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著名的88炮有什么缺点?

战武奇兵


在二战中,88炮无疑是各国军队公认的大炮里最好用的产品。它是有名的“万金油”,空中打飞机,陆地打坦克,水里能够打王八(舰船)。不管英美还是苏联人一碰上88高炮就傻眼,正是天不怕地不怕就怕88来干架。在野战中,只要对面一摆上88炮,盟军和苏军就会头疼。



其实88毫米高炮是专门为打飞机设计的,但是让它一战成名天下知的却不是它的防空方面的战绩,而是在地面战斗中。

1941年夏天,北非战场上,英军跟德军冤家路窄又一次相遇,英军坦克以数量三比一的优势向德军进攻,想打一个漂亮的歼灭战。当英军进攻的时候,沙漠之狐隆美尔急中生智,将德军中的10几门88高炮分开后向英军坦克平射过去。

这一战德军打掉了120多辆英军坦克,88炮的威名也传扬开来。


说起88炮容易让人走入误区,总以为它是一种型号的火炮。其实不是这样,它是系列的,包括了防空炮、反坦克炮和军舰配备火炮。

尺有所长、寸有所短。没有一种武器是万能的,任何一种武器都有短板。虽然88炮的战绩贯穿了二战始终,击毁了无数坦克,但88炮这种威名远播的武器其实也有其不足的地方。

一、身高马大,树大招风。

88炮本身是高射设计,其炮座是圆形的,这样的设计让它的机动性得到了极致,但体积大,太显眼 目标大,隐蔽性差。树大招风,炮大了容易招致对方打击,不利于保护自己。


办法总比困难多,88炮这一设计上的硬伤被德国人用想方设法弥补。譬如给大炮穿上迷彩衣,给炮座打造洞房(放在战壕里,或者加上围墙)。

但是这样的办法也只是略有效果,在稍微空旷一些的地方,88炮长长的炮管还是能让人一眼发现,让它几乎不可能做到像反坦克炮一样隐蔽起来,搞突然袭击。

二、短命的炮管。

高射炮的特性注定了它有有高膛压、高初速,高威力这三高,这三高都是优点,但还有一个负面的高,就是炮管磨损高。

在瞬息万变的战场,在分秒必争的战争中,更新炮管也是负担,而且浪费材料,浪费其它资源。给运输线和生产线也带来了不小的压力,更换也非常麻烦,费时费力。


战场上的信息反馈到后方后,兵工厂研制出的新式88炮就革除了这个弊端,炮管变成了分段式可拆卸的,更换方便,磨损,省时、省力、省材料。

但凡事没有十全十美的,拼装式的炮管克服了老毛病,但冒出了新毛病。那就是炮管连接部分容易被氧化,日久天长炮管接口处的腐蚀就会影响管道畅通,影响到弹药筒退壳速度。直到再次改成了两段式,这个缺陷才被克服。

三、块头大,移动难。

88炮块头大,又是铁疙瘩,重量惊人,有几吨重。做防空炮的时候,跑位是固定的。但作为反坦克炮的时候,就要南征北战,四海为家,战场不停变化,大炮也要随军携带、这样笨重的家伙,确实叫人头疼。一旦临时撤退,时间来不及,敌人打过来,那就只能忍痛舍弃,将它炸毁,真是太可惜了。


四,架子大,难伺候。

88炮的架子是有名的大架子。十字状的大架倒是稳定,但铺开的时候耽误工夫,而且就像个明星,一出场动不动就是10几个炮手伺候着,有点滑稽。

在战场上,这样的“豪华配置”显然是不实用的,毕竟作为一个火力单元,用人越少越好。十几个人伺候一门炮,对人力消耗太大。

五:防空上的矮子。

88炮的设计是防空的,但它的本质工作却没有做好,有点不务正业。

相比来说,没有反坦克方面那么优秀。相比于88炮在反坦克时候百分之三十的命中率,防空的时候,每38发炮弹才能击落一架飞机的战绩实在让人汗颜。这还是在教练射击时攻击靶机时取得的成绩,在实战中,没有3000发炮弹,很难重创一架盟军战机。到了二战后期,88炮击落一架盟军飞机需要1万多发。而美军在二战中M1 90毫米防空炮在实战中射击11万发,击落300架飞机,击落一架飞机不到400发炮弹。孰优孰劣,不言自明。

