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文萊會從一個大帝國萎縮成為今天的樣子呢?

嚮往天堂的青年


誠邀,如題。提起文萊,多數看官可能都不熟悉這個國家,原因無他,文萊地方小,人口少,雖然很富裕,但是被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的領土全部包圍,沒有什麼國際影響力,所以不熟悉,也是可以理解的。

然而你知道嗎?文萊在歷史上也曾經有過輝煌的時候

文萊在中國古代便早有記載,在唐朝時期,史書中就有位於南洋的浡泥國進貢唐皇的記載,公元14世紀,文萊伊斯蘭教君主國從爪哇的控制下襬脫出來之後,在14世紀至16世紀一度強盛,疆土包括菲律賓南部以及砂拉越和沙巴,當然文萊最大的範圍也就是這樣了,沒有佔領過整個加里曼丹島(世界第三大島),更稱不上什麼帝國。後來西方人入侵,文萊也就被西方殖民者控制,二戰後印度尼西亞獨立,面對著馬來西亞,文萊的土地自然被人家一點點蠶食,最後變成了現在這個模樣

當然現在的文萊也很不錯啊,簡直是東南亞版本的阿聯酋

文萊是東南亞第三大產油國和世界第四大液化天然氣出產國。石油和天然氣的出產和出口是文萊的經濟支柱,佔其國內出產總值的36%和出口總收入的95%。石油儲量和產值僅次於印度尼西亞,居東南亞第二,液化天然氣的出口居世界第二位。人均國內出產總值1.9萬美元,是世界最富有的國家之一。

以上就是小編的看法,如有出入還請斧正


電視劇裡看歷史


現在的文萊是個徹底的小國家,如果仔細看地圖的話,可以發現文萊的領土還被馬來西亞分成兩半,而其大部分領土都被馬來西亞包圍。

其實很多人知道文萊國,還是因為明星吳尊以及新聞上報道的這是一個富得流油的國家而知道的,但這個看似狹小的國家,在歷史上也有著自己過去的輝煌和廣闊的領土。

文萊在鼎盛時期確實佔據過整個加里曼丹島、菲律賓的巴拉望島和部分的呂宋島。

衰弱到富強—黃森屏

文萊最早的名字叫“浡泥”或叫“婆羅”,浡泥國在北宋時期就有跟中國商業往來,其歷史上還受到馬六甲王朝的奴役,直到14世紀浡泥國才獨立。

浡泥國以東就是菲律賓的蘇祿國,其國一直想吞併浡泥國,因此年年進攻浡泥國,導致百姓民不聊生。

而中國明朝時期福建泉州有位名為黃元壽的青年,因年輕膽大、作戰勇猛,被朱元璋賞識,後來朱元璋賜名黃森屏,並讓其出外尋找黃金。

於是,黃森屏就開始了尋找黃金的過程,但理想中的遍地黃金的國家並不存在,在海上飄蕩許久後他們抵達了婆羅洲懂不一條大河口登陸。

精疲力盡之時又發生事故,有些人被翻船而壓斷了手臂,當地人後來還把這條河稱為“支納巴塘岸河”,意思是“中國人斷手之河”。

在登陸後已經彈盡糧絕的黃森屏準備在此處先安定下來,於是這一行人便開始開墾荒地、捕魚打獵開始新的生活,因黃森屏帶著許多都是士兵,其戰鬥力非當地人可以比,時間久後在這一帶名聲越來越響。

直到黃森屏的名字傳到浡泥國素丹馬赫摩沙的耳朵裡,他意識到這位來自中國的將軍可以拯救水生火熱中的浡泥國,他便立馬向黃森屏求援。

在答應國王的請求後,國王也高興的把女兒嫁給了黃森屏,並賜封“並肩王”的稱號給黃森屏。對於連元軍都不放眼裡的明朝士兵,打個小小的蘇祿國還不是手到擒來,事實就是黃森屏帶著將士擊退了蘇祿國的一次次進攻,保護了浡泥國。

