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大学:应该停止“伪”学历的输送

路行人/西贝

记得,胡适先生的《归国杂感》一文中记载着这样一段话:“中国的教育,不但不能救亡,简直可以亡国”。是的!教育之根在于强民,教育之本在于强国,然而我们今天的教育真的起到了强民、强国的作用了吗?很显然没有!只不过是在培养一批一批奔走文凭的人,一张纸为钱、一张纸为生活,一张纸的教育会有怎样的厚度跟高度,又能教育出怎样的人才出来?为教而“教”,为育而“育”,方是教育之核心,也是时代应有的教育。

停止,伪学历提升的利益输送。我们教育的初心是好的,努力创造给想学习的人更多学习途径,但是“学校”与“企业”的挂钩,是否真的坚守住了教育的初心,现实中的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内部学历提升,根本不是在“教书”育人,而是在充当着一个学历“买卖”的平台。比如说:“网络教育学历大多就是在做着交钱拿一个文凭,更有甚者连教育的初心都丢了,作业发答案,考试发答案”。想问这是教育吗?不!这不是教育成了商场买卖,而且还是一个可以买卖学历的地方。

杜绝,文凭泛滥造成的以数冲量。我们的教育目的应该是真知所学,不单单只是为了获得一个文凭而读书,如何“提升“人;塑造人才是教育的方向,提升人不是把学历给升上去就是对人的提升,这样只会走向以文聘为育更泛滥的路。以数量冲质量不是教育的未来,也只会形成有文凭却无文聘之实,长此以往会怎样?会不会摧毁所有的勤奋好学梦,会不会致读书为无用之地的尴尬地步,如果所有的教育都奔着一个文凭去的话,试问明天教育:“是真才实学的多,还是夸夸其谈的多”。

改变,以钱为育的教育目标。我们的教育不能转进钱眼里去教育,转进钱眼的教育会教育出社会需要的人吗?答案是不会!教育的核心是育人,育社会需要的人,育时代有用的人,人没育好的话,就算文凭再高也不会时代有用的人,钱再多那也是教育的一种失败。以钱为育的方式对贫穷孩子来说输掉的不仅仅只是起跑线,甚至可能连终点线也会输掉。古人说:“寒窗苦读那是要真才实学”,今天的教育虽然不用寒窗了,但也丢了苦读求索的认知。没有了真知求索的精神,哪来文化自信,哪来文化高度,哪来发展的高度。

更新,不断进步是未来法宝。我们是一个有着光荣思想改革的土地,历史的每一次开天辟地跨时代前行,都离不开一场又一场思想的进步、一次次人文的进步。以人为念、以育人为先、强人才能强国,不光是土地的未来、也是这个时代的未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