不过瑕不掩瑜,88炮在二战中的总体表现还是出色的,无愧于它“战神”的英名。


小约翰


在二战历史上,88炮无疑是大家公认的优秀高炮。它以不务正业闻名,“上打天,下打地,中间打空气”。其强大的火力,精准的射击创造了无数辉煌,让盟军恐惧万分。

不过88炮不是一门炮,而是一系列炮的总称,包含防空炮FLAK、反坦克炮PAK、坦克炮KWK以及海军炮等等。

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德国就已经使用88毫米口径的高射炮了。一战后,受《凡尔赛条约》限制,德国不能发展大口径高射炮,只能在瑞典博福斯公司秘密研制8.8厘米FLAK 18型高射炮。

FLAK 18在西班牙内战中首先作为反坦克火炮使用,取得了优秀战果,随后又在法国、北非战役中一鸣惊人,成为反坦克炮中的佼佼者,从此开始了不务正业之路。

▲FLAK 18

不过,88炮在众多优点同时也有一些小瑕疵,并在历史演变中不断修正和完善。

1、身材高大,不利于隐藏。

88炮毕竟是高射炮,它的柱式炮座提供了360度快速旋转追击敌机的能力,也造成了身材太高难以隐蔽的问题,在野战反坦克中是十分不利的。

所以德军士兵通过开挖战壕,建立围墙,在炮身上敷设伪装物的方式减少暴露,克服了一部分影响。这一缺点直到1941年后的FLAK 41和PAK 43型才得以缓解。

2、炮管问题。

高射炮属于加农炮,膛压高、初速快、射程远、威力大,但也带来内膛磨损较大的问题。

例如FLAK 18型,其采用整体式炮管,炮口初速 840米 /秒,身管寿命只有900发。在野外战场,士兵没有足够的工具设备,想更换身管非常麻烦。而且整根炮管报废也很浪费。

▲FLAK 36

所以到FLAK 36型时,莱茵金属设计了三段可拆换式“9型”炮管。身管分三段,可单独更换磨损部位,既节约材料,在战场上也能方便快捷的更换。

但三段式身管带来新问题——后内管与中内管间侵蚀严重。火炮开火后,发射药筒颈部经常被卡住,导致退壳困难。所以后来莱茵金属又改成了两段式身管,将后内管和中内管合二为一。

这个问题也在FLAK 41和PAK 43型上出现,成为困扰88炮很久的一个缺点。

▲FLAK 37上的“指令显示器”

3、重量太大。

88炮当作固定阵位防空炮使用时,重量大点无所谓。但作为野战反坦克炮,重量太大就成了炮手的噩梦。

原本88炮配有前后两轮挂车,机动性还凑合。但有一个型号出现了严重问题,就是PAK43/41型。它是混合型号,将PAK43的71倍径88毫米身管,安装在leFH18型榴弹炮叉式炮架上,外形低矮便于隐蔽,但全炮重4吨多。

▲PAK43/41型

由于没有挂车,在东线泥泞的战场上,十几名士兵全力推动它都很困难。所以前线士兵不喜欢它,称它为“谷仓大门”,调侃其笨重。

但PAK43/41反坦克炮威力极大,在固定阵位上打坦克效果很好。只是苏军一反击,这些炮挪不走,就只能无奈炸掉。有一次90门新炮刚送到军队手中,突然要紧急转移。由于没有牵引车,所以90门炮一炮未发就地炸毁,以免落入敌人手中。

德国也知道问题,有意将重型反坦克炮自行化,阿尔德特公司还开发了88毫米火炮载车。但陆军武器局不满意,加上装甲板供应不足,最终没有大批量生产。更多的计划只是在模型阶段就取消了。