1402年馬赫摩沙素丹去世後,黃森屏擊敗了所有爭奪王位的對手,當上了浡泥國國王,而黃森屏一直懷疑故土,不顧老邁之年的身體毅然回到大明朝貢,明成祖還非常高興的接待了他。

對於黃森屏在浡泥國所作出的貢獻,被人記載了下來,時至今日文萊國旗上的兩道斜杆其中一道指的就是黃森屏。

強盛到奴役

憑藉後世國王黃克孫的能力,浡泥國開始不斷擴張,在1500年是完全佔領了加里曼丹島,甚至吞併了蘇祿蘇丹國的部分土地。這時候的“婆羅洲帝國”是文萊人最值得驕傲的時期,至此浡泥國改稱為“大文萊帝國”,史稱“文萊”。

但好日子沒過多久,16世紀正式大航海時代時期,西方的殖民者們也開啟了殖民時代,西班牙的艦隊開始了對文萊的洗劫。荷蘭和葡萄牙也來分一杯羹,建立東印度公司,而原屬於文萊的加里曼丹島南岸直接被劃入荷屬東印度公司的農場。

曾經強大的文萊帝國被西方殖民者逼回北岸苟延殘喘,在他們以為西班牙語荷蘭沒落後可以恢復原來的土地時,英國和法國又來了。

英國想來就是“攪屎棍”,他們挑撥了沙撈越和文萊的矛盾,導致沙撈越脫離文萊統治建立了沙撈越王國。文萊人急了,想奪回自己的地盤,但英國皇家艦隊開到門口“談判”,最後文萊敗北無奈簽下《納閩條約》,把沙撈越割讓給布魯克王朝。

而這之後的文萊是一連串的倒黴事。從1853年到1905年期間,文萊各處都在發生暴亂,然後沙撈越王國在英國的支持下出面平叛,最後“購買”了這些領土擴充到沙撈越王國,這些土地最後形成了現在沙撈越州。其中1890年的叛亂,沙撈越兼併了今天阻隔文萊兩地的“林夢”地區,這地區也成了文萊兩地的屏障。

從大文萊帝國成為小文萊

英國人想盡辦法把文萊納入殖民地,其原因就是文萊有著非常優質的商港條件,以及及其珍貴的石油。

這樣巨大的石油寶庫被英國獨享,日本看不下去了,它明確提出要江婆羅洲的油田納為己有。果然,二戰時的日本把文萊作為重要的進攻點,可憐的文萊又一次遭受別國的入侵。

二戰結束後,文萊人看透了那麼只會壓榨他們卻又無力保護他們的殖民者,於是文萊百姓聯合起來舉行了獨立運動。二戰後的荷蘭早已對印尼的掌控有心無力,於是印尼率先獨立,但英國人認為印尼獨立後肯定會多婆羅洲的石油有想法,這就等於在英國人的蛋糕上動刀子,這是不能忍的。

於是,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的想法在英國人的腦子裡面出現,他們把東南亞各自為政的國家整合成“馬來亞聯邦”。但看清英國人嘴臉的文萊人不幹,他們知道英國人的目的就是石油問題,但文萊人的抵抗惹惱了英國人。

1957年英國承認馬來亞聯邦的地位,並讓沙撈越的林夢縣一直卡在文萊領土中間,切斷兩邊的聯繫,以此來警告文萊惹怒英國“紳士”的後果。

但文萊人也是不服軟的,最終英國頂不住國際社會的譴責,於文萊簽訂條約讓其完全獨立。獨立後的文萊依靠豐富的石油發家致富,成為了人人羨慕的富裕之國。

林夢地區對文萊的阻隔就像一道傷疤永遠刻著每個文萊人的心裡,時至今日,文萊也沒有放棄對世界宣傳林夢地區的歸屬權,即使面對龐大的馬來西亞,文萊人依舊死死咬定林夢地區是他們的。


