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觸不可及》:深刻友誼之下的人生成長及社會階層問題的一些思考

友情也如同愛情一樣讓人刻骨銘心。

《觸不可及》(法國版),又名《不可觸碰》,上映於2011年,一經上映就打破了法國票房的一切歷史記錄,就連同期半年前隆重推出,收穫五項奧斯卡獎和另外100多種世界大獎的《藝術家》也望塵莫及。甚至當年的法國總統也接見了這部電影劇組成員,為這部法國三分之一人都進電影院觀看的電影增添了一絲官方色彩。

影片來源於自真實事件,改編自菲利普的自傳體小說《第二次呼吸》,不僅成為法國年度票房冠軍,更是風靡了整個歐洲,以相對較低的製片成本達成了全球4.2億美元的票房,是2012年的一個現象級作品。影片豆瓣評分9.2,IMDB排行榜評分8.6。

其實就電影劇情內容本身來說並不複雜,講述了一個富人菲利普因和妻子在雨中跳傘,導致妻子死亡,他本人高位癱瘓,需要一個貼身護工隨時照顧,而黑人小夥德瑞斯卻無心插柳成為了菲利普最貼心的護工及最好的朋友。整部電影圍繞著菲利普與德瑞斯的友情發展線來展開,總體來說這部電影的情緒起伏並不明顯,結構也不算完整,但卻在細節上塑造上俘獲了觀眾的心。

對於這部電影,一條主線,兩條輔線。主線描述了菲利普與德瑞斯之間的友情發展,輔則是菲利普與筆友間的愛情線、德瑞斯與養母之間的親情線,可以說是融合了友情、愛情、親情為一體的劇情片。我覺得這部電影友情主線自然是比較重要的,畢竟現在溫情電影描述理想、親情、愛情的較多,描述友情相比而言少了很多,而這部《觸不可及》則是友情電影中的代表之作,讓人看完不禁感慨友情也是如此的深刻。但同時,在友情的主線之下,這部電影也讓我看到了導演對法國乃至歐洲社會底層與上層之間的一些對抗與融合的表現,在歐洲移民浪潮湧動的今天,這勢必有一定的含義隱含在內,為此,我將從友情是互相尊重,彼此成就、電影社會階層對立的問題、電影音樂的運用、虛偽真實想結合的方面來分析這部低成本電影為何會風靡法國及歐洲。

《觸不可及》:深刻友誼之下的人生成長及社會階層問題的一些思考

01 真正的友情是互相尊重,彼此成就,甚至幫助對方實行人生的救贖

1、德瑞斯:對我而言,你不是殘疾,你的人生也可以充滿希望與快樂

德瑞斯起初去應聘,並非真想成為菲利普的護工,而只是為了證明自己三次應聘失敗,就可以領取失業救濟金。他在眾多的應聘者中是唯一一個不把菲利普當病人看的人,哪怕在看到菲利普坐在輪椅上,他也沒覺得這有什麼奇怪的,把菲利普當成普通的人看待,還開著菲利普的玩笑。

然而正是他的這種不區別對待殘障人士的心態,讓菲利普覺得自己獲得了真正的尊重與平等對待,這是一個身為高癱患者所需要的真正的理解,而這一點也是他們兩友誼後續得到發展的基石。友情如同愛情一樣,雙方必須在心理上是對等的,不論富貴與貧窮都擁有自己獨立的人格,不刻意討好依附於誰。

在後斯德瑞斯對菲利普的照顧上也可以看出來他是真心沒把菲利普當成特殊人士來看待:電話響幾資助都是直接遞給菲利普,而忘了對方的手不能動;讓菲利普學會抽菸,為了緩解他吃藥後的副作用,而不管吸菸是否對人體有害;幫助菲利普突破自己心裡的障礙追求自己心儀的筆友等等,這一切不過就因為在德瑞斯的心中,菲利普就算高癱又如何,也是一個正常的人,也應該充滿希望,去享受生活中的快樂。

可以說德瑞斯的出現改變了菲利普的人生,為菲利普高癱後的人生注入了不一樣的活力,看到了另一種可能,在某種程度上來說實現了菲利普的二次人生,如同他的自傳體小說名一樣,獲得了人生的《第二次呼吸》。

《觸不可及》:深刻友誼之下的人生成長及社會階層問題的一些思考

2、菲利普:對我而言,你不僅是護工,更是懂我的知己,我也將促你實現你的人生價值

對於菲利普來說,這種平等、如同對待正常人的態度卻是他極需的,做為一名富人,他身邊圍繞著太多的奉承與唯唯諾諾、小心翼翼的人,而這些人的話語、行為無時無刻不在提醒著他自己,他是一個殘疾人,這一點是他最不能忍受的。因為他也有自己的尊嚴,不想被特殊對待,被提醒自己的不正常。而德瑞斯正是他所想要的那一個人,或者說是那一個朋友,因為德瑞斯能瞭解他的一切想法,帶他去體會不一樣的生活,讓他忘了自己是殘疾人。

