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亡国之君,为什么有的后人更喜欢李煜而不喜欢宋徽宗?

历史一书生


好玩的国学的回答,好玩有趣又有料!


李煜是笨蛋,宋徽宗是混蛋!

在中国封建王朝的皇帝之中,南唐后主李煜和北宋的最后一个皇帝赵佶算是很不平常的两位。在这两个末代帝王身上,都笼罩着浓重的悲剧气氛。

南唐后主李煜把四十年基业、三千里山河拱手让出,自己做了大宋的违命侯,终日以泪洗面,最终以一首思念故国家园的绝命之作虞美人,而被宋高祖毒死;

宋徽宗赵佶在继位之前,还算是个有志有为的青年,在登基之初,尚能励精图治,取得了很不错的成效,但在权力春药的诱惑之下,宋徽宗朝着亡国之君的道路一路狂奔,匆忙之间让位,但仍然被金人俘虏到北方苦寒之地,据说最后尸骨无存。北宋灭亡,南宋南渡。

这两个人都是亡国之君,但是民间舆论对李后主和宋徽宗的评价大不相同。在历史看来,李煜值得同情,宋徽宗则被大骂是昏君,同为亡国之君,为何民间评价有如此的不同?

好玩的国学来做一个分析。

首先,我们从人性的角度来分析。人们总是喜欢情痴,喜欢专一的人,喜欢弱者,而李煜,满足了人们同情心的原理。

李煜是一个多情的种子,是一个婉约的文艺青年。但是在爱情上,李煜算是个比较专一的人。他后宫三千,但是他与大周后和小周后的爱情,是坚贞的。在大周后去世后,他娶了小周后,并一直陪伴到生命的最后。

第二,李煜属于文艺的笨蛋,他并无治国理政之才。在军事上的失败,多半是因为他的投降主义,他不相信自己的将领,中了赵匡胤的离间计,而且在国内大兴佛教,铺张浪费,最终让南唐灭亡。但是南唐的灭亡,是必定的,即使是雄才大略的秦始皇,恐怕也不能挽救南唐的命运,当时赵匡胤已经基本上统一了全国,剩下南唐而腹背受敌。所以,李煜是一个笨蛋,是一个弱者,他只是碰巧成为了亡国之君而已。所以,人们同情他的遭遇。

第三,李煜的那些婉约词,那些描写故国家园爱恋的词,深深打动了读者们。读者们往往感同身受,所以,人们同情他们。

而宋徽宗就完全不一样了。北宋实力强大,经济发达,如果不是宋徽宗上台后的往死里作,北宋不一定会迅速灭亡。宋徽宗身上集中了所有亡国之君的特征,他有能力,但是他是一个混蛋。

第一,在权力的催化下,宋徽宗开始由着性子提拔他喜欢的人。在一年之内,把他亲手贬到杭州的蔡京一路提拔为宰相,从此走上了骄奢淫逸的丧国之路。蔡京顶着改革家的光环,大力打击旧党,开启了中国历史上影响极坏、规模宏大的政治迫害运动。蔡京为赵佶提供了一份元祐党人名录,其中包括了以人品官声享誉当时、以文化成就震烁古今的司马光、苏东坡、苏辙、黄庭坚、程颐、范纯仁等数百人,导致了宋代官僚阶层的大分裂。

第二,贪图享乐、穷奢极欲是亡国之君的标准配置。这方面,赵佶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赵佶追求“丰盛、通达、安乐、阔气”的生活,渴望在大宋建立一个“丰亨豫大”的太平盛世。在这种享乐主义的指导下,赵佶穷奢极侈,滥增捐税,大兴土木,营造宫殿园林,铸九鼎、建明堂,令童贯在苏州、杭州设立了“造作局”,集中东南地区的数千名工匠,制造各种工艺品;令朱勔在苏州设立“应奉局”,从东南地区搜罗各种奇花异石,用船经大运河运往汴京,《水浒传》里说的“花石纲”,就是献给赵佶的奇珍异品。

第三,赵佶崇信道教。他虔诚地封自己为“教主道君皇帝”。像南唐后主李煜崇信佛教一样,赵佶立志要把宋朝建成一个道教国家,大量修建道观,每天乐此不疲地举办采阴补阳的宗教仪式,以追求长生不老永远做皇帝。

在宋徽宗身上,集中了所有的让人讨厌的元素,混蛋头顶、贪图享乐、骄奢淫逸,特德这些缺点,掩盖了他的艺术成就。

所以,人们宁愿同情一个文艺的笨蛋,也不愿意同情另一个文艺的混蛋。


好玩的国学


都是亡国之君,为什么有的人更喜欢李煜而不喜欢宋徽宗?这个宋徽宗就是赵佶!这是为什么呢?