▲“阿尔德特-莱茵金属”武器载车

4、十字形大架制造复杂,放列时间长。

88炮标志性的十字形大架稳定性好,但制造过于复杂,影响了整体产量。PAK43/41就是因为炮管富余,但炮架没到位才改用榴弹炮炮架的。

另外,十字形大架放列时间长,野外作战展开速度慢。而且操作人员多,一个FLAK18型高炮班有12名炮手。

▲PAK 43型

5、防空指标稍差一点,不能说太优异。

作为防空炮,88炮的性能指标不是最好的,不如反坦克方面的成绩大。防空效能不如105毫米Flak 38和128毫米Flak 40高炮。据德军统计,1937年88毫米高炮射击靶机实验中,平均47发炮弹能击落靶机。

在二战初期实际作战中,击落一架敌机要4000发炮弹。战争后期,随着盟军轰炸机速度越来越快,防护越来越好,飞得越来越高(10000米以上),88炮击落一架敌机平均消耗炮弹飙升到16000发!而同期105毫米高炮需要 6000发 ,128毫米高炮要3000发。

88炮在某些指标上,也不如英军的3.7英寸Mk3型高炮和美军的M1型90毫米高炮。

▲与英国、美国高炮对比

综合来看,虽然88炮有些小问题,但远远遮不住辉煌。它在防空、反坦克以及支援步兵方面取得的惊人成绩,使它和虎式坦克一道成为德国军事工业最响亮的名片之一。


和风漫谈


88炮作为二战名炮,虽然取得了大量战功,但是其本身也是优点和缺点都极为明显的。 很多人提到88炮的防空效果不好,这就比较偏面了,88炮属于重型高射炮,主要用于射击敌方飞行编队、要地防空等任务,并不适合野战防空任务,因此自然是无法和FLAK38、博福斯40等小口径高射炮相比的,但是对付高空轰炸机群等目标,还得靠88炮等大口径高射炮。

88炮的缺点也很多,首先就是目标太大太高,不过这也是不可避免的。88炮本身毕竟是高射炮,因此其炮架较高,这样一来利于快速调整射击方向,过高的高度和较大的目标导致隐蔽性极差,很容易被敌方发现而招来攻击。而实战中,88炮很多时候是作为反坦克炮使用的,此时需要先挖好射击阵地,较为费时费力,不如反坦克炮方便,而且对于反坦克战而言,射击方向是相对固定的,因此专门设计的反坦克炮高度往往较低。 然后就是重量太大,不易机动。88炮本身属于重型高射炮,吨位和体积太大,依靠步兵是根本无法机动的,只能通过牵引车或者整合到机动底盘上才能实现高机动性。所以很多时候德军88炮的损失都是由于无法撤离造成的,炮组只能死战到底或者炸掉火炮逃跑,导致了很大的损失。
很多人也提到了炮管寿命较短的问题,不过这个问题存在较短。早期的FLAK18式炮管寿命只有900发,在实战中实在撑不了太久,到了后期的FLAK36、FLAK37等改进后的新型号,达到了3000发、10000发左右的水平,算是解决了这个问题 不过任何武器总是有优点和缺点并存的,即使88炮有着这些缺陷,但是也并不妨碍其成为人类武器史上最为著名的火炮武器之一。


战争之王


88毫米高射炮是由拖拉机牵引的对付移动目标的一种武器,它的射速高达每分钟25发左右,可以提供强大的火力打击,而且对于任何类型的移动目标都能保持高精度,无论是天上的飞机还是地面的坦克。由于它的炮弹初速度高,在使用特殊的穿甲弹后可以轻易的击毁大部分的盟军坦克,使其在各个战场上都威名远播。

但是任何武器都不可能是无懈可击的,而88毫米高射炮在执行对空防御时最大的缺点就是反应不够迅速,这是重型高射火炮的通病,所以很难对付盟军的俯冲轰炸机,俯冲轰炸机俯冲时速度很快,88高炮难以瞄准射击,经常被其所炸毁。而在对地射击时,尤其是在反坦克时,由于其高平两用炮架很高,使得无法向那些专门的反坦克炮那样隐蔽良好,其炮位容易被发现而遭受打击。



无论如何,88炮的优异毋庸置疑,德军还专门研制了反坦克版的Pak43型88毫米炮,炮架得到了降低以提高其生存性,既可以固定在十字型炮架上射击,也可以在牵引状态下的轮式炮架上紧急射击,由于可以做360度的全方位射击,使其成为德军士兵最喜爱的反坦克火炮。尤其是其强大的穿甲能力,即便在后期也可以保证摧毁绝大部分的盟军装甲车辆,是二战最著名的火炮之一。


