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跳的坑——無解的推恩令


“推恩令”出現的歷史背景

漢高祖劉邦建立漢朝之初,由於特殊原因,實行“郡國並行制”,顧名思義,就是既繼承了秦朝的“郡縣制”,又吸取秦朝滅亡的教訓,封劉姓子孫為王,採取“分封制”。諸侯王在各自封國內,享有人事任免,軍隊建立,財政稅收各項權利。經歷過幾朝的發展,諸侯國勢力愈漸強大,甚至到了可以抗衡中央的程度。皇權與地方勢力無法協調,矛盾一觸即發

不得不跳的坑——無解的推恩令

影視劇中劉邦形象


七國之亂

以吳國為例,憑藉盛產銅礦和發展鹽業,國力昌盛,富甲一方。有錢好辦事,招兵買馬,組建軍隊,吳王劉濞顯然就是個土皇帝。當土皇帝無法滿足胃口的時候,就要做真皇帝。漢景帝繼位之初,御史大夫晁錯上奏,請求削藩,鞏固中央集權!

不得不跳的坑——無解的推恩令

七國之亂前夕示意圖


"今削之亦反,不削亦反”

景帝劉啟採納晁錯建議,開始削藩。前期順利削了楚王、趙王等一些郡縣。輪到吳王劉濞的時候,當削豫章郡、會稽郡的詔令傳到吳國之時,劉濞下令斬殺傳令官,聯合楚王劉戊、趙王劉遂、濟南王劉闢光、淄川王劉賢、膠西王劉昂、膠東王劉雄渠等六國的諸侯王,打著“清君側”的名義,發動歷史上著名的“七國之亂”。在景帝下令誅殺晁錯後並未使七國退兵之後,遂啟用周亞夫平叛。經過一系列周密部署,在周亞夫和梁王共同努力下,終於平定七國叛亂。

七國叛亂被平定,地方諸侯國再也無力對抗中央,為漢武帝推恩令的順利實施打下良好基礎。

主父偃的“推恩令”

①主父偃其人

司馬遷《史記》中有明確記載:

“主父偃當路,諸公皆譽之,及名敗身誅,士爭言其惡。悲夫!”

由此可見,主父偃的人緣並不好。當年遊走於各國不受待見,後機緣巧合給漢武帝上了份奏摺,被漢武帝接見,成為漢武帝的顧問。主父偃確實有才,針砭時弊,深得漢武帝賞識。

不得不跳的坑——無解的推恩令

影視劇中主父偃形象


推恩令

漢武帝在位期間,雖經過七國之亂,諸侯國遭受不小打擊,但對皇權的威脅依然存在。主父偃上疏建議:

“願陛下令諸侯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願,上以德施,實分其國,不削而稍弱矣”

希望陛下讓諸侯國把土地均分給所有兒子,而不是嫡長子繼承,這樣得到封地的子孫一定會感激陛下。原來的諸侯國被分成幾個更小的小國,諸侯國看似封地不變,實則小國不能連成一片,失去凝聚力。陛下在給這些小國定國號,封列侯。長此下去,大國化小,小國化無,輕鬆解除諸侯國的威脅。

我想當初漢武帝聽到這條妙計的時候,一定對主父偃說的是:

“來人,拿我的青龍偃月刀來給秀兒削個蘋果!”

不得不跳的坑——無解的推恩令

推恩令示意圖


“推恩令”中的政治智慧

①以恩惠的名義,把中央與地方諸侯國的矛盾成功轉化為諸侯國內部家庭矛盾,不費一槍一炮,輕輕鬆鬆削弱地方武裝力量,而且還被廣大宗親點贊,感恩戴德!只是可憐了諸侯王和嫡長子,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哇。

②淮南王劉安,就是那個編著《淮南子》的大文學家,漢高祖劉邦之孫,劉安的大兒子叫劉不害,因為是庶子的原因,常常被劉安的嫡子劉遷輕視。劉不害有個兒子叫劉建,劉建是個有思想的人,看著老爹被欺負,很大。按照祖制,王位只有王世子能繼承,但時代不同了,一紙“推恩令”,每個孩子都有繼承權。不給封地,就舉報你!劉安的謀反被親孫子告發,此時的劉安,真想拿塊自己發明的豆腐撞死!事情敗露,劉安嚇得自殺了。

不得不跳的坑——無解的推恩令

老劉豆腐廠生產示意圖


③推恩令的巧妙就在於,不管是否執行命令,諸侯國都面臨四分五裂。執行,則國家一分為幾,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子孫孫無窮盡也,到最後推吧推吧,後代只有賣草鞋的份兒了。不執行,上文提到的劉安就是例子,最終身敗名裂!

高,實在是高!

不得不跳的坑——無解的推恩令

漢武帝畫像


“推恩令”的作用

推恩令的實施,各諸侯國再也無法形成凝聚力,漢武帝通過後續“酎金奪爵”等一系列手段,把分化後的小諸侯國陸續收歸國有,徹底解決了漢初地方威脅中央的難題。

朱允炆為什麼不實行“推恩令”

說道削藩,不得不提朱允炆。

漢朝和明朝的分封目的一樣:拱衛中央。朱元璋分封了二十幾個兒子為王,尤其把九大攘夷之王分封到邊疆。

不得不跳的坑——無解的推恩令

明初藩王示意圖


不得不說,明朝洪武皇帝對藩王叛亂還是有一定考慮和提防的,分封的藩王,只有遠離中央的幾個藩王有一定實力。沒有皇帝詔令,藩王不得擅離開封地。而且藩王只有王府,沒有實際的封地,除了王府之外,所有的土地和臣民歸朝廷所有,藩王可以無償每年得到朝廷一定俸祿。

“有明諸籓,分封而不錫土,列爵而不臨民,食祿而不治事”

老朱本以為想到的是萬全之策,誰知道老朱屍骨未寒之時,燕王朱棣就造反了。真可謂理想很豐滿,現實太殘酷。

講到這大家也許就知道不用“推恩令”的原因了吧。

①燕王朱棣實力雄厚,是否推恩,燕王必反!

②“推恩令”雖好,但第一次用的人是天才,等到大家都知道這是個陷阱,再用不一定好使。

③朱允炆是個心狠手辣的急性子,喜用猛藥,“推恩令”好比中藥,以調理為主,見效太慢!

④也就是最重要的,明朝的藩王只有王號,沒有實際的封地。這可如何推恩,把藩王府分了?東施效顰豈不要被笑掉大牙。

相比較朱棣的老謀深算,朱允炆畢竟經驗不足,大好的一盤局被打的稀巴爛,最終消失在歷史長河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