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权决定神权,神权保证王权,古埃及王权神权竟是相辅相成关系

导读

在古代,由于科学不发达,人类对自然的认识不深,对自然力量无法做出合理的解释,因而产生了神的观念。所以,古人对其所想所问都是从神灵那里获得解答,不管是婚姻、生育亦或战争,所有的社会活动都与神灵息息相关。

人类历史发展的早期脉络是与神话交织在一起。一方面,人类活动需要获得想象中的神祉欢心;另一方面,人类又利用自己的活动想象、创造出更多的神话体系。因而通过各民族流传下来的神话,可以看出,古代人类是如何把对自然的敬畏转化为对神权的崇拜,然后进一步转化为一种王权统治。

王权决定神权,神权保证王权,古埃及王权神权竟是相辅相成关系

埃及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拥有六千多年的文明历史。古埃及的王权与神权存在着怎么样的关系呢?今天猫叔就带大家一起探讨这个问题。

古埃及神话体系的发展

古埃及的历史是从进入文明社会开始一直到阿拉伯人的占领结束(前3500~641年),约四千年的时间,其神话体系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1、 上下埃及时期:众神出现和九神创世体系的确立

公元前6000至前3000年,埃及度过了史前文化的最后阶段。沿尼罗河两岸的狭长地带,地理范围约与今天的埃及相当,出现了许多小城邦。在逐步的交往中渐渐形成上埃及(南部)、下埃及(北部)两部分,以孟斐斯古城为界。

在这一时期,埃及人崇拜"自然的神力",其特征是将自然力和作为世间代表的某种动物联系起来,由于各地区的代表动物不同,于是出现了一系列的神祉(这造就了后来埃及国土上不同地域神明各异的局面)。其中较有名的有:索贝克(Sobek),鳄鱼神,崇拜地在阿尔辛诺(Arsinoe);阿蒙(Amon),底比斯(Thebes)的主神;迈荷贝特(Nekhbet)保护上埃及的女神艾德乔(Edjo),三角洲的蛇神,下埃及的象征及守护神等。

王权决定神权,神权保证王权,古埃及王权神权竟是相辅相成关系

鳄鱼神索贝克

尽管不同地区有各自的地方神及神殿,但从埃及尼罗河的南端到北端,作为生命之神的太阳神"瑞"和作为死亡之神的冥王神俄塞里斯总是高踞于众神殿,受到埃及人普遍的敬拜。由于神祉的大量出现,这一时期埃及的神话体系表现十分繁乱。

有关世界起源的传说繁多,其中最有价值的是在太阳城赫里奥波利斯神殿中发现大九神的创世传说:在创世之初,有九位神灵参与。按此说法,世界最初是元海,海中浮起赫里奥波利斯山,山顶上自我诞生出第一位元神(到了古王国时代,人们开始信奉太阳神"瑞",于是,阿图姆元神和太阳神瑞合为同一个神,成为二神合一的"阿图姆—瑞",他就变成了众神灵的始创者)。阿图姆孕育气神"舒"(天空或空气之神)与湿神(潮湿女神)。

后来,土地神盖布与天空女神努特结合,诞生出俄塞里斯、塞特、伊希斯和奈芙蒂丝。九神创世传说是埃及神话体系中的里程碑,是第一个完整的公认神祉结构,标志着古埃及神话体系的创立。约公元前3500年,古埃及完成了阶级的划分,进入了文明时代,文明时代的到来成为古埃及统一国家的基础,古埃及的神话体系也随之发生了改变。

王权决定神权,神权保证王权,古埃及王权神权竟是相辅相成关系

天空女神

2、旧王朝时期:三位一体神权的确立

旧王朝时期在埃及的历史上分为三个阶段:早王朝时期(约前3100~前2686)、古王国时期(前2686~前2181)和中王国时期(前2055~前1650)。公元前3100年,上埃及王美尼斯统一埃及,定都孟斐斯城,结束了上下埃及长期分离的局面。

旧王朝时期大约经历了17个王朝,在这一阶段,埃及政治局面相对稳定,经济文化发展迅速。埃及的权力集中到古孟斐斯城,原来的九神创世体系随着上下埃及的统一而崩溃,上埃及神祉的地位得到了大幅度提升。

