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潜驱逐舰遇到核潜艇,哪个胜算大?

十万个为啥嘛


说实话这个问题就像两个小孩在比谁家更有钱一样。反潜作战本身是一个体系的构建,涉及到多系统、多平台的一体化协同及优势互补。同时还和海区深度、战时海况、水文环境、海区气象等战场环境属性与作战系统层次、反潜武器属性、火力通道组织等方面密切相关。即使作为驱护舰单舰,其反潜能力也由其装备的舰载搜潜设备、反潜直升机、反潜鱼雷与反潜火箭来决定,其中舰载直升机主要承担远层反潜任务、反潜鱼雷承担中层反潜,反潜火箭承担近层反潜任务。由此构成远-中-近三层立体的反潜防御体系。而它们性能的优劣,同样也决定了驱护舰单舰反潜能力的大小。但是既然有这个问题,也只能就整合现有的数据并参照历史来进行简略的回答。


驱护舰方面

原则上说,几乎所有的水面舰艇都能反潜,但作为专门的水面反潜平台,反潜驱护舰的主要特点是武器装备承载量大,反潜武器装备多,探测能力优秀、持续追踪与攻击能力强、自身航速快。但最大的缺点是机动速度较慢、自身噪声大导致探测时干扰严重、行动迟缓、航行隐蔽性差,容易被潜艇发现而遭到攻击。

猎潜舰的反潜作战包括对潜的搜索和攻击,其中搜索是攻击的前提。一直以来水面舰艇对潜探测、定位的主要设备是声纳,在搜潜时一般首先采用隐蔽性较强的被动方式,一旦发现目标即转换为可准确测定精确距离与方位的主动模式,但是声纳的工作的特性决定了其工作距离有限并且容易受到海洋水文环境的影响。因此水面舰艇对水下潜艇的搜索工作可以说是十分困难,从历史反潜作战经验来看,水面舰艇在反潜作战中几乎有75%的时间用在对潜搜索。而且单舰(艇)有效搜索宽度小,通常都是采用多舰(艇)编队方式进行。而且航速不宜过快,否则将因高航速的噪声干扰而严重影响其探测距离和精度。只有在判明目标是潜艇并确定其方位、深度、航行方向、航速等关键数据后方可实施攻击。一般而言,单舰使用舰壳声纳或拖曳线列阵声纳的距离小于潜艇探测距离时,水面舰艇均处于不利态势。

苏联/俄罗斯海军的无畏级大型反潜驱逐舰,图源于俄海军某宣传片截图

当然,现代化的大型驱护舰所携带的舰载直升机具备能在远距离发现潜艇并可长时间追踪及攻击的能力,这就涉及到了舰-机一体的立体协同化反潜,不可否认的是单舰+单机对抗单艇时,由于直升机的协同作战,改变了战场态势的主要影响因素,能使单舰对单艇的不利态势转化为中性态势甚至是有力态势。

潜艇方面

对于现代化的核潜艇而言,虽然其静音和隐蔽性、机动性、携载武器和作战区域等方面已经有着巨大的进步,攻击能力也变得异常强大。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也可使潜艇借助航天、航空侦察指挥系统对远距离地方目标予以发现、定位和摧毁。而且那些已经被纳入现代先进海战体系的潜艇将不再仅仅依靠自身探测系统去发现和打击目标,而将作为空前扩大的一体化战场上具有巨大作用的隐身杀手。

美国海军海狼级首艇海狼号(SSN-21),图源于“海军技术”www.naval-

technology.com

同时潜艇活动的海域和水文环境也极大的影响着潜艇的生命力。曾有传闻说70年代初,中国海军南海舰队两条037猎潜艇在某浅海海域声纳开机抓住某国一条大型核潜艇,迫使其上浮表明身份,然后被这两艘037“夹道欢送”了一段航程。可见,即使是先进的高航速、大潜深的核潜艇,一旦在浅海被抓住,即使是老式的037艇也是致命的。

