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式马步枪的性能怎么样?

第一军情


此八一式马步枪(短枪身适合骑兵使用为马步枪)非八一式自动步枪,而是抗战时期八路军黄崖洞兵工厂自行研制生产的我军第一款制式步枪。在抗战初期,八路军的武器型号五花八门,加大了后勤保障的难度,也很难保证枪支的仿制质量,最主要的还是这些枪都是从国民党和日军手中缴获,难以适应八路军游击战的需求。



(八路军缴获日军装备)

在1937年10月22日,伟大领袖毛主席发出自造步枪的指示,军工局的同志们在学习了《持久战》理论以后,认识到必须打造一把适应游击战的八路军自己的步枪。于是在捷克式zh-29半自动步枪(卡宾枪,枪管长545毫米)的基础上,枪械所负责人刘贵福同志大胆简化了枪支部件和构造,制造出了第一把样枪,这把样枪随后于1935年5月参加了延安的“五一”展览会,并且获奖,那时正值朱总司令55岁生日,于是大家将此枪命名为55式步枪,后来又取了个正式名字叫79式步枪。
(东北军装备的捷克式卡宾枪)

1940年刘伯承将军指示:许多步枪单纯的追求射程,把步枪枪管搞的很长,很重,不实用,我军在山地游击战中特别是伏击作战中,战斗往往都是在200米距离内解决,所以只要在保证200米以内的射击准确度和杀伤力前提下,尽可能的让步枪更加轻便即可。根据这一指示,刘贵福开始着手对79式步枪进行进一步的改进。(刘贵福同志)

在参考日军三八式、国军中正式、汉阳造以及捷克式步枪的优点后,刘贵福终于打造出全新的步枪。该枪口径定为7.9毫米,枪管缩短至570毫米,全重仅仅3.36千克,非常适合游击作战。虽然枪身短,但是为了在与日军肉搏战中取得优势,步枪上的三棱刺刀被特意加长(枪加刺刀比三八式更长),并且采用了门扣自锁装置,将枪一甩刺刀就能自动展开扣牢,十分方便刺杀。该枪还采用了当时比较少见的可调节准星,能够根据作战环境手动调整偏差,增加了射击准确度。另外为了防止误伤,该枪还增加了保险装置,整体技术性能超过了当时国军的中正式和日军三八式步枪。

(八一式马步枪)

该枪在1940年八一建军节当天进行了实弹射击,不仅准确度很高,而且连打200发枪管都没有炸膛(当时八路军普遍采用钢轨造枪管,寿命往往只有几十发)!彭德怀司令在观看了该枪的试射后,夸赞枪的准星为“天下第一准星”,当时的军工部部长刘鼎想到今天是八一节,就将该枪命名为八一式马步枪。

八一式步枪后来被统一配发给八路军和新四军部队,成为抗日战争期间我军产量最大的制式步枪!八一式步枪上独有的可弹出自动锁紧三棱刺刀设计一直影响战后几十年,新中国成立后制造的53式步骑枪、56式半自动步枪和冲锋枪、63式自动步枪等都延续了这一经典设计!


(八一式马步枪的刺刀设计)

八一式马步枪虽然好,但是背后却是付出了根据地军工人员的万分心血,特别是枪管和金属部件是冒着生命危险从日占区扒下的钢轨制造而成的。而钢轨钢虽然韧性不错,但是属于低碳钢,强度不够,为了增加枪管强度,刘贵福亲自把关淬火环节,反复试验后才将枪管寿命提高到200发以上。而枪管的加工则难度更大,没有合适的机器,他们直接在车床使用深孔钻加工,没有拉膛线机,他们自己发明了冷挤压法拉出膛线,克服了千难万险,最终才换来了经典的81式马步枪!

(简陋的黄崖洞兵工厂)


军武吐槽君


1939年五一国际劳动节这天,在延安举办了一场“陕甘宁边区工业展览会”,这次展会上出现了2460件各类武器,令人目不暇接。其中有一支我军自主设计的第一款步枪非常吸人眼球,这就是边区机械厂刘贵福等人制造的--无名式马步枪。

该枪口径为7.9毫米,枪管比较短,有点像马枪,拥有折叠式的三棱枪刺,在拼刺刀的时候只要甩动枪口,枪刺就会弹出来。该枪后坐力小,射击准确,式样独特,这是在抗战时期,非常简陋的情况下,造出来的步枪,对于一些手持大刀片子跟日寇决战的来说,助力非常的大。当时毛主席亲自拿到手上,摩挲一番,赞扬道,终于用上我们自己造的枪啦,这枪造的很好嘛,要多多的生产,狠狠打击日寇。

