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旬奶奶獨立生活,每天水泥路上推小車:只為把錢花出去


“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著名作家畢淑敏的這句話曾經打動過無數人,每次讀起,都難免長吁短嘆一翻。對很多從農村走出去的遊子而言,家鄉雖破,可那裡是生我養我的地方,那裡還有年邁的父母,有朝一日趕回家,才能深切地體會到家庭的溫暖。

如果父母不在了,家也就不復存在,再回到農村的故鄉,如果想與父母說說話,也許只有來到父母的墳冢之前訴說了。沒有了父母的庇護,將來的道路自己將獨自走過,並一步步邁向人生的終點。好一點的,家鄉的墳冢或許有自己的一席之地,漂泊在外的,也許再無機會葉落歸根。

每逢春節,很多外地的遊子無論如何也要返回故鄉,以免留下“子欲養而親不待”的遺憾。有條件的平時也要儘量常回家看看,多陪陪自己的父母,也許年輕人都很忙,但錢財畢竟是身外之物,只有父母對自己的情感才是無可替代的。


但也有農村出去的遊子由於各種各樣的原因,不能陪在父母身邊盡孝,只有採取平時多打打電話,逢年過節給父母寄些錢的形式表達自己的孝敬之情。“草根影像”這位近親的奶奶今年已經90歲了,老伴已經去世十多年,兩個兒子在外地紮了根,平時多是靠幾個女兒照顧自己。

兒子也都比較孝順,儘管不能回家陪伴母親,但都能給母親郵寄些錢來,讓年邁的母親衣食無憂。奶奶年齡大了,只能在家附近推著小車走走,有匯款單都交由村裡的鄰居到城市內或者集鎮上支取。其實這樣做也是無奈之舉,奶奶這麼大年紀,不會使用智能手機,更不會移動支付了。

鄰居把錢取回來之後交到奶奶手中,奶奶小心翼翼地將錢收起來,留著日常開支使用。奶奶說錢的多少對她來說已經無所謂了,即使有萬貫家財自己也花不出去了。這條水泥路是村裡唯一經過硬化的路面,奶奶每天清晨起來就在這條路附近溜達,說起原因不免令人心酸。


一個原因是家裡的路面不平,走不好容易摔跤,而在這條道路上推著小車就穩當多了。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奶奶不能到集鎮上購買生活用品了,當需要購買食品、蔬菜的時候就在這條路上等著,當發現有村民去趕集,就讓幫著捎回來一些。

把所需購買的生活用品託付給村民之後,奶奶仍不能遠離路面,以免村民買回來之後找不到自己。有一次奶奶家中沒有饅頭了,囑託經過的村民買幾塊錢的,結果在路邊等到下午,可能村民有其他事去了,奶奶一直都沒有等到饅頭,實在令人心酸不已。

奶奶說想吃胡蘿蔔了,正好“草根影像”需要趕集,就給奶奶捎了一些回來。說起兩個兒子,奶奶說大兒子身體不好,如果想回來的話還需要孫子來回照顧,往返非常麻煩;小兒子落在了千里之外,今年剛給孫子買了房,還款壓力很大,往返一次要開支不少。


奶奶說兩個兒子都不容易,也都表達了想回來的意願,但奶奶要求他們今年不要回來了。儘管嘴上這樣說,但奶奶的舉動還是流露出了想念兒子的心理,畢竟這麼大的年紀了,也許說不定有一天身體就不行了,還是希望兒子們能多陪陪自己,幸運的是三個女兒嫁得都不遠,經常可以過來看望自己。歡迎關注“草根影像”,更多農村生活故事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