确实都是亡国之君,但此君非彼君!有天渊之别!何谓此言?请看!



一,都是自己手中亡国,但是李煜即位时,朝庭已是风雨飘摇!而宋徽宗当时朝庭国力财力很好,只是他重用奸臣蔡京,过分追求奢靡生活,尊信道教大兴土木,导致国力一落千丈,才被崛起的金国打败!

先说李煜!

李煜即位时,朝庭本是附属国,即情况每况愈下!为了提高国力,李煜进行了改革。

一,重视科举,选拔人才。

二,减免租息,支持生产。

三,坚壁清野,提高军事!

尽管这些改革,都没有抗拒到宋太祖,但是李煜的这一番举措足显为皇者风范!



再看看宋徽宗!

明明手中要钱有钱,要粮有粮,这与李煜朝真的是天地之别!

可是在宋徽宗重用奸臣蔡京后全部改写了!

一,追求奢侈生活。挥霍无度!

二,信奉道教,大兴土木!

三,加租收息,逼百姓起义!

这些,都是典型的败家子所为!这样一来,就是国力再强也很快掏空!百姓起义不断,更加加速了宋徽宗灭朝的步伐!

于是,崛起的金国,看到大宋风雨飘摇,就一举攻夺!

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方式亡国,当然是宋徽宗自作孽!!!



二,都会写词,但是李煜的词是真情实感,心中之痛!而宋徽宗只有《宴山亭》是上乘之作,其他是无病呻吟!

李煜,不愧称千古词帝,其留存于世近二十多首词,首首都是经典!像如《虞美人》,《相见欢》,《长相思》……读来真情实感,好一阵心疼……

宋徽宗,那代表作就是《宴山亭》,也是写了一个亡国之君过阶下囚生活的悲惨,和对故园的思念,句句泣血!

但是,宋徽宗其他诗词都是一般般!

所以,同是亡国之主,但是李煜的词伤感,但感染人,让人引起共鸣!

而宋徽宗呢,除了《宴山享》外,其他词有故作呻吟之嫌,也就不招人喜欢了!

相信,很多人喜欢李煜,而不喜欢宋徽宗,大都是这两个方面的原因!



由此可见:尽管历史的尘埃已飘飘荡荡多年,也落定,但是人们的眼睛是雪亮的!也是公正的!

欢迎关注!古今多少事,都在历史中!我是媚之夭夭!

媚之夭夭


赵佶与李煜,的确有很多相似之处。都是失国之君,同样的纵情声色,也都有相当高的文学造诣都是亡国之君,为什么有的后人更喜欢李煜而不喜欢宋徽宗?

因为稍有常识的人都不会让李煜背南唐被灭的锅。南唐在956年跟后周打架赔光了老婆本棺材本,连皇帝号都给打没了,之后的日子基本就是能续一天是一天。李煜961年上位,面对实力上吊打自己的中原政权还能把南唐社稷续到975年已经不容易了。

而且李煜面对如日中天的宋朝没有负隅顽抗,使江南免遭荼炭。从某种意义上李煜是跟朱由检一个境遇的人。他们的王朝交到他们本人手里时已经续不动了。区别在于李煜放弃治疗,朱由检自信还能抢救一下。朱由检确实是一个性格有缺陷、救国没什么能力的同志,但客观地说,哪怕他是站在上帝视角做各种正确决策也最多是多续几年几十年,想做中兴之主基本没戏。朱由检同志垂死挣扎以身殉国,所以可称是悲剧英雄;李煜“自甘堕落”,算不上英雄,但也绝对使人同情,绝不令人讨厌。至于那个赵佶,则堪称一手埋葬北宋的罪魁。

他若是只知道书画不问国事倒还好,结果问了一下国事就搞了了海上之盟。面对金军在有一战之力的情况下只知道甩锅给儿子自己跑路,最后北狩也是纯属活该。相比之下和李煜相似的应该是他儿子。赵桓同志真的是人在东宫坐锅从天上来。让我们为赵桓同志默哀三秒钟!!

