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農田常見的馬泡瓜價格很高,為什麼很少見到有人種植?馬泡瓜種植前景如何?

郝靜


說起這馬泡瓜,可是小時候的記憶啊,那時候我們都喊它小西瓜,因為它長得很像西瓜,但是比起西瓜來,它的個頭太小了,小孩的手能握個兩三個馬泡瓜,馬泡瓜是秋天的時候結果,那時候都被看成是地裡的雜草,大人們很少去吃它的果子,只有小孩子拿它當個新鮮的野果。

馬泡瓜在初長成果子的時候,是又脆又苦的,根本不能吃,長到半成熟的時候,那時候吃起來有點酸酸甜甜的,果實裡面幾乎全是種子,汁水不多,都是帶著種子一起吃下去,完全成熟的時候,就由綠色的小瓜變成了黃色的小瓜,吃起來會更甜一點,只可惜那時候我只吃過半成熟的小綠瓜,從來沒等到它變成小黃瓜。

現在馬泡瓜已經不是當初的野果子了,價格已經變得很高了,為什麼很少有人種植呢?最根本原因是太小眾了,知道它的人在幼時都吃過,所以不覺得新鮮,更不想花大價錢來買,而沒見過也沒吃過的人都不瞭解它的價值,所以也不會買。像以前我們吃過的很多野果,到了現在價格都賣的很高,但是都有種有價無市的尷尬感,農民當然就不願意冒險種植了。

馬泡瓜雖然當水果吃口感稍差一點,但是有解酒和防衰老的功效,說到這裡是不是有的人已經心動了,另外,它的種子是可以榨油的,而且榨出來的油特別的香,比我們平常吃的油味道都要好很多,一般能賣到50元一斤,所以還是有種植前景的。我是農人答農事,上面就是我這個問題的看法,如果您有其它的見解或補充可以在下方留言評論。


農人答農事


問:傳言田間常見的馬泡瓜很值錢,那為何沒多少人種植啊?其種植前景如何呢?

這個也可以吃?吃馬泡瓜的人無疑是好吃嘴,因為它根本就徒有其表,一點都不好吃。


點擊右上角紅色按鈕關注【刺楸】,瞭解更多農村趣聞趣事。

前段時間,刺楸見屋後的菜地長了幾株莖葉類似佛手瓜的藤蔓,結了很多野番茄大小的果子,還記得小時初次見到這種果子時很是興奮,當野果來吃。雖是野果,但對耕作來說就是雜草,種上莊稼的田地就經常被它佔,香瓜和西瓜地裡也有不少這種小野瓜。



一、馬泡瓜的信息

馬泡瓜外形跟西瓜一樣,我們就叫它小西瓜,認為這就像野番茄與番茄的關係一樣。其實不然,與西瓜相比,馬泡瓜和牛茄子大小相當,根本不是一個級別的,而在味道上,與其說它是西瓜,還不如說它是苦黃瓜。


馬泡瓜為葫蘆科黃瓜屬植物甜瓜的一個變種,與甜瓜相比有些明顯的區別。馬泡瓜藤莖更纖細,果實小,或為長圓形或為陀螺狀,聞著有香味,但並無甜味,水分也不多,果肉極薄,果實裡種子較多。

二、沒多少人種馬泡瓜

說馬泡瓜價格高,刺楸認為這是炒作,因為刺楸不曾聽過,也未在農貿市場和大超市等市面見過它。在網上有賣,包郵價格也只有二三十塊,除去郵費根本就不貴,而購買者也可能是一些獵奇、懷舊的人購買嚐鮮,能未必會經常購買。買的人少,種的人自然不會太多。究其原因,刺楸認為有:



1、味道一般。摘回家放屋裡,屋裡瀰漫著一股清香味 ,但吃起來就會讓人失望了,有苦味。味道一般導致受眾小,推廣起來困難。

2、播種簡單。馬泡瓜本是野生雜草,能自我繁殖,而馬泡瓜留種也簡單,和黃瓜、甜瓜、苦瓜留種方法差不多。如果喜歡吃,可以在網上購買種子隨便播種到花盆裡即可。


三、種植前景

雖然作為水果還不如甜瓜有前景,但馬泡瓜仍有一定市場前景,這或許就如金桔口感不行但仍在水果界中佔有一席之地一樣。

1、泡茶飲用。現在已有人將新鮮馬泡瓜切片曬乾銷售,一斤包郵價大概在四五十元,據說泡水可用來快速解酒,還可防醉。刺楸看到目前馬泡瓜片就有此宣傳點,但不知真假。而其他諸如防衰老等宣傳則可能是誇大其詞。


2、種子榨油。據說馬泡瓜種子油特香,但用來榨油的應該很少,因為沒見到有賣的,可能只是傳言而已。要驗證的話,可以試一下,若果真如此,可以試著在這方面發展,或許會有前景。

以上就是刺楸對農村很少有人種馬泡瓜的看法,要是覺得回答得還行就點個贊,並順便關注一下吧,謝謝。

刺楸


過去農田雜草植物諸多,各式各樣的植物在田間地頭隨處可見,隨著環境的改變,以及除草劑的使用,現在農村的野外,植物數量也是明顯的下降,很多過去常見的植物,已經看不到了蹤影,只能偶爾還會在遠離農田的地方,會有少量的生長,馬泡瓜就是其中一種,馬泡瓜過去在農田隨處可見,也是一種農田的害草,生長旺盛,結果繁多,果實很像是微型的小西瓜,匍匐在地上生長。

馬泡瓜也被叫做屎瓜,有人戲稱有屎的地方愛生長這種瓜,還有說法是小鳥或者其他動物吃馬泡果實之後,拉出的便便裡面,會有沒有消化的籽粒,這種生命極其強健的植物,種子沾土就能活,不擇土壤,不擇環境的生長習性,是農田裡面要除掉的害草之一,馬泡瓜果實成熟之後,聞著香香的,而且越是揉捏,味道愈是強烈,雖然聞著很香,但並不好吃,一肚子的籽粒,馬泡瓜作為兒時的玩耍物件,是很多人的回憶。

這幾年馬泡瓜,又被炒作起來,貌似用途多多,價值不菲,可以醒酒、做藥,籽粒還可以榨油,是一種香的掉牙的優質食用油,所以馬泡的價格還是很高的,為什麼馬泡被傳的這麼值錢,卻很少見到有人種植呢?其實原因也不外乎是這幾個。

沒有良好的銷售渠道:很多馬泡值錢的消息都是道聽途說,馬泡這種小眾的產品,並沒有成為銷量很大的產品,雖然價值是蠻大的,但並沒有充分的利用,也沒有形成完整的產業鏈,即使種植豐收,怎麼變現、怎麼獲得收益,才是最大的難題,種植又風險,投資需謹慎,很多農產品都是因為跟風種植,最後沒有良好的銷售渠道而宣佈失敗,馬泡瓜作為小眾的產品,沒有良好的渠道銷售,是沒人敢進行種植的。

種植技術和風險大:馬泡瓜一直是作為農田害草存在,大面積的進行種植,技術也是一個難點,如何合理的種植,取得豐收,在沒有一定的技術作為基礎情況下,盲目上馬進行種植,風險係數是很大的,反而沒有種植一些自己比較熟悉的農作物,雖然賺的少一些,但畢竟屬於穩定化,冒險精神不能盲目存在。

馬泡瓜種植的畢竟少,最主要的原因還是沒有完全的將其商品化開發,只能在有限的空間裡,被很少一部分人所認可,距離商品化、正規化,還是有一定的距離嗎,但隨著馬泡瓜的作用和價值,慢慢的被接受和認知,相信馬泡瓜種植也會慢慢的多起來,歡迎大家補充評論留言,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