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搞電動汽車,日本主攻氫能源,300塊錢能跑750公里


不搞電動汽車,日本主攻氫能源,300塊錢能跑750公里

很多專家預言:電動汽車是未來發展的新方向。為此,全球很多國家都為電動汽車的發展一路綠燈,我國也不例外,開展了近十年的電動汽車補貼,消費者每買一輛電動汽車,國家就補貼數萬元,但是,電池技術一直沒有突破,電池衰減是橫在消費者和汽車製造廠商之間的“一座大山”,誰也無法撼動。國家的補貼力度退坡後,電動汽車也隨之發展受挫,可見,消費者對電動汽車的信任還亟待提高。那麼,電動汽車就是新能源汽車的唯一方向嗎?我們可以向具有憂患意識的日本學習一下。

不搞電動汽車,日本主攻氫能源,300塊錢能跑750公里

和國內熱火朝天建設充電樁不同的是,日本正在大力發展氫能源汽車,在日本見到最多的就是加氫站,如果說歐美和中國都是以電動汽車為主發展新能源汽車的話,日本則是以氫能源汽車為主,方向就不一樣。其實,日本並不乏電動汽車技術,豐田和本田在很早就推出了混合動力汽車,當然了,是非插電混合動力,如果把電池組換為電池能量更大的電池組的話,就可以充電了,這就是插混電動汽車,那麼,日本為什麼不發展呢?

不搞電動汽車,日本主攻氫能源,300塊錢能跑750公里

正如前面所說的,日本能源短缺,是一個具有憂患意識的國家,它考慮的要更加深遠,電池組的報廢、電池電量的衰減、電池組的成本以及電池組的稀有金屬來源,它都要深思熟慮的思量,而且松下集團的電池組可以說是目前最穩定的電動汽車動力來源了,特斯拉的電池組就是松下提供的。而短時間內,並不能把電池組發展到一個讓消費者滿意的程度,技術突破不了壁壘,電池能量衰減就不會停止,因此,日本只有發展氫能源汽車一條路可走,因為日本消費者十分精明,他們不會選擇一個“累贅”讓自己難受。

不搞電動汽車,日本主攻氫能源,300塊錢能跑750公里

截止到2018年年底,日本已經有96座加氫站了,現在早已突破了100座。中國在2018年年底只有23座,似乎國人也意識到了電動汽車的弊端,很多文件都說,要在2020年年底要建設至少100座加氫站,現在發展氫能源汽車還不算晚。

不搞電動汽車,日本主攻氫能源,300塊錢能跑750公里

不搞電動汽車,日本主攻氫能源,300塊錢能跑750公里

如今的日本車企推出的氫能源汽車達到了什麼程度呢?比如豐田Mirai,這款在日本和北美售賣的氫能源汽車已經售出了超過10000輛,最新款的Mirai的最大續航里程已經達到了644公里。本田CLARITY的最大續航里程已經達到了750公里,而且日本的氫氣費和汽油費用相當,加滿氫氣的話,只需3分鐘即可,大約300元人民幣就能加滿。相比電動汽車的電池組,氫能源汽車似乎短板更少,也不用擔心電池衰減的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