停泊于武汉港的037型猎潜艇689号兴化艇

综上可见,现代战争作战基本都是体系对抗而非简单的单打独斗,所以作为反潜方,应该构建以空中反潜为中间的立体反潜兵力,融合各种情报信息,舰-机-艇并用,三种反潜平台一体化协同才是最有效的方式。


虹摄库尔斯克


反潜驱逐舰与潜艇是相互制约的顶头对手,潜艇在“暗处”、反潜驱逐舰在“明处”,一般情况下相同技术水平的反潜驱逐舰与潜艇在相互不知道对方位置的情况下对抗,由于隐蔽性方面的优势,潜艇会占据主动权,但是一旦位置保留,那么反潜驱逐舰就会占据主动位置。反潜舰与潜艇是针锋相对的“冤家”,但都没有完全压制对方的实力

目前各海军强国中已很少有专用的反潜驱逐舰,取而代之的是兼顾防空、反舰、反潜等多重任务的通用型驱逐舰。以当今最具代表性的美国“阿利伯克级”宙斯盾驱逐舰为例,其不仅装备了防空能力极强的“宙斯盾”系统和MK41垂发系统,在反潜方面也十分强悍,装备了SQQ-89反潜作战系统、SQS-53C舰首声呐、SQR-19线列阵声呐、SQQ-28直升机数据链以及SH-60反潜直升机,MK41垂发系统还可以发射“阿斯洛克”反潜导弹,可以搜索、打击100公里范围内的水下目标。反潜舰投放深水炸弹“阿利伯克级”宙斯盾驱逐舰集防空、反潜、反舰功能于一身

核潜艇是潜艇中的佼佼者,可以不需浮出海面在水下长时间的高速航行,而且核潜艇由于一般体型较大,携带的探测设备和武器数量也比常规潜艇强大的多。如美国的最新的“弗吉尼亚级”核潜艇,水下排水量约8000吨,最大航速可达34节左右,不仅装备4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还能够发射一AGM-84“鱼叉”反舰导弹以及“战斧”巡航导弹,拥有较强的反舰能力。“弗吉尼亚级”核潜艇俄罗斯“亚森级”核潜艇发射巡航导弹

如果是“阿利伯克级”驱逐舰和“弗吉尼亚级”核潜艇遭遇、在远洋海域进行一对一的对抗,前期“弗吉尼亚级”核潜艇可能会率先发现“阿利伯克”,并首先发动攻击,但是但是若使用“鱼叉”导弹的话,在“阿利伯克”强大的防空能力下很难取得效果,如果使用MK48鱼雷,则必须靠近到50公里以内,自身也有较大风险。如果“弗吉尼亚级”在第一波攻击中未能取胜,那么将会遭受来自“阿利伯克”反潜导弹和反潜直升机的联合打击,而“弗吉尼亚”基本上也很难有反击的机会。核潜艇主要依靠鱼雷、反舰导弹打击水面舰艇

如果一击不中,那么就是最先进的核潜艇,面临反潜舰机时也只有招架之功没有还手之力

反潜对于任何一个国家的海军来说都是一件难事,即便是强如美国海军,也没有完全的把握能够应对核潜艇甚至常规潜艇的伏击。反潜舰与潜艇之间的对抗,装备技术水平和舰员、艇员的战斗素养至关重要,如果是最先进的驱逐舰与最先进的核潜艇“单挑”,个人认为具有一定先发优势的核潜艇取胜的机会更大一些。反潜对于任何海军强国都不是件容易的事,潜艇在与反潜舰的对抗中处于主动一方


威呐解析


这个结果还是一样的,反潜驱逐舰还是大胜核潜艇,核潜艇和反潜驱逐舰相比还是弱势群体。
美国的核潜艇

潜艇最大的武器是深深的大海,应该说潜艇是一个孤独的人,只能是偷偷的活动,一旦被反潜力量发现,潜艇属于绝对的劣势,这个时候,潜艇最大的保护隐蔽性就没有了。潜艇就算是核潜艇,现在在火力也是劣势,潜艇最多只有10个鱼雷发射管,美国的洛杉矶级上边是增加了巡航导弹发射舱段,不过搭载的都是对地攻击型的,对于反舰作战帮助不大。