大國布衣


先看下文萊的現狀吧。

作為加里曼丹島第三個獨立的國家,領土只有0.58萬平方公里,人口也是隻有大概42萬人,還不如我們國家的一個縣,稱得上是一個彈丸小國。

領土巔峰

15世紀處初,文萊受伊斯蘭文化的衝擊,建立了蘇丹國。在16世紀左右的時候,文萊國力到達巔峰,領土包括菲律賓南部、沙撈越和沙巴。這個時候的文萊可以稱得上是國力強盛,與中國、印度貿易交往密切。



被殖民時期

大航海時代的到來,西方的航海家們發現了這個東南亞的國家。那個時候的殖民主義盛行,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相繼入侵,國土被分割佔領,最終就只剩下這麼一小塊地方。



獨立

文萊雖然很早建國,但直到1984年才完全獨立,之前一直處於英國的控制下。

不過雖然文萊領土小,但含有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資源,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富裕國家,人均GDP位列世界前列,人民的福利也是槓槓的。

我是歷史伶俜者,用最平凡的語言講述歷史文化故事,歡迎各位在下方評論區進行討論,如果喜歡請點上一攢


歷史伶俜者


因為吳尊,很多人對於文萊這個東南亞小國都不是很陌生。然而文萊從來都不是什麼所謂的“帝國”,整個東南亞在歷史上能夠稱作帝國的也只有主體位於印尼的室利佛逝而已。歷史上的文萊的確比如今大很多,不過稱不上是帝國,而且也沒佔據過整個婆羅洲。

很多國家在中國古籍中都有自己的名字,文萊也不例外——浡泥國,也就是《碧血劍》主角袁承志最終歸隱海外的地方。

早在唐宋時代,古籍就有了對於浡泥國的記載,不過內容也很大概並不詳細。宋朝典籍中的浡泥國,地處南洋的婆羅洲北部,盛產金剛石與黃金,是個非常富庶的國家。

元朝時期,隨著東南亞最後一個帝國室利佛逝的瓦解,文萊的版圖達到了鼎盛——佔據了整個婆羅洲北方,以及如今菲律賓南部蘇祿海周圍。由於地理位置的優越性,成為了東西方交通要衝,經濟繁榮,而伊斯蘭教也在這個時期傳入了浡泥國。

明朝時期,鄭和下西洋,萬國來朝的時候也包括你浡泥國的王室。浡泥國王甚至葬在了南京城。而當時大量華人移民東南亞,其中就有浡泥國,如今的文萊王室仍舊尊奉華人黃森屏為先祖。

16世紀明朝中後期,西方各國入侵之後,浡泥國開始喪失獨立性。荷蘭佔據了婆羅洲南方大部分地區,東部的蘇祿被西班牙佔據,當時的文萊版圖包括你如今整個婆羅洲北部——也就是文萊、沙巴、沙撈越。雖然不大,但比如今的文萊疆域要廣闊太多。

19世紀,英國人崛起以後強迫文萊將沙巴賣給了英國北婆羅洲公司,後來又藉口為文萊擬平叛亂得到了沙撈越,將文萊貶為英國的保護國,領地大規模縮水。19世紀末期英國又強行割走了文萊的林夢與納閩島,本來就已經很小了的文萊被撕裂一分為二,成了今天的樣子。

可以說,文萊如今的面貌都是當年殖民者入侵造成。也正因如此,婆羅洲這個世界第三大島嶼成為了唯一一個分屬於三個國家的島嶼。


澹奕


文萊這個國家除了盛產石油、“土豪蘇丹”、吳尊出生地,估計很多人都並不瞭解這個地方,是一個相對神秘的國家。

文萊的政治體制為君主專制國家。值得一提的是,文萊雖然神秘,但是它可的的確確是一個發達國家,人家人口不多,資源不少,靠山吃山,遍地都是石油,想要窮都難。

曾經文萊的國土很廣闊,東南亞有很多國家的歷史比較悠久,文萊同樣也是,早在南北朝時期的梁朝就有對文萊的記載,歷史上文萊也一直與中國保持著很好的交流和溝通。

早在14到16世紀期間,文萊的國土面積達到了鼎盛時期,此時的文萊國土面積包括菲律賓南部,以及砂拉越和沙巴,進而佔據加里曼丹島中北部地區。

如今的文萊經過了歷史的漫長洗禮,國土面積已經縮小了很多。我們可以在地圖上看到文萊的中間還被一塊叫林夢地區(屬於馬來西亞)的土地給分割開了。現在文萊的國土面積只有5765平方公里,人口42.13萬人,已經讓我們很難想象這曾經是一個強盛的龐大帝國。

