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囧媽》:人到中年才明白,我們既愛又怨,但離不開“作媽”

《囧媽》:人到中年才明白,我們既愛又怨,但離不開“作媽”

《囧媽》:人到中年才明白,我們既愛又怨,但離不開“作媽”

中國式媽媽的特色,是對孩子事無鉅細的關心

《囧媽》講述了一個關於親情的故事。兒子徐伊萬,在陰差陽錯中,為幫媽媽盧小花圓夢,共同坐上了一趟開往莫斯科的列車。

旅途中各種笑點和淚點,相愛和相殺,給觀眾呈現了一段典型的中國式母子關係,從爭吵不斷到互相和解的過程。

囧媽盧小花,一個一切以兒子為中心,事事都要關心的控制型母親。

而在危急時刻,她毅然為兒子擋住危險,不顧自己的性命也要保全兒子,是很多中國式母親的縮影。


《囧媽》:人到中年才明白,我們既愛又怨,但離不開“作媽”

在生活上,她規定兒子一餐吃幾塊紅燒肉,每天要喝多少水,什麼時候喝。在徐伊萬和助理打電話的時候,她就在旁邊不停地喂他吃小番茄。

“在你的心裡面住著一個幻想出來的兒子,他應該吃幾塊紅燒肉,臉上的肉是橫著長還是豎著長,什麼時候要孩子……你全部都設定好了,你為什麼要鍥而不捨的改造我呢?”徐伊萬非常痛苦。

《囧媽》:人到中年才明白,我們既愛又怨,但離不開“作媽”

哪怕兒子徐伊萬已經是40歲事業有成的中年人了,她卻仍然把兒子當成一個小孩子。影片中有一次她和兒子爭吵,當兒子負氣地奪門而出時,她流著淚說,“你怎麼一點都不乖呀?”

《囧媽》:人到中年才明白,我們既愛又怨,但離不開“作媽”

在感情上,她又過多地干涉兒子兒媳的夫妻生活。

“你們怎麼還不要小孩?”“你們還住在一起嗎?”“那個事情還做不做?”“住在一起孩子怎麼出不來?”……

看到徐伊萬和娜塔莎有“不尋常”的感情的苗頭時,媽媽又非常嚴肅地警告他,不要在外面搞三搞四,不要背叛婚姻。

《囧媽》:人到中年才明白,我們既愛又怨,但離不開“作媽”

盧小花敏感地察覺到兒子的婚姻出了問題,於是她自作主張給張璐打了電話,勸說張璐婚姻之中兩個人都要有犧牲,不要光顧站工作。徐伊萬知道後非常氣憤,媽媽卻說,“我知道你們的婚姻有問題了,我能不管嗎?”,

兒子崩潰了:“在你眼裡所有的事情都是問題。我的婚姻有問題,我的身材有問題,我接不接電話生不生孩子都有問題。……

我受夠了和你呆在這個包廂裡,我受夠了你的教導,我受夠了你的強迫症 ……

很多時候,中國式媽媽們是一種令兒女頭痛又無可奈何的存在。她們永遠在嘮叨,永遠用她的人生經驗來教誨你,永遠希望你按照她們的要求來出牌

而當你表示反抗,明確不希望她插手你的事情時,囧媽們通常一句話就能噎得你無言以對:我是你媽啊!我不管你誰管你?!”


《囧媽》:人到中年才明白,我們既愛又怨,但離不開“作媽”

《囧媽》:人到中年才明白,我們既愛又怨,但離不開“作媽”

別讓控制慾,成為親死親密關係的“兇手”

著名情感作家蘇岑曾說,“一個家裡,你最討厭誰,往往你就最像誰。”

一個家庭的情感模式,會深刻地影響一個人,甚至也會把這種模式在不知不覺中傳承給下一代。

徐伊萬就是這樣,一方面,他厭惡媽媽對自己的控制,經常炸毛。另一方面,在他和妻子張璐的相處中,他對妻子的方式卻跟媽媽對他如出一轍,有強烈地控制慾。

《囧媽》:人到中年才明白,我們既愛又怨,但離不開“作媽”

影片一開始,徐伊萬修好了一款他以為張璐喜歡的一款檯燈,張璐卻說並不喜歡,覺得檯燈長得很作。徐伊萬對張璐的回答感到很不滿:“你怎麼可以這樣罵它?”

張璐反駁道:“你看,這就是我們倆之間的問題,你心裡面長了一個幻想的老婆。她應該喜歡什麼討厭什麼,該怎麼說話,你全部設定好了。都這麼多年了,你難道還沒有意識到我不是你想象的那個人嗎?”

