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這都是為了你好”,愛嚼舌根的大舅媽又來了,崩潰!


“我這都是為了你好”,愛嚼舌根的大舅媽又來了,崩潰!


一大早,大舅媽又來“嚼舌根”了,拉著我婆婆說個沒停,無非又是抱怨她的媳婦。

婆婆無奈地陪著笑,勸她看開點,好好和媳婦相處,畢竟都是一家人,別鬧得太難看。

我禮貌性地打了一聲招呼後,便坐下吃早飯。

“眼尖”的大舅媽往我這偷瞄了一眼,陰陽怪氣地說了句:“喲,小可,你都吃上了,你婆婆還沒吃吧?做小輩的可不能這樣,會被外人說你不懂規矩,舅媽這麼說也是為了你好,你可別不高興啊。”

我被嗆的像吃了蒼蠅一般,剛入口的菜,瞬間沒了味。

婆婆趕忙說道:“我早就吃過了,他們起得晚,所以現在才吃。”

本想替我說話的婆婆,偏碰上了一個牙尖嘴利又得理不饒人的大舅媽,轉口又來碎碎念道:“年輕人這樣可不行啊,天天起那麼晚,都要公婆伺候著,這公婆都成保姆了,會被外人說你不孝順。”

我深吸了口氣,假裝沒聽見,轉頭訓斥正在搗蛋的孩子。

“我這都是為了你好”,愛嚼舌根的大舅媽又來了,崩潰!

婆婆立馬又替我說話,“小可夜裡帶孩子,沒睡好,所以起得晚,我們現在還能動,幫孩子們分擔分擔也好,要不每天沒事幹,也是閒得慌。”

大舅媽張了張嘴,終於還是忍住了,不再找我“錯處”,畢竟婆婆多次地維護顯而易見,她也不好再自討沒趣。

接著又是一通對她媳婦的各種抱怨,憤恨的語氣,彷彿婆媳之間有天大的仇怨一般。

我趕緊扒拉幾口飯,帶著孩子進書房,讓自己耳根清靜下來,省得掃了一天的興致。

進房門前,又聽到大舅媽輕聲地對著婆婆說了句,“我這可都是為了你好,媳婦不能太寵,小心慣壞了,將來有你苦頭吃的。”

我無奈地翻了翻白眼,關上門,徹底把這些“好心話”隔離起來。

“我這都是為了你好”,愛嚼舌根的大舅媽又來了,崩潰!

學會“閉嘴”是會說話的開始

生活中,我們總會遇到這種自以為是的“好人”,時不時地喜歡來一句,“我這都是為了你好”。他們喜歡站在自認為的道德高點去批判別人的生活。

愛管閒事,又得理不饒人,見不得別人好,又無可奈何,然後就化著“一腔悲憤”,對別人的生活評頭論足,好像自己說的都是真理。

這樣的人,大家都當他是“瘟神”一般,唯恐避之不及,然他們自己卻意識不到。

做人首先要明白一個道理,禍從口出,不要因為自己的“口沒遮攔”而到處得罪人,最後落得自己落難時,卻無一人肯伸出援手來助你。

曾經看過這樣一句值得深思的話:人這輩子,花幾年時間學會了說話,卻要花幾十年時間學會閉嘴。

“閉嘴”並不是不讓我們說話,而是讓我們學會說該說的話,不要做一個腦子一熱,口沒遮攔,招人嫌棄的“嘴子”。

俗話說:做人留一線,日後好相見。把話說死了,情面也就沒了

“我這都是為了你好”,愛嚼舌根的大舅媽又來了,崩潰!

拒絕“自以為是”,會說話是一門技術

記得在《奇葩說》第六季,有一集的辯題在討論“要不要說正確的廢話”,當時看著正反兩方火力全開的“拼殺”,甚是過癮,後來轉頭想想,雖然是廢話,可至少是“正確”的,所以說出來也無傷大雅。

但如果我們面對的是一堆“刻薄的好話”,我們真的就願意聽嗎?

那些喜歡標榜一句,“我這都是為了你好”的人,是有多少真正打心裡為你好?在每次聽到這樣“苦口婆心”的好話時,我們心裡是不是多少有些抗拒?

所以作為一個成熟的人來說,首先就是學會“閉嘴”。別把刻薄的“好話”,誤當成了“忠言逆耳”。

俗話說: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因此,謹言慎行,把握分寸,力求“君子不失足於人,不失色於人,不失口於人。”

《菜根譚》記裡也有說:十語九中未必稱奇,語不中,則愆尤駢集。意思是,說話時十句話中有九句很順耳,人家不一定會讚揚你,覺得本應如此,但如果你說錯了一句,立馬就會讓人不痛快。

我們雖然做不到完滿的說話技巧,但至少不要講著“自以為是”的“好話”。

語言是一門藝術,我們終身都要學習。


(注:此文只討論外人,父母不在其列,畢竟天下無不是的父母)


——End——


作者介紹:我是木可可的小屋,專注婚姻情感育兒領域。你有情感問題,我願做你知心朋友,聽你傾訴,為你排憂。關注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