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果树套袋价格高,以至于有的60多岁的老人都去套袋,对此你怎么看?

老高的农家生活


物价上涨,农村劳动力减少,工价也在逐渐提高,这提高农民增收。

这个季节也是果树套袋时节,为了提高果子的颜值和口感,才会选择套袋,有纸袋,有膜袋,增加收入,年年套袋。

我家也有果树,父母不请人套袋,两人效率太低,工作时间腊太长,记得果树套袋快20年了,从小帮父母套袋,也知道哪个苦,重复简单枯燥的动作,听着广播节目,也觉得时间会快点。

现在农村年轻人太少,年轻人也吃不了这苦,也只有老人来帮忙,也是无奈的选择。

现在要解决农村人繁重劳动中解救出来,高科技产品替代,才是出路。

说到这里吧!我也需要请假几天回家套袋,最后,祝愿所有农人年年大丰收。





李垚子118


农村果树套袋价格高,以至于有的60多岁的老人都去套袋。对此你怎么看?

现在的农业生产中,最占据成本的就是人工费用。虽然指尖三农所在村没有果树,但是我们属于中原地区,主要种植水稻和小麦,每到农忙的时候,也是村里人赚钱最多的时候。现在物价上升,工人工资自然上升,不过每天收入300元确实是非常高的收入了,引得60多岁的老人都加入这个阵营。

因为现在村里土地都流转了,农忙雇佣干农活的不多了,主要就是栽秧。在七八年前,只要是农忙时节,大部分农村妇女都是在种完自己家的秧苗之后,加入到被雇佣的队伍当中。我的三大爷,就是其中的中介人,当时每天工资在150元左右,这个工资已经是比做玩具的时候高不少。所以,在农忙的时候,玩具厂的老板都是最愁的,因为工人都去栽秧赚钱了,每次都会在农忙的时候加工资,以留住工人。现在,承包大户大多都是机械化,栽秧也都是直播式的,不需要育秧苗,节省了很多人工成本,雇佣工作主要就是撒化肥和喷洒农药,一般每天200元。村里很多人,一般都是上了年纪的,会被雇佣过去。

再来说说60多岁还在干体力活,实际上这种现象在农村并不少见,应该是很常见的。大家都是趋利的,农村也一样,再加上农村赚钱没有那么容易,遇到这个干一天抵三天的好机会,自然不会放过。而且,还有一个关键问题,农村很多年轻壮劳力都外出打工了,留下来的大多都是年纪稍长的,所以能够雇佣到的也只有这些年纪大的。很多上了年纪的,不太好找工作的,遇到这个工作,自然更加喜欢。就像我二大爷一样,遇到找他撒化肥,就很愿意去,因为比自己做小工工资高多了。

综上,农村的生活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容易,往往我们都在为生活而奔波,辛苦了一辈子,还在为生计操劳。不过遇到套果树袋的高工作,即使辛苦一些,大家也都愿意去做。因为,干什么不辛苦呢。希望未来的农村,经济越来越好,农民的收入越来越高,到老了可以安享晚年。


指尖三农


请点击关注【乡村关中】, 分享不一样的“三农”精彩。

果树套袋是果树作业管理过程中一年最繁忙,最需要人工的时候,它是一个数量工作,果园里有多少苹果,就要套多少个袋子,这是一个密集性劳动工种。如果管理过苹果园,对果子套袋是相当了解,因为五月上旬,是果子集中套袋时间,果农要在一定时间段内完成果子套袋,数量多,时间紧,任务重。面对这种情况,各地果子产区兴起了套袋用工市场,大批没有果树的外地人,以及本地果树少的果农,都成了这个用工市场的主力。

因为果子套袋要求技术不高,且按数量付费,于是大批有劳动能力的农民都投入到这场繁忙而又紧张的果园作业管理过程。我们看到,在这期间,农村大批60岁以上的农民也都加入进入,且成为果子套袋的主力军,他们为果子套袋作业管理作出了很大贡献。那么,他们这么大年龄了,为什么还要劳动呢?对此,作为“三农”领域民间观察员的【乡村关中】认为原因如下:

第一,解决果子套袋用工短缺。

现在各地农村,老人和小孩成为村庄最多的人,很少看到青壮年了,他们都进城务工了,而留在家里的老人,就承担起了家里的农田作业管理。同样,在果业产区,老人也同样是果树从业的主力,而农村60岁的老人下地干活,在当下农村很普遍,且农民有多大力就出多大力,在这个抢时间赶工期的“大忙天”,农村老人的加入,也有效解决了果子套袋用工短缺的实际困难,也帮助家人,或者邻居定期完成了这项繁忙的工作。

