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的德意志号袖珍战列舰,打得过它的没它快,追上它的打不过它

随着一战结束,德国海军就陷入了灾难之中。因为凡尔赛和约的压制,德国不能拥有水面舰队。在这种情况下,德国海军显然已经失去了和对手进行水面决战的机会。不过对于德国人来说显然不是什么问题,很快他们就在《凡尔赛和约》的限制中想出了一条求生之路。而这,也促成了世界海军中的异类,德意志级袖珍战列舰的诞生。

一、德国海军的新战略

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德意志第二帝国不复存在,德国海军也陷入了空前的灾难。不仅海军战舰只剩下了老掉牙的破船烂船,人员也被限制到了只剩万人左右。更糟糕的是,全部有登记的船舶没收,码头设备也被英法拆走抵债了,国内各大造船厂的设备也被相继被解体。毫不客气的说,德国海军现在就只剩下舢板和木船了,要靠这个保卫德国?简直是做梦。

德国的德意志号袖珍战列舰,打得过它的没它快,追上它的打不过它

不过德国人到底是德国人,这些聪明的汉斯很快找到了生存之路。海军在一万人规模下保留的全部是海军的精英分子,并把相当的人手转入其它政府部门,以保证德国海军的生存。而造舰能力上,则通过帮助海外设计军舰,保证自己的设计能力不断档。船舶设计局这一空壳公司,就是在这时期成立的,其目的在于为整合各造船厂技术和资源、联合接订单外,也要和国际潜艇技术接轨,使德国不至于落后。当然了,这个空壳公司一度因为经营不善差点完蛋,好在德国海军秘密注资才逃过破产的命运。

德国的德意志号袖珍战列舰,打得过它的没它快,追上它的打不过它

于是在德国海军和船舶设计局的合作下,德国海军缓慢的积累着自己的经验,并成功制造了埃姆登级巡洋舰、海鸥级鱼雷艇和狼级鱼雷艇。不过仅仅靠这些是不行的,德国海军的近海决战能力仍旧没有恢复。如何恢复其海军的决战能力,成了德国海军的当务之急。而在反复论证之下,德国人终于有了办法。

德国的德意志号袖珍战列舰,打得过它的没它快,追上它的打不过它

当时魏玛德国政府的主要对手为了波兰、法国和英国,,波兰与法国这两个对德国敌意较强的欧陆国家海军却是截然不同的风格。波兰因建国较晚,初创的海军主要以高速巡洋舰、驱逐舰、潜舰为主;法国海军阵容较为完整,但军舰主要以防御力、火力见长。面对截然不同特性的海军阵容,德国在1920年代的新造舰最优先考虑吨位限制后,剩下就是如何取舍性能。

德国的德意志号袖珍战列舰,打得过它的没它快,追上它的打不过它

而德国级的设计目标是确保巴伦支海内的制海权,策略是以相对高速与较强的火力、搭配较薄的装甲,让该级舰面对波兰舰队,甚至是苏联海军都具备一战之能,面对法军舰队也可以倚靠其机动力保持主动。严格来讲,该舰的设计导向便是战斗巡洋舰,只是因为政治上的箝制导致性能缩水。于是在这种设计思路下,德国特有的德意志级装甲舰,开始了建造。

二、德意志级装甲舰

在建造德意志级时,德意志级优先考虑的是如何在条约限制下,充分发挥战斗力。因此德意志级就出现了一个非常有趣的特点,那就是火力,装甲防护和航速,三者之间完全不成正比。这种船舰在当年是非常奇特的,即便是战列巡洋舰也不会有这样的设计,所以德意志级也被称为袖珍战列舰,日本也称之为“豆战列舰”

德国的德意志号袖珍战列舰,打得过它的没它快,追上它的打不过它

德国级设计时,对于结构的设计也是比较奇怪的,采用了高干舷平甲板结构,主舷装甲140毫米,还有40毫米的防雷装甲叠加在它的后面,装甲甲板则为60-70毫米,水部线一带则为60毫米。这种不合理的结构,本质上就是为了保证相对充足的防御力,其防护水准与重型巡洋舰相当,但又不至于超重,装甲带重量只占了总排水量的百分之二十。至于舰体建造时,有超过百分之九十的工序使用焊接技术,以及部分结构使用铝合金,都是因为这样会比铆接结构轻。

德国的德意志号袖珍战列舰,打得过它的没它快,追上它的打不过它

而在动力系统上,它也不同于当时的主流战舰,其采用的并非蒸汽轮机,而是采用了八台MAN的柴油发动机,每具柴油机输出功率6750匹轴马力/每分钟450转,每四台发动机驱动一个传动轴。尽管当时的柴油机效率远远低于蒸汽轮机,但是柴油机的油耗远低于蒸汽轮机,续航力明显高于英、美海军同期的重巡洋舰。而在航速上,德意志级也能跑出28节的航速,在当时基本没有什么船能追上它。舰船可携带燃油储备3500吨,也能完全满足战舰续航能力的需要。

