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姆莱为何在二战末期甚至梦想于1945年5月重新组织一个纳粹政府?

-二小姐-


如果你对希姆莱的过往毫无认知,而仅是从外表来看的话,他给大部分人的第一印象基本都可以用“文质彬彬”来形容,身着便装的希姆莱更像是一位教书匠;无论如何,你都不会把他同“种族屠杀”联系起来。

常言道:人心隔肚皮。外在的皮囊很多时候只会给我们先入为主的误导,而希姆莱恰好就是证明这一点的绝佳例子:发生在二战期间的种族大屠杀的幕后不仅有希特勒,同样也少不了希姆莱。

“我的荣誉即是我的忠诚”,希姆莱曾把这句话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以及诸如党卫军、盖世太保等机构的口号,但最后事实却证明:这些看似冠冕堂皇的口号只不过是他用来攫取政治利益的掩护罢了。

1944年12月,代表纳粹德国负隅顽抗的阿登战役失败后,狡猾的希姆莱已经清楚的意识到:第三帝国即将休矣!尽管偏执的希特勒仍在不断鼓吹“绝不投降”的德意志精神,也赢得了一些狂热分子的支持;但被称为“希特勒最忠诚的党卫军战士”的希姆莱已经不再狂热,他要为战败后自己的出路做打算。

在1945年初的时候,希姆莱开始通过一些中间人主动与同盟国方面联系,其目的显而易见:尽其所能地讨好同盟国,以期在战后换取继续生存甚至更为丰厚的报酬。正所谓卖什么吆喝什么;希姆莱管辖的机构主要负责逮捕、关押以及屠杀犹太人,于是他就通过秘密释放犹太人来讨好同盟国。

当年三月,自知回天无力的希特勒下令全德国开启自毁模式;次月,罗斯福的去世虽然一度让希特勒等人回光返照,但莱比锡沦陷和柏林被围则彻底击碎了希特勒最后的幻想,他开始表露出要与德国共存亡的意图。

既然元首去意已决,那就必须要有人来接替他。4月23号,此前被假命令误导的、试图接管希特勒权力的空军元帅戈林因此被逮捕并开除党籍;4月24号,希姆莱在瑞典领事馆起草了一份“投降书”,大致意思是:元首即将自杀(编者按:希特勒在6天后自杀),我(希姆莱)有权作出决定并使德国向同盟国投降。

尽管希特勒在得知希姆莱的行径后暴跳如雷,甚至将其称之为“人类历史上最无耻的背叛”,但在盟军看来,彼时战况下的希姆莱已经算不上“背叛”,充其量就是一个见风使舵的滑头罢了。

所以,同盟国几乎没怎么犹豫就拒绝了希姆莱伸出的“橄榄枝”,虽然没有公开证据显示接下来的希姆莱意图以自己为核心重组纳粹政府,但这或许是他当时对同盟国提出的条件之一吧。

客观而言,如果仅从“忠诚”的角度出发,保罗-戈培尔要远胜于海因里希-希姆莱;前者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都还陪在希特勒的身边。当然,亲手毒杀自己的六个孩子确实过于残忍,但那是因为他知道苟且偷生将会面临什么。

我是军武最前哨!


军武最前哨


希姆莱的缺德有目共睹,在柏林战役期间,秘密安排心腹与盟军接触,声称愿意里应外合铲除希特勒的统治,并将希魔交给盟军,然后希望盟军扶持他组建亲英美的新政府共同对付去苏联人,英国人还将这件事捅给了媒体,这下子希姆莱卖主求荣的事一下子登上了英美苏德的报纸。

希姆莱身败名裂后,却依然对自己有一定信心,他想要在邓尼茨的新政府中谋求一个重要的位置。

最大的底气就是自己手上的一批军队,在希姆莱看来,邓尼茨毕竟只是一位海军将领,而且这种时机如果邓尼茨拒绝接纳党卫军,那么影响势必很恶劣。希姆莱的打算就是先在邓尼茨的政府里占据一席之地,接下来可以重整纳粹骨干分子,重新打造一个名为“民族集中党”的党团,接下来借此慢慢巩固自己的地位。

如此看来,希姆莱之所以还没死心,一是对自己掌控的党卫军寄予厚望,二是认为邓尼茨政治经验和威望不够。

但是由于其罪大恶极,想向盟军投降的邓尼茨政府为了避免庇护之嫌,解除了希姆莱的职务并驱逐了他,最终咬破口中的毒胶囊自杀身亡。


普鲁士之魂


咱们现在看希姆莱通过中立国,秘密跟盟军联系,想代表德国政府去投降的行为,貌似很荒谬和离谱。实际上,在当时的背景下,也算说的过去。

毕竟,纳粹政府虽然反人类,那也是合法民选政府,假设希姆莱真获得了“授权”,或者以希特勒的“接班人”的身份出面,按正式流程走,还真可以把“投降”算成国家、政府行为。

