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都石板灘那最後的老屋——廖家老祠堂

石板灘鎮廖氏家族,東山中眾多大家族之中,最為龐大之一,家族繁榮,人丁興旺,人才無數,英雄輩出。提到英雄,不管是石板灘人,還是附近場鎮眾百姓,大家都熟知的:清末義和團紅燈教首領廖觀音——廖九妹。而每年初春的二月初四,在石板灘更是有著規模宏大的廖氏宗親祭祖盛況,聞名巴蜀,遠涉海外……

也許,很多人對石板灘鎮解放村內新建的新祠堂有所瞭解,但卻不知五一村十一組還有一座廖氏老祠堂。

原本一直以為,石板灘廖家老祠堂早已不在了,可是經過多次打聽,一個偶然的機會聽說老祠堂原址還在。

趁著今日的好天氣,咪哥特此前來探訪一翻。

一路經過皇莊,來到五一村的十一組,穿過林盤(竹林),終於來到老祠堂舊址的所在地。

新都石板灘那最後的老屋——廖家老祠堂

還好,老祠堂原址還在!

興奮之餘,卻又有幾分感傷。不想,曾經輝煌的老祠堂,如今卻是如此殘破的景象。

新都石板灘那最後的老屋——廖家老祠堂

在老祠堂正大門的屋簷下,可以看到,老屋建築結構和之前我們在龍王劉家祠堂所見略有不同,石木泥牆混合結構,牆體下方牆基為紅砂石 ,上方為泥磚所砌,立柱也是比較少見的整條石柱,雖無雕花,但能見挑梁穿石而過,可見做工精良,試想一下,在清朝時期,要把龍泉山的岩石運至此處,真是一項大工程。

新都石板灘那最後的老屋——廖家老祠堂

請各位仔細看看上面副梁處的精美雕花,上面祥瑞的花紋圖案歷經兩三百年而清晰可見。

也許,已有多年無人居住的原故,可見藤蔓已爬上了石柱,屋簷下四處都是蜘蛛網……

新都石板灘那最後的老屋——廖家老祠堂

從遠處看去,老祠堂應該是兩進三廳院落式,我們所見這扇大門應該是正門,門楣上兩個圓形木雕也許是用於枕牌匾所用的,有些地方的又是方形的。但具體叫法咪哥也不知道,有知道的朋友歡迎下方留言告知。

新都石板灘那最後的老屋——廖家老祠堂

還好,站在門檻石上可以近距離的拍到上面的木雕花紋,好生精緻美觀,具體有何寓意,尚不知。

新都石板灘那最後的老屋——廖家老祠堂

大門下的門檻石早已被雜草包圍,不過,這麼大的門檻石還是我們所見過的祠堂中比較少見,目測至少50cm見方。

新都石板灘那最後的老屋——廖家老祠堂

從大門進入,能見老屋的結構為懸山穿鬥式結構。無奈屋頂早已年久失修,很多瓦片破損,露出無數的洞,陽光穿過,照在老牆上,映出無數光點,牆下又堆滿了桔杆,盡顯歲月的滄桑,或許老祠堂就這樣被荒棄於此。

新都石板灘那最後的老屋——廖家老祠堂

一扇古老的木製小門,這是通往門廳則面耳房的。走!進去看看……

新都石板灘那最後的老屋——廖家老祠堂

不出所料,還是有很多過去人們在此生活的痕跡。相信這種老櫃子,現如今很多客家阿公阿婆家都還能找得到吧?!呵呵!

新都石板灘那最後的老屋——廖家老祠堂

唯一一扇保存完好的窗花,民清時期,川西民居中比較多見。

新都石板灘那最後的老屋——廖家老祠堂

寂靜的院子中,長滿了的雜草樹叢,樹叢中竟然還剩有一棵老紅桔樹,結著無數的小紅桔,也許過去老客家人還保留了廣東祖籍的舊俗,喜愛在家中種植桔樹的民俗,有祝願家庭吉祥如意的寓意。

