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乡村小学在发奖状的时候每个同学都有奖状,这样的奖状还有激励意义吗?

严红军


每次发奖状的时候每个同学都有奖状,这种奖励机制最早出现在城市。我女儿小的时候就是在市里上的学,每到大型考试开家长会时,老师先让大家传看一下成绩,记下自己家小孩子的成绩,但是不排名也不算总分,大家走马观花的看一遍。然后老师总结考试的经验教训,并给孩子们发奖状。

奖状名目众多,分别有“三好学生”6个、“优秀班干部”6个、“学习小能手”6个、“数学之星”“语文之星”“英语之星”“进步之星”又各6名,这样发一圈下来,班上80%以上的学生都有了奖状,有的同学还不只一张。看着孩子们欢天喜地,家长们满足欣慰的样子,我真为乡村小学的学生而感到羡慕。因为大多数乡村小学的每逢大型考试奖状也就发给前五名的学生,最多发前十名的学生,其他学生虽然和前几名的学生分数相差不了几分,但却得不到奖状。看着没有得到奖状的孩子那一双双羡慕难过的眼神,真的很让人心疼。

因此,小徐老师是很赞成给孩子们每人发一张奖状的,因为奖状的作用是鼓励学生热爱学习,是对学生一段时间内学习成果的激励,如果奖状仅发给少数人,那么就无法推动后进生的学习动力,那么奖状就失去了它能够发挥的正能量了。

有人认为,如果奖状发得太多,已经达到了全班每个同学人手一份的程度,那么是不是失去了应有的激励和对学优者的肯定了呢?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也曾向校长建议过,那就是可以给学优者多发几张奖状,给后进者少发奖状,奖状就是一张老师对学生在校表现的总结书,有的学生学生虽然不好,但是团结同学、热爱班集体,我们就发给他“行为榜样”的奖状,有些同学学习好,学习态度端正,我们就发他“学习榜样”的奖状,有的同学虽然学习不怎么好,但是学习刻苦认真,我们就发给他“勤奋之星”的奖状,有的同学数学不好,但是语文很好,我们就发他“语文之星”的奖状,有的同学组织能力强,为班上做了很多好事,我们就发给他“优秀班干部”的称号。

这样一来,在学期之末,每个同学的优点都可以得到肯定和鼓励,虽然有的同学可以得到几张奖状,而有的同学只能得到一张,但是每个同学得到的奖状都能切中他这学期在学校的表现。通过奖状的方式让孩子发现自己身上独特的闪光点,让自己成人别人学习的榜样,同时也看到别的孩子身上的优点并暗地去学习他,这样我们的校风才会端正,学生之间的正能量才会更容易被唤醒。

我们现在的教育做得最失败的地方就是“唯分数论”,很多学习一时跟不上的孩子被埋没了光芒,在学习中得不到肯定和乐趣,因此,如果我们在日常教学中多多发现孩子身上的优点,并在期末考试后以奖状的形式对每个孩子加以独特的肯定,相信每个孩子都可以在学习在得到乐趣和动力,家长也会感到欣慰。这样的教育才更接近教育的真谛,是智慧、行为、知识、能力各个方面的唤醒和激励,才能跳出“唯分数论”的弊端,让教育焕发新的生机。所以每个同学都有奖状,而且每个同学都可以奖得其所,那真是教育的一大进步,意义非凡。

不知大家是否支持我的提议?欢迎大家交流补充。


指尖教育帝国


不管是乡村小学还是城镇小学,奖状发的多了就失去了激励意义。

我们总是在强调鼓励教育。但是鼓励的过分了就失去了鼓励的意义。全班40名孩子,每一位孩子发一个奖状,每个人就都没了优越感。正因为自己有奖状,别人没有才能产生荣誉感。

发奖的目的在于激励,对表现好的学生发奖是激励。对表现不好的学生不发奖,实际上也是一种激励。

曾经遇到过一个这样的孩子,孩子学习成绩一般。那年期末考试,班级里有十几个人发了奖状。但是这个孩子没有发奖,我看到他在那里闷闷不乐。于是就想过去安慰孩子几句,但是孩子反应让我吃惊。孩子说:老师,你不用安慰我,明年我一定要争取发奖,我觉得我不应该比他们差。

