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中日战争时,慈禧为什么要挪用军款庆六十大寿?

gaLinChang


古语有云:三十而立,四十而惑,五十知天命,六十称为“花甲之年”。民间有“不到花甲不庆寿”的说法,所以到了六十岁,有条件的人家便会大摆宴席,称为“做大寿”。之后每过一年为“寿”,每过十年为“大寿”。

平民百姓家是如此,慈禧身为一国之太后,晚清时期的实际掌舵人,她的“花甲之年”自然也依足习俗做起了“大寿”。慈禧的六十岁生日是1894年十月初十,这一年称为“甲午年”,清廷为了筹备这次“大寿”,前后共筹备了差不多一年时间。


时间长了变数便多,再说了别人可不会理会你的节目安排。1894年7月,就在清廷紧锣密鼓筹备慈禧“大寿”事宜的时候,日本舰队在黄海挑起争端,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打仗自然要花钱,“大寿”筹备也要花钱,清政府当时并不富有,所以慈禧便挪用了一部分军费筹备六十大寿。慈禧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慈禧的五十岁生日时曾给“中法战争”搅黄,“寿宴”不能大办特办,慈禧不甘“六十大寿”再被搅黄

1883年-1885年,爆发了中法战争,时间刚好贯穿了慈禧的五十岁生日,当时的慈禧已经心有不爽了。甲午战争是1894年7月25日开始,此时慈禧的六十岁寿诞相关事宜已筹备了大半年,进入了尾声阶段。


(慈禧)

也就是说,此时为了应付甲午战争的开支,把进入尾声的寿诞筹备工作叫停,慈禧是心有不甘的,归根结底就是清政府没有钱。按理说此时清朝的苛捐杂税项目众多,为什么会这么穷呢?

以1894年前后为例,清政府的年财政收入在1500万两上下浮动,比起清朝同治时期的年收4000万两缩水了三分之二,田税、地丁税、厘金、鸦片税、海关税,各种税收的项目比起清朝任何一个时期都没减少,钱却少了,不用问这钱肯定是进了各地方政府官员的腰包了。

另外,慈禧时期清朝大搞洋务运动,也是财政入不敷出的原因之一。1861年,以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封疆大吏,打着“自强”为旗号,开始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 1865年,曾国藩、李鸿章等人筹建江南机器制造总局;1866年左宗棠创办福州船政局,;1867年,由三口通商大臣崇厚在天津开办天津机器局。


(李鸿章)

所有这些,再加上豪华铺张的“六旬庆典”已经让清廷财政捉襟见肘,眼见庆典筹备工作已近尾声,这时候却说要打仗,朝中官员纷纷上书,呼吁慈禧停止庆典工程,将庆典祝寿费移作军费。

《翁同龢日记》记载:“以后寻常工程,其业经兴办之工毋庸停止”

这是户部尚书翁同龢在奏折中历陈户部筹款之艰难,向慈禧“逼宫”了。“凡事讲究先来后到”,慈禧倒是认为“庆寿大计”在先,是战争搅黄了她的计划,这是要抢走她的庆典资金了,这让她非常矛盾,所以对将庆典筹备工作暂停,费用充作军费一直犹豫不决,但战争可不会等人。

据《近代史资料》载: 为了军事需要,清政府向英国、德国订购了几艘快艇,又向阿根廷订购了十三艘快艇,加上军队的开拔、招募和编练、沿海的防御,总计需款七百万两。”

不得已,清朝户部只好通过海关总税务司赫德,向英国银行借贷一千万两,年息七厘半,十年后利息加本金需还一千四百二十万两。甲午战争在激烈交锋,而慈禧的庆典还在继续筹备。

据《皇太后六旬庆典》记载:六旬庆典费用主要从饷需、边防经费两款提用一百万两,从铁路经费中挪用二百万两;另外从京内外臣宗室王公、京内各衙门、各省督抚将军等文武官员共计报效银两二百九十八万余两。



(甲午战争)

慈禧的运气还真好,正在大寿资金短缺之际,遇上战争需要借钱,省却了巧立名目的麻烦。这是明面上关于《皇太后六旬庆典》可查的开支,合计六百万两左右。至于另外没记载或是丢失数据的帐目就不知道有多少了。

慈禧一定要办六十大寿,还存在着“六十大寿”比“甲午战争”为大的心理

慈禧之所以一定要坚持办六十大寿,除了只比肩康康熙、乾隆之外(康熙、乾隆都办过隆重的六十大寿),还认为没有什么事会比自己的六十大寿重要。



从1890年开始,日本以““共同改革朝鲜案”为理由,不断在清朝的附属国朝鲜挑起事端,慈禧以不干扰六十大寿为由,让李鸿章不断对日方的挑畔退让,还寄希望于美、英、俄等欧美列强调停,不过慈禧还是低估了日本挑起战争的决心。1894年7月25日,“甲午战争”终于爆发,在9月17日黄海战役中,被清朝寄予厚望的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宣告清朝进行了三十年的洋务运动彻底失败。而整个“甲午战争”也以清朝失败后割地赔款而告终。

