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孟頫是集众家所长而大成的书法家,他真的领悟魏晋笔法了吗?为什么?

书法影响力


可以这么认为,元代的书法在很大程度上仍受宋朝“尚意”书风的影响,到元世祖忽必烈时,派人到南方访贤,请出了赵孟頫,从此“江左风流”风行天下,与赵孟頫同时的书法家还有鲜于枢、邓文原等,但他们都不能和赵孟頫相比,赵孟頫的影响笼罩了整个元代,



赵孟頫提出恢复“二王”的书法传统,他以复古为号召,宗法晋唐,力矫宋人一味尚意之风,博涉古法,使几乎失传的章草及篆隶等书体重新焕发生机,赵孟頫并创立了平整均齐、秀逸圆熟、书风遒媚,实用性和伸缩性兼具的“赵体”,


使当时的书风,甚至是刻书字体都受到其影响,后世将其楷书与唐代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并称为“颜欧柳赵”楷书四大家,为历代学书者所崇尚,影响深远,当然了,赵孟頫是篆、隶、草、行、楷诸体皆善,而且是集众家所长而大成的书法家,被称之为一代书坛盟主,

之所以说赵孟頫完全领悟了魏晋笔法,那是因为其书法早期学隋僧智永,广猎古代名迹,受到北碑部分影响,结体方阔、笔力深厚;中年专攻“二王”,深得《兰亭序》《洛神赋》之益,书风渐变为华美圆润、活脱潇洒;晚年师法李邕,笔势苍劲老到、雄放豪健。



值得注意的是,唐代书法家都是学习“二王”,自然也深得魏晋笔法精髓,而赵孟頫又学习“二王”与唐代书家,可以说是转益多师,逐渐自成姿韵婉约、中和道美的风貌,成为中国书法史上卓有贡献的书法大家。


诗夜城主


谢谢你的提问。赵孟頫身处宋元之交,宋代的书法高潮时代,北宋的“尚意”书风也基本走到头了,书法怎么进一步发展,书法的出路在哪里?赵孟頫提出了崇尚“古意”的美学方向,就是书法要有古典的典雅。

那么,古到什么时代?,谁是古典的楷模?


赵孟頫用自己的实践做了回答。他把二王作为自己书法的最高美学典范来学习。

仅仅是《兰亭序》他就临摹了很多次。

同时,他还广泛吸收魏碑书法的精华,再深入唐代大家的精髓。

赵孟頫提出的古意,就是王羲之不激不厉、中和雅正的美学理想。

所以,赵孟頫的书法一直追求的就是这种书法“古意”。


我们从他的书法作品来看,他确实领略到魏晋书法的真谛了。

什么是魏晋书法的真谛?前面我们已经说到了,这就是中和雅正不偏不倚的美学境界。

王羲之的书法,在唐代还得到了一定的承传,但是宋代就已经没有王羲之中和雅正的追求了,而是个性的张扬异彩纷呈。


像米芾的放肆,苏轼的率真,黄庭坚的长枪大戟,这与魏晋不激不厉的儒雅风度大大不同。

所以,赵孟頫主张要学习古人,回到古典,再造新意。书法贵有古意。

他自己首先就非常痴迷古意。

比如,他在自己的得意小楷之一《汲黯传》的题跋中说,这个作品有唐人的笔意。

那么,赵孟頫如此崇尚魏晋,如此追求古意,是不是就没有自己了呢?


我们从赵孟頫书法作品的回答来看,他的书法虽然号称以有古人笔意为贵。

但是,恰恰因为他深得二王的精髓,不但有浓厚的古意,也有自己的书法风格。

他能够成为唐代以来的最有书法艺术成就的书法家,不是因为他崇尚古人,而是能够从古人哪里吸取书法的精华,再造一种新意,所以,才能成为一代大家。

古意和新意是对立的还是统一的,这是学习书法家重要的思考课题。

赵孟頫从书法实践上巧妙的回答了这个问题。

这就是走书法内涵发展的路子。书法内涵,就是不是在书法的外表上做文章,而是在书法的深刻性上做文章。


书法的深刻性是什么?那就是笔法。赵孟頫对笔法可谓千锤百炼,他提出书法以用笔为上,就是为书法的深刻性,奠定了可靠的基础。

如果书法的笔法不好,那一切都无从谈起。

现在,我们回过头来再看看二王的书法,他们书法的精彩之处,不就是笔法的美和力量的美在熠熠生辉吗?

所以,得笔法者,得书法,赵孟頫的追求,与二王的意趣是不谋而合的。


千千千里马


中国书法到赵孟頫这里是个总结,也是个结点,范笑歌在评赵孟頫洛神赋时曾说,攻破赵子昂这关,就到了王羲之面前。

其实只把赵孟頫一个人学好都够厉害了,这位元代大才子,书诗画都一流,被范笑歌称为“赵氏吾敌手”。

个人感觉被范笑歌称为敌手的真没几个呀,赵是其中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