谢谢关注


文清文清小故事


馆主来了,我是無月,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李煜和宋徽宗是存在一些共同点的两位君主,共同点就体现在文化艺术上。

宋徽宗在艺术上的造诣非常高,他对绘画的爱好十分真挚,他利用皇权推动绘画,使宋代的绘画艺术有了空前发展。他还自创一种书法字体被后人称之为“瘦金体”,他热爱画花鸟画自成“院体”。

李煜精书法、工绘画、通音律,诗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李煜的词,继承了晚唐以来温庭筠、韦庄等花间派词人的传统,又受李璟、冯延巳等的影响,语言明快、形象生动、用情真挚,风格鲜明,其亡国后词作更是题材广阔,含意深沉,在晚唐五代词中别树一帜,对后世词坛影响深远。

以上就是两个帝王的共同点。

他们还有另外一个相似之处。

就是如题目所说的,都是亡国之君。無月之所以说是相似之处,而不说共同点,是因为無月觉得宋徽宗不能算一个严格意义上的亡国之君,因为毕竟当时大宋没有亡。

至于说为什么后人更喜欢李煜

是因为李煜虽然亡国,但是对手是赵匡胤,是民族内部矛盾,也算为国家的进一步统一作出了贡献。

而宋徽宗则不同,他是让金人掳去来,而且一次还抓去俩,民族矛盾加上奇耻大辱,都让宋徽宗的形象越发的狼狈不堪。

因此,此二人恰好一正一反,虽然都是亡国之君,后人对待他们的态度却不同。


無月文化,品读经典,品味文化


無月文化馆


只能算都是亡国之君,其他皆不能比较。李煜是泰山压顶,依然守国十五载的守成之主;宋徽宗则是自己作死,身死国灭的祸国之君。我们来简单梳理一下:

李煜原是南唐元宗李璟的第六子,按理说这皇位本轮不到他,而且其长兄太子李弘冀对他时有猜忌,他为保命自号“钟峰隐者”“莲峰居士”,以示无意面南。可惜,当时天下逐渐一统,后周国力强盛,并且不断发兵攻打南唐,李璟无力对抗,只得步步退让,称臣割地,并且在周世宗的威胁下被迫迁都。太子李弘冀杀伐决断且颇有军事才能,李璟本想传位于他,奈何屡次上表周世宗,对方都不同意,很快李弘冀病逝,李煜这才有机会成为南唐后主。

公元961年,李煜即位,其时赵匡胤已登基为帝。李煜沿袭李璟为政之策,遥奉宋为正朔,之后他十五年为帝的生涯,可以说就是苟延残喘,勉力守国。面对宋的日益强大,他的处境是艰难的,但选择也是唯一的。要与北宋背水一战是不可能的,所以只能示弱称臣。北宋打战,他上表祝贺;北宋来人,他脱下龙袍穿上官服;北宋下诏时对他不称名讳客客气气,他一再上书要求直接称呼自己的名字,他甚至废去国号,改称江南国主,一切的一切,就是想要在守住一方净土。不过,在这一方净土里,他虽然有醇酒妇人相伴,但他也有国家百姓。李璟因为滥用武力且奢侈浮华导致国库空虚,李煜即位后立即减税免役与民休息,这种举动,只有在汉高祖,汉文帝,汉景帝这样的明君身上才会有。除此之外,他改革币制,抑制土地兼并方面都做了种种努力。而且,面对北宋强大的攻势,他任用良将,试图采用坚壁清野的政策来拖垮北宋,同时积极对外寻求援助。可以说,面对亡国之势,他做了最大的努力。奈何,势如累卵,他不亡国谁亡国?南唐旧臣徐铉在其死后作《吴王陇西公墓志铭并序》说李煜“以厌兵之俗,当用武之世。孔明罕应变之略,不成近功;偃王躬仁义之行,终于亡国。道有所在,复何愧欤?”,意思即说,天下如此,即便孔明复生,也难保全国,大道如此,有什么可愧疚的呢?也正为如此,他获得了后世更多的同情。

再反观一下赵佶,玩蹴鞠,逛青楼,赏石头,是个文青就算了,可惜偏偏这是帝王,更要命的是为了这些爱好,任用群小,搞得民不聊生,典型的例子就是花石纲之役,《宋史·朱勔传》记载,百姓家中但凡有石头或大树可供玩赏的,立刻就被朱勔等率领士卒冲进屋子贴上黄封,从此之后,你行动坐卧走都得对这些石头树表现地恭恭敬敬,否则就定你个大不敬,这还没玩,等到朝廷要这些石头木疙瘩时,那就是暴力强拆现场,屋子院墙全被拆了然后运出去。这等残民之举自然引得天下大乱。方腊起义,杨么起义,金兵南下,宋徽宗匆忙让位给儿子但依然难逃国灭之祸,最后身死异邦。不知他在北方喝羊杂汤时可否想过这一切是什么原因呢?