战略论


当然有缺点,听老王细细讲吧。

我们常说的88mm炮,主要是8.8cm Flak 18、36、37以及Flak 41等等,Flak是德语“防空加农炮”的缩写,根据功用,又衍生出kwk(坦克炮)系列、pak(反坦克炮)系列,所以这是个大家族,单说哪个炮有什么毛病还真难得讲。



这些加农炮的种族毛病算一个吧,因为强调直射能力,无论防空还是反坦克都要求弹道平直,因此所有88炮的曲射能力都很一般,不是不能曲射,只是一款88mm的炮曲射能打啥?李云龙的意大利炮都有75mm口径呢。



下面放张88炮的高爆弹装药,看看这份量,可能还不如大口径迫击炮。



因为是对空火力,打的还是高空目标,88炮自然不可能像37手拉机那样低射速。克虏伯公司的解决方法是加装了一个半自动装填机,因此一分钟能打出最高接近20发炮弹,这在那个年代是很恐怖的火力。



但随之而来的是长度和重量上的麻烦,这也是88炮此后一直存在的毛病。它们还有个巨大沉重的高平移动炮架,有许多早期的Flak18最后都放到了Flak36/37的炮架上,这主要是因为37配套的拖车炮架能更快的展开进入战斗。

西班牙内战时,希特勒为支持弗朗哥叛军,组建了“秃鹰军团”,军团中包含了四个重型高射炮连,送过去的Flak18都是从汉堡港秘密输送的,被拆散封进了大箱子,外面写上“圣诞礼饰品”、“家具”字样。



早期的Flak18炮管是一体化结构,这样便于高射炮的炮弹飞行稳定和射程的提高,但因为88炮身管较长,因此也带来了造价昂贵和膛线磨损过快的毛病。后来改进后采用了三段炮管设计,但这种结构会影响膛线结合,接缝处容易产生燃气积垢,时间长了会导致身管腐蚀。同时三段管的炮身震颤会高于单管。

通过西班牙内战这个试验场,纳粹德国锻炼了大批军人,也实验了各种新武器,88炮在其中首次被用来对地射击(约7%,剩下93%都是对空),取得了很不错的效果。



因此德国人修改了Flak18的拖车炮架,一体化炮管也被改成克虏伯很擅长的多管连接结构,这样成本可以下降不少,还可以单独拆卸损坏的部分替换。

虽然多段式炮管产生了这样那样的性能问题,却可以使88炮降低成本和加工条件快速生产。这种火炮在设计上本就技术超前,一点点影响瑕不掩瑜。



于是经典的Flak 36/37出现了,并专门生产了反坦克炮弹pzgr。德军随后将之投入到“黄色行动”中,再之后就产生了隆美尔在北非的那个“你们怎么能用高射炮打坦克呢”的英军故事。



这个时候的88炮性能没有什么话说,最大的问题是炮架高度。为了能高平两用,取得更高的对空仰角,88炮炮架非常高,这使得它在战场上的布置非常尴尬,即便能快速展开,也因为高度使得自身目标过于突出,从而引起敌方注意,招来打击。



德国人为此不得不采取笨办法解决问题,即在地上挖一个合适的火炮掩体安置大炮,有时候条件所限不可能快速挖坑,便只有通过沙袋等物品修建环形防御阵地,尽可能的保护火炮。所幸在炮兵作业中这些本来就是常事,问题不算特别严重。



到Flak41时,高炮架被取消了,其实就是将高射炮架倒了个儿,垂直炮架和支撑件都变水平配置,这门炮不是克虏伯而是莱茵金属研发的,在1943年才进入实战,取消了三段式身管(Flak36/37的其实也是莱茵设计),改为双段式设计,倍径从74降到71,底座也变成更适合站桩输出的回旋炮座。



不过41炮虽然先进,却又犯了德国武器的通病——过于精密复杂,使得故障率远高于Flak36/37。这也是它难于量产,产量也上不去的原因。



最突出的问题集中在材料短缺造成的生产困难与品质难以保障上,许多Flak41都发生了本不该出现的退壳问题,打完的空蛋壳经常性的卡死,大大影响了射速和可靠性,并且德国人那时已经没有精力去解决这个问题了。



