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疫情會導致大量離職潮,這三個理由說明,絕對不會

本人觀點

根據我近20年的職場經驗和最近的工作體會,大家擔心的離職潮,不會出現!

我的觀點會通過後面的分析來證明,這些分析圍繞企業、個人和政府三個角色展開,並且在最後附上我的三個小建議(第三個很有創意喲,哈哈)。

本文的最後還附送給朋友們一些小福利,相信大家會很喜歡。


先說我的核心理由,從企業、個人和政府的角度來看,有以下三個:

一、正常企業的意願,不會很強:

2018-2019年,經濟下行的趨勢很明顯,大量企業已經做了多輪“員工優化”,留下的已經是比較靠譜的員工了,如果再大批量離職就該傷筋動骨了。看看下面幾個企業的案例:

1、西門子重大調整裁員1萬人;

2、甲骨文中國區技術部門裁員900人;

3、全球石化巨頭3M宣佈裁員2000人;

4、全球最大資產管理公司貝萊德裁員3%;

5、特斯拉全球團隊裁員150人;

6、蔚來汽車宣佈裁員3%;

7、騰訊裁員200多名管理層員工;

......

都說疫情會導致大量離職潮,這三個理由說明,絕對不會

還有好多好多企業都在2019年初開始了自己的“員工優化”工作,到了2019年中,又有一大批企業跟進做了下半年的減員計劃。因為這些企業都是很清楚的知道大環境不好所需要面對的財務壓力,因此,在2019年全年基本都是減員的邏輯在指導公司的業務調整。

那麼現在呢,剛過2020年,此刻繼續裁員已經沒有多少水分可以擠了,相反,降薪和留人既能得到政府的鼓勵支持和補助,還能夠趁機提升公司整體凝聚力,聚攏人心。所以,有前途、有雄心的企業,甚至正常的企業都會認為疫情過後市場不僅會恢復,還有可能會有報復性的爆發,實在不行還能撿漏那些扛不住的企業所流失的客戶呢。


二、大部分個人的意願,會非常弱:

這個不用多說了,在目前的環境下,99%的在職人員會極度謹慎的考慮離職問題。就算是騎著驢找馬的人,如果沒有非常確定的條件,肯定不會先下驢。

都說疫情會導致大量離職潮,這三個理由說明,絕對不會

這個時候只有1種人是可能主動離職的,我身邊還真有一個例子:

他本人條件特別優秀,最近10年在前五名的互聯網公司的兩家裡面工作,業績突出,不斷晉升。而他又希望去一家高速發展的初創)(A輪左右)的公司,這樣能儘早拿到期權,未來上市則可以財務自由。

這樣的情況下,獵頭在2019年給他推薦了20幾個候選,他用了4個月時間,在去年年底確定了目標。是一家上市公司投資的新業務,也是計劃剝離主體後重新上市的,正在組建初始團隊。遇到疫情,公司依舊要求他入職,因為對未來很有期待,而且對他也非常認可。所以,他交接2周後離職了,然後前往了下一家公司。

所以,如果個人沒有這樣的條件和際遇,都會追求穩定,不會在這個時候主動離職。以往每年的“金三銀四”中,主動離職謀求高薪的百分比幾乎降到最低,會大量減少。


三、所有政府的意願,絕不可能讓離職潮出現:

看看中國統計局的官方數據,2019年全國調查失業率5.2%,登記失業率3.62%,數字都低於預期目標。而且這個失業率對比全球平均水平5.7%低了很多,看起來是一個很好的消息。

但是,從2019年政府就提出“進一步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而“穩就業”排在第一位。由此可見,2020年政府(包括地方政府)在就業方面的任務有多重。所以,政府不可能放任企業大規模離職潮,會“軟硬兼施”的控制失業率;

都說疫情會導致大量離職潮,這三個理由說明,絕對不會

政府調控失業率的手段很多,而且很多企業非常喜歡,甚至依賴。在疫情爆發的艱難時期,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都會拿出真金白銀扶植各個行業的企業,這個時候如果出現失業率大幅度上升,就不僅僅是經濟問題,而是政治問題了。沒有哪個政府領導會承擔這樣的風險,所以,離職肯定會有,離職潮肯定會控制在和去年同期相比差不多的情況。


作為職員應該怎麼辦

1、在財務上,將心比心,和企業一起共渡難關

這個時候,去年談好的獎金提成、約定的晉升加薪、原計劃的度假旅遊,這些承諾如果公司不能兌現,也不要去追求了。公司要活著才有未來,作為公司的一員,支持公司的方法就是減少公司的現金支出,將心比心,共渡難關。

2、在工作上,少抱怨,多協調

比如有些職位的員工被隔離了導致任務繁重、比如原來可以報銷的費用現在不能或是暫緩了、比如幾個部門合併導致領導變化等等。這些都是公司為了生存做出了必要調整動作,我們應該理解老闆的難處,儘量做好自己的工作,讓企業維持下去,運轉起來,等待疫情過去之後的春天。

3、幾個特殊的幫助公司的方法(不建議大批量使用,哈哈)

比如趁這個時間去懷孕生個孩子,既不用公司花太多錢在自己身上,又可以保留崗位等待恢復正常;

比如給財務壓力大的老闆一些借款或是投資,買下公司的一點股份,既能現在幫助到公司的現金流,又能在未來企業發展起來後獲得收益......

這些方法還有很多,都屬於特殊情況才能出現的特殊方法。咱們根據自己和公司的情況,去主動和公司、老闆們溝通,也許會有很好的反饋。所謂,機會留給有準備的人,這種百年不遇的災難之下,才會有一些彎道超車的機會存在!!!


好了,這是我對該問題的回答,有興趣和我探討的朋友可以關注我,給我點個贊,或者留下自己的評論意見,非常歡迎和大家討論。

小福利,免費贈送

由於我手裡有很多不同行業的商業計劃書,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關注我之後私信我。現在我每天都會,完全免費的 分享一部分行業的商業計劃書。這一時段的行業是“新零售”和“社區團購”,對這方面有興趣的朋友,咱們開聊吧,哈哈!

再說一遍,10多份商業計劃書,完全免費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