新都石板灘那最後的老屋——廖家老祠堂

來到正廳,抬頭望去,還能見到一些古老的枕梁雕花,甚為精美大氣,這是大戶人家的標誌圖騰象徵,拿現代人的說法就是有大戶人家的“逼格”。

新都石板灘那最後的老屋——廖家老祠堂

來張近照,看清楚點,估計是祥雲圖案。

新都石板灘那最後的老屋——廖家老祠堂

中廳正中已找不到神龕來說明正廳的位置了,不過一張老福字還是能證明這裡為中廳正堂。

可能很多人會問,福字上面的是什麼?那是客家民俗中的——“喜錢”,每逢春節時,老一輩的老客家們會在場鎮中買上對聯與這種“喜錢”,貼於正大門的門楣上,以示節日的喜慶,以及對來年的一種祝福。

記得小時候,舅舅家過年就會貼這個,所以有幸從舅舅那裡瞭解到,一副“喜錢”總計五張,都是紅紙所制,上面有鏤空圖案,很像北方的窗花剪紙,且紙面還貼有金色金紙。

新都石板灘那最後的老屋——廖家老祠堂

一些老柱子的土漆已風華脫落。

新都石板灘那最後的老屋——廖家老祠堂

柱子下面的石頭柱礎也不忘雕刻祥雲花邊,在雜草的襯托下,古意幽幽。

新都石板灘那最後的老屋——廖家老祠堂

兩把鏽跡斑駁的老鎖是老祠堂歷經過去與現代的見證者。

新都石板灘那最後的老屋——廖家老祠堂

地上還散落了一些時代的記憶,相信這種老物件對於有些人來說,並不陌生吧?!哈哈!

新都石板灘那最後的老屋——廖家老祠堂

院子內,天井裡,有些門都已長滿了青苔,也許真是很久無人到此來過了。

新都石板灘那最後的老屋——廖家老祠堂

屋簷下,能看到很多過去生產生活的痕跡。

新都石板灘那最後的老屋——廖家老祠堂

說來慚愧,這種竹製筐子過去見過,但是卻不知它的名字是什麼?!知道的朋友歡迎下方留言告知!

新都石板灘那最後的老屋——廖家老祠堂

牆上掛著不少的農資工具。

新都石板灘那最後的老屋——廖家老祠堂

這上面掛著的又是何物?知道它的作用嗎?這個我就知道了!

新都石板灘那最後的老屋——廖家老祠堂

兩把竹製洗鍋筢,對生活在農村的我們來講,再熟悉不過,真是很好用的一種廚房清潔用具。

新都石板灘那最後的老屋——廖家老祠堂

門口處竟然還留下一老式竹製揹簍。或許……當年背在裡面的孩子,如今都已長大成人了。

新都石板灘那最後的老屋——廖家老祠堂

能夠感受當年的家庭主婦們比較賢惠能幹,家中準備瞭如此之多的罈子。

新都石板灘那最後的老屋——廖家老祠堂

過道中,一架老風車被主人留在了老祠堂。能夠想像出我們東山客家人豐收時的景象嗎?!

新都石板灘那最後的老屋——廖家老祠堂

一面牆,兩個時代,三種牆體材料,混搭出不同的歷史韻味,清朝時期與現代的完美結合!

新都石板灘那最後的老屋——廖家老祠堂

有誰知道,廚房上煙囪旁扣著的水缸是做什麼用處的?

新都石板灘那最後的老屋——廖家老祠堂

日曆上的年份是2007年,也許這一年,是祠堂有人居住的最後一年吧!

新都石板灘那最後的老屋——廖家老祠堂

在冬日夕陽的餘暉下,白牆飛簷的廖家老祠堂依然屹立於此,或許它已不再有當年的輝煌,院落也不及當年的完整,很多老故事都已模糊……但僅有的殘局建築依然守望著,守望著這一片廖氏老屋,那是廖氏祖上入川時開創的基業,是家族興旺的親歷者,亦是家族開枝散葉的見證者,是每一位廖氏族人的根,更是廖氏族人們那最後的一份鄉愁!

望著夕陽下的廖家老祠堂,咪哥又臆想了:興許有一天,翠竹新綠,花朵綻放,蝴蝶破繭而出,老祠堂會迎來重生,重新修善……

滄海桑田,荏苒時光。

請不要忘記,我們身邊這座古老的客家老屋——石板灘廖家老祠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