这些88mm防空炮统统都有的问题是:过度追求高平两用性能,导致防空部队不是防空部队,反装甲部队不是反装甲部队,为军队作战编成造成了混乱。

过度复杂的炮身结构也带来了各种维护困扰和可靠性问题,在移动作战时简直够呛,对人员和运输团队带来的压力特别大。



因为是高炮机构,一门仅88mm口径的武器居然要7-17个人操作,无论比起对手的76炮还是105炮都太复杂了。



克虏伯当时也推出了新的88炮——PAK43,听名字就知道与防空炮已经没关系了,这型反坦克炮可以看做是88防空炮的战防简化版本,扔掉了那些累赘和过于复杂的地方,专门突出对地面功能,它可以直接在未展开的炮架上开火,因此可以实现让士兵们强行推着前进的作战方式。又因为这种兼容性较强的能力,德国人在炮管生产速度高于炮架的时候使用了其它炮架来支撑PAK43炮管,这些炮被称为PAK43/41。



像“斐迪南”、“猎豹”、“犀牛”和早期“猎虎”都装备过PAK43。这个老王苦苦思索半天好像找不到啥毛病,算是德国人终于悟了吧。



安装到坦克上的88炮前缀换成了kwk,一般二战军迷最顺眼的是虎王上那门kwk43/L71,曲射10公里,2000米距离上可以打穿203的垂直钢板,而且配合光瞄,在这个距离准确度超过60%,即便拿到现代,考虑到弹种的进步,这种威力也是比较可观的,盟军坦克没有谁能抵御。



另一个也很出名的88炮是虎式坦克上面那门kwk36/L56,也就是俗称的“短88”,这枚老虎的利齿撕碎了无数的盟军坦克,成为敌对阵营士兵无尽的噩梦,就单纯杀伤效率而言,它怕是可以排在历史顶点那一层级。在北非的作战中,隆美尔手下的虎式曾经在2700米打爆了一辆谢尔曼坦克,同期还有个英国秘密考察虎式的坦克专家目睹了虎式在1600米打爆坦克的事件;苏德战场的普罗霍夫卡,虎式坦克也常在1300米干掉苏联坦克。



不过无论是长88还是短88,最大的问题是体积和重量,这俩玩意儿实在太大,这使得虎式系列不得不加大自己的脑壳。同类的问题也出现在安装了PAK系列88炮的猎豹歼击车上。



如果非要再接着找问题,那么只能说随着战争的深入,德国已经无以为继,他们的弹药生产越来越低劣(稀有金属特别是钨的缺乏),以至于88炮的实际穿甲能力根本达不到纸面要求。



有时候打炮就是随缘,被大幅降低素质的穿甲弹时不时的就爆出未击穿对手的T34或M4的事件,连L71这种大药瓶的弹丸都被降到了L56的程度,短88能干啥可想而知。电影《狂怒》里那辆M4A3E8完全就是凭本事跳弹的。


王司徒军武百科


二战著名的88炮

北非战役中,意大利的反坦克47毫米反坦克火炮,可以说是可有可无除了能击穿英军的十字军坦克外,英国的瓦伦丁III型坦克步兵坦克,几乎可以直接冲向意大利的阵地上掩护步兵,意大利的反坦克47毫米炮几乎对英国的瓦伦丁III型坦克步兵坦克伤害为零。

当时德国的隆美尔指挥下的北非军团也拿英军的步兵坦克没有方法。瓦伦丁III型坦克步兵坦克,虽然速度慢当其正面装甲达到惊人的65毫米,武装一门40毫米L58坦克炮,当时英军这一款反坦克炮还是非常有实用用价值的,可以击穿当时德国初期的4号坦克和三号坦克。

当时德国坦克唯一可以跟英军坦克抗衡的只有少量F型43突击炮,和4号坦克的最型改良型F2坦克,但当时隆美尔手里只有5万多人,分别是第5轻型装甲师,和第7装甲师,和其它步兵师部队,第5轻型装甲师就是以后的21装甲师,2个装甲师加起来才500辆坦克。