战争过程中,战事也干扰了慈禧庆寿的心情,朝中大臣的奏折也让她没有脸面再大事铺张,不得不进行了“大让步”,取消颐和园的庆典及沿途的“点景”工程,最后慈禧的60岁生日只是在宁寿宫中度过。其实说是让步,前期等备该花的都已经花了,让步只不过是亡羊补牢,且为时已晚矣。

慈禧挪用军费充寿资,将自己生日看得比关乎国家兴亡的战争还重,始终不是一个国家掌权者该有的态度和行为,也算是历史上一个奇葩了。


小刀刀说史


甲午中日战争发生的时候,严格意义上说慈禧没有挪用海军军费,慈禧所用的款项本来就并不是为购买北洋舰队的军舰和应付甲午中战争发生而准备的。所以谈不上慈禧挪用海军军费,只能说慈禧把自己的60大寿看的太重,把个人利益置于国家利益之上。忘记了自己作为统治者的责任和义务,是对国家不忠诚的一种表现。或者说慈禧并没有真正的忧国忧民之心和民族存亡的危机感。

关于慈禧太后挪用海军军费过寿的具体情况。


第一,清政府当时有一个海军衙门,管理当时中国所有的海军舰队。其中实力最强大的是北洋舰队,其每年的军费为137万两。还有一部分为300万两的海防专款。这些钱都是由海军衙门来管理的,而海军衙门当时的职责包括南北海防、东北练兵及修建颐和园等。也就是说,拨出经费修建颐和园,实际上是海军衙门的职责,不存在非法挪用的情况。
第二,从1889~1894年间,北洋舰队实际上没有得过一两银子的军费。既然没有经费,也就不存在挪用一说。但在当时修建颐和园,为慈禧庆祝60大寿,的确是花了很多钱。其中既有买官所得的钱款也有地方官员进贡的钱款。事实就是在战争发生的时候,国家有很大一部分财政收入流向了慈禧的60大寿。而没有英语,中日之间的海战。




实际上,慈禧太后是犯了财政收入分配不合理的错误。李鸿章对于慈禧在甲午中日战争时期还在大肆挥霍过生日是极其不满的。

对此李鸿章说了这么一段话:“我一辈子办了两件事,一是练兵,一是海军,如今看来都是纸糊的老虎,只不过是装饰而已,无战事时还能应付,一旦发生战事,被打出几个窟窿,马上就不可收拾应付,我不过是一个装裱匠而已,如今战事失败,我又怎能承担这样的责任呢?”

在国家危亡之际,慈禧太后为什么会使用这么多的财政收入来庆祝60大寿?

第一,慈禧是一个比较讲究排场的人。慈禧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就逐渐成为了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掌握中国所有的权力,是中国地位最高的人。既然如此,那么她的60大寿自然要过得轰轰烈烈。既然要讲究排场,那么花费的银两自然也就多了起来。

第二,相较于国家利益,慈禧更重视个人利益。在中国2000多年的儒家思想的影响下,家国天下的观念深入人心。家比国大,那么在统治者心里自然就是自己的利益大于国家的利益。所以慈禧太后把更多的银两应于自己过60大寿是符合当时她的思想的,也是符合中国的社会习俗的。




第三,天朝上国的残余思想还在影响着慈禧。鸦片战争之前,中国自诩为天朝上国,是世界的中心。鸦片战争发生以后,天朝上国的思想被打破了。但是这种思想并没有完全消失,它仍然存在于统治者的头脑之中。天朝胜过思想的影响下,统治者的颜面是大于国家利益的。

在中国一直如此,由此中国出现了朝贡贸易。中国周围的小国拿着10块钱的东西,到中国跪拜一下中国的皇帝就可以得到1万块钱的赏赐。中国损失很大,但中国坚持了2000年,为什么呢?因为中国皇帝的脸面大于国家利益。具体到慈禧就是:慈禧的60大寿大于甲午中日战争。

综上所述,慈禧因为个人的错误的利己主义思想而错误的分配了国家的财政收入。导致了甲午中战争,中国的战败,使中国陷入了亡国灭种的边缘。因此此需要对当时中国险恶的国际国内环境负主要责任。当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我们首先要维护的是国家利益。


历史纬度


慈禧26岁垂帘听政,为大清辛苦工作了三十多年,快六十岁了,她也真想退休了。平时生活都很讲究,很奢靡,退休生活也不能糊弄,也得高标准,高质量。自己为大清操劳,这么辛苦,花点钱,让退休生活惬意点还不应该嘛!