文萊王國萎縮的原因在於西方殖民者的到來,14世紀之前的東南亞地區,文萊伊斯蘭君主國還算是比較兇悍的地區小霸,但是到了16世紀,西方殖民者者進入文萊,到了16世紀中期,結束了他們的美好時光。

殖民者發現這裡的資源和物產都非常豐富,所以歐洲的殖民統治者聯袂開始了一場瓜分的盛宴,使得文萊本土的政治土崩瓦解。其實從16世紀殖民統治進入文萊的那一刻起,龐大的帝國就不復存在了,國土面積也開始隨之萎縮。

顯然,16世紀並不是瓜分文萊土地的最高潮,18世紀到來的英國人才是導致文萊大幅萎縮的罪魁禍首。

1906年,文萊被迫簽訂不平等條約,正式成為英國的殖民地,19世紀初,文萊的沙巴割給了英國的北婆羅公司,而砂拉越則成為了一個名叫詹姆斯布魯克的個人財產,然後砂拉越又成為了英國的領土,這一下就讓文萊的面積大大縮小。

弔詭的是到了1941年,北婆羅公司解散,但是沙巴和砂拉越卻沒能迴歸文萊,反而成為了馬來西亞聯邦的領土。

這也是文萊國土面積為什麼縮小的重要原因之一。文萊本身缺乏成形的反抗力量,正所謂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縱觀中國近代史,面對著西方列強的入侵,國內也是湧現出了一批又一批的愛國人士,無論是洋務運動也好,還是扶清滅洋的義和團運動也罷,總之我們可以看到反抗的聲音和動作層出不窮。

同樣是淪為英國殖民地的印度,還能出現一位像聖雄甘地這樣的人物領導人民進行反抗。

可是縱觀文萊歷史,因為實力弱小,並沒有形成一些有影響力的反抗勢力,所以這也導致文萊獨立的時間比較晚。

直到1984年,文萊才宣佈獨立,而此時文萊早就已經把該丟的地方都丟了,如今的版圖和曾經的版圖完全不可相提並論。

當今文萊的國土面積小,相對應的,人口數量也很少,文萊之所以紙面這麼富裕,跟人口基數小是分不開的。

資源就這麼多,多一個人分,到手就越少,這點賬孩童也可以算計出來。所以如今文萊保持這個現狀也未嘗是壞事,雖然有差點成為世界首富的蘇丹,但是國民也能從資源紅利中分得一些湯湯水水,福利政策也相對充實,這對於老百姓的生活來說應當是一件好事。


歷來現實


文萊是一個東南亞國家,位於加里曼丹島的西北部,被馬來西亞的國土三面包圍,本國面積僅為0.5765萬平方公里,是一個十足的彈丸國家。不過,文萊在歷史上其實也輝煌過一陣,那就是“渤泥國時期”。那麼,文萊是怎麼萎縮成今天這個樣子的呢?


文萊的前身叫做浡泥王國(又稱“浡尼”),是一個存在了上千年的古國。在我國的北宋時期和明朝時期就有其國來中國朝貢的記錄。而宋代趙汝適的《諸蕃志》還專門記載稱,渤泥國(古文萊)擁有海艦百餘艘以及大量財富。

13世紀時的渤泥國轄有14州,而首都的居民就達到萬人。這雖然無法同古代中國相比,但在當時的加里曼丹島島上已經算是人口眾多的國家了。到了16世紀初,這個渤泥國(古文萊)達到極盛,國土也達到最大。當時,渤泥國控制了加里曼丹島的大部份地區和菲律賓群島南部,文萊的歷史家們稱這一時期為文萊歷史上的“黃金時代”或者“帝國時代”。


