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紫金山:鐘山龍蟠 帝王之室

鐘山位於南京東北郊,自古被譽為江南四大名山,因山頂常有紫雲縈繞,又得名紫金山。有鐘山龍蟠的美譽,是南京名勝古蹟薈萃之地,亦是全國生態文化示範地、世界文化遺產所在地。

南京紫金山:鐘山龍蟠 帝王之室

鐘山古稱“龍山”,早在東漢末年,已被諸葛亮、孫權等政治家視為“龍蟠”之地。據說,當年諸葛亮曾在南京驚呼:“鐘山龍蟠,石城虎踞,真帝王之室也!”

東吳政權的創立者孫權,字仲謀,任東吳大帝時年僅19歲,少年老成,自具威儀。

南京紫金山:鐘山龍蟠 帝王之室

他在南京清涼山側築“石頭城”,將政治中心由武昌遷到南京,推行一系列軍事、外交措施,國力日益強盛起來。

面對北方曹魏集團咄咄逼人的軍事進攻,孫權臨危不懼,毅然與劉備集團聯合,發動了歷史上有名的赤壁戰役,“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一舉奠定了三國鼎峙的天下大勢。

這位被《三國志》作者陳壽譽為"有勾踐之奇,英人之傑"的一代雄主,71歲時撒手人寰,仲秋時節歸葬紫金山南麓孫陵崗,即梅花山。

南京紫金山:鐘山龍蟠 帝王之室

讓他始料未及的是,僅僅過了28年,孫子孫皓便將祖輩創下的基業拱手讓給了西晉政權。經一千多年的風風雨雨,如今梅花山上除了一座前幾年立的“吳孫權墓”石碑外,滿坡瘦梅參差,荒草萋萋,已很難尋覓孫墓的蹤跡了,令人忍不住慷慨悲歌:“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

鐘山以“龍蟠”之勢,屹立在揚子江畔,飲霞吞霧,歷經千年而鬱鬱蔥蔥,納十朝君王和英雄豪傑而松青柏翠,融多元文化和數種天工而卓然於眾山之中,囊“六朝文化、明朝文化、民國文化、山水城林文化、生態休閒文化、佛教文化系列於一山之中,是為“中華城中人文第一山”。

南京紫金山:鐘山龍蟠 帝王之室

鐘山山體東西長7公里,南北寬約3公里,周長達30公里,是江蘇南部茅山山脈的餘脈--寧鎮山脈的最高峰。山勢整體呈弧形,中部向北凸出;東段向東南方向延伸,止於馬群、麒麟門一帶;西段走向西,經太平門附近入城,隆起為富貴山、覆舟山和雞籠山。山勢蜿蜒逶迤,形如莽莽巨龍,故稱“鐘山龍蟠”。

南京紫金山:鐘山龍蟠 帝王之室

鐘山有三個山峰,呈筆架形。主峰居中偏北。叫北高峰,海拔448.9米,為寧鎮山脈之最高峰。其東南第二峰為小茅山。第三峰居西,稱天堡山。

南京紫金山:鐘山龍蟠 帝王之室

環山溪流交匯,湖泊眾多,北麓的玄武湖、山南的紫霞湖、燕雀湖、琵琶湖等尤負盛名。

南京紫金山:鐘山龍蟠 帝王之室

鐘山氣象雄偉,地勢優越,自古以來,即與南京的盛衰氣息交融。古都南京在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各方面的重大變化與發展,幾乎都在鐘山一帶留存豐富的積澱,刻下清晰的印記。自六朝第一位帝王東吳大帝孫權開始,鐘山即成為帝王陵寢及功臣勳戚的葬地所在;自六朝伊始,鐘山又是江東佛教勝地;自六朝到近現代,鐘山均為軍事要衝,兵家必爭之地;古往今來,多少文人雅士遨遊鐘山,留下膾炙人口的詩文篇章;

南京紫金山:鐘山龍蟠 帝王之室

>

南京紫金山:鐘山龍蟠 帝王之室

特別是以洪秀全為領袖的太平天國運動和中國偉大的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領導的辛亥革命期間,多少悲壯慘烈的戰鬥在鐘山展開,多少英雄志士在鐘山浴血奮鬥。

南京紫金山:鐘山龍蟠 帝王之室

鐘山美齡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