而驱逐舰上边的各种武器非常丰富,各种舰炮导弹鱼雷齐备,从火力的角度上来说,潜艇的火力远远逊于潜艇,如果是潜艇被驱逐舰发现的话正面对抗,潜艇远远不是驱逐舰的对手,就算是核潜艇则没有办法直接对抗驱逐舰。潜艇最大的优势在于隐蔽性,而如果驱逐舰发现了潜艇,那么潜艇最有效的武器就荡然无存了,所以如果是潜艇和驱逐舰相遇,那么潜艇还是会尽量的隐蔽自己的行踪,不让驱逐舰发现。
无畏级反潜驱逐舰,也叫1155型大型反潜舰。现在的驱逐舰都是多用途驱逐舰,反舰反潜防空性能比较均衡,像这种专用的反潜驱逐舰已经不多见了。


红色手电筒


潜艇,虽然发明制造时间比较久远,但真正大规模应用于实战中是在二战开始的。二战中的潜艇,无论是航速,火力还是静音水平都比较弱,遇到水面舰艇,似乎只有挨打的份。事实上,随着静音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火力的增强,当今世界的主流先进潜艇面对常规水面舰艇完全不落下风。甚至有的潜艇分贝已经低于海洋自然噪音,更加难以被探测到,这大大增加了反潜的难度。


但专业的反潜驱逐舰还是潜艇的一大克星。反潜驱逐舰通常装备有专业的声纳系统,反潜导弹,反潜鱼雷以及对应的火控雷达。与常规驱逐舰相比,专业的反潜驱逐舰对潜艇的探测和攻击能力更为强大。那么,反潜驱逐舰遇到核潜艇,谁会占据优势呢?核潜艇分为两类,一种是弹道导弹核潜艇,这种核潜艇的主要任务是装备潜射弹道导弹执行战略打击任务,自身防御能力比较薄弱,类似于军机中的轰炸机。战略核潜艇主要是依靠长时间的水下隐蔽航行来躲避攻击,战略核潜艇遇到反潜驱逐舰,基本是没什么反抗手段,只能溜之大吉。

另一种是攻击型核潜艇。这种核潜艇主要执行的就是反潜,反舰作战。攻击性核潜艇通常装备有重型鱼类,反舰导弹等武器,也有的会装备远程对陆攻击巡航导弹。虽然攻击型核潜艇的航速比常规潜艇提高了不少,但与水面潜艇相比还是有劣势。以俄海军的无畏级反潜驱逐舰和美海军的洛杉矶级核潜艇为例。无畏级反潜驱逐舰最高航速达到了36节,但洛杉矶级核潜艇开足马力也只能达到32节。在火力方面,无畏级反潜驱逐舰装备有反潜火箭弹,反潜导弹,洛杉矶级核潜艇装备有重型鱼类,反潜反舰导弹,两者火力不相上下。但无畏级反潜驱逐舰还装备有数十枚防空导弹和反舰导弹,综合火力显然强于洛杉矶级核潜艇。
作为一款攻击型核潜艇,洛杉矶级核潜艇显然具备强大的隐蔽攻击优势,但无畏级反潜驱逐舰装备的反潜直升机搜索攻击的距离和能力也会让洛杉矶级核潜艇感到非常吃力!现代化的攻击型核潜艇已经具备与反潜驱逐舰一较上下的能力,但综合来看,反潜驱逐舰还是会占据上风,正因如此,俄罗斯海军的无畏级反潜驱逐舰虽然服役了数十年,但仍然会让北约海军的潜艇如芒在背!


