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黛初见时,贾宝玉为什么要问妹妹可曾读过什么书?

爱读书的毛荷西


宝黛初会是《红楼梦》中相当经典的一幕,唯美浪漫。宝玉见到黛玉,第一句话是“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并且向贾母解释见到黛玉就有一种仿佛旧友重逢的感觉。而第二句话呢,就是问黛玉“妹妹可曾读书”。

宝玉为什么要这么问?这句话是否仅仅是一种礼貌的寒暄或客套,就像我们今天和人初见面时说久仰久仰今天天气哈哈哈差不多呢?

我认为并不完全是。

就像宝玉第一句就说黛玉对他而言似曾相识,虽然很亲切,但多少也有些唐突,正是宝玉这个叛逆少年“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的最好写照。

显然宝玉想说啥就说啥,并不把世俗规范放在眼里。所以,在表达了对林妹妹一见如故的感觉之后,紧接着问妹妹有没有读书,多半也不是客套,而是真的对这个话题感兴趣。

为什么“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的宝玉居然会关心黛玉读不读书?其实这也正好说明,宝玉并不是真的不爱读书、不学无术之辈,实际上他不喜欢读的仅仅是科举所需要的那些“正统”文章罢了,对于其他活泼有趣的书,他不仅会读,还很喜欢呢。

宝玉不喜欢读正统文章,是因为他骨子里的叛逆。这些所谓的圣贤之书,说教味十足,刻板无趣,浸淫日久,很容易戕害人的灵性,把人变成一个个古板僵化、只懂“经济仕途”之道的书呆子或伪君子。而宝玉对“经济仕途”的厌恶,对“文死谏武死战”的不以为然,充分说明他对当时社会这套主流价值观的抵触和不屑。

宝玉是能感受灵性的。他的理想不是主流和传统推崇的建功立业、出将入相那一套,而是永远和花一样的女孩子厮守在一起——对于男性来说,这种想法一般会被认为很没出息。实际上宝玉看重的是自然之美,而不是理性之道。他欣赏爱护女孩子,正因为花一样的女孩正是自然之美的最高表现形式。

以前的科举是把女性拒之门外的,换言之女孩子不用读书——专指不用读那些“正经文章”,这在宝玉看来倒是好事,因为这样,他欣赏的女孩子就不用受那些冬烘文章的“荼毒”了。

宝玉不喜欢读那些一味背圣人语录、讲大道理的“正儿八经”的书,但是对于诗词歌赋、故事戏文这样的“闲书”“杂书”,他却是很爱读,而且颇有心得和建树的。这一点,从他的私塾老师评价他“专能对对联,虽不喜读书,偏倒有些歪才情似的”,从他每次应对贾政的诗词匾额考核都能让这位总是对他没有好脸色的老父亲满意,从他对贴身小厮茗烟偷偷买来给他看的那些传奇外传、古今小说爱若珍宝的样子……都能够清楚看出来。

所以,宝玉问黛玉可曾读书,问的并不是那些传统书塾里的书目,而是他心目中真正认可的活泼有灵性的书。这从他之后得知黛玉无字,马上现场送给她“颦颦”二字,并有鼻子有眼地编出这两个字的起源,就可以得到佐证。宝玉读“闲书”,实在是已经到了融会贯通的地步了。

虽然当时黛玉没有明白他问这话的用意,老老实实实回答“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但后来相处融洽后,慢慢也流露出和宝玉相近的秉性。俩人共读西厢那一幕,是彼此情愫的发轫。而之所以有这一幕,正是宝玉向黛玉推荐这本书的结果。一方面宝玉自己知道这书只能背人偷偷看,另一方面他又绝对信任黛玉:

宝玉道:“好妹妹,若论你,我是不怕的。你看了,好歹别告诉别人去。真真这是好书!你要看了,连饭也不想吃呢。”一面说,一面递了过去。

而黛玉也没有辜负宝玉的信任,借了书看过了,对这书的内心观感,其实已经跟宝玉的一致:

林黛玉把花具且都放下,接书来瞧,从头看去,越看越爱看,不到一顿饭工夫,将十六出俱已看完,自觉词藻警人,余香满口。虽看完了书,却只管出神,心内还默默记诵。
……宝玉笑道:“妹妹,你说好不好?”林黛玉笑道:“果然有趣。”

这一幕,多么传神地表达出了两个人在审美趣味和精神追求上的一致。都说宝玉和黛玉是灵魂知己,从哪里体现?两个人对于读书这件事的态度就是很好的体现。他们都是不爱“经济仕途”那类文章,却对所谓“杂书”情有独钟爱不释手的人。

