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為什麼要冒著生命危險去遷徙?

動物遷徙的原因其實主要和以下這兩個方面有關。

食物

我們知道,自然界提供的能量並不是固定不變的,大多數情況下,單位面積內的總能量會隨著季節出現波動,比如:春季時植物茂密,可以供養的生物就多;冬季時由於大多數植物停止生長,所以提供的總能量有限,能夠供養的生物也有限。

動物為什麼要冒著生命危險去遷徙?

之所以生物的遷徙和植物的數量息息相關,是因為植物是生態鏈最底層的一環,由於大多數動物不能進行光合作用,也就是說它們不能直接從太陽中獲取能量,而植物可以,因此它們高度依賴著植物提供的能量。

動物為什麼要冒著生命危險去遷徙?

如果當地提供的能量變化波動範圍很小,那麼當地的生物將可能不會遷徙,比如:同樣是非洲生物,生活在非洲熱帶雨林中的生物就很少遷徙,而生活在非洲熱帶草原的生物就會遷徙。

動物為什麼要冒著生命危險去遷徙?

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為植物的生長,和氣候息息相關。

我們知道,熱帶雨林氣候全年高溫多雨,溫度和降水量比較平均,全年無干旱季,因此植物生長比較恆定,全年能夠提供的能量比較穩定,所以生物不需要遷徙就能獲取足夠的食物。

動物為什麼要冒著生命危險去遷徙?

而熱帶草原氣候則不同,由於受赤道低壓帶以及信風帶交替控制,導致全年有明顯的乾溼季,一般旱季會持續半年左右,在旱季來臨後,當地降水減少,植物會因為乾旱而停止生長,或者死亡。

動物為什麼要冒著生命危險去遷徙?

當植物減少時,意味著食草動物的食物來源減少,食草動物為了生存,會不得不遷徙至水草豐盛的地區生活。

雖然遷徙的路上比較危險和辛苦,但總好過在原地忍受飢餓死亡。

動物為什麼要冒著生命危險去遷徙?

如果你仔細觀察,你會發現遷徙的生物大多數是體型較大的食草動物,體型較小的動物則很少遷徙,這是因為體型較大的食草動物對食物以及水的需求量更大,因此環境變化對它們影響很大,而體型較小的生物所需的食物有限,比如:兔子,雖然旱季食物減少,但好在它們需要的食物也不多,再加上沒有大型食草動物的競爭,因此它們即使留在原地也不會大規模餓死。

而食肉動物一般遷徙的較少,留在當地的食肉動物會捕獵一些平時瞧不上的小動物,或者撿拾遷徙途中死去的生物屍體來維生。

動物為什麼要冒著生命危險去遷徙?

旱季對於草原任何生物而言,都是一場嚴峻的考驗。

除了非洲草原之外,鳥類在冬季從高緯度地區遷徙到低緯度地區,也是為了獲取足夠的食物。

動物為什麼要冒著生命危險去遷徙?

繁衍

為了繁衍而遷徙的代表,可能要屬大馬哈魚了。

動物為什麼要冒著生命危險去遷徙?

每年到了繁殖季節時,大馬哈魚會從海洋中返回到出生地,在返回出生地的過程中,一些老弱病殘的大馬哈魚將會在旅途中死亡,棕熊也會在它們必經之路上等待著它們,而且由於它們在海洋中生存了4年左右,導致它們身體已經不適應淡水環境,只能依靠體內儲存的營養度日。所以這條產卵之路也是它們的黃泉之路。

動物為什麼要冒著生命危險去遷徙?

大馬哈魚一生中只會產卵一次,產卵之後便會因體力衰竭和缺乏食物而死亡。

既然返回出生地產卵是一件危險重重的事情,那為什麼大馬哈魚還要千里迢迢奔赴出生地呢?直接在海洋裡產卵不就可以嗎?

動物為什麼要冒著生命危險去遷徙?

事實上,不可以,大馬哈魚對產卵地要求很高,既要求環境僻靜,又要求水質澄清,以及水質下方的物質為砂礫。這樣的環境幾乎不會有大型食肉魚類,砂礫可以幫助幼崽隱蔽,可以保證後代的存活率。

動物為什麼要冒著生命危險去遷徙?

從大馬哈魚繁衍的例子可以看出,之所以有些生物會遷徙到出生地進行繁衍,是為了保證後代的成活率,這樣即使自己死亡,也能保證有足夠數量的後代存活下來,種群就不會滅亡。

總結

雖然每個生物都有不同的特徵,但其實驅動生物的底層邏輯都相似,那就是:生存和繁衍。

當外界環境威脅到自身的生存時,生物便會調整自己的生存方式,比如:遷徙。如果有一種策略能夠幫助種群更好的繁衍,哪怕是犧牲自己的生命,它們也在所不惜。

動物為什麼要冒著生命危險去遷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