锋芒FM


潜艇相对驱逐舰来说最大的劣势是机动性太差,且信息搜集能力相对较弱,手段也比较单一(主要就是自身携带的声呐阵列和拖拽声呐)核潜艇能好一点,有的核潜艇可以达到水下30节的航速,这是非常厉害的~但是与反潜驱逐舰对抗仍然处于劣势,反潜驱逐舰除了一样具备大型声呐和拖拽声呐,其主要优势在于反潜直升机,可以将反潜范围扩大到潜艇无法轻易发起攻击的范围,而潜艇这时就相对被动了,即便核潜艇可以在速度上弥补和驱逐舰的机动力差距,但是无论无何也弥补不了和飞机的差距,一旦反潜直升机发现潜艇可以直接攻击也可以将参数回传驱逐舰,驱逐舰的反潜导弹一会就到。而潜艇如果在各项参数不清的状态下贸然攻击不仅会暴露自己而且还不一定能够成功击中驱逐舰,除非像俄国人那样给潜艇装备核弹或核鱼雷,有个大概范围就可以攻击了。

总体来说即便核潜艇也还是后手,并没有优势,只能伏击或者反击,而且现代战争反潜不会是一艘驱逐舰,但核潜艇一般是单独作战,这样就更不占优势了,所以核潜艇一般也不会轻易前出去找对方驱逐舰为目标。


光怪驳离


现代核潜艇,非要埋伏反潜驱逐舰的话,应该说核潜艇胜算大,即使是遭遇战,靠声纳活命的核潜艇,对上只是靠声纳吃饭的反潜驱逐舰,胜算依旧很大。但这只是一个战术评价,从战略上来说,核潜艇沦落到要跟驱逐舰拼命的地步,核潜艇已经输了,无论它打不打的过驱逐舰,它都输了。

这是双方的战场定位所决定的,除非核潜艇击沉这条驱逐舰,具有战略上的意义。这么说吧,核潜艇的战场定位,是深海幽灵,黑暗中的刺客,它的目标,是在敌人无知无觉的时候,发出必杀的一击。而驱逐舰呢?



则是性质类似警察、巡逻兵,护卫卫士的存在,尤其反潜驱逐舰,就是专职抓捕潜艇这个刺客的,一但两者开战,无论核潜艇有没有击沉战胜驱逐舰,都意味着这个刺客已经浮出水面,暴露在阳光之下,已经变得毫无威胁,毫无战略价值了,面对该战区即将蜂拥而来的攻击,核潜艇只能下潜逃离。


现代科技水平,完全可以以核潜艇暴露地点,加上暴露后的时间,圈定出一个范围,进行有针对性的搜索,如若没有己方额外力量赶来增援保护,单靠潜艇本身的力量,要逃出这个范围,都属于九死一生,如同一个已经暴露的刺客,被围捕追辑。而被击沉的驱逐舰,则如同一名抓捕刺客时牺牲的警察,用自己的牺牲,完成了任务,在他身后,有着无数的战友,会赶赴战场,这种情况下,谁输谁赢,一目了然,除非就是先前说的,这个驱逐舰本身,就是战略目标,那么可以反过来说,完成目标后,即使核潜艇被击沉,也是用自己的牺牲,赢得了胜利。


李三万的三万里


这个问题的答案,是两边实力差不多,针尖对麦芒。但是,准确地说,是——几艘驱逐舰,对一艘同时代的核潜艇,两边实力差不多。




首先说一下,核潜艇和常规潜艇,完全是两种平台,战斗效能、使用方式可谓天差地别!全世界装备潜艇最多的苏联海军,早就说过——常规潜艇,是进行海上阵地战的单位。而核潜艇是大洋上的决战兵器。核潜艇可以长时间高速机动,甚至以全速航行数十个小时,核反应堆和汽轮机也能稳定工作。而常规潜艇,以最大速度航行40-60分钟,就会耗尽全部电力,必须立即上浮充电。所以把二战时,水面舰对柴电潜艇的那些作战经验,搬到针对核潜艇上,是完全错误的。



所以,苏联海军干脆把核潜艇,叫做水下核动力巡洋舰。比如苏联海军特有的,飞航导弹核潜艇,就叫“飞航导弹水下巡洋舰”,俄文: атомная подводная лодка оснащенная крылатыми ракетами。在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核潜艇是真正可以“巡洋”的舰只。洛杉矶级32节,弗吉尼亚级34节,海狼级更是达35节……