从此以后,这个孩子勤奋学习,第二年果然获得了奖状。

凡是给全班学生发奖的老师,都是这样的思维:每个孩子都需要鼓励,有的孩子虽然学习不好,但是为了让孩子其他方面素质得到发展,就去鼓励他。于是就发了三好学生、体育明星、道德标兵、守纪星、劳动之星等等。

实际上在现在升学第一任务的压力下,每个孩子,每个家长更在乎的是孩子在班里的成绩名次。你若给学生发了一个劳动之星,孩子回去以后,家长是不满意的。

所以说学校不能乱发奖状。不管哪种奖项,加起来应该不能超过人数的1/3。再多就失去了奖励的意义了。





谈学习聊教育


这是一种培养“自信”的教育方式!

我表姐家的孩子特别淘,属于上房揭瓦、打狗撵鸡的那种,但是上幼儿园和小学的时候每年都拿到奖状。

刚开始我还以为是表现好,但是后来越来越不对劲,这让我这个幼儿园没得过大红花,小学就得过一次奖状的好学生很困惑,后来表姐告诉我了真相,原来班级每个小朋友都会得到奖状。


后来,当了老师才发现这种教育挺好的,符合教育规律和儿童身心发展规律。

第一:小学生心理发展的八个阶段

精神分析学派的后继者埃里克森(Erikson)把儿童心理发展划分为八个阶段:(1岁之前)信赖—不信赖母亲信赖,乐观。(2岁)自律—怀疑父母自控感,适当感。(2~5岁)主动—内疚家庭目的和方向,能发动自己的行为。(6~11岁)勤奋—自卑邻里学校理智、社会和身体。(12~18岁)同一性—混乱同伴群体和外群体领导榜样作为个人的完整自我形象。(19~30岁)亲密—孤独友谊和伴侣、竞争和合作建立亲密持久的关系,有工作责任感。(中壮年)生产—自我关注分工和分担家务关心家庭、社会和时代。(晚年)完善—绝望人情关系对自己一生的满足感、准备走向死亡。

所以小学生属于“6~11岁 勤奋-自卑”阶段,所以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克服自卑倾向最关键。学校通过给每个学生一个奖状,无疑是对小学生的肯定!


第二:发展小学生优点,培养特长

对小学生应该多元化评价,因为不一定学习好才能成才。比如韩寒等人,还有画家、体育健将等!

发奖状的时候可以写不同的评语,比如三好学生、优秀现画家、体育特长生…

正如郭德纲经常说的:你不知道那片云彩有雨…

小学生学习好坏不能影响未来的成就,但小学生性格培养对未来影响较大!


教育界的小仙女



今年,我们全班孩子都发了奖状。

那天傍晚,每个孩子都扬着手里的奖状,兴奋地扑向家人的怀抱;每个家长看到自己孩子的奖状,也都是喜笑颜开。

自从领导下达了每个孩子都必须有奖状,我就开始思考每个孩子该用什么来概括他的优点,仔细观察那些很少注意的孩子,努力寻找那些让人头痛的孩子的优点……

有一个孩子,先天有些缺陷,经常上课发出奇怪的声音,有时竟立在凳子上,课上好好的气氛常被他搞乱了,课都讲不下去了。这样的孩子让人头疼,以前从未想过他会有优点。但是,只要戴上寻找优点的眼睛,美就会被发现。

有一天,我们学了课文《小乌龟》,他一直在那儿自言自语,我的头又大了。走近,我仔细听,原来他在背课文……竟然一字不差!

