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孩子去幼儿园需要每天跟老师聊两句吗?

酸妮儿


点击右上角关注“良师益友谈育儿”分享育儿经验,一起畅享快乐的育儿生活!

我个人觉得根据不同的情形,偶尔还是有必要和老师聊聊看,,因为孩子在幼儿园的各种生活状态,虽然不需要天天去问,一段时间肯定还是要和老师沟通一下,了解孩子在幼儿园有哪些优点以及哪些不足的地方。

就以我家的情形来说,孩子上幼儿园每天都是我负责接送,除了周一早上要送被子能进到幼儿园里面,其他时间的早上都碰不到老师的面,放学接孩子可以进到教室里面,老师一般也都在,但是一下子这么多家长涌入教室,老师也不可能一一接待,所以我一般不会跟老师聊太多。

但有时候也会被老师点名要求留下,和老师探讨下孩子在幼儿园有什么特别不好的表现,老师一般会让家长留一下,进行个别交流。作为家长,最需要做的是认真倾听老师反映的情况,并跟老师一起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教育好孩子。

除了被老师留下,有的时候如果有什么特别重要的事情,我也会单独跟老师简单沟通,但是一定不会占用老师太多的时间。因为放学时间已经到了老师的下班时间,如果谈话时间过长,会影响老师准点下班,给老师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我个人觉得家长不需要每天都跟老师聊几句,跟老师打个招呼就可以了,幼儿园三年的生活,更需要的是互相支持,互相信任,问的勤了、问的多了,其实都是一种缺乏安全感,对幼儿园不信任的心理状态,所以家长朋友,多点理解多点放心吧,相信你的孩子能够在幼儿园很快乐,也相信老师们会极尽所能的善待孩子们。


陈老师初中数理化


我儿子 幼儿园马上毕业了,三年来,除了老师每隔一段的找家长沟通,我每次接送都是跟老师打个招呼走人。

后来发现班里有几个孩子家长经常跟老师有说不完的话,经过观察发现,要么是被老师留下来要么是自己有事跟老师说。这类孩子往往是需要特别照顾的,比如处理能力不强或者上课乱跑或者和别的小朋友发生矛盾。

如果孩子各方面表现都不错,没有特别的事情,不用在意跟不跟老师聊天,老师工作也是很辛苦的,也想早点下班,所以不存在你不跟她沟通就对孩子忽略的现象。


双宝妈育儿


老师有话跟我讲或者有什么特殊情况要交代老师,我才会和老师聊聊天。

这个周二,我们三名家长代表,参加了幼儿园的体验活动。半天的时间,全程由我们给孩子上课,陪孩子做游戏,负责课间休息的看管,早餐午餐的分配。没参加活动前以为很容易,但实际不是这样的。七点半到学校后就要开始简单搞卫生,然后招呼已经到校的小朋友,还要分配早餐。吃完早餐带小朋友做简单的活动后就是讲课。课间休息后是水果时间,我们要负责把哈密瓜去皮切好,在安排小朋友吃。吃完水果又是讲课时间。此时已经很累很累。第二节课讲完就是户外游戏时间。户外活动完成后回来要提醒和帮助小朋友把汗湿的衣服换下来。换完差不多就是午饭时间。吃完午饭开始带着小朋友慢步走半小时,然后才是午睡。

终于熬到十二点半,我们家长的任务完成了。我们真的体会到老师的不容易。放学后还要应付家长的各种提问和聊天,一天下来真的很累很累,口干舌燥。所以真的希望大家理解我们的老师。


家有小子初成长


孩子上幼儿园之后,成了妈妈每天焦虑的中心,担心孩子是否习惯幼儿园的生活,害怕孩子在幼儿园受欺负,担心老师是否关心孩子,是否打骂孩子,孩子在幼儿园玩得开心吗?等等,每天接孩子放学的时候,总是想要第一个冲进教室接孩子,并向老师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一言一行。

