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开国皇帝刘裕的庙号是宋高祖,其子的庙号反而是宋太祖呢?

小姐姐讲史


所谓的太祖、高祖,是庙号。

主要作用,是中国古代帝王死后在太庙里立宣奉祀时追尊的名号。

最初兴起于商朝,商朝的开国君主成汤便被称作商太祖。所以,商汤也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庙号为太祖的君主。历史上第一个太宗,却是商朝的第四位君主太甲。中间的两位,因为没什么功绩,甚至没有庙号。

所以最初的庙号制度,以“祖有功而宗有德”为标准,严格执行。

从商朝庙号的沿革也可以看出来,太祖一般是开国君主,太宗为继嗣君主而有治国才能。

周朝时,庙号被废止,开始采用谥号。不论君主或大臣,在死后都会有一个评语,这个评语的概括版,就是谥号。

秦朝时,把谥号也废止了。因为秦始皇觉得任何人都没有资格评价他。所以,他给自己的后代继承者们,起好了帝号。就是按照数字,二世皇、三世皇这样传下去。

汉代时,又否定了秦朝给皇帝编号的做法,重新采用周朝的谥号。也谨慎采用了商朝的庙号。所谓谨慎,就是整个西汉拥有庙号的君主只有四位:太祖刘邦、太宗刘恒、世宗刘彻、中宗刘询。而中宗刘询的庙号,还是东汉的刘秀上的。

物以稀为贵,庙号一下显得金贵起来。由此可见,汉朝对于庙号制度,执行的严格程度。

具体到高祖和太祖,通常用作开国皇帝的庙号。但也有区别:

庙号为太祖的皇帝,基本是白手起家得天下。例如刘邦,庙号为汉太祖(高帝是谥号,司马迁在《史记》中就把刘邦叫做高祖。后世也就将错就错)。

庙号为高祖的皇帝,基本是得到祖先的荫蔽,以此为基业,建立江山。例如李渊,庙号唐高祖。而唐太祖李虎是李渊的祖父,生前是西魏八柱国之一,北周唐国公。连唐朝的国号,都是来自于李虎。

可见,大一统王朝时期,庙号的用法还算规矩。基本上,如果这个朝代的开国皇帝是太祖,那么高祖只能是追封的祖先,而太祖之后,一般会可能再有高祖。

庙号,在乱世被乱用

进入东汉末年,乱世开始。君主的称号也开始纷乱起来。各种的“祖”满天飞。

曹丕(魏世祖)、司马炎(晋世祖),甚至五胡十六国等割据小政权,也无一不是“祖”。

有了这样的先例,南朝宋时的刘义隆又来了个临门一脚,也就不算奇怪。

不过,这还真不是刘义隆的错。因为庙号是皇帝死后,被后人上的。刘义隆最初的庙号,是中宗。之后他死于政变,继任者宋孝武帝刘骏以报仇为名,夺取政权。为了开创一番新的气象,便给自己老爹上了这么个不伦不类的庙号。


参习处


福垊认为这是一个好问题,虽然有些难,但非常值得去探讨。一般而言,开国皇帝庙号太祖居多,高祖其次。福垊认为太祖和高祖的区别就在于,自己的事业是不是靠爸爸甚至靠爷爷,是的话。太祖那是尊给祖先的,不是的话就开国皇帝死后,其子尊给他自己的。举例晋太祖是司马炎的父亲司马昭,隋太祖是杨坚的父亲杨忠,唐太祖是李渊的爷爷李虎。刘裕出身寒微,手持三尺剑,平叛兴邦,灭国五个,收复河山,也是千古一帝,庙号怎么着也得是宋太祖,怎么就给上了个宋高祖呢?更可气的宋太祖的庙号竟被他孙子送给他儿子了!

刘裕的庙号为什么是高祖?

在福垊看来,刘宋高祖要比赵宋太祖厉害多了。从血统上刘裕比赵匡胤高贵,刘裕起点赵匡胤低得多,地盘和赵宋的地盘差不多,赵宋打北方非常吃力,刘宋打北方却轻松很多了。刘裕没能统一北方的原因有二:第一后院起火,他灭火去了。第二、刘裕发迹太晚(57岁称帝),不到花甲(59岁)就去世了。在福垊看来刘裕是刘邦和项羽的完美组合,那么刘裕赫赫战功怎么就是宋高祖呢?