每个孩子都有优点,只要我们善于发现。

于是,我们班有了“数学之星”“语文之星”“勤奋之星”“进步之星”……也有了“记忆小王子”“朗读小能手”“小画王”等等。

鼓励和表扬是需要的,我们也要指出孩子的错误或缺点。就像一株小苗要长成参天大树不仅需要阳光普照和肥料滋养,还需要风雨的洗礼和电闪雷鸣。


努丽


每个同学都发奖状在幼儿园和小学低段还是有很大的激励意义的。

小孩子刚开始上学,如能及时对他的闪光点进行鼓励,将会激发他的学习兴趣。

刚上学的孩子,对学校还充满了好奇,他们在生活、体育、音乐、美术、语文、数学等方面的兴趣还在一步步的培养当中,如能对他们的闪光点处给予表扬,会使他们更有信心,做得更好。我女儿的幼儿园就是这么做的,她获得过“生活自理能力”二等奖(见下图)后,做什么事都喜欢独立完成,三年级的她能叠被子、洗袜子、拖地、做饭,比同龄人强一大截,这与老师的鼓励就有很大关系。

她还获得过“运动小明星”。



获得过“优秀宝贝”



这种根据每个小朋友的优点发的奖状,使孩子们都很高兴,也使对他们优点的肯定。

滥发奖状的方法并不适合高年级学生。

随着孩子长大,见过的世面越来越多,此时他们更看重奖状的含金量。这时如果还是每个人都发奖状,不但起不到激励作用,还会使孩子觉的无论好与差都有奖状,使奖状就失去应有价值。

总之,年龄不同对奖状的理解也不同,如幼儿园发一个奖状,小孩子就很高兴,而大学生及成人,则更多考虑的是奖状的实际用途和奖金。所以对幼儿园和小学低段,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发奖状还是有很大意义的。


教育黄金眼


没有实在意义。也会令孩子骄傲。我们这刚成立新学校头一年,学校也发了很多奖,语,数,英单科奖,还有满分奖,总分奖又分特等奖等……太无聊了。家访时校主任到我家我就提议要少发奖。现在就减了好多,只发总分优秀奖!


一杯白开水84803


当然是有意义的。

孩子的世界真的是单纯的,会因为一个小小的奖状欣喜雀跃,会因为一份小小的荣誉就开心好几天,可能还会因为一张小小的奖状,变得更加努力。

每个孩子身上都有闪光的优点,有的勤奋、有些上进、有的成绩好,有的人缘好,有的聪明、有的诚实,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孩子的优点才能无限放大。

很欣赏老师的做法,给每个孩子一份鼓励,孩子会因为这份鼓励,更加积极。

我小时候就有满满一墙的奖状,虽然有很多奖状都没什么价值,但是每当有客人来家里时,都会夸我,我就偷偷的很开心。





妙来小姑姑


我儿子的幼儿园每个月底都会发全勤宝宝奖状,这是奖励给那些每天坚持上幼儿园的小朋友,另外的是一个明星宝宝奖状,基本每个小朋友都有,具体意义我也没明白。可能是幼儿园的原因,我亲眼看到没有得全勤宝宝的小朋友伤心的大哭。至于有没有激励作用,我觉得是有的,尤其对那些在某一方面没得到的小朋友,家长再适当引导和激励,可以让孩子进步的。第二,奖状虽然每个人都有,但是得奖的原因却可以不一样,有的人是因为学习好,有的人是因为进步大,这样对那些学习不好,但付出努力的人来说,就是一种激励,这样也可以促进孩子多方面发展,而不是一味追求学习成绩。

我的感想就这么多,希望对大家有用处,谢谢


栋栋妈玲玲


我就说一个我有一次参加一次培训班的事吧,那次真的很特别,是我参加过看到过听到过最好的培训班了。

首先我那次是极不情愿去的,因为那个时间是从腊月二十到腊月二十九,我初中的时候宁愿在外面天天玩擦炮也不愿去上课。教我们的是两个个大学毕业生,学的是全科,而且排班很紧,从早上八点到十一点,下午从两点到五点,地点由于是农村,是附近几个同学一起的,同龄人。说句实话,当年这个可没有什么正规营业执照之类的东西。

我来说说那次他们给我灌输几个观点:

