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寶玉其實是有才華的,從“大觀園試才題對額”的情節可以看出來

賈寶玉的才華常常從兩個方向上“走失”:一是被眾女子的才情橫溢所湮沒;二是不為封建正統觀念所承認,被一種固執的偏見埋汰。《紅樓夢》是一部高揚女性價值的書,出現在作品中的一群青年女子,個個才貌超俗、滿腹文章;而賈寶玉又是個女性崇拜者,每當作詩對句,比賽才情,他都誠推裙釵、甘認弗如,所以,他的才華往往被人忽略。另外,按封建正統觀念來看,只有《四書》《五經》之類的儒家經典才是正兒八經的知識、學問,至於吟詩作對、小說、戲曲等,只能供茶餘飯後的消遣、遊戲,是不能登大雅之堂的。

賈寶玉其實是有才華的,從“大觀園試才題對額”的情節可以看出來

賈寶玉

所以,在作品第3回,伴隨著賈寶玉的初次登場,作者用了兩首《西江月》詞為賈寶玉“畫像”,表達了這個男主人公的“自嘲”心態:“潦倒不通世務,愚頑怕讀文章”,“縱然生得好皮囊,腹內原來草莽”;“天下無能第一古今不肖無雙;寄言紈袴與膏梁:莫效此兒形狀!”可見他被封建社會正人君子的偏見擠壓得多麼不自信了!然而,賈寶玉又的確是有才華的。《紅樓夢》通過“大觀園試才題對額”這回書,不僅讓賈寶玉“如入無人之境”地大展其才,風頭出盡,而且運用了比襯的手法,顯現出充滿思想活力的“新生代”對腐儒俗士們的絕對壓倒優勢,含蓄地諷刺了那些專愛雕章擇句卻又思想枯萎的封建文人的偏狹、俗陋與可笑。

賈寶玉其實是有才華的,從“大觀園試才題對額”的情節可以看出來

特為元妃省親而突擊建造的大觀園落成,賈政一為“驗收”工程,二為建築題詠,便帶領眾清客尋幽探勝而來。又因近日聽學裡老師說寶玉“雖不喜讀書,卻有些歪才”,“專能對對”,“意欲試他一試”,便命他“隨往”。縱觀整個“試才”過程,寶玉表現出高人一籌之論計有六七處之多,其中給人印象最深,也最能體現作者審美旨趣、美學理想的有三處:

一是剛進園門,迎門一帶翠嶂,上有“鏡面白石”一塊,眾清客七嘴八舌,敷衍出“疊翠”“錦嶂”“賽香爐“小終南”等幾十種題目;寶玉不以為然,先道出一條“編新不如述舊,刻古終勝雕今”的命題原則,然後信手拈來“曲徑通幽”這個人人皆耳熟能詳的舊句,一錘定音,博得一片讚譽。

賈寶玉其實是有才華的,從“大觀園試才題對額”的情節可以看出來

二是給一座橋上亭子的命名,眾人皆膠柱於歐陽修《醉翁亭記》的意趣,或雲“翼然”,或雲“瀉玉”,無非取擬古之意;但寶玉卻以為“粗陋不雅”,而以“沁芳”名之,再配以“繞堤柳借三篙翠,隔岸花分一脈香”的妙對,可謂珠聯璧合,“新雅”不俗,連賈政也由贊服,“拈鬚點頭不語”,脂硯齋在此批道:“六字是嚴父大露悅容也。”

賈寶玉其實是有才華的,從“大觀園試才題對額”的情節可以看出來

三是關於“稻香村”的辯論。此處是仿“田舍家風”而創建的景觀,眾人都稱奇道妙,唯寶玉力斥眾說(包括當面批駁嚴父賈政),認為這“分明是人力造作成的”,因為它“遠無鄰村,近不負郭,背山無脈,臨水無源,高無隱寺之塔,下無通市之橋,峭然孤出,似非大觀,那及前數處有自然之理、自然之趣呢?”而“古人云天然圖畫四字,正恐非其地而強為其地,非其山而強為其山即百般精巧,終不相宜”。這一通長篇大論,雖然開罪於眾清客,氣惱了嚴父,但大家又都不得不默認了他說得在理。

賈寶玉其實是有才華的,從“大觀園試才題對額”的情節可以看出來

《紅樓夢》集中而突出地寫寶玉之才的筆墨實在不多,在原作第78回的“老學士閒徵畫詞”中,寶玉也算是展露了詩才,贏得了誇獎,但那實在不是什麼“傳世之作”。而“試才大觀園”中的賈寶玉所表現出來的知識的豐富(如辨識“荔藤蘿”一段生動說明了他淵博的生物學方面的素養)、才情的不凡(隨口就能吟出貼切工巧的對聯)和識見的超卓(如關於“天然圖畫”的辯詞),卻讓我們不能不對這位“行為偏僻性乖張”的痴公子刮目相看了!

賈寶玉其實是有才華的,從“大觀園試才題對額”的情節可以看出來

特別需要注意的是,曹雪芹通過“試才大觀園”中的寶玉之口,表明了他的一些重要的美學思想,比如迷古”與創新的關係問題,“自然”與雕鑿的判別問題等。在“曲徑通幽”處寶玉強調要“述舊”“刻古”,而在題亭時卻偏追求“新雅”,致使“自幼酷愛讀書”的政老爺也大惑不解:“方才眾人編新,你說‘不如述古;如今我們述古,你又說‘粗陋不妥’。”其實,曹雪芹在此無非是借寶玉之口,說明無論“述古”還是“編新”,都要審時度情,以妥帖為美,切莫古板教條、膠柱鼓瑟。而關於“天然圖畫”一段妙論,尤其代表現實主義文學大師曹雪芹的審美理想,形象地表明瞭他“按跡循蹤,不敢稍加穿鑿”的藝術創作主張,對於理解和把握整部作品的寫人敘事特點都具有綱領性的指導意義。

作者介紹:我是“牽牛花”,執筆走天涯,與大家一起分享、瞭解中國的文化!

《紅樓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