所以當他身邊的朋友告訴他德瑞斯的曾經過往經歷“鏽跡斑斑”時,他也毫不在意,因為瑕不掩瑜。雖然德瑞斯因失竊盜竊珠寶入獄過,但他在德瑞斯身上看到了他善良、富有同情心的一面。甚至於在德瑞斯畫出生平第一副不知所謂的畫時,菲利普還利用他的能力以11000歐元的價格賣掉了德瑞斯的畫,讓他真正感受到了自我的價值。

德瑞斯和菲利普相處中也慢慢變得柔軟了起來,最開始用暴力的方式威脅把車子堵在門口的領居,到後面是用禮貌而溫和的語氣勸說地方離開。在離開菲利普後,也憑藉跟隨菲利普學會的畫畫知識,應聘上了卡車司機的工作,這一些都離不開菲利普對他引導,成就了更好的德瑞斯。

如果說德瑞斯帶給菲利普是平等、尊重、友情,那菲利普回饋他的就是學識、成長、自我價值的實現,這就是真正的友誼,彼此尊重,互相成就,相扶相伴,缺一不可,這也許正是感動觀眾的地方,因為有時候珍貴的友情獲得程度比獲得愛情還要困難。

《觸不可及》:深刻友誼之下的人生成長及社會階層問題的一些思考

02 兩個階層的對立融合,對應了當下歐洲移民浪潮的社會問題,引發了觀眾共鳴,也對應了電影的名稱

電影名稱《觸不可及》在我來看包含了兩層含義,也展示了階層對立這一社會問題:

1、兩個不同的階級本應該是“觸不可及”的

菲利普和德瑞斯在電影中分別代表了兩個不同的階層,一個上流社會,一個社會底層。如果正常來說他們是不可能有交集的,哪怕招護工,可能也會傾向於有醫護資質的,受過醫療教育的人員才符合要求,而德瑞斯明顯不具備這些條件,他們的相交是具有一定的偶然性。而在電影中這種階級對立,導演並沒有像其它影片一樣採用對抗的手法來表達,而是用一種輕鬆柔和的方式來進行展現。

  • 菲利普在欣賞一幅名畫,並花費4萬多歐元買下,在德瑞斯眼裡,這就是鼻血灑在畫布上。
  • 菲利普欣賞4小時的歌劇,德瑞斯看到表演者的造型狂笑不已,而且4小時的歌劇對他來說是折磨。
  • 德瑞斯家的浴室狹小、髒亂不堪,洗個澡都幾個兄弟姐妹擠在一起,亂作一團。而菲利普給他安排的房間,寬敞明亮的大床,堪比一個房間大小的浴室,華麗的浴缸。
  • 維瓦爾第四季春第一樂章被德瑞斯吐槽為巴黎失業補助中心電話永遠接不通的背景音樂。
  • 菲利普外出散心,坐的是私人飛機。

這些細節電影中還有很多,導演就用這些融合在電影中無處不在的對比畫面,讓大家深深感覺到了階級之間的鴻溝,而這種鴻溝如果非偶然生活在底層的德瑞斯是無法碰觸的,正如生活在現實生活中的人們也是如此。所以這樣細微的,精心佈局在電影中的階層生活對比,引發了很多觀眾的共鳴,畢竟現實社會中像菲利普一樣的富人並不多見。所以就像電影名字一樣《觸不可及》。

《觸不可及》:深刻友誼之下的人生成長及社會階層問題的一些思考

2、彼此的內心世界也應該是“觸不可及”的

除了階層的觸不可及,電影名還代表了人與人之間的內心世界也是觸不可及的。菲利普妻子死亡對他造成的傷害、他的高癱對自己的封閉,他對筆友的愛情以及男人之間的小秘密,這些一開始都是深藏在菲利普內心深處,別人無法也不能去感觸。

而對於德瑞斯來說,雖然在電影中,大多數的時候他讓人感受玩世不恭,帶著笑容去面對生活,但他其實並非養母所生,是被領養長大,坐過牢,生活窘迫,處處充滿著不如意。這些也是他不願意被人碰觸的地方。

正如現實中菲利普在《第二次呼吸》前言中說的一樣:“旁人不能碰德瑞斯,否則就有被猛擊一拳的風險,而菲利普則因為自己身體的特殊狀況,讓他在私邸的高牆內如同外星人,旁人不能碰他。”

這也如同現實中的我們每一個人,都有著自己不可被外人碰觸的地方。但是影片當菲利普與德瑞斯相遇之後,建立了彼此之間獨一無二的友情,互相理解,成就彼此,不可碰觸的內心也向對方打開,完整了彼此的人生。導演在這裡也寓意著,當我們遇到真正的友情時候,打開心扉,就可以擁抱不一樣的人生。友情是不同於愛情、親情的另一種感情,它不像愛情那樣要求獨佔,也不像親情那樣有牢固的血緣根基,看似很淡,卻對人生的影響極為深遠。如果你剛好擁有這樣的友情,也請珍惜。