不過輾轉到了16世紀末,渤泥國就開始遭到西方殖民者的入侵。在1846年時,渤泥國的首都渤泥城終於被英軍攻陷,隨後逐漸被英國人所滅亡。1888年,渤泥國完全被英國佔領,成為了英國眾多海外殖民地中的一塊。二戰後,菲律賓、馬來西亞等國紛紛獨立,所以獨立得最晚的文萊沒有分到什麼土地。
(Brunei,文萊)

等到文萊獨立時已經是1984年的事了,當時文萊人所控制的只有今天加里曼丹島的西北部,早已經沒有了渤泥國時代的版圖。所以,如今的文萊只有5000多平方公里的國土。不過,這個不太起眼的小國卻擁有較好的國民福利。文萊的人均年收入不僅排在世界前列(接3萬美金左右),而且還是全球有名的石油出產國,其國民教育、醫療全部免費。


世界人文通史


文萊全稱文萊達魯薩蘭國,憑藉著得天獨厚的石油資源,如今的文萊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國家之一。

2017年文萊人均GDP達27893.45美元,妥妥的高收入國家。

因為有錢,文萊人民享受著極高的福利待遇,教育、醫療全部免費。甚至國民出國就醫和留學的費用國家都能給予報銷。

(富麗堂皇的文萊皇宮)(文萊宜人的生活環境)

(文萊版圖)

文萊始建於公元7世紀,到16世紀形成了一個十分強大的文萊帝國,中國文獻稱之為“渤泥國”。

渤泥和中國最早的外交關係都記錄在978年的《太平環宇記》。據宋代趙汝適的《諸蕃志》記載,渤泥國有海艦百餘艘,王國擁有大量財富。

到了15世紀,受阿拉伯商人影響,文萊成為一個穆斯林國家,文萊國王皈依伊斯蘭教。之後文萊帝國控制了婆羅洲北部大部分地區,成為了東方和西方世界貿易體系的重要樞紐。

(15世紀文萊帝國的疆域)


16世紀之後,歐洲列強入侵東南亞。文萊帝國首先與西班牙人發生劇烈衝突,但不幸戰敗,丟失了在菲律賓的所有領土。


到了19世紀,英國開始蠶食文萊領土。

1846年,渤泥國首都渤泥城被英軍攻陷。蘇丹賽夫汀二世被迫簽訂條約以結束英國對渤泥城的佔領。同年,蘇丹賽夫汀二世簽訂《納閩條約》,並將納閩交予英國。

1847年文萊與英國簽訂了《友好通商條約》,到了1877年,砂拉越首府古晉以東地帶被租借給英屬北婆羅洲渣打公司,後經割讓而成為北婆羅洲的一部分。

1888年,文萊徹底淪為英國的保護國。


二戰後,因為利益分配不均問題。文萊拒絕加入馬來西亞,直到1971年,文萊實現內部自治。1984年1月1日,文萊獲得獨立。


獨立後的文萊雖然領土大幅萎縮,但依靠著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資源,成為東南亞乃是全世界最富裕的國家,人民生活幸福指數極高。

並且文萊也是中國人十分青睞的觀光聖地。(文萊王室。世界上最富有的王室之一)


千佛山車神




文萊是一個小國家,但不是個窮國家,文萊的富裕,建立在石油和天然氣的基礎上,它是東南亞石油儲量和產量第二的國家。

在這個國土面積只有5765平方公里的國度,人均GDP竟然有26939美元,這是一個相對較高的值,在世界排名第26位,比中國高不少。

現在的文萊看起來很小,其實,人家以前也大過,只是現在縮小了而已,那麼它是如何縮小的呢?

