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的地级市中未来哪个城市提升快,最具潜力?

毕筱柒


湖南省近代史可谓人才辈出,人杰地灵;湖南省目前一共有14个地级市(13个地级市和一个自治州),他们分别是长沙市、岳阳市、常德市、株洲市、湘潭市、衡阳市、益阳市、张家界市、郴州市、娄底市、邵阳市、永州市、怀化市和湘西自治州

湖南省前三名2018年和2017市生产总值比较:

排名城市 2018年 2017年 名义增量\t名义增

长沙市 :7,905.76 7,478.72 427.04 5.71%

岳阳市 :2,282.38 2,280.89 1.49 0.07%

常德市 :2,208.92 2,050.13 158.79 7.75%

目前来看:最厉害就是长沙市了,名副其实的省会城市,人口达到815多万,面积达11819平方公里,典型的大城市,而且是三千多年的历史古城闻名于世,目前长沙市是长江中游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交通枢纽,并且是全国“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中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长江中游城市群和长江经济带重要的节点城市,所以长沙市的经济实力得到快速发展,并且遥遥领先

仅2019年上半年长沙市就进全国城市生产总值的前三十名了…目前排名14;所以湖南省目前发展最快的城市当属长沙市,我估计未来进前十不是问题,指日可待


小蚂蚁观点


湖南省目前有14个地级市,官方把地级市分为四个大区域板块;

加快推进长株潭城市群全国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大湘南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大湘西武陵山片区国家扶贫攻坚示范区、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等四大区域板块发展。下面我们分每个片区来看:

长株潭城市群,由长沙,株洲,湘潭城市组成,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三个城市之间的边界距离越来越近。株洲和湘潭协同省会长沙的共同发展。是湖南省经济发展的核心增长极,土地总面积占全省13.3%,户籍总人口占湖南省总人口19.6%。但是长沙的光芒太盛,吸引优势的资源和人才,株洲和湘潭想要有大的发展,比较困难。

大湘南板块:湘南即湖南省南部地区的郴州(湖南离珠三角最近的城市,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的桥头堡)和永州,包括衡阳(湖南省域中心城市、全国重要综合交通枢纽、中南重镇、湘南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3个地区合计34个县(县级市),土地总面积57153平方公里,从地缘而言,湘南是典型的梯级过渡地带,毗邻广东、广西、江西3省。而其中最中心城市就是衡阳,也是我比较看好的地级市。


环洞庭湖生态经济圈主要包括湖南省的岳阳、常德、益阳三市,向北,武汉城市圈相邻并不遥远;向西,成渝城市群正在高速与高铁的交通网络铺设中缩短时间距离,而一路往南,则是延展至快速扩张的长株潭城市群。其中发展比较好的是岳阳和常德两个地级市。

就目前来看未来发展潜力较好的是衡阳、常德、岳阳三个城市,也是在争湖南第二的位置。

以上只是章鱼哥,个人见解,喷子闪开。章鱼话长沙,属于我们长沙人的头条号,千万别错过哟!


章鱼杂谈


个人所见,见仁见智啊!短期来看首推岳阳、其次为衡阳、常德。岳阳有长江经济带加持,又位于武汉、长沙两大中部崛起领头羊的中间,交通、投资都是优势最明显的,机会目前来看是最多的;衡阳是湘南中心,交通便利、人口多,厂矿企业多、基础设施良好、科教文化仅次于长沙湘潭两城,传统的湖南第二城;常德是湘西北中心城市,企业多,基础设施好。

不过长期来看,我更看好郴州、永州两城,两座城市环境优美、气候温暖、毗邻两广风气开放、人民朴实勤劳、政府务实高效。郴州矿产资源丰富,交通便利;永州自然资源丰饶,文化底蕴深厚,环境良好。随着湖南工业化进程不断推进,交通基础设施(特别是连接粤港澳大湾区)不断改善,粤港澳大湾区经济辐射能力不断增强,湖南最临近粤港澳大湾区的两座城市将更多地获得大湾区发展红利,率先获得发展。

郴州、永州两地距离粤港澳大湾区和长株潭地区物理空间距离差不多。从经济发展水平来说,粤港澳大湾区经济总量约为长株潭地区的5~6倍,且粤港澳大湾区经济以民营经济为主比长株潭地区以国有经济为主的经济更为活跃,更容易辐射两城。


射手座2020


提升最快的应该是邵阳,为什么这么说呢?一是邵阳人口多,人口红利足以支撑邵阳快速提升。二是地大物博,山水质量很有发展潜力,交通也四通八达,能为邵阳发展提供硬设施。三是人才,邵阳人敢拼敢于人先,学习知识氛围浓厚,能为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四是当地改府领导能力强,能为邵阳的发展增加能量。


大汉I我来自邵阳


中国发布丨蓝皮书:全国288座地级以上城市中仅35座城市健康发展 北京不在列

中国发布

19小时前 · 中国网“中国发布”官方账号

中国网10月29日讯(记者 金慧慧)2018年全国288座地级以上城市中共有35座城市处于相对健康发展状态,占全国城市总量的12%,一线城市中,只有北京不在列。

10月29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在北京发布的《城市蓝皮书:中国城市发展报告No.12》对全国288座地级以上城市的健康发展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得出上述结论。

城市的健康发展是指城市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和管理五个系统各自运行良好,相互之间达到平衡和协调的一种发展状态。按照健康等级将全国288座地级以上城市分为:健康城市、Ⅰ类亚健康城市、Ⅱ类亚健康城市和Ⅲ类亚健康城市。