而相比而言,现在伯克级之类驱逐舰,不过30-31节,欧洲那票护卫舰的最大速度就更低了。最大速度和加速能力,还是很重要的,尤其影响到近程反潜导弹、反潜鱼雷和火箭弹的使用,因为这些武器射程不大,舰只速度必须高起来,否则很难抢占发射阵位。

核潜艇不仅跑得快,而且有很强的隐蔽性,敢于到处跑,而且经常单独行动,真正做到灵活、机动作战。而看水面舰,航速虽然也不慢,但是隐蔽性差得多,在敌方稍微占点优势的海区,就无法长呆,而且还必须结伴而行,活动能力和范围,比核潜艇往往差多了。



具体而言,核潜艇隐蔽性强在哪里?首先水面舰可被光学、雷达、水声、磁等所有种类传感器侦察到,其中雷达手段最为常见,使用最广泛。所以水面舰实在隐蔽性差。而潜艇一般只会被水声、磁、辐射3种传感器侦察到。后两种作用范围太小,所以实际上主要就一种手段——水声。大部分波长的光和电磁波,都无法穿透浩瀚的大海,自然核潜艇可以依托大海这个天然屏障。



而在水声对抗上,单艘水面舰也不是潜艇对手。世界上主要驱逐舰和护卫舰,都是双轴双桨,而大舰如航母,轴系和螺旋桨更多,比一般单轴单桨、桨叶低速旋转的核潜艇,噪音都大得多。打个比方,水面舰在20公里外,能“听到”核潜艇,那么核潜艇一般在40公里外,就早已“听到”水面舰了!而集群行动的水面舰,噪音则更大,更明显。



美国鹦鹉螺号核潜艇,作为世界第一艘核潜艇在参与对抗演习时,连续数十次击败航母编队!而1966年,苏联627型鱼雷核潜艇,西方称为N级,跟踪CVA-60“萨拉托加”号航母编队,达4天时间,期间进行多达9次模拟鱼雷攻击。自此之后,美苏各种攻击型核潜艇,不断跟踪对方水面舰编队,成为冷战海洋上的常态。



水面舰必须像古代步兵一样,多艘“列阵、结阵”,也就是形成特定编队,才能对抗机动能力强,而且隐蔽性强的核潜艇。美军到80年代,为对抗苏联971型、671PTM型多用途核潜艇,美军会在航母编队外围,在敌核潜艇重点威胁方向上,编组“搜索突击群”,以驱逐、对抗核潜艇。一般以1艘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或其他巡洋舰,带领2艘“斯普鲁恩斯”级反潜驱逐舰。这3艘大舰,使用自身携带武器,以及少量直升机,对核潜艇也不过是驱逐为主!



所以,多艘反潜舰只,对抗1艘核潜艇,一般也就是半斤八两。核潜艇灵活隐蔽,经常跟踪和游弋在编队外侧,莽莽大洋,以水面舰队去抓一艘核潜艇,无异于大海捞针,实在太困难。此时的大洋反潜任务,主要也就在于驱潜,保卫大舰和编队安全而已。


军事作家陈曦


(友情提示,倒数第二句是关键!)

从实战的角度出发,核潜艇胜率更大!

首先,我们至少要知道核潜艇的作战模式,也就是核潜艇是如何去作战的。

不论是战略核潜艇还是战术核潜艇,为了提高隐蔽性,都是隐蔽出航的!

啥又是隐蔽出航呢?

在靠进海的山中挖一个山洞做为核潜艇的基地,核潜艇进进出出都是直接从山洞里直接入海,这样就做到神不知鬼不觉。据说,这样的山洞能抵御核弹攻击!

核潜艇出海后,都是到预定的航道设伏。就等着猎物的到来!

再说驱逐舰,专门儿强调一下是反潜驱逐舰,从航道经过,如何发现核潜艇呢?或者说用什么手段搜索核潜艇呢?

用声纳?