刘裕之前开国皇帝是高祖的,有魏国曹丕(符合有个好爸爸)、赵国石勒(从奴隶到皇帝)、秦国苻健(王二代升级为帝一代),只后有梁武帝萧衍(靠自己)、陈武帝陈霸先(靠自己),隋文帝(靠爸爸)、唐朝李渊(靠爷爷)等。刘裕的庙号为什么是高祖,史书没有记载。《资治通鉴》里说,刘裕死后一个月后,即422年七月已酉,其子少帝刘义符尊他为高祖。

福垊认为尊他为高祖大概是受了司马迁的影响。这还要从汉太祖说起,刘邦的庙号和谥号合在一起是汉太祖高皇帝,司马迁给简化成了汉高祖。曹丕孝顺老爹曹操,自然将太祖庙号让给开创基业的曹操。司马炎孝顺他爹司马昭,将太祖位相让,至于他爷爷司马懿只落个了高祖的庙号,那是因为司马昭被正式封为晋国公(晋公),一年后就是晋国王(晋王)。石勒最崇拜刘邦,他的儿子就满足了他的心愿,他的庙号就立为了高祖。刘裕和他的儿子自然最崇拜也是他祖先刘交的哥哥刘邦了,试想刘邦就是汉高祖了。宋少帝刘义符基于对刘邦的敬仰对父亲的崇拜才立其庙为高祖。再说了,刘义符继位时才16岁,您能指望他考证出刘邦的庙号是汉太祖吗?

刘裕的儿子庙号为什么是宋太祖?

宋太祖不是刘裕的嫡长子少帝刘义符,而是刘宋第三代皇帝即使刘裕的三子宋景帝(后改为宋文帝)刘义隆。有人要说了,为什么少帝驾崩后不让他的儿子继位呢?历史上没有记载他有儿子,而且大概是因果报应吧。刘裕杀死了六位皇帝,他的儿孙们也没有得到善终。刘义符就是被辅政大臣徐羡之、傅亮、谢晦所废所杀,才十八岁,就因为好(四声)玩!其皇子历史没有记载,福垊猜想大概刘义符的儿子也被他们杀了吧。那是不是该轮到老二继位呢?老二跟老大的关系不好,辅政大臣也讨厌老二,故而老大还没被弑,老二就被废被杀了。于是他们迎立了老三刘义隆继位。

老三是个有理想的君主,一上台先把辅政大臣给杀了,然后进行改革,收拢君权,大力发展,形成盛世。就开始学习汉武帝了,他要开拓疆土,向北收复领土。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刘裕驾崩之后,北方魏国趁着宋国办丧事,就欺负小皇帝就把洛阳盆地给占了。北边是新锐国家北魏,拓跋焘也是一代雄主,他还想南征。南北一PK,南方宋朝就败了。失败的原因,除了天太冷、麻痹大意外就是皇帝干涉太多。想当初,天暖和的时候,拓跋嗣说你们随便占,等天冷了再说。占领后大家都开心,天一冷魏军奇袭,从失而复得又变成了得而复失。19年后,北魏南下攻打“南宋”,宋军击退魏军后,决定宜将剩勇追穷寇,再次北伐,收复河洛之地,结果又败了。两年后,再次北伐,小有斩获——恢复许洛之地,但基本是劳而无功。辛弃疾都说他这是“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刘宋对外无功也就算了,关键连他的后院也起火了。大概太子刘邵太想当皇帝了,就跟着他弟弟刘濬受女巫的唆使,兴巫蛊之事。巫蛊之事在古代可是大罪,我们都知道汉武帝时期就有巫蛊之祸,刘义隆有汉武帝的雄心却汉武帝的成就。对外他是失败,对内更是失败的。对外失败是丢脸,丢内失败是丧命。他一心软原谅了孩子们后,又发现他俩还不老实,窝藏巫蛊案犯,就准备废太子杀皇子。结果孩子们先下手为强,一代雄主陨落。刘邵继位,立其庙号为中宗,谥号为景皇帝。三个月后,宋中宗的三子刘骏起兵灭掉刘邵,自立为帝。

刘骏这个连亲妈都不放过的皇帝(不过存在着争议,因为是魏国人写的历史),他继位后削藩残杀宗室,不过他也是名有为的君主,不断改革富民强国。刘骏的庙号为世祖,他重立宋中宗的庙号为宋太祖。福垊认为原因就是表现出自己的正义性和正统性。他不仅不承认刘邵和刘濬的皇帝和先皇子身份,甚至他俩列入二凶。他出于对父亲的同情和敬重以及向天下彰显自己的孝心,就不断通过拔高父亲让自己获得正统性。遂将庙号中宗改为太祖,谥号景皇帝改成文皇帝。