评价结果显示,2018年全国共有35座城市处于相对健康发展状态,占全国城市总量的12%,分别为:深圳、上海、佛山、杭州、宁波、苏州、南京、长沙、无锡、东营、青岛、广州、绍兴、厦门、珠海、大连、镇江、南通、中山、福州、丽水、昆明、湘潭、泉州、珠江、九江、常德、秦皇岛、南昌、咸阳、龙岩、铜陵、鹰潭、贵阳和南宁,其中包括东部城市22座、中部城市8座、西部城市4座、东北城市1座。

另外,深圳、北京、上海、珠海、广州、南京、宁波、杭州、苏州和厦门等10座城市依次位居城市健康发展指数综合排名前10位,其中来自珠三角、长三角和京津冀城市群的城市分别为4座、5座和1座。但从健康评价的内部结构看,综合排名靠前的城市各项指标得分并不均衡,城市的健康发展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短板”。

Ⅰ类亚健康城市有45座,占全国城市总数量的15.6%;Ⅱ类亚健康城市有71座,占全国城市总数量的24.7%;Ⅲ类亚健康城市有137座,占全国城市总数量的47.57%。这意味着全国有近半数的城市处于Ⅲ类亚健康状态,在本次评价考察的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和管理五个方面,至少有3项或以上的健康指标低于全国中位水平,健康发展状况不容乐观。


跃火炎焱


湖南十几个地级市中,除开省会城市长沙外,

目前排列前三的就是岳阳常德衡阳。要谈未来

的城市发展空间,提升速度快,最具潜力,看

好郴州。

郴州市别名“福城”、“林城”,位于湖南省东南

部,地处南岭山脉与罗霄山脉交错、长江水系

与珠江水系分流的地带。东界江西赣州,南邻

广东韶关,西接湖南永州,北连湖南衡阳、株

洲,素称湖南的“南大门”,俗称广州的"后花

园"。

郴州在以前落后于湖南其他的一些地市级城

市,但近些年在工业制造旅游服务等方面发

展强劲,上升速度快,发展潜力空间大。社会

在进步,每个城市都在发展,但最具潜力的,

我看好郴州。


鲁银投资0716


要说现在最好的无非就是省会长沙。除了省会长沙,岳阳,常德,衡阳,株洲都不错。未来提升较快。。另外,怀化,是西南门户,最有潜力。

最后不得不说益阳,长沙周边都是本土强市!唯一的益阳比较垃圾。周边环绕长沙,岳阳,常德等城市,个个比她强。作为益阳人,我都很难过。最后选择离开益阳这个发展不起来的贫穷落后的地方。


向东村知名农民


湖南省目前有14个地级市,官方把地级市分为四个大区域板块;

加快推进长株潭城市群全国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大湘南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大湘西武陵山片区国家扶贫攻坚示范区、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等四大区域板块发展。下面我们分每个片区来看:

长株潭城市群,由长沙,株洲,湘潭城市组成,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三个城市之间的边界距离越来越近。株洲和湘潭协同省会长沙的共同发展。是湖南省经济发展的核心增长极,土地总面积占全省13.3%,户籍总人口占湖南省总人口19.6%。但是长沙的光芒太盛,吸引优势的资源和人才,株洲和湘潭想要有大的发展,比较困难。

大湘南板块:湘南即湖南省南部地区的郴州(湖南离珠三角最近的城市,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的桥头堡)和永州,包括衡阳(湖南省域中心城市、全国重要综合交通枢纽、中南重镇、湘南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3个地区合计34个县(县级市),土地总面积57153平方公里,从地缘而言,湘南是典型的梯级过渡地带,毗邻广东、广西、江西3省。而其中最中心城市就是衡阳,也是我比较看好的地级市。

环洞庭湖生态经济圈主要包括湖南省的岳阳、常德、益阳三市,向北,武汉城市圈相邻并不遥远;向西,成渝城市群正在高速与高铁的交通网络铺设中缩短时间距离,而一路往南,则是延展至快速扩张的长株潭城市群。其中发展比较好的是岳阳和常德两个地级市。

就目前来看未来发展潜力较好的是衡阳、常德、岳阳三个城市,也是在争湖南第二的位置。


楼市晓玥


个人觉得,除了长株潭城市群,岳阳和常德发展潜力很大 因为这两个地方的区位优势和交通运输有优势 当然交通方面岳阳肯定要比常德强的 到现在的势头也都还不错,紧跟长沙之后 两地都是江汉平原的延伸 所以也有相当一部分的面积是平原 挺适合建工业区大规模发展工业的,当然最终孰强孰弱还得看当地的经济政策跟国家的支持程度 国家支持你就是一个穷山旮旯,也可以牛逼起来。


中华小屁民


看好娄底,一:娄底在省内具有无可对比的区位优势,处于地理中心位置,交通极为方便,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四通八达,日后呼南、张娄衡一旦开通,到省内任何主要城市均在二小时以内。二:工业基础雄厚,域内军工企业众多,如华达、洪源、湖锻、湘煤、169等,虽现部份停产,但为制造业的恢复发展打下基础,近年三一等在娄底发展讯猛就提供了大量各类人材。三是资源丰富,本世纪初以前,娄底作为较少的地级市经济总量一直处于省内中游,現退居末流,主要是煤矿几乎关尽,但资源还在,迟早是要发光发热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