第二,果子套袋可以增加收入。

现在果子套袋期用工短缺是现实问题,且时间集中,又是短期用工行为。果农要在有限的时间段内完成果子套袋作业,自己家人手不足,尤其果业大户,这时非常紧急,那就出钱雇人套袋,套袋用工费从过去按天计费发展到现在按套袋数量计费。过去乡村关中一带每天果子套袋50元,发展到60元,且逐年增加,发展到现在按数量付费。也就是说,你套多少个果袋,每个套袋几分钱,你就可以获得相应的劳动报酬。这样凡是能从事这项劳动的农民,不管男女老少,也都加入进来,通过果子套袋增加自己的收入,也帮助果农完成套袋作业。

第三,帮助果农民赶工赶期。

果子套袋,必须定期完成,不可拖拖拉拉,否则,影响果子品质。乡村关中一带,一般从5月中旬开始,到5月下旬基本就结束了,满打满算也就15天时间,要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完成这么多数量的果子套袋,对于果业大户来说,压力是非常大。因为一旦错过了果子最佳套袋期,果子质量就会受到影响。所以,许多年龄大的农民都主动的投入到果子套袋中来,帮助果农在有限的时间短内完成这项作业生产。

总之,果子套袋作业技术要求不高,只要你学着套几个果子会了,并随着手法的熟练,也就越来越快,正所谓熟能生巧。其实说到底,农村老人加入到果子套袋中来,且成为当下该项作业的主力,还是农村劳动力年龄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年青人都外出打工了,村子里都留下年龄大的人了,如果身体没啥毛病,不管是主动的,还是被动,他们依然活跃在农业生产中,他们依然是果子套袋的主力。这在当下农村,可以说是司空见惯,平淡无奇了。


我是职业农民【乡村关中】,我们一起关注“三农”动态,解析“三农”热点,剖析“三农”万象,探索“三农”规律,推动“三农”发展。你对此有何高见,欢迎留言分享。


乡村关中


单纯从这种市场行为来看,我觉得是好事。

首先,以价格手段调节市场是最高明的方法。

以你说的果树套袋为例,据我所知,果树套袋后,可以减少果实的呼吸作用,提高含糖量,卖出好价钱。让果树套袋,一天三百块钱,可以解决本地很大一部分人的就业问题,也提高了农村人的收入,没有什么不好。

至于60多岁的老人都去套袋,只能说通过强制手段不让他们去才是对的。老人们想赚钱,无可厚非,但是又担心安全,那只能强制跟那些老人说,你们太老了,别来赚这个钱,不然你能怎么办。


谈笑阁


挺好的,60多岁身体健康的老人做些力所能及得活儿,挺好的一件事情。

他自己觉得自己还可以发光发热,对老人整个人的状态都有益处,越是有事情做的老人越身心健康。

果树套袋一方面可以让果子降低农药残留,尤其喷叶面药的时候,可以保护果子。

套袋还可以让果品的品相很好看,提升出售价格。

虽然果品的品相和营养不能划等号,但是目前市场上的标准就是这样,作为果农也只能顺应市场需求。


花愈花者


这个也是好事,增加老百姓收入,60岁老人套水果袋,也是想为家里分担一些


小城说爱


这是好事。农村老人没什么收入。可以干些力所能及的活,增加收入。这种给果树套袋的工作没有什么技术含量。而且农村人天干农活。身体素质也还行,也不至于干点活就会身体累得受不了。对于天天忙惯了的人,让他闲在家里养老,也闲不住。对于这种上了年纪还要挣钱的人。应该持有支持态度。但是注意一点。这种工作忙上忙下的也比较累。还是要注意身体的。


农民打工仔猪葛的日常


这个问题是我提出来的。在我们村子里是一个皇冠梨种植大村。我们家有六亩皇冠梨。每年需要套袋9万到10万。以前也不用雇人,就我和爱人两人自己套,也能套完。今年别人有一亩巨峰葡萄,让我白种,不要钱。觉得挺好,就答应了。就是因为增加了这一亩巨峰葡萄,我家的梨袋两人就套不完了。也就只能花钱雇人。套梨袋工资涨价是个普遍现象。我们村里今年涨到了八分钱一个。每人一天套三千二三百个,有两个70多岁的妇女想给我套,但是我不敢用。其中一位因为骨质增生导致的腿都已经变形了,成了罗圈腿。就这样在高工资的引诱下,还在坚持套梨袋。我主要是担心在套梨袋过程当中突发意外,从高处摔下来怎么办?因为皇冠梨果树挺高的吧,毕竟要用一米五到两米的高登。虽然说咱是花钱雇的人,万一从高处摔下来,咱们还得承担责任。所以想来想去,我还是不敢用。正好换了两个年轻人。所以就有了这种感慨,提出了这个问题。老人们辛辛苦苦干了一辈子的活,突然闲下来,也不习惯,闲的难受。又遇到了这么高的工资的工作,就坚持下去,即使腿疼用药盯着(吃药)也得继续干。


老高的农家生活


没有办法啊,现在50岁以下的人没有在农村生活的了 ,50-60岁的几乎家里都有果园,没时间给别人套袋,所以就只有60-70这个年龄段的人套袋了,人工费会随着人口老龄化继续上涨的


天使星星果


套袋真的联系取消,费时费力!水果毕竟是用来吃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