可以是為小孩準備好大學學費、買新房子或是50歲以前攢足退休費。總之,任何目標都可以,但必須要定個目標,全力去完成。

第三步,把錢花在買股票或股票基金上。美國人認為買股票能致富,買政府公債只能保住財富。百萬富翁的共同經驗是:別相信那些黃金、珍奇收藏品等玩意兒,把心放在股票上,這才是建立財富的開始。從長期趨勢來看,股票年均報酬率是11%、政府公債則略高於5%。

第四步,不要眼高手低。百萬富翁並不是因為投資高風險的股票而致富,他們投資的是一般的績優股。

第五步,每月固定投資,投資必須成為習慣,成為每個月的“功課”。不論投資金額有多少,只要做到每月固定投資,就足以使你的財富超越美國2/3以上的人,因為他們平常只想到消費,到老才想到投資。

第六步,買了股票要長期持有。調查顯示,大約3/4的百萬富翁買股票至少要持有5年以上。股票頻繁買進賣出,不僅冒險,還得付交易費、券商佣金等。這樣一來,交易越多反而越不會使你致富,只會令交易商致富。

第七步,把稅務局當作投資夥伴。厭惡稅務局的思想並不可取,只有把它當成自己的投資夥伴,並隨時注意新的稅務規定,善於利用免稅規定進行正當的投資理財,使稅務局成為你致富的助手,才是正面的做法。

聰明人是如何解決問題的,看看是不是跟你身邊的人一樣


第八步,限制財務風險。百萬富翁大多都能量入而出,買現成的西裝,開普通福特車,在平價商場購物,他們通常都不愛頻繁換工作,不生一大群孩子,不搬家。生活沒有太多意外——穩定性是他們的共同特色。

上面這八個步驟可以幫助你形成一個分析框架,你可以對照自己的情況,提出問題,找出答案,指導自己的行為。

聰明人常用的分析框架

世界排名第一的管理諮詢公司麥肯錫公司,被稱為世界500強企業的“經理人搖籃”。因為剛畢業的年輕人在麥肯錫的平均工作時間是3~5年,然後就會被挖到別的企業去做管理工作。

“麥肯錫人”為什麼在世界頂尖公司大受歡迎?麥肯錫資深培訓師大島祥譽在《麥肯錫工作法》中透露了一個秘密:麥肯錫積累了大量的分析模型,例如解決競爭問題的3C模型、解決戰略問題的7S模型、解決溝通問題的金字塔原理等,新人入職後通過學習這些模型,具備瞭解決企業重要問題的能力。其中,最重要的是形成了建立分析框架、運用分析框架的工作習慣,因而“麥肯錫人”能在同齡人中脫穎而出。

下面推薦一些聰明人常用的分析框架。

1.如何管理時間

著名管理學家柯維提出了一個時間管理的分析框架,把工作按照重要和緊急兩個不同的程度進行了劃分,基本上可以分為四個“象限”:既緊急又重要、重要但不緊急、緊急但不重要、既不緊急也不重要。這就是關於時間管理的“四象限法則”,如圖所示。


A象限是緊急而重要的事情,每一個人包括每一個企業都會分析判斷那些緊急而重要的事情,並把它優先解決。D象限是既不緊急,又不重要的事情,有志向而且勤奮的人斷然不會去做。B象限和C象限最難以區分,C象限對人們的欺騙性是最大的,它很緊急的事實造成了它很重要的假象,耗費了人們大量的時間。走出毫無意義的C象限,把有限的時間投入到重要的B象限去,不要再在C象限做那些緊急但是不重要的無聊事情了。

2.如何選擇和放棄

很多時候,決策就是選擇和放棄。如何選擇?如何放棄?解決此類問題,可以只用SWOT分析框架。

首先,分析你和企業具有哪些優勢資源和劣勢資源?S(strengths)是優勢,W(weaknesses)是劣勢。

其次,你和企業所處的外部環境有哪些有利因素(機會)和不利因素(威脅)?O(opportunities)是機會,T(threats)是威脅。

如此,就可以建立一個SWOT分析框架,如圖所示。


運用SWOT分析框架,調查列舉出內部的優勢、劣勢和外部的機會和威脅後,把各種因素相互匹配起來加以分析,從中就可以得出一系列相應的結論。例如選擇“S-O”的組合——“有能力做的”(即組織的優勢)和“可能做好的”(即環境的機會);放棄“W-T”的組合——“沒能力做的”(即組織的劣勢)和“沒可能做好的”(即環境的威脅)。

3.5W+1H萬能分析框架

1932年,美國政治學家拉斯維爾提出“5W分析法”,後來經過人們的不斷運用和總結,逐步形成了一套成熟的“5W+1H”模式。該模式通過連環發問找到解決問題的答案,是適用於大部分問題的萬能分析框架。

對象(What)——什麼事情?

場所(Where)——什麼地點?哪個環節?

時間和程序(When)——什麼時候?

人員(Who)——誰對此負責?誰來做?

為什麼(Why)——什麼原因?

方式(How)——如何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