《觸不可及》:深刻友誼之下的人生成長及社會階層問題的一些思考

03 細節造就完美,音樂成就經典

1、細節有時候比結構重要,因為更能直達人的心底

這部劇情也被很多人批判,覺得它情節老套,結構不整,情緒起伏也不夠明顯。可為何還有這麼多人喜愛它?是因為對於完整嚴密的結構來說,觀眾更加願意追隨了自己內心的感受,被電影中的種種細節打動著,正因為這些細節,讓這部電影有著生活中平靜如風般的真實感,不經意間撞擊著觀眾的內心,被它打動。

菲利普不願意把德瑞斯綁在身邊,辭退了他,讓他照顧家人,變得鬱鬱寡歡。而得到消息後的德瑞斯第一時間來把他帶到了海邊,又再一次看到菲利普的微笑。

尤其影片最後,德瑞斯自己作主安排菲利普與筆友的約會,讓一直逃避的菲利普勇於追求真愛。他安排後離開,在窗外給菲利普一個鼓勵溫暖的揮手與微笑,那個微笑瞬間打動了我,溼了眼眶,溫暖了內心。

對於溫情片來說,我覺得再完美的結構也抵不過一個個人觸動人心的細節,電影中的每個細節都感情真摯,毫不過分和做作,那麼純粹乾淨自然,讓我們感同身受,沉浸其中。

《觸不可及》:深刻友誼之下的人生成長及社會階層問題的一些思考

2、法國的浪漫必須配上優美的音樂

法國是浪漫之都,雖然影片並非描述浪漫的愛情,導演卻用貫穿全劇優美的音樂去表現了浪漫所在。整總電影25首名曲穿插其中,導演在全劇人物的個性衝突中,借用音樂,來消除這種衝突,增進了人與人之間的情感交流,又增加了電影的美感。

有巴赫b小調第2號管絃樂組曲諧謔曲、裡姆斯基·科薩科夫人野蜂飛舞、維瓦爾第四季夏第三樂章急板等各種名曲在電影中不經意就出現,讓你感覺到音樂的魅力,又和整部劇情完美融合,也感受到了一種另類的法式浪漫。德瑞斯和菲利普一起跳傘那段,插入《Feeling Good》這首被無數傳唱,在百老匯音樂劇及多部影視作品出現的經典歌曲,讓人熟悉而又覺得溫馨。

這些音樂的運用,給這部電影在輕鬆幽默的氛圍內注入了更靈動的感動,更深層的韻味,所以電影中音樂歌單也在之後成為很多人的必聽曲目,這也是它的一個魅力所在。

《觸不可及》:深刻友誼之下的人生成長及社會階層問題的一些思考

04 虛實的結合,讓電影更加顯得真實,一些更深次的內涵引人沉思

電影是由真實故事改編,《第二次呼吸》的作者就是《觸不可及》中那個富翁的原型,在現實生活中名叫菲利普·波佐·迪·博爾戈,是酩悅·軒尼詩—路易•·登集團下屬伯瑞香檳公司的副總裁,也是法國兩大名門望族的財產繼承人。而德瑞斯的原型是阿代爾塞魯,是一名阿拉伯人,是阿爾及利亞移民後代,自小送給了親戚,長在巴黎遠郊。

但在劇中,編劇將主人翁由阿拉伯人改成了黑人,出生國家也由阿爾及利亞換成了塞納加爾,兩個都是以前的法屬殖民地,這麼改結合當下歐洲移民浪潮,更突出了人物關係的對比張力。在我看來,電影內層深入還含義了種族、階層、文化等方面的對立,但是導演明顯有意淡化這方向的色彩,並沒有作過多的表現。

總體來說,電影劇情老套,但成功之處在於人物的塑造與節奏的把握,加上移民社會問題的思考融合,容易引起大眾的共鳴,移民大潮對歐洲文明的衝擊,從這部電影中可以看出,也許除了對抗之外還存在著另一種融合的可能。

在電影中,菲利普的生日宴會上,德瑞斯表演了屬於下層社會的舞蹈,但卻因為熱烈奔放,引吸了大家的參與,氣氛一片祥和。而真實現實中卻是阿爾代爾找了舞女過來,舞女的熱情奔放,嚇得大家到處亂竄,把聚會搞得一團糟。

電影最後打出了現實兩位主人翁的現狀:菲利普定居摩納哥,再婚,育有2女。而阿代爾塞魯則成為了企業主管,育有三子。但現實是,菲利普婚後育有三個女孩,一個男孩。導演用這樣的方式一方面突出故事是根據真人事件改編的真實感,另一方面也在暗寓著電影本身也有虛構的地方,用這樣虛實結合的手法把電影的藝術性和真實性進行了完美結合。

《觸不可及》:深刻友誼之下的人生成長及社會階層問題的一些思考

總結:

從劇情上來說《觸不可及》並沒有亮點,但卻用最為真摯、樸實的故事細節來打動人心,並且特意用黑人演員來強調了階層、種族、文化差異的對比,把人與人之間跨種族、跨階層的真摯情感與社會問題融合在一起,除了有感動觀眾的真誠,還有引發人們對於階層問題的思考,更在法國引發了一起話題大探討,也許這些已經超越了一部電影的普遍價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