不过,他对于形式的判断过于乐观了,事实证明,盟军不但没买账,还公开羞辱了他一番。

其实,早在1945年初,希姆莱为了向敌人“示好”,就已经开始不断“运作”了。

当年1月,希姆莱通过一位代表美国和加拿大的犹太人的瑞士红十字会人员作为“线人”,向盟军表示,他同意以25万美元为代价,在一个月内释放1400名犹太人。

到了1945年2月份,1200名犹太人被释放,但他并没有要钱,还表现出一副慈爱又善解人意的嘴脸,再三叮嘱国际媒体,报道此事时,一定要突出希特勒的“人道主义姿态”,顺便可以读出希姆莱本人想要寻求达成和平协议的愿望。

不过,也是因为这个,希姆莱触怒了希特勒,被安排去“疗养”。在“被疗养”的日子里,战事愈发不乐观,希姆莱更下功夫,开始进一步的自谋生路。1945年4月中下旬,柏林战役期间,希姆莱通过瑞典外交官福尔克与盟军联系,表示愿意向西线盟军总司令,美国艾森豪威尔将军投降。丘吉尔和杜鲁门商量了后,直接把消息转给了斯大林。经过讨论,三方领导人一致决定,对希姆莱不予理睬,顺便向世界公开这个“小阴谋”——这三个老头想集体羞辱一下希姆莱。

于是,4月28日,英国BBC公开广播了希姆莱的“秘密协议”,同时还坚定的表示,盟军不会单独与希姆莱媾和,盟军和苏军的关系好着呢,东西两线还要继续合作夹击德国。

希特勒得知广播内容之后,差点气晕过去,声称他是“人类历史上最无耻的背叛”,他随即下令,把希姆莱列为叛国通缉犯,剥夺一切职务,要不惜一切代价进行追捕并处死。此时的希姆莱陷入了盟军和希特勒的双重通缉,处境相当被动。

两天后,希特勒自杀,按指示,邓尼茨接班当了元首。希姆莱此时又开始秘密巴结邓尼茨,想重新入阁,恢复自己高层领导人职位,被老邓毫不犹豫的拒绝。

继续掌权的美梦破灭后,希姆莱刮了掉了小胡子,戴上独眼黑眼罩,穿上了普通党卫军士兵的军服,开始东躲西藏。两周后,他作为普通士兵跟大部队一起做了英军俘虏,很快身份就暴露了.......最终,1945年5月23日,希姆莱咬碎了镶在一颗假牙里的氰化物胶囊,自杀身亡。

之所以,希姆莱这么乐观的认为自己可以代表纳粹政府单独与西方媾和,除了开头提到的纳粹政府属于民选合法政府,代表国家意志外,还有,希姆莱一厢情愿的放大了盟军和苏军的矛盾,他对于战败后德国的处境过于单纯乐观了。

实际上,早在1945年2月的雅尔塔会议上,东西方都已经商量好处理战败德国的相关事宜了,比如波德边界的划分,分区占领德国,去纳粹化等等,根本没打算和纳粹政府谈什么。

毕竟,二战是全球性质的“反法西斯战争”,正义和邪恶的代表怎么能坐到一起和和气气的谈事情。

此外,希姆莱过高的估计了自己的控制力和影响力。希姆莱虽然一度曾被元首指定为接班人,但是,无论是在盟军还是苏军眼中,多是个走狗、打手性质的“小人”形象,与希特勒完全不是一个级别的。此外,国防军内部反感纳粹理念的高层的为数不少,党卫军内部派系斗争也非常复杂,甚至一直内斗到了第三帝国的最后一天,不服希姆莱的有的是。

还有,就是希姆莱的眼界问题。他看问题、看世界,总是停留在养鸡场厂主的视野里——短浅、过于简单化。

他没考虑到,一旦西线的盟军真的接受了希姆莱的单独媾和,那么会面临着与苏联决裂的巨大风险。

正如前面说的,年初的《雅尔塔协定》早把战争的扫尾阶段的分工,战胜国对德国的处理都商量好了,三巨头已经签字盖章,具有国际法律效应了。现在,就等着德日战败后,赶紧的划地盘,分成果。

此时,如果盟军与希姆莱代表的德国单独再搞一套,那等于背离了之前的《雅尔塔协定》,这个责任和风险巨大,谁都承担不起。

大家想想,苏联红军此时正在围攻柏林,从奥得河——尼斯河开始,损兵折将35万,一直打进了议会大厦。此时,突然发现人家英美已经和德国纳粹谈妥了,之前雅尔塔会议白忙了,协议白签了,自己被盟友和敌人联合给耍了........惹到了刚烈的毛熊,这个后果是相当的可怕。

本人文章一律原创,拒绝他人抄袭、任意转载,如遇到类似“白鹿野史”、“坚持不懈创作的人”这种全部照抄者,一定投诉到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