谢谢大家。


福垊


一般来说,开国皇帝的庙号都是太祖,像明太祖朱元璋,宋太祖赵匡胤,可是刘宋开国皇帝刘裕的庙号不是宋太祖,而是宋高祖,反倒是他的儿子是宋太祖。


被称为高祖的皇帝还有刘邦,他之所以被人称为“汉高祖”,要归功于司马迁,司马迁在《史记》中将刘邦记载为《史记·高祖本纪》,久而久之人们就称其为汉高祖。而刘裕被称为宋高祖与当时的社会条件可能有很大的关系,因为当时庙号的称谓并不多见,刘裕庙号称为宋高祖,可能也是没有考虑到太祖的意义。至于他的儿子被称为宋太祖,这里可能存在一个政治斗争的问题。因为刘义隆是被自己的儿子刘劭杀死的,而刘劭的皇位没坐多久就被刘骏干掉了,刘骏起兵时是打着为刘义隆报仇的旗号,所以他为了自己政治上的合法,就要千方百计地塑造刘义隆的正面形象来表现自己的合法性。在政治作用下,刘义隆的庙号变成了宋太祖,以表示刘义隆立下的丰功伟绩,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家都知道刘义隆并没有干过什么大事情。


要分析为什么刘裕是宋高祖,而他的儿子是宋太祖,这只能由后人通过有限的史料进行推测,假设回到当时那个时代,以此来推测造成这种问题的原因,但我们现在的人毕竟不是历史的见证者,也不能完全地分析出原因,只能做个大概的推测。


历史百家争鸣


庙号的使用一开始就有严格的规定,不仅每一个庙号都有讲法,而且不是所有的皇帝都有资格拥有庙号。

比如西汉,皇帝十二位,拥有庙号的皇帝却只有四位:汉太祖刘邦、汉太宗刘恒、汉世宗刘彻、汉中宗刘询。

太祖一般指创立基业的开国皇帝,比如刘邦,有意思的是,刘邦还有一个“高祖”的说法,他是第一个使用“高祖”庙号的人,总的来看,他是“太祖高皇帝”。


这是后代君王为了表示崇敬,刻意抬高的一种做法,实际上,刘邦还是应以太祖为主。

高祖亦指开国皇帝,但在刘邦之后,为了显示与太祖之区别,高祖一般指在先祖的基础上创立王朝。

也就是说,太祖是白手起家,而高祖不是。

比如唐高祖李渊,他是以陇西李氏的身份起家,这是关陇集团之贵族,他能创立大唐,很大程度上是依靠了祖上的积累。

庙号这个东西,在魏晋南北朝之后开始泛滥,已经到了人人称宗的恐怖地步,大臣们为了吹捧无所不用其极,皇帝们也很喜欢这种做法。

比如唐之一代,除了最后不被待见的傀儡唐末帝,其他皇帝全都有庙号,宋、明、清更是全部称宗,哪怕是昏君,都能够得到这个待遇。

言归正传,本题中提到的宋太祖,就是刘裕第三子刘义隆,南朝宋第三位皇帝。

严格意义上讲,这个宋太祖根本就是错的,他既不是开国皇帝,又没有白手起家。

实际上,刘义隆的最开始的庙号是中宗,他的庙号变为太祖,是因为多场连续的政变。

刘义隆被长子刘劭杀死,刘义隆第三子刘骏为父报仇,又把大哥杀死了,然后夺取帝位。

宋孝武帝刘骏打的是报仇之旗号,为了显示自己的正义,他自然要千方百计拔高刘义隆,就给他改成了太祖。
前文提到,这个时候庙号已经烂大街,为了逢迎皇帝,也没有谁会真的去计较庙号的对错了,于是刘义隆成为太祖一事,就这样定了下来。


浮沉于史


同为开国皇帝,刘邦、李渊的庙号都是高祖,而赵匡胤、朱元璋都是太祖,为什么会有这种区别呢?

首先科普一下:庙号中的“祖”有何讲究?谁能被称为“祖”呢?