理论上,舰载声纳的搜索距离是100海里左右!这还是用上个世纪,最先进的拖拽线列阵声纳!(还有次之的拖拽声纳,和更次之的舰壳声纳)但这是被动搜索距离!这是被动搜索距离!这是被动搜索距离!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被动搜索说白了就是用“耳朵(声纳)”听!

比如一个人很远的距离上吹喇叭,我们很远就能听到!但是这个人不吹喇叭,你怎么能听到?!这就好像核潜艇设伏,核潜艇上所有人员禁止随意走动,发声音,设备停止工作,不发声音了,如何听得到?!

至于声纳的主动工作方式,就是用声纳发出一个声波,遇到物体后形成回声,收到这个回声就探测到物体了,声纳主动搜索距离只有5海里!只是5海里!只有5海里!你没看错!

主动搜索也不是什么百用百灵的灵丹妙药!大型的鱼群在声纳上也能行成回声!对于这种不太确定的目标,频频发射昂贵的反潜鱼雷,谁也接受不了!为了应对这种情况,于是诞生了一种廉价的鱼雷,好像叫“白头”A24什么的,有兴趣的可以去问度娘。

那么用反潜直升机呢?

要知道,美式的PC3专用的反潜机,也只有24个声纳浮筒!

反潜机巡逻的时候,也只是用磁力探测仪来搜索,发现可疑目标,才投放声纳浮筒(不可回收的)!

至于反潜直升机,自己去想…

核潜艇,(也许)为一的问题就是发射鱼雷时,会发出声响,可能会暴露目标了…

最后说一句,海洋深处,有变温层,声音经过变温层会改变声音的方向!就像水的折射一样!变温层,是潜艇最好的保护!

没有哪一个国家,会用核潜艇去专门儿攻击驱逐舰的,这是个消费比的问题…


永l喜欢兵器和摄影


如果仅从这两类武器的名字上进行比较,“反潜”无疑是专门用来克“潜艇”的;但如果将其具体到实战当中,也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那么,当反潜驱逐舰与核潜艇狭路相逢,谁的胜算更大呢?

反潜舰与核潜艇的任务定位就类似现实生活中的警察与杀手:前者在明,后者在暗。如果是一对一单挑,理论上是隐藏在暗处的“杀手”获胜的可能性更大;但如果“警察”展开大规模拉网式追捕,“杀手”恐怕也难以逃之夭夭......

相信很多人对于核潜艇与反潜驱逐舰对决的印象,大都是来自于美剧《末日孤舰》:美军的阿利伯克级驱逐舰战胜了英国的机敏级攻击核潜艇;但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情景很大程度上还是要优先服务于剧情。

此处我们还是以《末日孤舰》的对决双方作为参考对象。先来看机敏级攻击核潜艇,它可能是英国截至目前降噪效果最好的一型潜艇:39000余块消音瓦、喷水推进装置、悬停系统等,都大大提高了机敏级的“隐身”效果。

在探测方面,机敏级装备了高度集成的2076综合声呐系统,可有效对3000海里(约5500公里)外的目标进行探测,而且对信息的处理能力十分迅速。在机敏级的武器库中,UGM-84“鱼叉”反舰导弹和反潜/反舰两用的“旗鱼”鱼雷可对敌方水面舰船造成严重的威胁。

反观阿利伯克级,目前仍是美海军的主力水面驱逐舰。在反潜方面,阿利伯克级(FlightⅡA)的覆盖范围包括近、中、远三层:最里层主要依靠射程7.3公里的MK-46、MK-50反潜自导鱼雷。

中层反潜则由最大射程22公里的阿斯洛克反潜火箭(可垂发)完成;该火箭具备全天候、全海况发射的优点,它的战斗部可以由MK-46鱼雷充当,也可搭载TNT当量约一千吨的核深水炸弹。

最后就是外层反潜,阿利伯克级主要依靠搭载的两架SH-60B“海鹰”反潜直升机,它们利用吊放或浮标声呐搜索敌方目标,锁定后再用机载反潜鱼雷(MK-46、97式)进行攻击。

所以综合来看,阿利伯克级在反潜方面具有出色的立体层次,再加之其它舰船系统的辅助,使阿利伯克级在实施猎杀潜艇的本职工作时游刃有余;如果此时的机敏级距离阿利伯克级不太远,最好的办法就是保持静默,不然驱逐舰的反潜还有意义吗!