為了不和徐伊萬正面衝突,張璐曲線發展,想帶著夫妻共同創立的產品“暖霸”到美國發展,此舉卻引起了徐伊萬的強烈反對。

他千方百計讓助理破壞張璐的計劃,到最後,甚至寧願自己賠錢也不想讓妻子開展自己的事業。雖然目的是為了阻止妻子和自己離婚,但這種強勢和控制慾卻非常明顯。

可是,這樣充滿控制慾的婚姻讓張璐無法忍受。儘管當初為了和徐伊萬創業,她放棄了自己的工作,兩個人度過了從最初的落魅潦倒到事業成功的時光。

《囧媽》:人到中年才明白,我們既愛又怨,但離不開“作媽”

“我們曾經那麼相愛過,年輕的時候總覺得愛一個人就是願意全心付出,後來才發現,有時候就算付出也難免互相傷害。我曾經很努力想變成你心目中理想的妻子,但我真的做不到……現在我們真的不可能了。”

聯想到盧小花和丈夫的感情,一開始也是非常浪漫。當年,因為徐媽媽遲到,錯過了電影的放映,而徐爸爸在散場後特地為徐媽媽單獨放映了一場,兩個人由此走到了一起。

《囧媽》:人到中年才明白,我們既愛又怨,但離不開“作媽”

連徐伊萬的名字,也是取自於當年那場電影的名字,《伊萬的童年》。盧小花說,婚後的生活並不是自己預料的那樣,並曾經想過一走了之。這當中的原因固然有丈夫的酗酒和家暴。

但是,徐伊萬在影片中和盧小花爭吵時也說到過,盧小花當年曾衝到丈夫的單位,讓所有人不要和爸爸交朋友,不要到我們家來,不要讓他喝酒。

“我現在知道爸爸為什麼總是喝酒了。就是因為你什麼事情都管著他,你管他吃管他喝,管他調工作的事情,管他穿什麼衣服,管他交什麼朋友。就是因為他活得太壓抑,他覺得他不自在,不幸福!他根本不是喝酒喝死的,他被你氣死的!”

控制慾的由頭,絕大多數時候是出於對一個人的關心。但也正是因為過度地關心,那種沒有邊界感的愛和給予,會在不知不覺中把對方逼到一種令人不安甚至窒息的境地。

《囧媽》:人到中年才明白,我們既愛又怨,但離不開“作媽”

久而久之,控制對方會變成一種不自覺的習慣,會被認為理所當然。但被控制的那個人,卻一定是非常壓抑,甚至痛苦的,絕對難以感受到快樂和自在。

這正是徐伊萬的妻子張璐下決心離婚的原因,也是徐伊萬覺得和母親呆在一起會感覺到非常難受的癥結所在。

《囧媽》:人到中年才明白,我們既愛又怨,但離不開“作媽”


《囧媽》:人到中年才明白,我們既愛又怨,但離不開“作媽”

囧媽,都有一顆硬核的母愛

因為遭受丈夫家暴,盧小花產生過離開的想法。但是因為放不下兒子,她留了下來。從此之後,她只為兒子而活,生活的重心就全部放在了兒子的身上。

被兒子誤解是自己氣死了丈夫,傷心的盧小花打了兒子一耳光,痛哭了一晚。並在列車途經的站點獨自一人下車了。徐伊萬很內疚,當即收拾行李去追趕媽媽。當他看到母親坐上了汽車,對他的呼喊置若罔聞時,他乘坐另一輛汽車一路跟隨。誰知,在終點站下車時,卻又看不見媽媽的蹤跡了。

徐伊萬在在茫茫雪林之間彷徨四望,天地之間空無一人,只有風雪肆虐。他掩飾不住的跪在地上大哭起來。也許,只有當失去的時候,人才能真正體會到對母親的那份依賴和不捨?

《囧媽》:人到中年才明白,我們既愛又怨,但離不開“作媽”

後來,徐伊萬終於在一塊大石頭上找到了媽媽,並向媽媽道歉。獨坐一角的盧小花眼神平靜,娓娓說起那些年丈夫家暴她的真相。為了不讓他幼小的心靈裡留下陰影,當年的她隱瞞丈夫酗酒家暴的事實,在孩子看到家裡的雜亂和受傷的她時,謊稱家裡進了竊賊。

徐伊萬慚愧不已,眼泛淚花。卻在此時,雪地裡突然竄出一隻黑熊,兩母子用蜂蜜作誘餌,用盡全力,把跳上轉檯的黑熊轉暈,剛鬆一口氣,護子心切的黑熊媽媽旋風般地撲了過來,

看到自己的孩子被傷害,這隻狂怒的母熊兇態畢露,咆哮著向母子撲來。徐伊萬狼狽奔逃,眼看無法逃脫母熊狂暴的攻擊了。

《囧媽》:人到中年才明白,我們既愛又怨,但離不開“作媽”

《囧媽》:人到中年才明白,我們既愛又怨,但離不開“作媽”

在這生死關頭,盧小花縱身從樹上跳了下來,擋在了兒子面前,然後揮舞著雙手,對著母熊不顧一切地喊,“不要吃我兒子,吃我,吃我!”

