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對於購房者的需求有哪些變化?

懂懂25


總體來說疫情對購房者的需求改變不大。

疫情期間看房的人極少,手裡有錢的人也會在這個期間出手。這個疫情期間對購房者好處還是有很多的。

第一,可以看清楚物業服務水平,物業不是可有可無,好的物業可以為房子保值的。比如這次疫情期間的有物業給業主提供口罩,雖說不是免費的,那也能讓業主有地方買口罩。也有物業對於疫情各種應付的,這就能看出來物業費花的值不值了。

第二,價格好談。只有今年的春天房價沒有上漲。熟悉地產市場的人可以細細回想一下。原因就是整個2月份沒有成交。價格還是以去年臘月為參考。加上有的業主還在還因為沒有收入導致不能按時還銀行貸款。著急出售房子的也有。

第三,看房的人少,價格自然也就提不上去。房子漲價是因為看房的人多,喜歡上同一套房子的人也多,價格自然也就降不下來。自己房子沒人看,就只能通過降價來獲得關注,這樣價格會相當合適。

疫情過後,理智的購房者會對物業有新的要求,至少物業好的小區會獲得更多關注。小區內自帶商業設施的也會得到更多關注。再有就是對商鋪的影響,這次疫情中,有商固定營業場所的生鮮幾乎沒有收到影響。而開放式市場只能關閉。這也會讓更多的人把投資方向變成商鋪。這就是改變。


房產經紀人小王


大城市、大房子、好物業更受偏愛。疫情之下,消費者會更關注物業、醫療等資源。但從基本面來看,好的資源主要還是集中在大城市。因此,在人群密度較低的郊區、老家以及大城市之間,大部分還是會選擇在資源集中的大城市購房。本次疫情導致了長時間的全民隔離,不少人在家辦公,明顯感受到房屋空間不夠用。家庭成員越多,對獨立空間的需求也就越強,對於大戶型的需求也會增高。如果說非典觸發了第一次居住消費偏好變化,即通風透氣的板樓成為好社區的重要標準,那麼新冠或將觸發第二次居住消費偏好變化,即“好社區”從硬件設施的完備度轉向軟性的社區服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