早王朝时期,原来孟斐斯的主神———卜塔神成为新的创世神话体系的中心。孟斐斯的祭司们开始宣扬他们的神比太阳城的创世神更优秀(将原神话中的诸神当作卜塔的子孙),并创造出一系列新的神明作为卜塔创世神话体系的一部分。

王权决定神权,神权保证王权,古埃及王权神权竟是相辅相成关系

古王国时期,埃及教派依然纷纭复杂,神话体系得到了新的发展。

一方面,出现了三位一体的神祉结构(采用全国性的主神加上两个地方性土神,构成一家三口的神祉结构)。其中特别重要的一组是由俄塞里斯、伊希斯与荷鲁斯构成,被埃及法老作为埃及王权的背景神话。这种神话体系流行期间,法老的统治从第一王朝延续到第六王朝,始终没有出现断档。三位一体神祉体系的出现标志着埃及神话体系的进一步完善。

另一方面,由于埃及人对太阳神瑞的崇拜持续加强,前2650年~前2500年的第四王朝、前2500年~前2350年的第五王朝起,法老开始自称是瑞神的儿子,这也为新王朝时期底比斯人以瑞作为基础创造新的神祉埋下了伏笔。旧王朝发展到末期,埃及又处于分裂状态,阶级矛盾的激化引起贫民和奴隶的大规模起义,起义发生于中王国末期,曾经强盛的中王国在全国人民的愤慨和暴乱中走向了灭亡。

期间,中王国还遭受到外族喜克索斯人的入侵,他们乘中王国的纷乱一举攻占埃及北方,统治了将近一百多年,其最强盛之时,控制范围遍布全埃及。埃及神祉在王朝灭亡的同时,也随之土崩瓦解。

王权决定神权,神权保证王权,古埃及王权神权竟是相辅相成关系

喜克索斯人

3、新王朝时期:古埃及神话体系盛极而衰

在经受了长期的动荡之后,埃及迫切希望稳定的政治局面。原来退守到南方的统治阶级力量逐步加强,终于以底比斯为中心的复国运动开始了。当复国运动胜利结束的时候,底比斯取代孟斐斯成了新朝的首都,埃及进入了新王朝时期(前1550~前1069)。底比斯人为了得到埃及民众的支持,宣布自己是阿蒙瑞神的子孙(阿蒙瑞是底比斯的主神阿蒙加上太阳神瑞创造出来的神)。

底比斯人为自己的主神找到了正式神明的最高地位,国民们也相信法老的权力来自神明。像所有神灵一样,阿蒙瑞有妻有子。一家三口构成了底比斯新三位一体的三元神,在整个新王朝时期都受到正式的官方膜拜。

阿蒙瑞神的出现,是古埃及神话发展的顶峰,标志着古埃及神话体系的完全成熟。新王朝的辉煌在经历了十八王朝之后开始衰退,第十九王朝末期,全国四分五裂,屡遭外敌外侵,法老名存实亡。二十王朝期间神殿的祭司与法老内部矛盾激化,新王朝的奴隶主政权内忧外患,力量不断削弱,构成埃及国家的南北两大地区也都在事实上脱离了法老的统治。曾经一度强盛的新王朝,到公元前11世纪瓦解。

王权决定神权,神权保证王权,古埃及王权神权竟是相辅相成关系

4、后埃及时期:古埃及神话体系的消亡

后埃及时期(前747~前332)社会动荡不安,虽然也经历过五个王朝,但国力都不能与曾经的辉煌相提并论。在外族入侵面前,埃及相继沦为希腊、罗马、阿拉伯人以及欧洲列强的属地。神通广大的埃及神灵们面对异族的入侵及其宗教侵略束手无策,只能与僧侣、祭司们躲在寺庙厚重的大门和石墙背后,最终湮灭在曾经无比辉煌的神庙废墟中。 