可是,大清朝割地赔款,平定太平天国起义和捻军起义,接着又搞洋务运动,国库的银子花花的往外流,财政捉襟见肘。

没钱怎么办?税收已经够高了,再说,为太后办寿增加税收也没法说出口。那就让王公大臣们孝敬点,太后六十大寿,随份子是合情合理的。

不过,这份子钱和太后豪华寿宴的预算相比,简直是杯水车薪。再说了,紫禁城是办公场所,不适合退休后居住,修园子是不能少的。没钱修园子,让慈禧很烦心。

醇亲王奕譞当时统领军机处,看着慈禧太后这么为钱的事儿闹心,他急领导之所急,挖空心思想办法,最后终于想到了李鸿章的北洋水师。

当然,奕譞这么上心,头拱地给慈禧弄钱也是有私心的,光绪是他的亲儿子,把圆明园修好了,慈禧高高兴兴去那里养老,光绪就能真正掌权,不再当傀儡了。



奕譞找到李鸿章,让他想办法筹点钱,给太后修园子。李鸿章有什么办法,他手里钱一共就那么多,办法只有一个,就是挪用。办水师朝廷是一分钱不出的,水师经费来自李鸿章管理的直隶,本来就不足,发军饷都费劲,李鸿章内心是不想再从中扣钱的,可是慈禧是啥样人他心里清楚,不给钱,奕譞奏他一本,自己不会有好果子吃。

从李鸿章那里弄到了钱,慈禧终于有钱修园子了,于是眉开眼笑。

慈禧的六十大寿提前两年就开始准备了,也就是说圆明园的修缮工作,在甲午战争前两年就开始了,北洋水师的经费已经在源源不断地往圆明园修缮工程输送。

日本人得到慈禧大办六十大寿的消息,觉得是一个难得的机会,于是在朝鲜挑起事端,目的是把大清拉下水,打败大清,夺取大清的东北地区。



大臣们感觉到事态严峻,纷纷上书朝廷,要求慈禧停办寿宴,把省下来的钱用于战争。

慈禧不这么认为,她觉得,大清乃天朝上国,日本一个小小的蛮夷何足挂齿,一边办寿,一边跟它打,还能闲半拉膀子。因此大臣们让她停办寿宴,她很生气,说“谁让我一时不舒服,我就让他一辈子不舒服”。

当大清在朝鲜作战失利,在黄海作战失利,慈禧这时才清醒了,原来日本也没那么容易对付。

外边打了败仗,哪有心情办寿宴,因此六十大寿先从简,然后草草收场。

总结慈禧挪用军款原因:一是平时就有奢靡生活习惯,二是个人利益至上,三是对敌估计不足。究其根源还在于她的自私性。


有得观史


慈禧在光绪亲政后其实有一些举措释放了一些信号,慈禧老佛爷打算还政给光绪,光绪帝听到这个好消息就打算献自己的孝心咯,于是乎就搞出了修建颐和园这么个大工程。而在甲午战争爆发之时正巧赶上了慈禧的六十大寿,对于古代中国人而言花甲之龄需要进行寿宴,对于国家实际统治者的慈禧当然希望自己的六十大寿搞得风风光光,漂漂亮亮。

虽然曾有大臣上书希望慈禧停止这次寿宴,原因是由于与日本开战国家应该重点摆在军费上,但是慈禧根本不会理会这些上书,她只想自己的寿宴可以风光的举办,对于那些反对者,她曾这样警告他们:“今日令吾不欢者,吾亦将令彼终身不欢。”可以说慈禧根本没有家国思想,对于战争这种生死存亡的大事她觉得根本没有自己六十大寿重要。

对于光绪而言,自己拿到权利才是最重要的,现在的关键就是哄老佛爷开心然后把权利交给自己,所以光绪就算想打赢这场仗,军费的开支他还是不能给予全力的支持,毕竟哄老佛爷慈禧开心才是最重要的,表现自己孝心的最佳时机。而对于朝堂那帮大臣,站队才是最重要的,毕竟北洋水师那只是李鸿章的,可以说清政府本身就是充满矛盾的,对于这场战争他们根本没有准备好,掌门人慈禧也没有把这场战争放在心里,她只记得自己的大寿。


Sylar弈


怎么说呢?还做着天朝上国的美梦呗。

她总觉得国家应该且必须给自己这个最高统治者祝寿,毕竟中国传统文化里,六十大寿还是比较重要的。她当时也知道国家面临的情况,日本虎视眈眈,但是还抱着天朝上国,日本是蕞尔小国的想法。当时的总理衙门是奕匡当政,他可是又贪心又媚上的,李鸿章当时都把情况给他们说了,但是最后还是被挪用了海军衙门用于北洋购买军舰的白银。军费紧张,导致新型军舰没有购买,购买的炮弹也不达标,所以在后来甲午海战中,打中不炸!

而与此同时,日本天皇,却为了购买军舰扩充海军,带头紧衣缩食,结果日本全国人民都给国家捐款购买,最后购的新型军舰。

哎,甲午战争失败有其偶然性,但也是必然的!

你觉得呢?欢迎评论讨论,分享您的高见,大家一起进步。


万里河山Show


其实慈禧挪用的并不是海军军费,而是海军衙门经费和海军巨款,这两笔钱跟海军军费可是有很大的区别的!海军衙门经费是户部拨款用来办公的,海军巨款是各地方以支持海军为名头的捐款,说白了就是地方大员以海军的名义给慈禧点孝敬。海军军费就不一样了,那是军费,是走军机处的。也不是慈禧挪用的,主谋是醇亲王,再说了,慈禧不用这笔钱,甲午海战也一样打不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