比如,我家大宝刚上幼儿园的时候,每天下午去接大宝放学的时候,总能看见在教室外面徘徊的家长,希望能见缝插针地跟老师聊上几句,了解孩子当天在幼儿园的情况,虽然也许老师只是认真地敷衍几句,但是家长听了也是十分地安心。每天,幼儿园班级群里,很多家长都要求老师随时拍下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发到群里,如果哪天老师没有及时推送照片,还会有家长不断的催促。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孩子们上中班的时候,才有所改观。

为了缓解家长的忧虑情绪,幼儿园老师也在班级群做出了相应的说明:老师们明白也理解家长担心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老师们也会尽一切努力让孩子们在幼儿园过得开心,但是老师也不可能随时都能拍下照片,毕竟每天幼儿园的活动挺多,需要班级所有的老师一起努力保证幼儿的安全等,所以,并不能及时将所拍下的照片或者视频发送到班级群,但是老师会在放学后,或者每周周五的时候,将所有拍下的照片和视频上传,让家长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在家长开放日,也会邀请家长到幼儿园参观,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

老师做出这样的说明,也让不少家长宽心了不少。

虽然,我们都理解家长关心孩子的心情,但是,作为家长,也需要理解老师的不易。个人认为没有必要每天都找老师了解孩子的情况,只需要注意以下方面即可:

  • 孩子刚上幼儿园的第一个月。这一个月,是孩子初次离开父母,融入集体生活的关键时期,在这一个月里,可以随时与老师沟通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必要的时候让老师在有时间的时候发送照片或者视频。放学的时候,抓住机会与老师沟通,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因为在这个阶段的适应过程中,有的孩子在上学的时候会哭闹,有的孩子在放学的时候会流眼泪,这种情况就需要与老师沟通孩子的情况,也让自己心里有对应的办法。

  • 关注孩子每天的情绪变化。有的孩子放学时会高兴地扑向家长,有的孩子可能会委屈地倒在家长的怀里,每个孩子的表现不同,所以家长在接孩子放学的时候,需要仔细观察孩子的情绪,让孩子放松心情,才能更好的适应之后的幼儿园生活。
  • 引导孩子讲讲幼儿园的故事。在幼儿园,每天都有不同的事情发生,有的孩子会主动告诉家长,有的孩子却不会,这时候就需要家长通过适当的提问,让孩子主动讲讲幼儿园发生的趣事,只要引导有方,孩子都是会愿意告诉家长的,比如:放学的路上,或者晚上睡觉的时候,都可以引导孩子开口。

  • 发现异常主动与老师沟通。家长如果发现孩子某天或者某段时间的表现有所异常,一定要及时与老师沟通,因为老师不可能照顾到每个孩子,所以就需要家长主动,而不是等待老师找家长沟通。

  • 孩子长大,总会离开父母的怀抱,我们作为父母,不可能保护孩子一辈子,在孩子力所能及的范围,让孩子早一点独立,或许并不是坏事。

    【我是"成长为自己",今日头条育儿专栏作者,希望通过身边的故事影响你我他,让我们在养育孩子的道路上,少走一些弯路,欢迎大家关注、点赞、转发及评论】

海绵妈妈育儿


我不知道其他家长的情况,但我是挺希望能够和老师说两句的,因为想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不过,一般时间都不会太长,老师说一说孩子的表现和问题,以及希望我在家怎么教育孩子。

不过,我觉得在和老师沟通这件事上,还真有不少的学问呢。

第一,对于托小班的孩子来说,家长一般更加关心孩子的吃喝拉撒睡,问题也一般是孩子吃都怎么样,睡了没等等。我家孩子的幼儿园老师特别理解家长的这种心情,所以每次接孩子,都主动将孩子的情况简单说明,根本不用家长问太多。

第二,对于中班的孩子,家长关心更多的是孩子纪律性和规则意识,简单来说就是有没有调皮,有没有捣乱,上课表现怎么样,注意力集中不??不过,中班的老师一般过一段时间会给家长打一次电话,而不是每天说孩子的情况。这对于家长了解孩子的情况,也足够了。如果还想多了解,就需要额外和老师沟通了。