在古代,通常习惯是“祖有功而宗有德”:

有开创之功的皇帝要被称作祖,凡是有守成之德的皇帝要被称为宗。

开国皇帝的庙号必须都是祖。例如,汉高祖、唐高祖、宋太祖、明太祖。

当然,称为祖的也不一定都是开国皇帝,这里比较特殊的是元世祖、清世祖、清圣祖。

那么,同样是开国皇帝,高祖和太祖到底有啥区别呢?

这个区别,就与汉高祖刘邦的定庙、谥的过程有关了。

根据《汉书·高帝纪》的记载:


五月已下,皇太子、群臣皆反至太上皇庙。群臣曰:帝起细微,拨乱世反之正,平定天下,为汉太祖,功最高。
上尊号曰高皇帝。

这里说的很清楚:刘邦的真正庙号其实是太祖,他的谥号才是高皇帝。

但是,由于西汉初年皇帝制度并不完善,所以就用他的谥号“高”来称呼刘邦,并发明出了一个高祖的庙号,而原本的太祖庙号反倒被遗忘。

“高祖”成为庙号后,很多皇帝都沿袭这一庙号,譬如曹丕、 司马懿、李渊等等。

究其原因,其实还是古代庙号和皇帝制度不完善所致。等到完善以后,太祖才成为主流。


HuiNanHistory


首先,庙号在商超时期就已经设立了,对国家有功值得后世咨询祭祀的先皇就会追加庙号。庙号一般分为四种:创立基业的叫做太祖、功劳高的称作为高祖、世代祭祀的称之为世祖、带领国家中兴的称之为中祖。

第二开国皇帝刘裕的庙号是宋高祖、而他的儿子的庙号是宋太祖,在我们看来这个这两个皇帝的庙号追反了,其实在历史上类似的事情也很多,庙号是一个严格的规定,但是也有不一样的追封,除了祖还有总,像太宗之类的。

第三、如果庙号是太祖的话意味着江山是自己打下来的,如果庙号是高祖的话那么就意味着其能够建立王朝,所以宋高祖和宋太祖的庙号是根据历史来确定的。


伊人趣说历史


简单来说,是因为当时庙号比较乱。

太祖和高祖都是庙号,而庙号起源于重视祭祀的商朝,是用于君主宗庙供奉时所称呼的名号,分为两大类型,即“祖”和“宗”。

“祖”和“宗”的区别是“祖有功而宗有德”,功指开创之功,德指守成之德,有功曰祖,有德曰宗,所以开国之君的庙号都是“祖”,至于是什么祖,就另算了。

商朝灭亡之后,周朝用谥号来盖棺定论,庙号被废除,秦朝更是连谥号也一并废除了,到西汉建立后,一起把庙号和谥号都恢复了,但西汉对于庙号有自己的一套,毕竟八百多年过去,商朝怎么搞庙号谁清楚,很多东西都是汉朝人自己来搞。

庙号事关宗庙,汉朝对此比较谨慎,两汉总共也就那几个皇帝评上了庙号,汉武帝都差点给弄没了。这其中,前两位是一对父子,即汉太祖刘邦和汉太宗刘恒,太祖太宗万世不祧,也就是永远不从天子祭的七庙中撤出来。

在汉朝的定义中,功莫大于高皇帝,德莫过于文皇帝,汉高帝刘邦和汉文帝刘恒的地位是无比稳固的,刘邦的高皇帝本身就是汉朝的原创,按照“群臣曰:‘帝起细微,拨乱世反之正,平定天下,为汉太祖,功最高。’上尊号曰高皇帝。”的方式搞起来的。

不过当时刚刚使用庙号,汉朝人更喜欢把庙号谥号合称,称刘邦的宗庙为“高祖庙”,于是有了高祖这个全新的称呼。《汉书》试图矫正这个错误,写了《高帝纪》,但它跟《史记·高祖本纪》的知名度和传播差远了,最后大家将错就错,把高祖也当成了一个庙号。

汉朝之后,就是曹魏,这是高祖庙号登上前台的第一个王朝。曹魏是庙号滥觞的开始,曹操太祖,曹丕高祖(《资治通鉴》误作世祖),还有个曹睿烈祖。之后的西晋却反了过来,司马懿是高祖,司马昭是太祖,真正的开国之君司马炎只是世祖。