文萊的強大在14世紀左右



(文萊國王)

文萊在歷史上和中國關係比較接近,南北朝時期和中國來往就比較多,隋朝、唐朝依然和中國來往頻繁,唐朝時連李世民都認為文萊皇帝很富有。

13世紀開始,文萊整個國家開始伊斯蘭教化,14世紀開始,文萊從爪哇的控制下襬脫了出來, 15世紀時,正式建立了文萊蘇丹國。到現在為止,文萊的名字還叫文萊伊斯蘭教君主國。 這兩個世紀左右的時間裡,文萊都比較強盛,達到了歷史的最高點。

此時,文萊的國土包括菲律賓南部、砂拉越和沙巴。

如果一個羊變大了,會有什麼樣的結局呢?有人說了,被人殺了吃肉。沒錯,確實如此。當時文萊的強大隻是相對自己曾經的弱小而言的,弱小時被他國欺負,強大一點了也依然逃脫不了被列強侵略的命運。

文萊的縮小開始於十六世紀



十六世紀中葉開始,那些所謂的強國,葡萄牙、西班牙、荷蘭等相繼侵入文萊,曾經對文萊影響最大的伊斯蘭教政權也漸漸衰落。

十八世紀70年代開始,文萊被英國徹底控制,成為了英國的殖民地,英國控制和左右著王位繼承的事情,至於外交權也被英國牢牢控制,如果沒有英國同意,文萊是絕對不能割地給別國的。

1906年,英國和文萊簽訂協定,英國派駐紮官掌控文萊的一切政務,這表明,英國對文萊的控制,直接從暗到明。英國人來了不是玩的,是要獲取經濟利益的,操縱森林開發,強行讓百姓種植橡膠,掠奪各種經濟資源。這些讓文萊國庫緊張,靠借貸維持開支。

但是,英國人是幸運的,20世紀20年代,文萊發現了石油,英國獲得巨大利益。二戰開始後,英國被日本取而代之,文萊成了日本殖民地。僅僅過了五年,英國又捲土重來,因為日本戰敗投降了。

文萊民族主義的崛起



二戰後,雖然文萊又歸了英國,但此時,文萊人民對抗英國的行為屢屢發生,文萊國內也有了人民黨,民族運動逐漸興起。英國很無奈,撤除了駐紮官員。

1957年馬來西亞建國了,1962年,在英國支持下,馬來西亞聯邦準備開始馬來西亞發展計劃,計劃裡將文萊列入了進來。但,文萊堅決不同意加入馬來西亞。

在各種堅持和波折下,文萊終於得以在1984年建國。但,國土面積在各列強的侵入、各種整合之下,建國時已經小了很多。



文萊國土面積地逐漸縮小,其實就是近幾百年間,被各侵略國影響的結果。文萊國就算很不甘,也無濟於事。但建國後靠著能源行業,文萊的人民富裕了起來。


藍風破曉


公元502年~557年之間,有一名叫Pinka的文萊人,他派遣使者前來中國,告訴當時梁朝的皇帝自己的國家有多麼牛氣。比如他統治了136個區域,他的皇座是用金造的,踏板是用銀造的,皇冠用鑽石做的,相傳皇冠有1尺高。

到了14世紀的時候,文萊國土已經包括菲律賓南部以及砂拉越和沙巴。

從段描述裡,我們確實可以感受到文萊這個“大帝國”,輝煌時的景象。

可又是什麼原因,使得這個國度,成為了現在的彈丸之國呢?

【文萊】

咱們要了解關於文萊衰弱的原因,就必須瞭解一件事情:它是一個區域性強大且資源豐富的國家。

區域性強大,指它的強大僅僅屬於該區域範圍內。

這受制於它所處的地理位置、人口、自然環境、宜居陸地面積等因素,這也是它強大,卻只是地域性強大的根本原因。

文萊的地理位置,剛好處於海上絲綢之路的交通要道上,這就決定了它奇佳的商業價值。

而它又恰好是個資源極為豐富的國家,文萊已探明原油儲量為14億桶,天然氣儲量為3900億立方米,森林覆蓋率達到百分之三十九。

這些數據,放在古代、當代,都足以使它成為香餑餑。

【新航路殖民擴張地圖】

文萊獨特的地理位置和豐富的自然資源,是它衰弱的核心因素。

這個強大的國家,在16世紀中葉,遭遇了正在進行殖民擴張的葡萄牙、荷蘭、英國等國的侵襲。

還處於封建時代,使用冷兵器的文萊,突然面對著擁有熱兵器的西方殖民者時,它一敗塗地。這個昔日的強國,先後成了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等國的殖民地。

