槓桿率60.4%,六個錢包剩多少?央行一錘定音,透露房價關鍵走向


槓桿率60.4%,六個錢包剩多少?央行一錘定音,透露房價關鍵走向

房價還有可能下跌嗎?樓市調控執行到今天,國內房地產確實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無論是這兩年的表現,還是市場交易都達到預期的效果,儘管房價穩定還需鞏固,但國家的態度一直很堅決。不過,過去20年製造的風險是不爭的事實,在90年代初,房地產銷售不過幾千萬平米的面積,截止2018年,年均銷售已經達到了17億平米。樓市不斷擴張的背後,除了經濟增長、城鎮化和人口的基本面支撐以外,“槓桿”的作用舉足輕重。全款買房沒能力?首付也湊不齊,似乎都沒關係。

畢竟,如今樓市的體量,已經和20年前不可同日而語了,專家的爭議越來越多,有房族和剛需的分歧也越來越大,漲不動,跌不了,細微的變化都被無限放大,成了炒房者炒作的口實。近日,央行發佈《中國金融穩定報告(2019)》,披露居民最新的負債情況,2018年末,我國住戶部門槓桿率為60.4%,相比2008年的17.9%上升了3倍有餘,如此速度,六個錢包還剩多少?事實上,經歷了前十月482次調控的重壓之後,樓市最直觀的影響,是房子不好賣了。然而2019年末尾,樓市再被“鎖定”,10城嚴陣以待,央行社科院擺正態度。

槓桿率60.4%,六個錢包剩多少?央行一錘定音,透露房價關鍵走向

社科院發聲10城市嚴陣以待,在樓市目前供需變化和人口流動格局的不同來看,房價下滑的可能性或成現實

近日,社科院發佈11月住房市場月度分析報告,報告指出,2019年核心城市房價經歷了由回升到趨穩的轉變,預計2020年重點樓市總體先抑後穩,房價有望實現軟著陸。值得注意的是,報告對北京、天津、廊坊、保定、張家口、滄州、青島、濟南、煙臺、威海10座城市作出了“一般下跌”預警。房說君認為,歸根結底,還是房地產預期發生微妙變化,導致買房需求減少的緣故。回顧過去20年的樓市發展,隨著城鎮化推進,大量人口從農村湧向城市,不管一二線還是三四線樓市,房價幾乎都呈現普漲狀態,這個時期買房,大部分購房者都會取得不錯的增值。

但不得不承認,這些年經濟發展圈的形成,人口加速流入沿海地區,比如長三角、珠三角周邊城市,將成為房價的另一個高地,而在中西部的三四線城市,以及東北的地市和縣城,則免不了出現人口淨流出的現象。以北京為例,2018年在京戶籍人數和常住外來人都出現下降,分別減少了3.7萬和13.2萬人,同時,在2011年到2017年,武漢鄭州、重慶天津等城市的外來流入人口逐漸減緩。

槓桿率60.4%,六個錢包剩多少?央行一錘定音,透露房價關鍵走向

在房說君看來,人口是一方面,從供需變化的角度來看,樓市依然很難有起色。此前易居研究院發佈研究報告,預計2020年全國商品住宅將供大於求,我們熟知的廈門,截止到三季度末去化週期都達到16個月。即便未來5年,每年都維持17億平米的銷售面積,5年時間將會積壓80億平米的庫存。因為在2015-2017年,極大部分的市場需求已經被透支消耗,在人口減緩的趨勢下,房價下滑的可能性或成為現實。

央行重申“不靠地產”,居民槓桿十年上升3倍多,樓市被深度鎖定,房價走向該向何方?

如果說,社科院的報告是基於市場大環境的闡述,那麼央行重申“不靠房地產”,猶如一錘定音,讓樓市全面放鬆的想法徹底幻滅。其實在11月16日,央行在第三季度貨幣政策報告中刪除了對房住不炒的表述,僅強調因城施策的原則,結果被眼尖的發現大肆渲染,造成了不好的影響。所以在25日的2019金融穩定報告中,央行又站出來,指出繼續嚴格執行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拿來炒的定位,與此同時,央行參事盛松成表示,目前息可降,但不可放水,樓市調控也不宜收緊。

槓桿率60.4%,六個錢包剩多少?央行一錘定音,透露房價關鍵走向

房說君認為,無論重申房住不炒也好,還是適度放鬆也罷,這正是與時俱進的做法和態度,一方面向所有人傳達一個信號,那就是房地產“夜壺”不會再重提,穩定依然是當下市場的發展基調,另一方面也在告誡一些人,樓市調控都有一條不變的法則,過熱時加壓,過冷時就要防止更大的風險,房價正常的波動很正常,但絕不會出現調控放鬆價格鉅變的情況。所以說,在如今樓市預期慢慢恢復正常情況下,適度調整就在情理之中了。

然而,不靠房子刺激經濟,這對於炒房客的壓力不算大,真正受到巨大影響的還是數億剛需,因為央行的意思很明確,要房地產去槓桿。顯然,除去房企融資難題外,目前更重要的,是居民收入對債務的承受能力越來越弱,相比高收入人群,低收入家庭的債務擔子更重。根據北大2016年一項家庭追蹤調查,有負債的家庭中,年收入低於6萬的平均債務收入比為285.9%,而年收入高於36萬元的為89.0%,比例越高,償還的時間就越長。

槓桿率60.4%,六個錢包剩多少?央行一錘定音,透露房價關鍵走向

房說君認為,在接下來的時間,這兩條消息會逐步發酵,房地產被深度鎖定將會是大勢所趨。首先十城市房價可能出現一般性下跌,但不會出現大幅上漲,大幅下跌的情況,在購房需求減少的背後,人口的流動、房地產政策會使資金對市場產生“忌憚”情緒,隨之而來的,是樓市進入存量階段,指望買房致富的金融屬性將會被剝離。其次,央行重申房住不炒,明確指出居民槓桿上升到60.4%,就是要讓房地產迴歸真面目,多加的風險要清理,多出來的風險要抑制。所以今年央行多次明確金融風險,一邊讓開發商面臨缺錢挑戰,另一邊讓炒房客無功而返。

房說君有話說,融資難,銷售難,而且面臨鉅額債務待償還問題,留給房地產加槓桿的空間所剩無幾,事實上,不用房說君多說,大家都看得到,房企降價促銷,二手房扎堆出現,往後幾年,降價促銷能否成為市場的主流模式,現在看來答案已經明確。當然了,有人歡喜有人愁,開發商有房者無奈,購房者當然可以拍手叫好。當下對剛需不失為一個買房“窗口期”,在LPR利率報價下調,開發商底氣又變弱的前提下,留給購房者談判和選擇的空間就多出來了,但大家要記住,越到這個時候越要沉住氣,買賣之間的博弈拼的就是耐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