我是军武最前哨!


军武最前哨


自从潜艇应用于战争以来,跟对方的水面反潜兵力进行直接对决,就是潜艇需要尽量避免的头号注意事项。因为常规潜艇的航速和续航时间都无法跟反潜舰艇相提并论,一旦情况不妙想跑都跑不了,所以能躲就躲、敬而远之才是王道,主要任务是偷袭那些缺乏自卫能力的后勤船只或者高价值的重要节点目标(比如航母)。不过随着核潜艇的出现,其航速不亚于反潜驱逐舰,续航能力更是近乎无限,那么两者狭路相逢,究竟鹿死谁手呢?

首先看看双方的感知能力。长期以来由于水面舰艇的航行噪音总是比潜艇大得多,因此在没有技术代差的前提下,反潜驱逐舰的声呐系统对核潜艇的探测距离,通常只有核潜艇的声呐系统对反潜驱逐舰的探测距离的几分之一。也就是说核潜艇可以在上百公里以外发现反潜驱逐舰的噪音信号,而反潜驱逐舰只能在30公里左右捕捉到核潜艇的蛛丝马迹。核潜艇似乎占据了先敌发现、先敌攻击的先手。

然而反潜驱逐舰具备航空反潜能力的优势却是核潜艇所无法企及的,反潜驱逐舰可以派出反潜直升机进行远距离、大范围的搜潜作业,投放声呐浮标压制核潜艇的活动能力,迫使对方向着不利于自己的阵位机动规避。更何况新一代舰载主/被动拖曳阵列声呐正在逐渐普及,对具有高静音性能的核潜艇的探测距离成倍增加,也进一步补齐了反潜驱逐舰的最大短板,对核潜艇的威胁指数直线上升。

其次是双方的作战手段。核潜艇能够威胁反潜驱逐舰的武器主要是潜射反舰导弹和重型制导鱼雷。前者射程较远,却更加依赖外部体系支持,核潜艇要想单打独斗充分发挥其作战效能是比较困难的,尤其是不容易发动协调一致的饱和攻击,反潜驱逐舰有从容防御的机会。后者威力巨大,可是射程较近,因为鱼雷的航速一般只有几十节,如果攻击距离过远,反潜驱逐舰很容易规避。如果过于逼近目标发射,自身的风险系数也会大幅提升。

相比之下反潜驱逐舰的反制措施则更加丰富,除了舰载的反潜导弹、反潜火箭弹,还有反潜直升机携带的反潜鱼雷、反潜深弹等等,形成覆盖远中近距离的多层火力投送圈,而且还可以更加方便快捷地与友舰进行协同,构建多艘反潜驱逐舰+多架反潜直升机的立体反潜网,对核潜艇的打击效率呈数量级的增加。第三是双方PK的直接成本和潜在风险。核潜艇由于工作环境的特殊性,其造价成本远远高于同等吨位的反潜驱逐舰。

比如美国海军同时期采购弗吉尼亚级核潜艇的单价超过25亿美元,阿利伯克2A宙斯盾驱逐舰的单价只有不到15亿美元,如果换成反潜型的通用驱逐舰单价更是不到核潜艇的一半。假设双方的战损交换比为一比一,核潜艇一方无疑需要付出高得多的经济成本。另一方面水面舰艇的乘员逃生概率也大大高于潜艇,一旦发生战损,反潜驱逐舰的乘员有很大的机会可以逃出生天,最大限度保存有生力量。核潜艇的乘员绝大部分只能与艇共存亡,人员损耗的风险完全不在一个层面上。因此核潜艇遭遇反潜驱逐舰,还是尽量选择避免直接冲突才是上策,保存实力避实就虚更加明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