不过在制造这支步枪之前,面临着很多困难,比如没有技术人员,没有优质钢,加工枪械的设备也不齐全。但是面对这些困难,我军工人员发挥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精神,硬是将落后的设备进行了改进,集思广益之下利用铁轨为材料,终于造出了这支步枪。而这支枪的发明者--刘贵福的待遇提高到每月津贴50斤小米,5块大洋(5枚银元)。随后开始小批量生产该枪,月产量最高时达到70支。从1940年8月到1945年8月之间,八路军共生产了8700多支该型步枪,在1940年的八一建军节期间,被彭总取名为“八一式马步枪”。不过可惜的是,由于这支步枪费时费力,要求还很高,不如制作掷弹筒性价比高,最终没有大量列装,如今我们只能在博物馆看到一些文物了。


第一军情


提起抗日战争,很多人都会想到我国士兵用的枪大部分都是缴获得到的。要不然士兵用的是国产武器中正式步枪。然而,很多人都忽略了八路军曾经还研制出过一款步枪,利用自己的军工实力制造出了属于自己的一款先进步枪,那就是“八一式步枪”。

“八一式马步枪”是在抗日战争时期研制出来的,这款步枪的制造商是八路军总军工部第一所。“八一式马步枪”要比一般的步枪短,因此才有“马步枪”的称号。马步枪的研制成功后深受领导们的赞赏和嘉奖。这款枪很适用于游击战,并且以实用为主,没有什么多余和累赘的设计。因此,这款枪不存在一些理论缺陷上的问题,是一款相当实用的步枪。正好这款枪的研制赶上8月1日,因此给这款枪正式更名为“八一式马步枪”。



“八一式马步枪”比普通的步枪要短,与其他枪相比更轻巧和灵活。并且,这款枪的寿命还很长,抗日战争正需要这种寿命长的枪。除此之外,“八一式马步枪”在结构上,采用了更少的零件设计,枪瞄上的准星,还被彭德怀司令誉为“天下第一准星”。另外,该枪把三棱形的刺刀设计在了枪管的下方,只要拿着枪向前一甩,刺刀就会出来。这种刺刀的锋利度很高,可用于紧急情况时。
在抗日战争时期,“八一式马步枪”需要批量的生产,然而,要制造这么多的步枪供士兵们使用,从取材和原料上来说都是非常困难的。由于没有材料,只能靠缴获来获取原料。除此之外,制造这么多的枪,还需要大量的生产成本。不仅如此,在当时还需要大量的手工操作。因而,每一支步枪都是用军工战士的心血换来的,同时他为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胜利立下了汉马功劳。


军武小咖


关于八一式步枪的诞生,网上看到过一个传说,先将其搬过来,再评论其性能,当然,是用自己组织的文字概括了,原文特长学术论文似的。

1940年5月,八路军副总司令员、副总参谋长、后勤部长等人,陪同刘鼎去军工部上任部长,期间,4人4骑马,在途中议论开了。

“日本人欺负中国,就凭武器好。”、“要战胜日本,要有人有枪,有的战士枪都没有,怎么打仗?”、“靠缴械,代价太大,也不可靠,还得自己造枪。”

军工部长刘鼎,反复琢磨着首长的话,深感肩上责任重大,唯有全力以赴,将军工搞上去,才不辜负首长们纵马送行一番情意。

刘鼎在一所视察时,刘贵福正在设计新枪,那把新枪颇具特色,是刘贵福在延安时设计,工展会上获奖的产品,最高领导人指示延安兵工厂批量生产的“无名式马步枪”。

在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时,刘鼎听刘伯承说起过步枪,有些国家单纯追求步枪的射程,把枪管搞得很长很笨重,结果射程越远,命中率越低。刘伯承认为步枪是种近战武器,只要能保证在200米以内射击准确,越轻越灵巧越好。

刘贵福以前只是凭经验设计,不明白其中的理论依据,从刘鼎口中听说了第129师师长刘伯承对步枪的设计要求,感到获益匪浅,对新枪的最终设计定型和量产充满了信心。

于是,刘贵福夜以继日地开动脑筋,加紧新型步枪的设计工作,刘鼎部长建议,与中正、三八、汉阳造等步枪进行仔细比对,从中再挖掘其他步枪的优点,并特地送来上述样枪,供刘贵福作为参考,并特别指出,刺刀很重要,肉搏时易操控。

刘贵福就设计了双翘形不易碰撞刀刃的加长三菱刺刀,增加了步枪的保险装置,简化了工艺,减少了零部件,且缩小了零部件尺寸,减轻了全枪重量,保证了步枪性能优越,轻巧可靠。