当时第5轻型装甲师,装备了10几门88毫米防空炮,这些火炮引起了隆美尔的注意,当时隆美尔在北非就像后娘养的一样,手上威力最反坦克火炮是PAK38坦克炮50毫米60L火炮,远远看这种火炮的炮身非常的大其实也就是吓唬人而已,PAK38坦克炮50毫米60L火炮虽然勉强可以击穿,瓦伦丁III型坦克步兵坦克的65毫米装甲,但大多数都会跳弹,在激烈阵地战中一次失手往往就会成为英军坦克的靶子。在1940年到1941年北非战役初期,德军在武器方面几乎是落后于英军的。但除一种火炮例外。

为什么隆美尔在北非战役中会出名呢,原因就在于拿着一堆德国二手的破烂装备,跟英军死磕。1940年到1941年初隆美尔的非洲军团可谓是一穷二白,当隆美尔视察部队时,深深的被那10多门88毫米炮吸引,当时那几门火炮是元首拿来给非洲军团防空的,隆美尔问炮兵种炮有打坦克的可能性吗,炮兵对隆美尔说:“可以的稳稳的,该型88毫米防空炮口径倍数54L,最大射程发射高爆弹时炮口初速830米/秒,最大射高8000米,高仰角射击的最大射程为10705米,水平射击时为5000米。理论上在2000米距离内可以击穿80毫米钢板。”

88毫米防空炮在1940年5月的一场遭遇战中,首次投入战场对英军装甲部队进行打击。当时隆美尔指挥的第七坦克师从比利时境内向敦克尔克高速挺进,突然遭到英军装甲部队的伏击,隆美尔眼看军队就要被英国坦克冲散了,这时一个防空连急忙架设火炮对英军进行打击,慌乱之中,打掉了英军7辆坦克,英军面对突然而来的猛烈炮击,吓得急忙撤退了。

德国88毫米炮彻底出名的一战发生在1941年六月的萨拉姆战役中,隆美尔的精心布局下,海尔法亚隘口伏击战中,英军264辆坦克发动进攻,最终在88毫米54L防空炮的打击下,超过123辆坦克被88毫米炮击毁。德国88毫米炮54L彻底成为德国一门神器,德国开始在前线大量布置88毫米防空炮,在东线的入侵苏联战役时该炮的威力进一步得到验证。战争是灵活的,德国在北非战役中通过艰苦坏境发明了新战法,而意大利人却在一处阵地上因为找不到撬开150毫米炮弹箱工具而向英军投降。


二战著名的88炮有什么缺点

1、身材高大,不利于隐藏。

88炮毕竟是高射炮,它的柱式炮座提供了360度快速旋转追击敌机的能力,也造成了身材太高难以隐蔽的问题,在野战反坦克中是十分不利的。

所以德军士兵通过开挖战壕,建立围墙,在炮身上敷设伪装物的方式减少暴露,克服了一部分影响。这一缺点直到1941年后的FLAK 41和PAK 43型才得以缓解。

2、炮管问题。

高射炮属于加农炮,膛压高、初速快、射程远、威力大,但也带来内膛磨损较大的问题。

例如FLAK 18型,其采用整体式炮管,炮口初速 840米 /秒,身管寿命只有900发。在野外战场,士兵没有足够的工具设备,想更换身管非常麻烦。而整根炮管报废也很浪费。

所以到FLAK 36型时,莱茵金属设计了三段可拆换式“9型”炮管。身管分三段,可单独更换磨损部位,既节约材料,在战场上也能方便快捷的更换。

但三段式身管带来新问题——后内管与中内管间侵蚀严重。火炮开火后,发射药筒颈部经常被卡住,导致退壳困难。所以后来莱茵金属又改成了两段式身管,将后内管和中内管合二为一。

这个问题也在FLAK 41和PAK 43型上出现,成为困扰88炮很久的一个缺点。

3、重量太大。

88炮当作固定阵位防空炮使用时,重量大点无所谓。但作为野战反坦克炮,重量太大就成了炮手的噩梦。

原本88炮配有前后两轮挂车,机动性还凑合。但有一个型号出现了严重问题,就是PAK43/41型。它是混合型号,将PAK43的71倍径88毫米身管,安装在leFH18型榴弹炮叉式炮架上,外形低矮便于隐蔽,但全炮重4吨多。