第三,对于大班的孩子,家长关心最多的就是幼小衔接的问题,比如孩子学的如何,能否跟得上小学?孩子可以去哪里上小学?等等

所以,在和老师沟通这个问题上,只要不是那种特别调皮的孩子,隔一段时间了解一下基本就够了。我家孩子的幼儿园老师隔断时间久主动给家长打个电话,说一说孩子的情况,我就觉得挺好的。





懒妈育儿路


我觉得有时候还是必要的,跟老师交谈,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做到更好的家园共育。

我家大孩子,男孩,在幼儿园特别爱说话,所以有时候我不问,老师也要拉着我聊一下,让我也回去教育下孩子,老师的目的是希望孩子上课不跟人说话。如果孩子有什么特别出挑的事情,比如流鼻血,打架,讲话。这些都会告诉我,需要我们家长配合,或者注意的地方。一般小事情就不会说啦。毕竟全班那么多人,老师也不会注意很多。

我家小的是个女儿,这个就属于安静乖巧的学生,一般老师也不会跟你说什么,毕竟很听话。但是我会有时候根据她在家的状态,问一下在学校的表现,我希望能更好的了解孩子学校的表现,给她一个奖励,或者需要改正的我会慢慢说出来,给她更好的怎么适应幼儿园的能力。

幼儿园的孩子表达能力弱,有什么事情不会跟家长说,就算是你问也问不出来。而且有时候他们怕你批评他,所以更不会讲。现在幼儿园一直说家园共育,我们还是有必要做到跟老师交谈。我觉得也不用经常跟老师聊,毕竟老师也很忙,有时候接送孩子聊一两句就好啦


纠结的小二妞


很有必要和老师交流一下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吖,也跟老师反馈一下孩子在家的情况。学校和家庭同步才能更好的做好家园共育,为孩子的成长保驾护航。

一般幼儿园家长分为三种:

第一种:不闻不问型

上班太忙或者完全由老人带孩子,家长偶尔抽出空来带孩子也是直接一领就走,几乎没有交流。就连每周一次的宝宝成长档案也空空如也,幼儿园组织的亲子活动更是很少来。

第二种:事无巨细型

这类型的家长一般是妈妈或者奶奶,每天上学和放学都会和老师交流很多。关于孩子的饮食、睡眠、行为习惯等等。

中午睡觉也会给老师发信息:“老师,麻烦您帮我宝宝脱一下外套。”“他今天要吃药,在书包里”……有时候老师真的没空回复,但是我们都看见了知道了。

上学放学高峰期的时候,老师确实没办法和这类家长聊太久,因为还有很多家长要交接,还有班上孩子要照顾。

第三种:定期交流型

这类家长多为职场妈妈,工作很忙但是也不忘孩子的成长。一周左右会抽出一两天时间接送孩子,和老师碰个面,了解一下孩子最近在园表现和反馈一下在家情况。

每周的宝宝成长档案也很看到家长用心的记录,孩子的童年趣事,精彩的镜头抓拍……

如果孩子有什么异常行为也会主动和老师联系。

你是哪一类型的家长呢?当老师的时候我最希望也最钦佩第三种。现在当了妈妈,我也希望自己可以成为第三种。

“因为是麻麻”八年幼教一线工作者,我手写我心。育儿路上你并不孤单,欢迎关注!

因为是麻麻


我觉得父母需要跟老师聊两句来大致掌握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但是要分情况和挑时候。

我把和老师沟通的时间大致分为三个部分:

一.简单交流时间

之所以说是和老师简单交流的时间,是因为早上送孩子入园的时候,老师通常都比较忙。

老师要跟每一个入园的孩子说“早上好”,以这样的方式来打招呼互动,还要给家长发接送卡,所以,不建议家长占用老师过多的时间去交流自己孩子的情况,这个时间段家长只可以说重点。