伟人说过,历史是人民写的。谁站在人民的一边,人民自然同情谁,相较二者,答案不言而喻。


小苏语文


作为都是亡国之君的两位皇帝,宋徽宗使得宋代的绘画艺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李煜的词更是在晚唐诗坛中独树一帜,成为了千古绝唱。

可让人觉得奇怪的是,为什么人人都在夸李煜,而对于宋徽宗却绝口不提甚至有些讨厌呢?

有书君为此整理了一下,觉得会出现上面这种偏见的原因应该有三个:

一,一个是能力不足,一个是自己作死

要知道,当时李煜接手过来的南唐已经摇摇欲坠的了,加之他本人又是政治傻瓜,只能凭着自己最后一点气力让南唐多活一天是一天。

要知道当时试图吞并南唐的是如日中天的大宋,赵匡胤的铁骑刚刚抵达城墙脚下,李煜为了让自己的百姓免遭战争带来的痛苦,他主动选择投降。

李煜并不丢脸,他已经尽力了,让南唐在他的手里也多存在了15年,到最后接替他的也依然是一位汉族皇帝。

而宋代的江山交到宋佶手里时,正好是大宋最铁血的时期。可他却终日不理朝政,沉迷酒色,宋朝在自己手里日渐衰落依旧不思进取。终于有一天金兵杀来了,他干脆当起了甩手掌柜,将烂摊子丢给儿子宋钦宗,自己却跑了。

由此可见,李煜在面对国家危难心系江山社稷,而宋徽宗根本就是昏君。后人肯定是更喜欢前者而讨厌后者的。

二,不爱百姓的皇帝不配受到百姓的尊重

即位后的李煜手捧着苟延残喘的南唐对北宋卑躬屈膝,丝毫不敢有与北宋作对的想法,而且还主动废去自己的国号主动向北宋称臣。这么做的目的无非是给自己的百姓争取多点安宁日子。

同时他还减轻赋税,任用良将,多次尝试请求外力援助。李煜心里明白,如今南唐千疮百孔,即使孔明再世也很难挽回一切。就算是这样,临死前的李煜依然不忘平民百姓,这样又怎么能不令百姓爱他敬他呢?

反观宋徽宗,本就不想当这个皇帝,干脆肆意妄为,完全忘记一国之君的责任是什么。甚至放任贼臣们为讨好他到处搜刮民脂民膏都没有阻拦的意思。自然,百姓也不会对他有任何好感了。

三,民间的民俗传统文化对二人是两种诠释

我们了解历史除了通过记录在册的史记去评价历代英雄,还有就是借助一些流传下来的民间作品去认识这些人,对于李煜和宋徽宗也是一样的。

关于李煜在民间的传说都是改编成戏曲传颂,而宋徽宗在民间的文化演绎,仅仅是《水浒传》中对于他这个人物的描写就足够让后人憎他恨他。

正如上文所述,沦为朝代的亡国之君并不可悲,可悲的是面对自己的江山社稷、自己的子民们却表现出一副事不关己的态度。

这大概也是为什么世人面对同是风流才子的两个人却更喜欢李煜而不喜欢宋徽宗的主要原因吧!

有书君语 :有书送书季开始啦~每周会免费赠送1000本实体书给大家作为福利,本次送出的是年度必读之书《无声告白》。私信回复:福利,即可免费包邮领取书藉,本次仅剩200本,先到先得哦~


有书共读


问题

都是亡国之君,为什么有的后人更喜欢李煜而不喜欢宋徽宗?


前言

李煜和宋徽宗是一对具有极高文学素养的亡国之君,大家比较喜欢或者说同情李煜,对于宋徽宗却有一种怒其不争的厌恶。

分析这种原因之前,先从他们的相似之处说起。

一、李煜与宋徽宗

宋徽宗赵佶与李煜的经历非常相似,甚至有传说认为赵佶是李煜转世而来。当年李煜在赵光义那里受到的屈辱,让赵佶重新在金国体验了一遍。

两个人都没有想到自己会当上皇帝。

李煜只是南唐中主李璟的第六子。赵佶仅仅是宋神宗第十一子,伸出所有的手指头数满了,也轮不到他。但命运就偏偏这么难以捉摸,让两个甘心风花雪月、无欲无求的“艺术家”公子哥坐上了九五之尊。

宋徽宗是历史上著名的书法家、画家、收藏家、音乐家、园林艺术家、诗人、足球运动员、茶文化学者.....

