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地名探究——齊桓公戲馬臺——桓臺

【開篇語】自幼長在孔孟之鄉,雖不才亦多受傳統文化之影響,一向喜歡探究歷史,追溯既往。一直以來,對地名頗感興趣,充滿好奇——為何金鄉並無金礦,濟南、濟寧、濟陽得名的濟水消失去了哪裡,而魚臺、嘉祥又藏著什麼樣的故事……凡此種種,都讓我浮想聯翩,於是我決定去探究這些地名的由來,以及這名字背後隱藏的歷史,還有,關於這裡我能想起的人和事……


齊魯地名探究——齊桓公戲馬臺——桓臺

桓臺地圖

【地名由來】

桓臺縣原名新城縣,南宋理宗紹定元年(1228年)建制。1914年易名耏水縣,旋改桓臺縣,因境內有齊桓公戲馬臺而名。

新城一帶在春秋時期是齊國的苑囿。愛好遊獵,常從臨淄來此遊觀射獵,並建高臺戲馬,隸屬高苑地,後為武強、長山二縣地。元太祖九年(1214年),山東東路兵馬副元帥邑人張貴,組織流民繞臺掘土築城,名"新城"。元太祖二十二年(1228年)始割東部、高苑南部、臨淄縣西部建新城縣。

耏水縣之名則因為因縣境即古耏水為名,耏水即時水。在今山東境。《左傳》: 襄公三年(前570),晉士丐適齊,齊侯與 "盟於耏外"。《水經·瓠子河注》: "時,即耏水也。音而。"

齊魯地名探究——齊桓公戲馬臺——桓臺

烏河

時水:古水名。《周禮·職方》幽州,"其浸菑、時"。一名耏水,一作如水。上游即今發源山東淄博市臨淄西南的烏河。自臨淄西北以下,古分二支:一支西流經今桓臺縣境西北入濟水,旱時乾涸,故又稱幹(乾)時。《左傳》莊公九年(公元前685年):"師及齊師戰於乾時。"《水經注》稱為時水支津;久湮。一支北流折東略循今小清河合淄水入海,即《水經注》時水乾 流。《漢書·地理志》分時、如為二水,時水即《水經注》時水乾流折而東流部分,如水即今烏河上游及《水經注》中時水支津;蓋其時自今淄博市臨淄西北北流一段曾經淤斷。

齊魯地名探究——齊桓公戲馬臺——桓臺

桓臺風光

桓臺屬淄博市轄縣,位於魯中山區和魯北平原的結合地帶,位於山東省中部偏北,淄博市北部,介於北緯36°51′50″-37°06′00″,東經117°50′00″-118°10′40″,北鄰博興、高青兩縣,東靠臨淄區,南與張店區、周村區毗連,西與鄒平縣接壤。全縣版圖面積509平方公里。

桓臺縣境內地勢南高北低,由西南向東北傾斜,略呈微波狀。地處暖溫帶大陸性季風型氣候,截至2015年,桓臺縣境內有國家AAAA級旅遊區1家,國家AAA級旅遊區2家,中國歷史文化名鎮1處。

【尋歡文史】

齊桓公戲馬臺

齊魯地名探究——齊桓公戲馬臺——桓臺

戲馬臺遺址

齊桓公戲馬臺在新城鎮駐地,世傳為古齊桓、景時築,是齊國馴養戰馬的地方。

現臺基南部為緩坡,北沿陡峭,最高處離地面9米。南北104米,東西135米,佔地面積14040平方米,烏瞰平面略呈前方後園。明、清時期,臺基比現在高大一倍有加。在戲馬臺北三華里處有古飲馬池,再北有古牧馬場,舊志均有記載,現僅存遺址。 戲馬臺自置新城縣以來,多數時間為縣衙所在地。臺上原建有桓景廟,已廢。1914年,易縣名新城為桓臺,名稱即來於此臺。

齊魯地名探究——齊桓公戲馬臺——桓臺

齊桓公

戲馬臺自桓臺置縣便為縣治,臺上建築宏偉高大,因此戲馬臺一直為八景之一。明天啟《新城縣誌》八景之"桓臺戲馬";遐想桓景盛際,牧事修舉,憑高一望,雲錦成群。今遺址巍然,不無今昔之感。

明萬曆新城進士,著名詩人"一代才華"曾作詩《桓公繫馬臺》雲:

新城縣北半汙萊,舊是桓公繫馬臺。

長白俯臨青海上,鄭潢遙自碧天來。

三齊陵墓金蠶冷,廢苑風霜玉鶴哀。

杼柚小東財力盡,松楸無處問龍媒。

【歷史沿革】

桓臺縣是人類早期生活、居住地區之一,境內出土了中國迄今最早的甲骨文。桓臺置縣前,分屬臨淄、長山、高苑3縣地。桓臺周朝屬,秦歸。公元前206年設縣,取名西安縣。

理宗元年(1228年),置新城縣,隸屬濟南總管府。

年間(1260-1263年),屬淄州路,二年(1265年),隸屬淄萊路,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改稱般陽路。

九年(1376年),屬淄州,次年改屬濟南府。

齊魯地名探究——齊桓公戲馬臺——桓臺

,沿襲明制。

二年(1913年),廢府、州,存縣、道,新城縣隸屬濟南道。次年1月,易名耏水縣。4月,改稱桓臺縣,因戲馬臺得名。

民國十八年(1928年),廢道制,直屬山東省。

民國二十八年(1938年)7月,華北遊擊縱隊第十三支隊第十二梯隊在棘託置縣政府,隸屬山東省第十專員公署。是年10月,建立長(山)桓(臺)臨(淄)益(都)四縣邊區行政聯防辦事處,隸屬中共清河特委。

民國三十年(1940年)4月28日,建立桓臺縣抗日民主政府,隸屬清河專員公署。同時,撤銷長桓臨益四縣邊區行政聯防辦事處。是年底,改屬清河行政主任公署清西專署。

民國三十二年(1942年)1月,中共清河區委決定撤銷縣、區建制,成立長桓軍政工作團,隸屬清河行政主任公署清中專署。是年7月,改屬清西專署。

民國三十三年(1943年)8月,復置桓臺縣抗日民主政府,隸屬未變。

民國三十四年(1944年)1月,清河區與冀魯邊區合併,稱渤海行政區,桓臺縣屬渤海行政區第六專署。

民國三十五年(1945年)8月,改屬渤海行政區第三專署。

1949年7月,第三專署改稱清河專署,縣屬其轄地。

1950年5月,撤銷清河專署,桓臺縣隸淄博專署。

1953年6月,淄博專署改稱淄博工礦特區,桓臺縣劃歸惠民專署。

1958年11月,桓臺併入博興縣,隸屬淄博專署。

1961年9月,復置桓臺縣,改屬惠民專署。

1983年10月,桓臺縣劃歸淄博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