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留下的最大軍工廠,造槍造炮,幫助中國贏得抗日戰爭

晚清時期發起的洋務運動,引進大量西方科技,其中漢陽兵工廠便是由當時的代表人物張之洞創辦。

清朝留下的最大軍工廠,造槍造炮,幫助中國贏得抗日戰爭

張之洞


漢陽兵工廠原名湖北槍炮廠,1892年張之洞到湖北後,開始動工興建,1894年建成。同一時間,張之洞還建立了由鐵山到江邊石灰窯的鐵路,運輸礦石,全長18公里,為湖北省第一條鐵路。

清朝留下的最大軍工廠,造槍造炮,幫助中國贏得抗日戰爭


漢陽兵工廠創建時間雖較上海、南京、天津等地軍工企業慢,但不惜巨資從德國購買了當時最先進的製造連珠毛瑟槍和克虜伯山炮等成套設備,所生產的漢陽式79步槍(漢陽造)、陸路快炮、過山快炮,均是當時較先進的軍事裝備,因此,成為晚清規模最大、設備最先進的軍工企業。

「漢陽造」步槍在中國整整生產了半個世紀,為當時中國生產時間最長的一種輕武器,從甲午戰爭一直使用到抗日戰爭,可以說,國內各個勢力派別都用過它。一直到1944年,才被「中正式」所取代。

清朝留下的最大軍工廠,造槍造炮,幫助中國贏得抗日戰爭


另外,兵工廠從1894年投產一直到1924年,30年的時間一共生產了3300公里的鐵路鋼軌。目前最早的「漢陽造」鋼軌,就珍藏於中國鋼鐵博物館,是1899年生產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