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史雜談:辛憲英預言堪比諸葛亮,未出深閨卻知三分歸晉

建安二十二年,曹丕擊敗曹植成為王太子,堅持以國立嫡長的禮法的辛毗得知後,喜出外望,回家就抱著自己的女兒辛憲英的脖子說道:“辛君知我喜不?”

趣史雜談:辛憲英預言堪比諸葛亮,未出深閨卻知三分歸晉

在辛毗將曹丕成為王太子的事情告訴辛憲英後,她反倒嘆氣。

世語曰:太子代君主宗廟社稷者也。代君不可以不戚,主國不可以不懼,宜戚而喜,何以能久?魏其不昌乎!

太子是代表君主宗廟社稷的,既然代表君主就不得不憂戚,主持國政就不得不保持戒懼之心,應該擔憂的時候反倒高興,如何能長久?曹魏必不能昌盛。

辛毗原是紹將,袁紹死後,輔佐袁譚。在曹操破袁譚於南皮後,召為議郎。有了袁紹廢嫡立庶,致使河北國分為二,連年交戰的前車之鑑,待曹操封為魏王,為立嗣所煩惱時,辛毗便一直堅持要立嫡長。

趣史雜談:辛憲英預言堪比諸葛亮,未出深閨卻知三分歸晉

後曹丕通過運用各種計謀,終於在奪嫡之戰中戰勝曹植,成為王太子。

到了建安二十五年,曹操病逝洛陽,曹丕即位魏王。辛毗等人群書勸諫曹丕代漢稱帝,加上他自己本身也有這種意思,便在獻帝三次禪讓下接受帝位,建立魏國。

曹魏自建國後,文帝曹丕、明帝曹叡還是做得相當不錯的。曹丕期間,收回上庸三郡;曹叡期間多次抵擋吳蜀兩國的北伐。在我看來,從曹操稱王,到曹丕稱帝,曹叡二世,是一個發展至鞏固的階段。

雖說沒有達到昌盛,但是國內至少是社會穩定,經濟得到恢復,不至於像辛憲英所說,不昌。

那為何會在這裡說,這是辛憲英的預言呢。

趣史雜談:辛憲英預言堪比諸葛亮,未出深閨卻知三分歸晉

這要從曹叡託孤司馬懿及曹爽開始說起。

景初三年正月初一,曹叡自知時日不多。因其無後,遂立了養子曹芳為皇太子。當天,急招司馬懿入宮,與曹爽一同立為輔國大臣,囑咐後事,隨後去世。

當時的曹芳可才八歲,加上曹爽身邊又是一群狐朋狗黨,多番奸計,便將司馬懿給架空,曹爽因此得以專權。後為立威,執意發兵蜀漢,戰敗而回,淪為笑柄。

到了正始十年,曹芳要去高平陵祭拜明帝曹叡,曹爽兄弟帶著軍隊跟從,司馬懿趁機封鎖城門,控制京城,並且以永寧太后的旨意,上書曹芳罷免曹爽。此時,辛憲英的弟弟辛敞乃是曹爽的參軍。

世語曰:大將軍司馬魯芝將爽府兵,犯門斬關,出城門赴爽,來呼敞俱去。敞懼,問憲英曰:'天子在外,太傅閉城門,人云將不利國家,於事可得爾乎?'憲英曰:'天下有不可知,然以吾度之,太傅殆不得不爾!明皇帝臨崩,把太傅臂,以後事付之,此言猶在朝士之耳。且曹爽與太傅俱受寄託之任,而獨專權勢,行以驕奢,於王室不忠,於人道不直,此舉不過以誅曹爽耳。'敞曰:'然則事就乎?'憲英曰:'得無殆就!爽之才非太傅之偶也。'敞曰:'然則敞可以無出乎?'憲英曰:'安可以不出。職守,人之大義也。凡人在難,猶或恤之;為人執鞭而棄其事,不祥,不可也。且為人死,為人任,親暱之職也,從眾而已。'敞遂出。宣王果誅爽。事定之後,敞嘆曰:'吾不謀於姊,幾不獲於義。'

在辛敞遲疑不定的時候,辛憲英跟他說:司馬懿此舉無非是要處理曹爽,曹爽獨斷專權,又沒有才幹,不是司馬懿的對手。你作為人臣,恪守職能,大義所為,不會有事。

趣史雜談:辛憲英預言堪比諸葛亮,未出深閨卻知三分歸晉

果不其然,曹爽兄弟三人沒有主見,猶豫不決,最後在侍中許允、尚書陳泰、殿中校尉尹大目等人的勸說下放棄兵權,投降司馬懿。而辛敞、魯芝更是在事定之後,得到重任。

到了景元三年,鍾繇幼子鍾會被封為鎮西將軍出兵蜀漢,辛憲英就問羊祜(辛憲英嫁給了羊耿,羊耿是羊祜的叔叔)道:“鍾會為什麼向西出兵?”

世語曰:逮鍾會為鎮西將軍,憲英謂從子羊祜曰:'鍾士季何故西出?'祜曰:'將為滅蜀也。'憲英曰:'會在事縱恣,非特久處下之道,吾畏其有他志也。'祜曰:'季母勿多言。'其後會請子琇為參軍,憲英憂曰:'他日見鍾會之出,吾為國憂之矣。今日難至吾家,此國之大事,必不得止也。'琇固請司馬文王,文王不聽。憲英語琇曰:'行矣,戒之!古之君子,入則致孝於親,出則致節於國,在職思其所司,在義思其所立,不遺父母憂患而已。軍旅之間,可以濟者,其惟仁恕乎!汝其慎之!'琇竟以全身。

羊祜說:“是為了滅蜀。”

這時候辛憲英就提出鍾會有異志,可惜羊祜沒有聽進去。沒想到,鍾會竟然到羊家徵召辛憲英的兒子羊琇為參軍。辛憲英擔心禍及羊家,就讓羊琇請辭,可是司馬昭不答應。辛憲英無奈之下,只能是告誡羊琇要時刻保持對國家的忠心。

趣史雜談:辛憲英預言堪比諸葛亮,未出深閨卻知三分歸晉

次年,羊琇隨鍾會討伐蜀國,蜀滅之後,鍾會果然發動叛亂,羊琇苦苦相勸,鍾會雖不聽,但在衛瓘平定叛亂後,羊琇因直言相諫得以保全性命。

由此可見,先有諸葛亮躬身南陽而知天下三分,後有辛憲英未出深閨預知三國歸晉。辛憲英身為女流,足不出戶卻能指點辛、羊兩家在仕官之路上一路平安,可見其才。曹魏自曹丕稱帝起到曹奐禪讓,一共經歷45年,實則早在高平陵之變後,也就是公元249年,曹魏大權便落到了司馬懿的手上。辛憲英從預言曹魏不昌,到司馬氏上位,這之間經歷了29年,再到後來的鐘會叛變。這麼看下來,辛憲英所說,都應了驗。

所以才說,辛憲英是個預言家。


資料出處:《世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