這就是母親。控制慾的母親,不可理喻的母親,疑心病重的母親,你覺得不勝其煩的母親。但同時,她也是那個只要有危險,就會毫不猶豫替你擋槍,哪怕犧牲性命也在所不惜的母親。

即使你怨她,罵她,甚至恨她,她也無怨無悔。任何事物也無法阻止她為你付出,即使口頭上答應不再管你,一轉身又依然故我的母親。

《囧媽》:人到中年才明白,我們既愛又怨,但離不開“作媽”

觀眾看囧媽,評價盧小花最多的是她控制慾強,還有人說她作。

不是嗎?坐個火車,幾乎就把家都搬了過來。電飯煲,速食火鍋,水桶,米,蜂蜜,綠豆,水果等一應俱全,硬生生把車廂變成了一個“小家”。

捨棄幾個小時的飛機不坐,非要坐6天6夜的火車去莫斯科時,還給兒子算了筆賬:“飛機坐幾個小時,每小時多少錢?這趟火車要開一百二十六個小時,平均每小時二十九塊三毛六。”

盧小花疑心病很重,明明家裡已經裝了密碼鎖,她不放心,還在密碼鎖的門下加裝一把鐵鎖;發現小蕃茄和錢包不見了,第一時間她就懷疑是娜塔莎偷的;

因為保姆和她一起買完菜回來站在她後面,就認定保姆是想偷看她的密碼,因此把人解僱了。

《囧媽》:人到中年才明白,我們既愛又怨,但離不開“作媽”

《囧媽》:人到中年才明白,我們既愛又怨,但離不開“作媽”

她也知道兒子特地僱保姆是想有個人陪她,減輕自己內心的負疚感,但她說不需要,說怕保姆趁她不在,把她的家都搬空了。

盧小花是不是作?很作!但她愛不愛兒子徐伊萬,很愛!

當徐伊萬終於在冰天雪地中找到媽媽,並向媽媽道歉時,盧小花靜靜地說,“我知道了,雖然你是我的兒子,但你有你自己的人生啊,你已經長大了,我管你管多了,對不起。”

當母子倆在不斷地爭吵和坦誠之中逐漸合解,盧小花竟然對徐伊萬說,“我想了一下,你和張璐沒有孩子也挺好的。”

《囧媽》:人到中年才明白,我們既愛又怨,但離不開“作媽”

而當徐伊萬向她坦白,他和張璐已經離婚了,她又自責地說,“都是我不好,我應該對張璐好一點的。”

再強勢的母親,也願意為了孩子的幸福,放下自己的執著。即使這樣的放下,會令她難受,會令她感覺到“失去”。


《囧媽》:人到中年才明白,我們既愛又怨,但離不開“作媽”

給囧媽們多一點愛,別讓親情成為遺憾

盧小花們對兒子的控制,其實很大一部分來源於她們內心深處的空虛和不安全感。婚姻中無法獲得的幸福,讓她們把“為兒子而活”當成信念,成為了支撐她們活著的動力。

有一句話說,老人就像孩子。囧媽的“作”其實就類似孩子在小時候,通過哭鬧來求得父母的注意,囧媽也企圖通過“作”這個動作來贏得兒女的關注。


《囧媽》:人到中年才明白,我們既愛又怨,但離不開“作媽”

當我們能夠多一點關心媽媽,多一些溝通,主動貼近她的內心,就會發現,其實她真正需要的,就是我們的陪伴。

只有當媽媽真實地感受到來自兒女的真誠關心,她內心的空虛和不安全感才會逐漸消失。也才更有助於建立母子之間親密而有度的親子關係。


《囧媽》:人到中年才明白,我們既愛又怨,但離不開“作媽”

著名作家畢淑敏在《孝心無價》中的一句,“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父母的存在,是一個人能夠在這個充滿艱辛和曲折的世間堅定前行的最大的支撐和恿氣。

陪伴就是最好的孝順,讓我們多多陪伴父母吧,珍視和父母在一起每一刻。因為,時光不會緩,父母亦已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