由于没有挂车,在东线泥泞的战场上,十几名士兵全力推动它都很困难。所以前线士兵不喜欢它,称它为“谷仓大门”,调侃其笨重。

但PAK43/41反坦克炮威力极大,在固定阵位上打坦克效果很好。只是苏军一反击,这些炮挪不走,就只能无奈炸掉。有一次90门新炮刚送到军队手中,突然要紧急转移。由于没有牵引车,所以90门炮一炮未发就地炸毁,以免落入敌人手中。

德国也知道问题,有意将重型反坦克炮自行化,阿尔德特公司还开发了88毫米火炮载车。但陆军武器局不满意,加上装甲板供应不足,最终没有大批量生产。更多的计划只是在模型阶段就取消了。

▲“阿尔德特-莱茵金属”武器载车

4、十字形大架制造复杂,放列时间长。

88炮标志性的十字形大架稳定性好,但制造过于复杂,影响了整体产量。PAK43/41就是因为炮管富余,但炮架没到位才改用榴弹炮炮架的。

另外,十字形大架放列时间长,野外作战展开速度慢。而且操作人员多,一个FLAK18型高炮班有12名炮手。

5、防空指标稍差一点,不能说太优异。

作为防空炮,88炮的性能指标不是最好的,不如反坦克方面的成绩大。防空效能不如105毫米Flak38和128毫米Flak40高炮。据德军统计,1937年88毫米高炮射击靶机实验中,平均47发炮弹能击落靶机。和风漫谈原创,禁止抄袭。

在二战初期实际作战中,击落一架敌机要4000发炮弹。战争后期,随着盟军轰炸机速度越来越快,防护越来越好,飞得越来越高(10000米以上),88炮击落一架敌机平均消耗炮弹飙升到16000发!而同期105毫米高炮需要 6000发 ,128毫米高炮要3000发。

88炮在某些指标上,也不如英军的3.7英寸Mk3型高炮和美军的M1型90毫米高炮。

综合来看,虽然88炮有些小问题,但远远遮不住辉煌。它在防空、反坦克以及支援步兵方面取得的惊人成绩,使它和虎式坦克一道成为德国军事工业最响亮的名片之一。


铁杆军迷


88炮的缺陷就是火线太高,而且制造成本同样很高,因此拿来进行反坦克作战实际性价并不算太高,不过毕竟好在88炮即能作为高射炮,也能作为反坦克炮,因此还是得到了德军的喜爱。

88炮本身是作为高射炮设计的,因此火线高度就较高,便于快速调整射击方向,这样才能良好的进行防空作战。但是这对于反坦克作战而言是一个巨大的麻烦,火线过高导致其目标太高太大,更容易被敌军发现,隐蔽性相对于低矮的反坦克炮差的多,非常容易被摧毁。

因此即使有了88炮,德军还是发展了一系列新式反坦克炮,比如Pak40、Pak43、Pak45等,就是因为归根到底88炮并不是反坦克炮,使用上还是有诸多不便。

然后就是成本和生产问题了,88炮本身作为重型高射炮,生产较为麻烦,而且造价很高,其一般是用来要地防空任务而不是反坦克任务。可以说德军使用88炮进行反坦克任务也算是一种失败了,毕竟战争初期德军连一个可靠的专用反坦克武器都没有(pak37作为战争初期的主力反坦克装备,性能太差)。在有了更好的选择之后,自然不会多么重视88炮了。


战壕


太高!本身是高射炮,为了射击装弹行军方便,88炮真的太高了,你仔细观察下,炮兵是站在炮架上开火的,而你看的很低的88炮要不就是在工事里,要不就是改装过!


减速机电机油泵真空泵


不能有较对自己步兵支援和对敌人步兵和火炮压制,不过这货一般不出现单一炮种,会有128.150等野战炮配合,或者他配合其他的火炮。


非攻天下


贵。那打的都是金币弹。穷国根本用不起。重一门跑5吨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