比如:当孩子在家出现轻微感冒咳嗽或者磕碰,需要老师特别留意孩子状况的时候,家长在送孩子入园的时候,可以简单跟老师说明一下情况。

二.最佳交流时间

放学后是和老师交流的最佳时机,因为这个时候,班上的孩子都被接走得差不多了,而老师要等打扫完教室的卫生后才能下班。

此时,家长可以利用这个时间段,跟老师多交流一下孩子在园的情况,以及需要家长留意跟进的地方,这样既能及时掌握孩子当天的情况,又不会耽误老师的工作时间。

三.详细交流时间

私下里,家长可以主动加老师的微信,待到放假休息的时候,父母可以在微信里跟老师多交流一些孩子的情况。

家长也可以在朋友圈里发一些动态,让老师了解孩子的日常生活状态也是一个不错的方法。

比如:我家孩子的幼儿老师,每当在朋友圈里看到亲子间的温暖互动时,都会去点赞,我觉得这也是老师鼓励家长学习如何更好地与孩子互动,增进亲子间关系的一种方式。

孩子入园的那一刻,是孩子步入小型社会的开始,家长们自然很担心,孩子在园有没有哭闹,吃不吃得饱,有没有被别的小朋友打骂,睡觉是否蹬被子……

所以,为了缓解家长的焦虑,这时候就需要家长跟老师有效沟通,才能了解孩子的情况,尽快帮孩子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但是,建议家长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如果不分场合时机,一味地跟老师只交流自家孩子的情况,而影响老师的工作,引起老师的反感就得不偿失了。


愿我的建议能帮到你。


END


我是浅水小蟹,欢迎大家关注我,和我一起努力进阶成为更好的自己和辣妈。



浅水小蟹


这个不是决定性的因素,完全看情况而定。

因为是上幼儿园,除了校车接送的,家长一般都会送孩子到教师面前,把孩子交到教师手里。这大大增加了家长和教师碰面的机会。至于见了面,是否一定要聊两句。完全可以根据当时的情况灵活处理。

我认为,首先是见了面,应有的礼节还是会必然存在的。事实上,也没有哪个家长把孩子丢到教师面前,一言不发掉头就走。

其次是,要不要继续交谈,一看自己的时间,二看教师的时间。如果自己和教师正比较闲的时候,简单向老师交流下孩子在家的表现,向教师表达下问候是可行的。

最后是,一般幼儿上学的时间,都是相对比较固定的,这个时间段教师和家长的接触是比较集中的。如果没有特别需要交代的事情,我认为,还是仅仅和老师打声招呼,不再过多耽搁为好。毕竟,每个教师都要带十几几十个幼儿,这个时候,正是需要集中精力组织管理学生的时候,如果每个家长都纠结于要和教师聊两句,那势必会影响教师对其他孩子的照看和管理。

所以,送孩子去幼儿园,不用纠结在要不要和教师聊几句上,而是应该在确保孩子按时上学,及时回家等方面积极配合支持教师。


老黄新观察


送孩子去幼儿园需要每天跟老师聊两句吗?其实我觉得这应该看情况,第一,看老师有没有时间。第二,看老师的性格。



我们可以分几种情况分析:

一.放学的时候要等老师把小朋友们都送完了,老师有空了,才方便与家长聊天。聊天时间最好控制在十分钟以内,时间太长了会影响老师的工作和下班时间。所以也请家长互相理解一下。

二.最好带着问题去和老师聊。如果是闲聊的话,那就不必要每天都聊了。除非你和老师的私人关系很好罗。

有空和老师料一下孩子今天的吃饭情况和在学校情况也是可以的。但是次数不要过于频繁。因为太过于频繁,情况也是差不多,对吧?总要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的是吧?

三.如果老师的性格是比较开朗亲和的,你愿意聊,她愿意听,那也是挺好的哦。

四.如果老师总是急匆匆的,看起来有很多事要忙。那你尽量不要去打扰老师了。真有事的话也可以聊,但是就不必要每天都聊了。



其实对于我来说,想当年在和小朋友们家长打交道的时候,还是挺喜欢和家长们聊天的。但是时间一定要控制好,最好是老师送完小朋友的时候,这样才不会影响到工作,时间也最好是控制在15分钟以内哦。因为聊天时间太长的话,老师可能还有其他的工作没做完,比如一些工作报告,或者填表什么的,哈哈,当然还会影响我下班,这句话是悄悄告诉你的哦。嘘——!



我是您身边的英语启蒙老师,育儿实践家,关注我的头条号,分享更多的少儿英语启蒙知识和前沿育儿知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