元代宰相脱脱撰《宋史`徽宗纪》的时候,曾经掷笔感叹,这个家伙什么都懂,怎么就是不懂当皇帝呀?

宋徽宗诸事皆能,独不能为君耳!"

李煜也是一位不可多得的才子,被誉为一代词帝,在文学史上具有宋徽宋不可比拟的影响力。

同样是亡国之君,李煜被人同情,赵佶被人憎恨,原因是什么呢?

二、两个亡国之君的不同

李煜继承南唐的时候,北方的政权已经足够强大 。作为一个偏安一隅的小朝廷,他们的灭亡是早晚的事情,因此大家对于李煜战败亡国并不奇怪,认为这是历史的必然。所以对李煜的同情更多一些。

赵佶则不同,北宋代表了中华民族的正统,经济文化政治也是当时最高的水平。北宋的灭亡出乎大家的意料, 所以对于宋徽宗朝廷的腐败、懦弱都有一种怒其不争的愤恨。

简单说来,就是两个人背景、资源、条件完全不同,李煜亡国是必然,赵佶亡国是自作自受。

另外李煜的南唐亡国后,天下一统是大家愿意看到的结果。赵佶亡国,国家又分裂成了另一个南北朝,这是历史的倒退,另外在这次浩劫中,经济文化百姓生活都受到了巨大的摧残。这都不是我们愿意看到的结果。

所以,即使是两位亡国之君被俘以后,都受到了难以名状的羞辱,我们对于宋徽宗依然没有象对李煜那样宽容。

三、二人文学作品的不同

在文学上,李煜的词也为他博得了很多的同情分。除了文辞优美感人以外,其作品的社会意义也被王国维所称赞: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

尼采谓:“一切文学,余爱以血书者。”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宋道君皇帝《燕山亭》词亦略似之。

王国维引用尼采的一句话:一切文学中,我最喜爱用血泪写成的作品。宋徽宗和南唐后主两个人被俘以后的作品都是字字血泪。所以王国维说,李后主的词,是货真价实的“血书”, 徽宗皇帝那首《燕山亭》也有点这个意思。

王国维还说出了两个人的不同之处:

然道君不过自道身世之戚,后主则俨有释迦、基督担荷人类罪恶之意,其大小固不同矣。

意思是,赵佶心里面仅仅是他自己而已,但是李煜不同。王国维认为李煜有佛祖和基督为承担人类的罪恶而去受苦的意思。

好像李煜是为了代替天下受苦的人们去经历磨难,所以说这赵佶与李煜这两位“以血书者”,其境界还是有大小之分的。

结束语

喜欢一个人或者一个作品,有时候并不清楚原因,很多人喜欢李煜,可能就是被他的遭遇和作品所感动。对于宋徽宗和南唐后主这两个人,您更喜欢哪一个呢?

@老街味道


老街味道


第一

李煜被称为“千古第一词帝”诗词优美传唱度极高,他的亡国皇帝身份更是给他的诗词添上一份凄美的色彩。后人因此对李煜抱有同情。

赵佶独创瘦金体与院体,绘画领域造诣也极深。但书法和绘画受众太小,后人对他不是很了解。

第二

李煜亡国只是“天下大势分久必合”的必然结果,说到底也只是中华民族内部的矛盾。历史上亡国之君多的去,李煜亡国也不显的那么无能。

赵佶则不然。他面对外族入侵丢土失城,使宋朝半壁江山沦陷于金军铁蹄之下,自己也被金军俘虏。在民族感情上为后人不耻。

第三

李煜在后世一般都出现在文学作品,大家讨论的一般都是他的诗词。

而《水浒传》一书也让赵佶昏庸形象深入人心。


如果您有什么不同意见欢迎讨论!