在书里,最喜欢吟诗作对写文章的是谁?估计大家都会脱口而出是黛玉。黛玉本身就是诗性的灵魂,她也是大观园中真正的诗人。但除了黛玉,还有一个人也有类似行为和爱好,那就是宝玉了。

黛玉写葬花词,写五美吟,写桃花诗,但别忘了宝玉也写四季即景,写姽婳词,写芙蓉女儿诔……

黛玉的诗作佳句迭出,篇篇精品,但别忘了宝玉也出口成章,一阕红豆词字字珠玑,人人喝彩……

对舞文弄墨风雅之事的热衷,宝玉认第二也没人认第一。在外喝酒,即使在座有薛蟠这样的准文盲,他也要提出复杂的酒令要求;大观园的诗社活动,每一期都积极参加热烈捧场的,除了宝玉再没别人;射覆之类的高难度酒令游戏,连史湘云都嫌麻烦,他一样玩得不亦乐乎……

更不用说作为黛玉的头号粉丝,宝玉对黛玉的诗文作品可是没少吹彩虹屁。而且他是真的感同身受,见字识人,《葬花吟》会让他听到“不觉恸倒山坡之上”,《桃花行》能让他看出是黛玉所写,并且“滚下泪来”。这种心灵的呼应,都源于两个人对于诗书文章有着一样的感受啊。

这一切,早在初见那一天,宝玉问黛玉有没有读书的时候,就开始了。

对比本来也是从小没少读“杂书”,长大后却自觉摒弃这种“不务正业”,并且反过来劝谕宝玉走正途、提醒黛玉别被“杂书”“移了性情”的宝钗,在精神世界里,分明和宝玉、黛玉是两个世界的人了。宝钗自己选择了这条和宝玉渐行渐远的路,得不到宝玉的心也是必然的了。

以上是头条号“海阔天空诗酒花”的回答。欢迎在今日头条APP关注“海阔天空诗酒花”,图文、问答、视频,海阔天空随便聊。


海阔天空诗酒花


很荣幸能够看到这个问题,也很高兴给大家分享我对这个问题看法与想法,废话不多说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问题,那现在让我们一起探讨一下关于这个问题。

在下面优质内容我为大家分享,首先我分享下我个人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与想法,也希望我的分享能给大家带来帮助和快乐,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我的分享。

古有“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说法,身为公门府第的贾家中虽不像平常人家一般,限制闺阁女儿读书习文,但也不提倡。所以书中第三回林黛玉初入贾府,问姐妹们读什么书,贾母直接岔开了题。可见贾府对于女儿们,读书习文也不是很赞赏的,但贾宝玉显然是个例外。

贾母因问黛玉念何书。黛玉道:“只刚念了《四书》”。黛玉又问姊妹们读何书。贾母道:“读的是什么书,不过是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的瞎子就罢了。”

一、彼时宝、黛二人年纪相当,都还年幼。

宝玉见到一个长得美丽的新玩伴,感觉“天上掉下个林妹妹”。自然有了解林黛玉的想法和兴趣。就如同儿童在一起更容易成为好友一般,因为宝玉自己读了点书,自然也想了解林黛玉读书没有。

二、宝玉厌烦陈规陋习,欣赏有聪慧有学识的女孩子。

一方面,贾宝玉并不认为女孩子读书习文有什么不好。另一方面,贾宝玉认为女孩子是水做的,男子都是污泥做成的,可见他喜欢女孩子,而不太爱和男孩子接触。这点从他少有的好友,秦钟和蒋玉菡都缺乏男子气概,就可看出来。

关于在以上我的精彩的分享是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与看法,都是我个人的想法与观点,在这里同时我希望我分享的这个问题的解答于分享能够帮助到大家。

我也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我的解答,大家如果有更好的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与看法,望分享评论出来,共同走进这话题。

我在这里,发自内心真诚的祝大家每天开开心心工作快快乐乐,拥有好身体,同时也祝大家在自媒体行业有一个好的发展,谢谢。

最后欢迎大家关于这个问题畅所欲言,有喜欢我的记得关注下哦,每天为大家分享与解答我的想法与见解哦。



常本然


古有“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说法,身为公门府第的贾家中虽不像平常人家一般,限制闺阁女儿读书习文,但也不提倡。所以书中第三回林黛玉初入贾府,问姐妹们读什么书,贾母直接岔开了题。可见贾府对于女儿们,读书习文也不是很赞赏的,但贾宝玉显然是个例外。

贾母因问黛玉念何书。黛玉道:“只刚念了《四书》”。黛玉又问姊妹们读何书。贾母道:“读的是什么书,不过是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的瞎子就罢了。”