然后我们跳到隋唐,称帝的杨坚为高祖,其父杨忠为太祖。唐朝沿而用之,受封唐国公的李虎为太祖,称帝的李渊为高祖。

为什么直接跳过东晋十六国和南北朝呢?就是因为这时候的庙号比较乱,而刘裕恰恰就是南朝第一帝。

据《全唐文》记载,后唐张昭(不是三国的张昭)有一篇奏疏,其中历数了历朝历代的太祖庙号:“汉以高祖父太上皇执嘉无社稷功,不立庙号,高帝自为高祖。魏以曹公相汉,垂三十年,始封于魏,故为太祖。晋以宣王辅魏有功,立为高祖,以景帝始封晋,故为太祖。宋氏先世,官阀卑微,虽追崇帝号,刘裕自为高祖。南齐高帝之父,位至右将军,生无封爵,不得为太祖,高帝自为太祖。梁武帝父顺之,佐佑齐室,封侯,位至领军、丹阳尹,虽不受封于梁,亦为太祖。陈武帝父文赞,生无名位,以武帝功,梁室赠侍中,封义兴公,及武帝即位,亦追为太祖。周闵帝以父泰相西魏,经营王业,始封于周,故为太祖。隋文帝父忠,辅周室有大功,始封于隋,故为太祖。唐高祖神尧祖父虎为周八柱国,隋代追封唐公,故为太祖。唐末梁室硃氏有帝位,亦立四庙,硃公先世无名位,虽追册四庙,不立太祖,硃公自为太祖。此则前代追册太祖,不出亲庙之成例也。”

我们可以很明显地看到,汉朝魏晋和隋唐都是有规律的,汉朝刘邦受封汉王,又夺取天下称帝,跟他爹是没关系的,所以他是太祖高皇帝。曹操封魏王,司马昭封晋王,杨忠封随国公,李虎封唐国公,都是太祖。

然而南北朝那一块,刘裕封宋王,又称帝,虽为高祖,但也没什么指责的,关键是他儿子怎么成了太祖呢?宋文帝刘义隆治国理政是在行,但这完全是守城之德,给他太宗都算过誉,北伐惨败的他怎能称祖,还是太祖!这只能说是因为乱了。

不仅是刘宋,南北朝的其他朝代也挺乱的,比如北魏的庙号,经常改而且可以重复,祖也是一大堆,孝文帝是一个中兴之主,也是高祖。


平沙趣说历史


按道理讲,刘裕应该是太祖的,在庙号中,含金量最高的传承就是太祖、太宗,太祖为受命肇基之祖,最合法正统的,太宗是太祖的正统继承人,因此才说,太祖、太宗这一组庙号是含金量最高的,非高祖、世祖之流可比的。

刘宋的受命肇基之祖不是别人,就是刘裕自己,所以,他建国后没有追尊自己的父祖谁为太祖,私心自然是希望儿子给他抬到太祖的位置,成为大宋万世一系的肇基之祖。

只是没想到,他儿子刘义符比较混球,偏偏给他上了个高祖,大概这货想自己做太祖,不想到最后连个帝号都没混上就被弄死了。

刘义符的弟弟刘义隆被拥立为帝后,虽然元嘉草草,倒也兢兢业业,他也并没有更改他爹的庙号,自然是觉得自己坐在太祖位上更好。

只是他也没想到,临老被儿子刘劭兄弟所害,刘劭这混小子给他爹上一个不伦不类的中宗,后来刘劭被弟弟刘骏打败,刘骏为了显示自己的合法性,就把太祖给了他爹,因此,刘义隆就成了宋太祖,刘骏心想,我到时候就是名正言顺的宋太宗,我们才是父子相承合法的。

后来大家都知道,他的庙号是世祖,他那个篡位的弟弟刘彧成了太宗,都想让自己占据合法制高点,反而乱成一锅粥。

就是这样。


猴格大人


我是史小二记,我来说一说!