日月当空历史文化传播


对于这个问题,我从三方面向您说明。

1、二人所处的大环境不同

李煜所在的南唐自古就并非有竞争力的国度,李煜虽说继位为王但根本意义其实是延续下一代龙脉而不是为了让他开疆拓土,更何况他也知道他并没有抵抗北宋军队的能力,所以他不仅主动去除国号,还向北宋俯首称臣。身处于恐惧中的李煜只想保全宗庙并且无忧的活下去,所以对于赵匡胤的召见他也没胆子去,在北宋大军攻破金陵后,李煜被俘,多少有些无奈。

可以说北宋很大程度就是毁在赵佶手里的,前辈给他留下的不错的基业,被赵佶挥霍一空,朝政内他宠幸朱勔、蔡京等奸人,搞的民不聊生,自然让人觉得恶心。

2、二人对待百姓的做法不同

李煜虽然才华横溢胸无大志,也自知国运不久,但他在有限的时间内大力发展人才,主动向北宋示弱也大大减少了人员伤亡,可以算是件善事。

赵佶本就不想当皇帝,所以他把皇帝只是当作一种身份,而不是责任,在他在位期间政权基本被六贼把控,朝廷奸人为了讨好他不惜一切代价的搜刮民脂民膏,搞得各地人民纷纷起义,自然在百姓眼中他也不是什么好东西。

3、民间对二人的演绎不同。

关于李煜的形象更多是在戏曲当中,这种已经偏小众的文化自然不会造成大的反响。而关于赵佶的小说单单一部水浒传就够后人黑他了。

有人说赵佶是李煜转世的,你可别扯淡了,若赵佶有李煜的一点责任心,金兵也打不进来了。


逻辑文史游


一,因为南唐后主李煜亡国不全怪他,而宋徽宗赵佶亡国却是死有余辜。

李煜和赵佶在文学艺术上的成就都异常的高,而且也都是亡国之君。

而历史也正是如此的巧合,李煜和赵佶竟有如此多相似之处。而更神的是,传说在赵佶降生之前,其父皇宋神宗曾在观看李煜的画像后,大为感叹,“见其人物俨雅,再三叹讶”。随后就生下了赵佶。所谓“生时梦李主来谒,所以文采风流,过李主百倍”。赵佶好像就是李煜转世一般。



当年大宋断了南唐的命,而这赵佶仿佛就真的是李煜的转世,回来复仇,断大宋的命。

言归正传,同样是“艺术家”亡国君,李煜是值得同情的。首先,南唐国小,本来就不是中原大国的对手。而且,南唐国势在其父皇手中就已经衰落。再说,与南方其他割据政权相比,南唐已经是抵抗力度最大的了。想想后蜀的“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人是男儿 ”,再想想吴越国的纳土归宋,相比之下李煜并不丢人。



而赵佶不同,他从自己父兄手中接掌的,可是大好河山。其兄宋哲宗在位时间不长,但积极恢复和推动元丰变法,启用新党有志大臣,改革弊政。军事上重启河湟之役,收取青唐地区,并通过两次平夏城之战,迫使西夏臣服。

可以说,赵佶所继承的,可是一个铁血大宋。然而,他继位后终日沉迷酒色(皇帝生娃冠军,子女多到自己都记不住),沉迷于诗棋书画,重用奸臣,导致朝政昏暗,文恬武嬉。是他一手葬送大宋大好河山。



二,李煜降宋有恩于天下,赵佶亡国祸乱天下,更让汉族蒙羞。

李煜的南唐只是割据政权,而北宋作为正统汉家王朝,南征北伐,一统天下,是大势所趋,更是历史任务。

南唐作为南方重要的政权,对南方的开发和保护做出了贡献。等到北宋的到来,南唐事实上已经完成了它的历史任务,面对实力相差悬殊的对手,而且是同为汉族的政权,投降不丢人,反而算是顺应时势,和吴越一样,一定程度上免除了南方百姓的战乱,因此历史上对李煜的评价不会太差。



但赵佶就不同了,北宋是当时汉族唯一的政权,作为一统汉地的正统王朝的皇帝,赵佶责任更重大。

而他却不思进取,荒淫误国。更悲剧的是,面对金军的入侵,他不作抵抗,居然将皇位传给儿子,让宋钦宗去接他自己的难摊子。

结果昏庸的两父子在大敌当前毫无建树,最终国破家亡,王公贵族全被金人俘虏,帝姬千金任由蛮族蹂躏,让半壁天下沦为焦土,无数百姓饱受金军荼毒。是他一手造成了耻辱的靖康之耻。

因此,赵佶可恨,不论如何,都不值得后世同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