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中国,古体诗和现代诗哪个受众面更广?

槿汐诗词


无论从读和写的数量与质量看,现代诗都胜于古体诗。

学习古典诗词和现代诗歌,都成了小学生的必修课。据说,周天王杰伦的歌词《蝸牛》还被编进了小学教材。由于古诗入选太少,网上还有人呼吁,增加古诗入选教材数量。

继承古诗文化靠读,创作新诗文化靠写,这是两回事可别混为一谈。今人拿什么来奉献给诗和远方?是老祖宗几千年不变的格律诗?还是继古创新,拿出具有继唐诗宋词之后,能代表当今中国诗词,具有现代风的新汉诗?

现代诗成为诗歌大国创作的主流,这巳是不争的事实。今人创作的相对少量的古格律诗作品,在国家级刊物中,除《中化诗词》主要发表外,《诗刊》和《词刊》等,都只是用做绿叶衬红花的点缀,以致古诗在中国被边缘化的诗歌中,再度被边缘化。而更多省市级专业诗刊,以及现代诗网站,都极少接受格律诗稿件。

当今真实现状是,新诗的老中青少幼读者和作者,要远胜于格律诗的读者和作者。不但如此,你随便问问,年轻人能接受古韵雪国平水韵的有多少。格律诗的传承写作,早已出现青黄不接,后继无人的局面(所以中华诗词协会才会重新编写新韵)。

是的,千年经典永流传。但那都是“古人创作的成果”代替不了今人的“古诗词写作”的成绩。说古诗的受众比现代诗多,那是闭门造车,自我感觉良好而已。君不见智能诗人和现代诗人赛诗PK,央视都主持几场了。不知咱们的古韵诗家们,有没有年轻点的格律诗人,敢去和机器人挑战?

古诗的读与写,继𠄘和发展要是能成为持久不冷的热门话题,这对中国诗坛是好事。当今成功的网红话题就是要吸眼球,不争谁知道,越炒作越好。诗和远方永梦想,守旧创新多碰撞。所以我今天就来扮演反方的角色,希望能争取到更多的爱好者关注和讨论。正是:

一一《春歌》一一

残雪回首融,天光转眼佳。

嫣红缀暖景,鹅黄抽寒芽。

清风数细柳,淡月嗅梅花。

山水动春心,日夕有物华。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