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兵無常勢,有多少英雄死在巔峰:所以孫子云兵者,詭道也

現在的世界有點戰爭的苗頭了。

美國眾所周知是最強的,

他的航空母艦戰隊就有41個,

而我們兩個編隊都還沒成型。

自古以來兵無常勢,有多少英雄死在巔峰:所以孫子云兵者,詭道也


這個差距必須得看到。

不過,從古代戰爭來看,

戰爭的不確定性實在太多了。

當年希特勒閃電戰,

三天滅亡波蘭,40天滅法國,

夠猛吧?

幾乎統一歐洲之後對蘇聯也是節節勝利。

然而最終還是兵敗如山倒。

斯大林格勒戰役號稱二戰的轉折點!

當時的德國90%的經濟靠軍工支撐,

可謂全民皆兵,比現在的老美牛X多了。

但最終還是輸了。

為何?戰爭太複雜!

戰線拉長,資源跟不上,

時間和空間上的變數都很多。

可以說世界上最大的賭局就是戰爭,

比炒股要難多了。

你光看地盤大小、兵力多少、

動員的人力物力財力多少根本沒啥用。

給你50萬軍隊,敵人只有10萬,

你去打打看,你敢說自己一定會贏嗎?

傻X會說我一定贏,

真正有作戰經驗的,打死你你都不敢說。

不論是過去的冷兵器時代還是現在的熱兵器時代,

只要武器差距不大,你永遠不敢說你贏定了,

更不要說你是進攻的一方,人家是守城的一方,

一個不小心,你這50萬人就掉了10萬剩40萬了,

人家有可能變成15萬。

你的士氣也會因此崩潰。

舉個例子,淝水之戰前秦瞬間崩潰,風聲鶴唳。

不要覺得不可思議,這在戰爭中這很常見!

朱溫代唐建立後梁,北方几乎全部被他統一了,

南方和四川新成立的那些國家沒一個敢挑戰他的,

結果山西那一小塊李克用父子不服,非要跟朱溫對著幹。

你翻開那時候的地圖看看,

你就明白必勝之說有多荒唐了!

因為時機轉瞬即逝,而戰爭就是在和時機賽跑!

就拿朱溫和李克用來說,你說他倆比什麼吧?

比地盤比軍隊的人數比人力比物力比財力,

你隨便比,雙方都太不成比例了。

結果呢,後梁不但沒把李克用打下來,

最後還被他兒子李存勖反推了。

所以,戰爭從來不是你想得那麼簡單!

再舉個例子,秦王滅六國。


自古以來兵無常勢,有多少英雄死在巔峰:所以孫子云兵者,詭道也

嬴政統一併不容易,

在秦昭王后期秦國遭到了諸侯國的聯合打壓,

秦莊襄王繼位後攻打魏國也失敗了,不久去世。

呂不韋為相10年,秦國就遭遇2次合縱。

一次打到函谷關,

一次打到離咸陽只有80裡的蕞,

蒙恬年輕的時候也敗過好幾次。

所以統一六國並不容易,百姓幾百年根深蒂固的觀念轉變很難,

秦國滅亡之後,六國的貴族還又一次死灰復燃呢!

呂不韋在《呂氏春秋》中提出的治國方式、

國家運行規則等還是按照諸侯制來設計的。

因為他都沒想過嬴政能統一。

史記記載嬴政三次親臨前線,

其統一過程也是險象環生,變數很多。

如果六國真的聯合起來,秦國就是一盤菜而已。

六國的問題是,太不團結。

比如戰國初霸的魏國,一跟秦國打輸了就去打齊國,

雖然打贏了,但是齊國恨他是透透的了,

又怎麼會真心實意幫助他呢?

這就好比英法本來就有百年難以調和的矛盾,

又怎麼會坦誠相見呢?

二國各懷鬼胎,歐洲才會那麼快被希特勒拿下。


自古以來兵無常勢,有多少英雄死在巔峰:所以孫子云兵者,詭道也

戰國七雄之中,

齊國富而不強,只是商業經濟改革成功;

楚國守舊成風 只是仗著自己體量大;

魏國改革半途而廢,或許是天生命不好吧。

趙國體量不行,整個河北平原土地貧瘠,

沒法供養一隻強大的軍隊。

如果趙國有江東,或許可以和秦國一戰。

而秦國運氣逆天,不僅有關中沃土,

又東擴巴蜀,得到四川盆地,得以有爭戰天下之資本。

燕國和韓國是弟中弟,毫無存在感。

而秦國如此強大,戰線拉遠之後,也成強弩之末。

長平之戰後,白起活埋40萬趙軍,

趙軍還能剩下多少呢?

可是之後秦軍包圍邯鄲,

邯鄲臨時組織民兵他們都打不進去,這不是強弩之末嗎?

再者,攻打楚國,李信揚言二十萬可滅楚,

結果鎩羽而歸,

老將王翦帶了六十萬兵馬才拿下。

是李信不行嗎?恐怕是太輕敵吧!

所以說兵無常勢,

不要妄想用超過十倍的兵馬拿下一個國家。

其中的反抗且不說,周圍的盟友還看著呢!

如果哪一天地球能統一,

估計是發明了那種三天就能夠滅亡全球的武器吧。

唯有如此而已,因為敵國來不及反應。

否則,不要吹牛說怎樣怎樣。

不是不報,時候未到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