古代帝王的称谓除直接叫名字外,还可以称他们的谥号、庙号、年号。一般来说,汉隋谥号,唐宋庙号,明清年号。



以上三个称谓,带某帝的,便是谥号。一看到某祖或某宗,就是庙号。两个字的,且没朝代名的,年号是也。

例如,汉武帝、汉景帝、汉文帝……都在称谥号,宋太祖、宋太宗、唐太宗……称的是庙号,万历、崇祯、康熙、雍正……叫的是年号。



注意一点,但凡谥号、庙号都是死后子议父臣议君所评定出来的。下面将要说的是庙号。

南北朝时期,在刘宋王朝出现了一个怪象,一家三代都是祖。自己是高祖,儿子是太祖,孙子是世祖,太宗。

首先说,这样是不对的,侧面说明王朝的不正规性,以及时代的大乱。



庙号当中,含金量超高的,就两个,一个是太祖,另一个是太宗。所谓太,创立基业是为太。功高为“高”,世代祭祀为“世”,世祖是王朝新时代开拓者或承上启下的人物,如位面之子刘秀,当之无愧。

所以,得批评刘宋那几位皇帝。



刘裕代晋称帝,登上历史舞台的最高处,建立宋王朝,东晋灭亡。他死后,上庙号“高祖”。刘裕听了“高祖”二字,估计气得要诈尸,整个“太祖”不好吗?要知道刘裕“奋起寒微”,创立基业,而非李渊、杨坚,参考后世的赵匡胤,好歹也是个“太祖”。

不,刘氏偶像刘邦就是汉高祖……刘裕怪就怪自己儿子刘义符历史不好吧!实际上,刘邦乃太祖,谥号“高”,全称太祖高皇帝。司马迁搞错了,刘义符也搞错?



刘义符没当多久,弟弟刘义隆政变上位。不知道刘义隆没关系,背过辛弃疾“元嘉草草,封狼居胥”的人瞬间知道,主人公就是刘义隆,年号元嘉。

不过,刘义隆结局不好,被儿子刘劭政变弑杀。刘劭当皇帝后,给刘义隆上庙号“中宗”。元嘉草草,北伐大败,也不该沦落到“中宗”吧?



一个比一个坑……不久,刘劭被刘义隆另个儿子刘骏杀了。刘骏即位,大赦天下,刘义隆上庙号“太祖”。

儿子靠谱,才好啊。你看,雍正给父亲康熙捯饬了一个“圣祖”出来。刘骏嘛,用心不良,此举剑指刘劭,刘劭乃伪帝,强调自己乃正统。

刘骏死后,庙号“世祖”,他儿子刘子业更混账了,这家伙很暴躁!若论史上最凶残又昏庸的皇帝是谁,刘子业当居第一。另外,刘骏有个女儿很出名,叫山阴公主。



刘彧杀侄即位,死后年号太宗。

由于刘裕的又一次折腾,刘宋彻底走向没落。公元479年,萧道成代宋称帝,史称“南齐”。据说啊,萧道成祖上能追溯到汉初的萧何。

以上来看,庙号在刘宋王朝是多么的混乱。但混乱之始在曹魏,曹家三代,曹操太祖、曹丕高祖、曹叡烈祖。



自此,祖名满地走。

每天带来精彩历史内容,我是史小二记,欢迎您的关注!