一、彼时宝、黛二人年纪相当,都还年幼。

宝玉见到一个长得美丽的新玩伴,感觉“天上掉下个林妹妹”。自然有了解林黛玉的想法和兴趣。就如同儿童在一起更容易成为好友一般,因为宝玉自己读了点书,自然也想了解林黛玉读书没有。

二、宝玉厌烦陈规陋习,欣赏有聪慧有学识的女孩子。

一方面,贾宝玉并不认为女孩子读书习文有什么不好。另一方面,贾宝玉认为女孩子是水做的,男子都是污泥做成的,可见他喜欢女孩子,而不太爱和男孩子接触。这点从他少有的好友,秦钟和蒋玉菡都缺乏男子气概,就可看出来。

但贾宝玉并不是所有的女性都喜欢,他更多的还是喜欢长得美丽且聪明的女子。例如他对待身边丫鬟晴雯的态度,显然就和其他丫鬟不一样;对待年长的妇女和年轻女孩态度也不一样。读书可以使人明智,变得聪明。他想了解林黛玉读的什么书,何尝不是想推测林黛玉是不是自己心中喜欢的既长得漂亮还很聪明的女孩。


三、贾宝玉认为爱读书是爱读书,经济仕途是经济仕途。

书中大量提到贾宝玉讨厌读四书五经之类的科考书籍,也讨厌别人劝他考虑将来的仕途经济,甚至有指责、讥讽过去的大儒们杜撰典故的桥段。但书中从来没有提过宝玉不爱看书。在贾宝玉看来,读书是读自己感兴趣的书,不一定就是四书五经这类。因为他自己爱读书,自然想问问新来的林妹妹是不是和自己一样读过什么书。

所以,笔者认为宝黛初见之时,贾宝玉之所以要问林妹妹可曾读过什么书。是因为当时两人年龄都还小且难得来一个新玩伴,宝玉自己喜欢读书觉得读书的人聪明,想了解林妹妹是不是和自己一样的人而已。


依墨红糖网络阅读


《西江月》里曾这样描写宝玉:“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哪管世人诽谤!”

既然宝玉愚顽怕读文章,怎么还会初见黛玉就忙忙的问她:妹妹可曾读过什么书?这个“书”可是和他要求被读的书大不一样。宝二爷可不是不喜欢读书,只是不喜欢读那些专门教人钻营“仕途经济”的书而已。


宝玉问黛玉可曾读过书的目的,就是想知道林妹妹是不是也喜欢他读的书,是不是和他在同一个频道而已。毕竟他爹爹贾政都赞他有几分歪才,正经八百的书没念通,诗词歌赋倒是来的轻松无比。可见宝玉看的杂书不少,很是有几分才气的。有才气的宝二爷自然也欣赏读过书的女子。

再有宝二爷的经典语录:“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我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宝玉一向在脂粉堆里厮混,忽然见到这个天上掉下来的林妹妹,又是带着那种“与君初相识,犹如故人归”的熟稔。若是林妹妹这个水作的女儿家,琴棋书画样样精通,那更是沟通起来完全无障碍,诗词相得,亲密无间。岂不美哉?


问过黛玉读什么书,虽则妹妹告诉他,没读过什么书,识几个字而已。但这也无妨他的热情。于是又问妹妹可曾有字?听黛玉说没有,便给黛玉取名“颦颦”。充分表达出了宝玉对黛玉的喜爱之情。顺便展示一下,看吧,我不但有个好皮囊,我还是个读书人。我也有几分才华的好不好?


甜到忧伤的糖


通过读什么书,可看出此人的性趣爱好,修养等等。

再之,除此见面问得太祥细也不合适,比如姑母逝世等细节。

宝玉见黛玉,可谓重头戏,把宝玉的骄顽和黛玉的多情作者写的很唯美。


51194523342社会生


这就像现在的人,孩子们见了面会互相询问上几年级了,在哪个学校?成年人见面,会试探性地问你是学什么的?那个大学毕业?如果是同一个专业的硕士博士,会问哪年毕业?导师是谁?


A鲁缓


也许我的观点很片面。我觉得是时代不同吧,过去没有什么娱乐方式。就是看看书什么的,如果是现在,宝哥哥肯定会问,妹妹微信号是多少,我加你[微笑]


用户63458837422


谢谢!

因为林黛玉与贾宝玉相见后,似曾相识,似乎前生遇过,本就有“木石前盟“,处于进一步了解两人内心相交,相通有多少?所以宝玉只能问黛玉读什么书?

再说宝玉多少也知道姑娘家是书香

门弟,模样也似知书达理之人,从这儿进λ话题也简单!


丁香草


了解一下审美和价值观是否相同,也可能是撩妹的口头禅,因为那时候没有网红没有明星,也不打手游,除了聊书还能聊什么?


从黔说事


那是问她是不是本科毕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