德国的德意志号袖珍战列舰,打得过它的没它快,追上它的打不过它

在武力上,德意志级则比较突出,装备了拥有两座三联装280毫米炮塔其火炮可发射304千克重的炮弹,射程达27432米,仰角60°。另外还配有八门150毫米低仰角副炮,分布于船身中部的左右两侧。这种火力配置决定了,在与敌国海军交战时,它可以十分轻松的将火力对向任何一个方向,最大限度的发挥火力。几乎可以在瞬间,将对手打成一个筛子。当然,延续德国大舰配鱼雷的管理,所以它还有两座四联装533毫米鱼雷发射器。

德国的德意志号袖珍战列舰,打得过它的没它快,追上它的打不过它

而对空火力上,德意志级的一号舰“德意志号”和二号舰“舍尔海军上将号”则相对贫弱,只有三座88毫米高射炮,同时还有四座双联装37毫米高炮和十座20毫米高炮,对空火力较为薄弱。不过在三号舰上则有所增加,88毫米高炮增加到了八座,另有三座双联装105毫米高炮。这样的火力勉强足够应对来自空中的威胁,虽然不是很牢固。

德国的德意志号袖珍战列舰,打得过它的没它快,追上它的打不过它

而航电系统上,一号舰“德意志号”和二号舰“舍尔海军上将号”均没有配备雷达,但是在三号舰“格拉夫·斯佩海军上将号”则配备了原始雷达设备。虽然说这种雷达设备极其原始,探测距离只有15公里左右,而且根本做不到精确指示目标。但即便是这样,在大战初期仍旧具备无与伦比的价值。当然,这件事是高度保密的,所以它的雷达天线时常会被拆下来,以便隐藏自己拥有雷达的事实。

三、德意志级的兴亡

然而需要指出的是,在德意志级一号舰“德意志号”即将与1931年下水的时候,德国海军却被人抓了小把柄。魏玛德国里的部分国会议员注意到了德国海军用来给船舶设计局注资的空壳公司——结算咨询公司的存在。于是这些国会议员设法让国会下令调查,导致幕后的海军各研究机关和同意资助的海军高层人员被查了出来。德国海军司令汉斯·曾克尔上将也被牵扯了出来,被迫引咎辞职。

德国的德意志号袖珍战列舰,打得过它的没它快,追上它的打不过它

好在曾克尔的继任者,埃里希·雷德尔海军上将比较有能力,不仅快速制止了海军内部的混乱,而且亲自去会见政府成员,说服海军重建的必要性。通过这些举动,德国海军得到了政府的支持,并得到了资金追加。因此德国海军得以追加了两艘订单,也就是二号舰“舍尔海军上将号”和三号舰“格拉夫·斯佩海军上将号”。在1931年5月9日下水,下水典礼由魏玛德国的总统兴登堡主持,而海军也顺利的在一个月后开始建造二号舰“舍尔海军上将号”,并在1932年10月1日又建造了三号舰“格拉夫·斯佩上将”。

德国的德意志号袖珍战列舰,打得过它的没它快,追上它的打不过它

三艘德意志级装甲舰分别在1933年至1936年间服役,成为了德国海军的支柱。不过此时德国海军的任务,已经不再仅仅是近海决战。在纳粹德国领导人阿道夫·希特勒的领导下,已经开始为战争做准备,所以德意志级装甲舰的任务也就转向了传统的破交作战之中。而这也象征着,德国海军开始陷入一种危险的境地中——

要用为数不多的水面战舰和英法舰队展开激战。

德国的德意志号袖珍战列舰,打得过它的没它快,追上它的打不过它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三艘德意志级先后突入大西洋,对盟国船只展开破交作战。其中格拉夫·斯佩海军上将号可谓战果惊人。然而辉煌战果也为它带来了厄运,格拉夫·斯佩海军上将号被英军三艘巡洋舰在1939年12月12日的拉普拉塔河口海战里重创,后被舰长汉斯·朗斯多夫上校命令自沉。

随着格拉夫·斯佩海军上将号的沉没,德意志级的命运也就被一一注定了。

德国的德意志号袖珍战列舰,打得过它的没它快,追上它的打不过它

德意志号和舍尔海军上将号分别参加了多次破交行动,前者还在1940年4月9日参加了对挪威的威瑟演习。但在此战中不幸遭到重创。这之后这两艘装甲舰就在一系列破交行动,直到破交行动失败为止。破交行动失败后,这两艘战舰就转而进入了小打小闹的战斗中,失去了作战的机会。

德国的德意志号袖珍战列舰,打得过它的没它快,追上它的打不过它

但尽管如此,这两艘装甲舰和其它几艘德国战舰一起,将英国大批战舰牵制在了海域里。战争末期,舍尔海军上将号在港口里被英军炸毁在基尔的港口里,而德意志号也为了避免被盟军或是苏军俘虏,而自行沉没。至此,三艘德意志级全部沉没。这种袖珍战列舰,也就不复存在了。

结语

如果从战史上来看,我们可以说德意志级装甲舰在有限制的条件下,做到了性价比上的最佳。作为佐证的就是他们将英国的现代化战舰牵制在了大西洋里,并在之后于波罗的海支持了德国陆军的作战。可以说,它的存在完全证明了德国技术可靠性与前瞻性。然而海军并不能只靠这么几艘小船取胜,这也是后来德意志级先后沉没的原因。

参考文献:《列国海军造舰术进歩の现状》

《德国海军1939-1945》

《突袭者的生死》

《二十世纪里的战列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