戰爭,摧毀了這個存在了700多年的國度。

【文萊】

此後,文萊國先後經歷了新文萊國、蘇丹國、汶萊國階段。

近代,文萊國又先後被英國、日本殖民統治。

直到1984年1月1日,英國才完全放棄對文萊的統治權,這也宣示著,文萊歷經幾百年殖民歲月後,終於成了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

它的弱,可以說,主要因素就是遭受外來侵略,長時間被殖民統治。

如果喜歡,歡迎點個關注支持一下,每天都將為您帶來有趣的文章分享

【1】劉新生.《文萊》: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5-5


腦洞趣味歷史


在加里曼丹島上鑲嵌著一顆5765平方公里的明珠,這裡就是文萊,一個被稱之為“和平之邦”的古老亞洲國家。人們對於文萊的印象,大多都只停留在綠色森林、金頂清真寺、紮根河上的傳統村落,因為這是旅遊時最常見的景色。除此之外,文萊去年的人均GDP, 在全球排在第27年,雖然國土面積並不大,但是它確實是一個土豪國家。

文萊的地圖

現代經濟和旅遊業的發展,總是會讓人們遺忘了它的悠遠歷史。文萊最早的建國曆史能夠追溯到6世紀,早在西漢時期,就與中國有著友好來往。這裡曾是古代的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國家,所以在13世紀的時候,伊斯蘭教的文化傳入這個國家,給它留下了深遠的影響。在14~16世紀的時候,文萊非常的強大,當時它的國土面積包括現在的菲律賓南部、砂拉越和沙巴。一個如此古老又強大的地方,是如何萎縮至僅擁有5765平方公里的彈丸小國的呢?

文萊再東南亞的位置

進入16級世紀中葉以後,歐洲各國開始組建軍隊入侵東南亞,文萊資源豐富,成為了列強擴張版圖中的首要選擇。最先入侵這裡的是西班牙人,他們在那片古老的土地上發生戰鬥,雖然這場戰爭以西班牙人慘敗告終,但是菲律賓的部分土地卻落入了列強手中。19世紀的英國逐步強大,1846年英國的軍隊打敗文萊,1888年簽訂協約,文萊徹底淪為英國的殖民地。

金頂清真寺

在1941年到1945年之間,文萊擁有著各國急需的石油資源,石油資源是戰略之物資中的極為重要的一部分。這時候日本突襲文萊,這個國家又落入日本人手中,只是1945年日本戰敗,文萊的控制權又落入英國人手中。在這期間,文萊人民曾發動過多次民族獨立的鬥爭,均未取得大的成功;直到了1971年,文萊王室的主權逐步迴歸;1984年才得以完全獨立。

文萊俯瞰景色

文萊雖然又以一個獨立國家的面貌重新站了出來,但是列強的入侵與掠奪,導致文萊大面積的領土喪失,現在所剩下的國家總面積僅有5765平方公里,它從一個往日的亞洲強大帝國,成為了東南亞不怎麼起眼的彈丸之地。雖然昔日的國土面積不在,但是文萊依靠著豐富石油資源,邁入了東南亞的富裕國家的行列。

文萊的街道

當然,石油資源也總有耗盡的一天,文萊人目光長遠,為了擺脫石油所帶來的經濟束縛,他們開始在科技、旅遊業等方面下功夫,吸引了不少外商的投資。文萊經濟的大步發展,也保證了他們國家的人民過著富裕踏實的生活。

雖然文萊的面積變小,但是這裡的人們一直沒有拋棄往日的文化與歷史。這裡的生活是安樂的,這裡的工作節奏也有張有弛,未來的文萊,將面對更多的機遇與挑戰,在這狹小的國土面積上繼續前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