三叔小记


这是一个好问题,虽然有些难,但非常值得去探讨。一般而言,开国皇帝庙号太祖居多,高祖其次。福垊认为太祖和高祖的区别就在于,自己的事业是不是靠爸爸甚至靠爷爷,是的话。太祖那是尊给祖先的,不是的话就开国皇帝死后,其子尊给他自己的。举例晋太祖是司马炎的父亲司马昭,隋太祖是杨坚的父亲杨忠,唐太祖是李渊的爷爷李虎。刘裕出身寒微,手持三尺剑,平叛兴邦,灭国五个,收复河山,也是千古一帝,庙号怎么着也得是宋太祖,怎么就给上了个宋高祖呢?更可气的宋太祖的庙号竟被他孙子送给他儿子了! 刘裕的庙号为什么是高祖? 在福垊看来,刘宋高祖要比赵宋太祖厉害多了。从血统上刘裕比赵匡胤高贵,刘裕起点赵匡胤低得多,地盘和赵宋的地盘差不多,赵宋打北方非常吃力,刘宋打北方却轻松很多了。刘裕没能统一北方的原因有二:第一后院起火,他灭火去了。第二、刘裕发迹太晚(57岁称帝),不到花甲(59岁)就去世了。在福垊看来刘裕是刘邦和项羽的完美组合,那么刘裕赫赫战功怎么就是宋高祖呢? 刘裕之前开国皇帝是高祖的,有魏国曹丕(符合有个好爸爸)、赵国石勒(从奴隶到皇帝)、秦国苻健(王二代升级为帝一代),只后有梁武帝萧衍(靠自己)、陈武帝陈霸先(靠自己),隋文帝(靠爸爸)、唐朝李渊(靠爷爷)等。刘裕的庙号为什么是高祖,史书没有记载。《资治通鉴》里说,刘裕死后一个月后,即422年七月已酉,其子少帝刘义符尊他为高祖。 福垊认为尊他为高祖大概是受了司马迁的影响。这还要从汉太祖说起,刘邦的庙号和谥号合在一起是汉太祖高皇帝,司马迁给简化成了汉高祖。曹丕孝顺老爹曹操,自然将太祖庙号让给开创基业的曹操。司马炎孝顺他爹司马昭,将太祖位相让,至于他爷爷司马懿只落个了高祖的庙号,那是因为司马昭被正式封为晋国公(晋公),一年后就是晋国王(晋王)。石勒最崇拜刘邦,他的儿子就满足了他的心愿,他的庙号就立为了高祖。刘裕和他的儿子自然最崇拜也是他祖先刘交的哥哥刘邦了,试想刘邦就是汉高祖了。宋少帝刘义符基于对刘邦的敬仰对父亲的崇拜才立其庙为高祖。再说了,刘义符继位时才16岁,您能指望他考证出刘邦的庙号是汉太祖吗? 刘裕的儿子庙号为什么是宋太祖? 宋太祖不是刘裕的嫡长子少帝刘义符,而是刘宋第三代皇帝即使刘裕的三子宋景帝(后改为宋文帝)刘义隆。有人要说了,为什么少帝驾崩后不让他的儿子继位呢?历史上没有记载他有儿子,而且大概是因果报应吧。刘裕杀死了六位皇帝,他的儿孙们也没有得到善终。刘义符就是被辅政大臣徐羡之、傅亮、谢晦所废所杀,才十八岁,就因为好(四声)玩!其皇子历史没有记载,福垊猜想大概刘义符的儿子也被他们杀了吧。那是不是该轮到老二继位呢?老二跟老大的关系不好,辅政大臣也讨厌老二,故而老大还没被弑,老二就被废被杀了。于是他们迎立了老三刘义隆继位。 老三是个有理想的君主,一上台先把辅政大臣给杀了,然后进行改革,收拢君权,大力发展,形成盛世。就开始学习汉武帝了,他要开拓疆土,向北收复领土。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刘裕驾崩之后,北方魏国趁着宋国办丧事,就欺负小皇帝就把洛阳盆地给占了。北边是新锐国家北魏,拓跋焘也是一代雄主,他还想南征。南北一PK,南方宋朝就败了。失败的原因,除了天太冷、麻痹大意外就是皇帝干涉太多。想当初,天暖和的时候,拓跋嗣说你们随便占,等天冷了再说。占领后大家都开心,天一冷魏军奇袭,从失而复得又变成了得而复失。19年后,北魏南下攻打“南宋”,宋军击退魏军后,决定宜将剩勇追穷寇,再次北伐,收复河洛之地,结果又败了。两年后,再次北伐,小有斩获——恢复许洛之地,但基本是劳而无功。辛弃疾都说他这是“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刘宋对外无功也就算了,关键连他的后院也起火了。大概太子刘邵太想当皇帝了,就跟着他弟弟刘濬受女巫的唆使,兴巫蛊之事。巫蛊之事在古代可是大罪,我们都知道汉武帝时期就有巫蛊之祸,刘义隆有汉武帝的雄心却汉武帝的成就。对外他是失败,对内更是失败的。对外失败是丢脸,丢内失败是丧命。他一心软原谅了孩子们后,又发现他俩还不老实,窝藏巫蛊案犯,就准备废太子杀皇子。结果孩子们先下手为强,一代雄主陨落。刘邵继位,立其庙号为中宗,谥号为景皇帝。三个月后,宋中宗的三子刘骏起兵灭掉刘邵,自立为帝。 刘骏这个连亲妈都不放过的皇帝(不过存在着争议,因为是魏国人写的历史),他继位后削藩残杀宗室,不过他也是名有为的君主,不断改革富民强国。刘骏的庙号为世祖,他重立宋中宗的庙号为宋太祖。福垊认为原因就是表现出自己的正义性和正统性。他不仅不承认刘邵和刘濬的皇帝和先皇子身份,甚至他俩列入二凶。他出于对父亲的同情和敬重以及向天下彰显自己的孝心,就不断通过拔高父亲让自己获得正统性。遂将庙号中宗改为太祖,谥号景皇帝改成文皇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