8月1日,建军节那天,在射击场上,新枪连续打了200发子弹,全枪没有发现任何问题,副总司令员接过枪,拉枪栓比划刺杀动作,连说是把好枪,由于准星可以调结射击偏差,副总司令就脱口而出:“天下第一准星”。

八一式马步枪,诞生在太行山,从此人民军队有了自己的第一把制式步枪,采用了7.9毫米口径,枪长尚不足1米,比一般步枪短100-200毫米,枪重3.36公斤,近似马步枪,射击时后坐力较小。

但枪身加上军刺时,长度却超过了三八式步枪,有利于我军拼刺刀展开白刃战。枪托用核桃木制作,表面涂清漆,崭新美观。

枪托内可以存放小型修理工具,有通条插在枪身内,金属零件经过烤蓝处理油黑铮亮,且准星可以调结射击偏差。

此枪共量产7918支,对于八路军来说可谓杯水车薪,但对于我军军工领域来说,却是历史性的进步。因此,八一式马步枪,在我军步兵枪械装备史上,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综上,八一式马步枪,是旋转后拉式枪机5发栓动步枪,由于八路军自用为主,因此在设计时就强调实用,不存在理论上的缺陷,轻巧灵便。

加长的三菱军刺非常有特色,装上军刺时枪长不足1米的八一式马步枪,长度竟然超过了上军刺的三八式步枪,有利于八路军与日军展开白刃战。

在艰难困苦的岁月,缺军工人才、缺机械设备、缺原辅材料、缺优质钢材,且面领日军扫荡的背景下,八路军军械所竟然能设计并制造了7918支八一式马步枪,真的非常不容易,感动了国内军迷,可谓可歌可泣。


国平军史


#盘点退役装备#

1939年,被胡宗南大军围困在陕北边区的八路军,竟然在“一穷二白”的情况下,自己造出了一款名为“八一式马步枪”的步枪。这也是在抗战之后我军首次自行研制的一款步枪。

根据《兵器知识》中的相关介绍,我们可以大致了解到八一式马步枪的诞生背景和生产情况。但是在记载中,却仅有一段很简短的对于枪械性能的描述:打完200发后应该还能继续射击。

似乎,八一式马步枪的性能成了一个谜。其实不然,我们可以通过某些细节来分析,八一式马步枪的实际性能究竟如何。

首先,根据相关资料记载, 当时边区的各项材料都非常匮乏,几乎达到了入不敷出的境地。首先是奇缺能够熟练制造、维修枪械的技师;其次,就是缺乏生产枪械所必须的模具等工具;第三,就是缺乏足够的优质军械用钢材。

大家都知道,因为枪械在射击中会承受极强的膛压,所以对钢材的要求也很高;不仅如此,战场上士兵经常会出现粗暴使用枪械的情况,必须要选用优质的钢材。但是由于敌人封锁了我们的补给线,如果是零件或者技术人才还可以通过引进或者夹带等方式进来的话,大块的型材、钢锭可是没办法夹带进来的。

我军当时钢材的主要来源,还是得靠扒日本鬼子的铁路。但是铁路用的钢材,显然是不达标的,只能通过反复淬火,来达到足够高的硬度。这也是无奈之举。

根据史料记载,八路军在抗战期间,一共生产了仿三八式步枪和八一式马步枪共7918支(还没国民党控制下的兵工署一个厂每月的产量多)。八路军能在如此困难的条件下生产这么多武器,实属不易。但是产量较少,也反馈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某些问题反应不出来。

一般来说,武器的生产一般都是试产-小规模生产配发部队-大规模生产这个流程。但是由于八一式马步枪的产量极低,最多只能做到小规模生产配发部队,既无法满足需求,很多潜在的问题还没有被发现。所以自然的,八一式马步枪的性能不可能很好。毕竟,一把好枪,永远都是永远都是改出来的!

我是战甲装研菌,喜欢我的回答请关注!


战甲装研菌


八五年去北京在军事博物馆看到过八一式马步枪,印象深刻而一六年和一八年两次去北京,军事博物馆只开放地下展厅的坦克大炮,和一楼展厅的飞机和一艘鱼雷艇,而二楼轻武器展厅不知为什么不对游客开放,但是对小学生开放,难道怕有人偷展品?


大爷6840


研制完毕时八路军在打游击,没办法上规模,总共只生产了八千支。据彭总说是最好的栓动步枪。但是等五十年代有和平环境能大规模生产了它又过时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