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抗疫“母子兵”:“大方”妈妈捐款寄家乡“抠门”儿子不用一次性口罩

映象网讯 (记者 陈伟然 通讯员 何录萍)常言道: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中,马寨镇有一对“母子兵”,共同奋战在阻击疫情的最前线。

“蓝帐篷” 变成爱心驿站

“您是需要寄快递吗?现在疫情比较危险,您不用出门,我们帮您……”在郑州市二七区马寨镇马寨社区东方家属院疫情监测点,崔春玲接过了居民手里的快递,交给了儿子马鹏龙,由他当起了居民与快递员之间的联络员。

崔春玲是马寨社区村委委员,也是东方家属院的负责人,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一直坚守在东方家属院卡口,每天对过往人员进行严格检查,询问、登记、测体温,每一个步骤都不能落下。

看到母亲每天忙在抗疫的第一线,崔春玲的儿子马鹏龙也主动请缨,加入到了抗击疫情的青年志愿者行列中。儿子能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崔春玲非常欣慰。马鹏龙是西南大学会计专硕应届毕业生,他加入志愿者队伍后,母子二人每天齐上阵,把这个小小的卡点变成了联络服务群众的爱心驿站。除了每天准时到卡口执行检查测量登记工作外,还主动担任起小区的垃圾收集倾倒及快递收发工作,居民在家就能享受到母子俩全方位的生活服务,大大减少了外出的频率,保障小区居民的安全。

郑州抗疫“母子兵”:“大方”妈妈捐款寄家乡“抠门”儿子不用一次性口罩

深夜奔波只为买药寄武汉

每天执勤结束回到家里,母子俩会通过电视了解疫区的最新情况,每一个跳动的疫情数字都牵动着母子俩的心。看到武汉市居民为了疫情防控全部居家不能出门,马鹏龙想到了自己之前出去旅游途中认识的武汉小伙伴,他赶紧拿起手机拨通了电话,希望了解他的身体状况,并为他们加油打气。

马鹏龙在聊天的过程中得知这位武汉的朋友由于疫情影响,无法出门购买生活常备的药品,他挂断电话就立马起身出门,马寨镇大小所有药店,他一家一家询问,购置所需的药品。由于疫情期间药店销售量大,有些药品第二天甚至第三天才能到货,马鹏龙只能提前预约,药品到货后就第一时间去购买,足足用了两天的时间才终于购齐所需药物。

郑州抗疫“母子兵”:“大方”妈妈捐款寄家乡“抠门”儿子不用一次性口罩

拿到药品的马鹏龙一刻也不敢耽误,马上到快递点准备发走。当他到达快递服务站时被告知,药物快递需要发票才能寄,马鹏龙又一家一家的到各个药店开具发票,一直折腾到夜里十点多,将药物寄给远在武汉的朋友,他才安心回家。

“大方”母亲捐款寄家乡 “抠门”儿子不用一次性口罩

崔春玲马鹏龙母子通过新闻了解金银潭医院的现状,被医院医护人员舍小家为大家的义举感动,希望能为一线的医务人员做点什么,尽自己的微薄之力。买不到N95口罩等医用物资,只能捐赠现金,母子俩通过人民日报上查到医院定点接受物资捐赠的电话,打电话询问捐赠途径后,捐赠5万元人民币到金银潭医院财务科。除此之外,崔春玲还为老家沈丘县李老庄乡政府捐赠人民币1万元,口罩3000个。而这些,如果不是熟人无意中透漏出来,一起站岗的同事都不知道这件事,崔春玲也从未向村委提起过。在马寨社区党支部组织党员群众捐款时,她又捐了1000元。

郑州抗疫“母子兵”:“大方”妈妈捐款寄家乡“抠门”儿子不用一次性口罩

然而,这么一个“慷慨大方”的人,对自己和儿子却很“抠门”。从开始值岗起,崔春玲母子自己却一直戴着一个棉布口罩,儿子的口罩绳都断了,缝补之后仍继续在使用,为了安全,他们每天回家进行清洗消毒,“金银潭医院是这次抗“疫”的主战场,武汉的群众也正在前线与疫情搏斗,我们在这边执勤,与他们的付出相比少得多。社区为保障我们的安全,会给我们发口罩,但是现在物资情况这么紧,我想把口罩留给更需要的人!相信有我们的努力一定能打赢这场战役”马鹏龙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