不要靠着补习几天就指望提高成绩,这不是特效药。这次他们能做的就是梳理一下整个知识结构,教授大量学习方法。方法习惯比知识重要,但是并不意味着知识不重要。不要陷入 我觉得难→学习畏难→不去学习→考试成绩不好→没信心和激情去学习的循环。

整个流程基本就是带着我们做阅读,从阅读中做单词语法记忆,用的是真题和大量的简单英文故事,做逐字逐句翻译。

其他的基本上就是做总结和梳理。

期间学到的就是,错题思想,思维导图,还有一个什么康什么笔记法。到现在,还在用的就是思维导图。那两个哥们也是也是有意思,总是想到或者说搞到很多有意思小故事,小游戏。我有印象的一个就是那时候的木头人:

游戏规则就是,和平时玩得一样,说游戏开始时候保持不动直到游戏结束。要我们挨个重复游戏规则,之后就是各种引诱,比如谁的爸妈来了之类,最有意思就是说了一堆总结,然后说,好了,开始上课,大家把书打开到,结果所有人都以为完事了,被那个哥哥质问:我说游戏结束了吗?😂差点被耍得吐血。

说说那次体会哈。学到的方法比内容多,可以说是授人以渔。对我后来中考复习乃至整个高中都大有裨益。可惜时间比较短,后来也没见他们再弄过了。

东扯西扯分割线↑(据说聪明的人看不见这条线)

几天结束之后,参加辅导所有同学都收到了一份奖状和一本书。

我依稀还记得几张奖状名头:

进步最大奖,单词记得最佳奖,回答问题最积极奖,我拿的好像是最有创意奖(做头脑风暴时候主意最古怪)。没有什么学习优秀之类的。收到了他们亲笔写的祝福以及我自身应该改变的地方,书是那个如何阅读一本书,高效能人事七个习惯还有一本忘了,三选一。

我的感觉,这就是一个标签,我不在乎那个纸,在乎的是一个正面肯定标签,口头表扬有时候能让人高兴几天,何况是书面的大众认可。

但是三好学生,优秀团员之类荣誉证书,由于限额和要求不可能做到人人都有,每个人却有优点。这时奖状起到的就是赞美肯定作用。

当然激励作用的东西要有,但也可以淡化。


树木也要树人


在我看来,这样发奖状的激励意义不大。在一个群体中,受奖的只能是表现优秀的关键少数,并且评选优秀要依据一定的标准,才能产生激励作用。你好,我好,大家都好,就失去了学习的榜样和追赶的目标,还有什么激励意义可言?

从传统的奖励学生的办法看,学校是通过评选“三好学生”来发奖状的。一名学生只要能做到德、智、体三方面全面发展,经过教师和全体学生评议后,就可以被评为“三好学生”。那时候,没有一个班主任会把全班每个学生都评为三好学生,评选人数大约占班级人数的三分之一。评上的高高兴兴地领一张奖状,放假回家过年;没有评上的暗下决心,下学期学习更加努力,表现更好,争取期末评上。这样的奖励才能起到激励先进、鞭策后进的效果。

现在提倡德、智、体、美、劳“五育”全面发展,我认为,除了把“三好学生”评选改为“五好学生”评选外,为了扩大激励范围,可以结合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结果,评选每一领域的优秀学生,分别给予不同的名称进行奖励。如“德育之星”、“学习之星”、“体育之星”、“进步之星”、“劳动之星”之类,评选要结合学生的平时表现,经全体同学认可,选拔各域出类拔萃的学生,并且奖励名称要固定。有些学生可以重复授奖,但不是每个学生都有奖状,这样的奖励才能激励学生全面发展。

评价学生是教师的基本功,也一门学问。教师在对学生实施评价时,要以学生的真实表现为依据,不能参杂个人好恶,要借鉴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破除单纯以学生考试成绩发奖状的片面做法,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以此开发学生的潜能,带动和促进学生全面展。

对以上回答满意,请点“赞”! 有不同意见,请“关注”作者继续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