古埃及神权与王权的关系

在古埃及漫长的发展历史中,神话体系错综复杂,神祉结构千变万化。在这一过程中,王权的变化始终与神权交织在一起,世俗的统治与神话的传说共同决定了古埃及的历史。

1、王权的尊严来自神权的尊严

古埃及人对神的敬畏来源于原始社会对自然力的崇拜,这一思想贯穿了古埃及的整个历史。统治者的王权若想得到合法的存在,必须借助于神权的力量。这是一种典型的愚民政策,类似于我们国家历史上的"天子"称号。

王权决定神权,神权保证王权,古埃及王权神权竟是相辅相成关系

天子

原始社会末期,阶级尚未形成,所以在神话体系中,王权和神权的关系表现得尚不明显。进入奴隶社会,情况发生了变化。

最典型的就是在埃及古王国时期最流行的神话"俄塞里斯、伊希斯与荷鲁斯的故事":(冥府主神)俄塞里斯作为国王来到埃及,娶妻伊希斯。俄塞里斯之弟塞特杀死了他,把他砍成碎块投进了尼罗河。伊希斯为了救活丈夫,走投无路时请求阿努比斯(死者之神)帮助收集丈夫的尸骨,复原尸身,用香料进行防腐处理后殓葬。伊希斯对俄塞里斯的真挚爱情让她的丈夫得以复活,同时成为冥界的统治者。俄塞里斯虽死,但却让妻子伊希斯怀上身孕,其子荷鲁斯后来打败塞特成了埃及国王。通过神话的解释,父子二人分别成了冥界和人间的统治者。

这个神话表现出了统治者的父子双重身份,这成了解释世俗权力由来的最好观点。从美尼斯统一埃及开始,历代法老都保留着现世荷鲁斯的称号。这样,法老就被认同为是荷鲁斯在人间的化身。法老死后,其称号由下一任国王继承,而他本人又成为冥界俄塞里斯的代表。这种二元身份给法老的存在注入了神性的力量,获得了最合法、最有力的支持,同时又赋予其子孙继承王位的权力。

王权决定神权,神权保证王权,古埃及王权神权竟是相辅相成关系

美尼斯

2、王权的需要决定神权的存在

统治阶级在借助神权保证自己的统治的同时,反过来也可以决定神权的存在,这也是古埃及神话体系的一个特点。古埃及神祉众多,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土神。通常来讲,全国性神祉的威严和权力要比普通土神高得多,他所代表的当地统治者的地位也会随之高涨。所以,各地统治者都希望本地的神祉能够成为正式神祉:神话中俄塞里斯和塞特的权力之争,就是典型的地区性神祉势力之间的权利之争。

美尼斯统一上下埃及后,孟斐斯的主神卜塔就占据了众神体系的中心;而原来上埃及时期的哈波奎特斯神变成了代表王权的荷鲁斯神,女神迈荷贝特戴的象征上埃及的白冠和蛇神艾德乔头上戴的象征下埃及的红冠合二为一,成红白冠,戴到了荷鲁斯的头上。

王权的决定因素不仅体现在神权的变更过程中,为了统治的需要,他们还虚构出新的神祉来为王权服务。而古埃及神祉数量的繁乱复杂和埃及人对神祉的宽容态度,正好给统治阶级自由发挥的空间。新王朝时期底比斯贵族为了恢复对埃及的统治所创造出来的阿蒙瑞神就是很好的证明。

王权决定神权,神权保证王权,古埃及王权神权竟是相辅相成关系

主神卜塔

3、王权对神权的宽容态度

古埃及神话体系变化中还有一个很有趣的特点,那就是古埃及人对神祉的宽容。古埃及人对神祉的崇拜到了狂热的地步,埃及大陆上到处都有神庙,所有神祉都有自己的祭坛和信徒。

虽然,各个地区神祉各异,但古埃及人不会因为信仰的不同而否定其他地区的神祉存在,就连塞特这样的恶神,十九王朝也有人给他翻案。这种宗教的宽容政策和后来的古罗马帝国时期的宗教政策很相似,源于古埃及民众的拜神情结,同欧洲基督教的教义中心主义有着决定性的不同。

由此,当埃及王权的变更涉及到神权时,统治阶级也基本上不会去否定原有的神祉权威。政权更迭使埃及全国性神祉数量有增无减,因为王权的威严来自神祉,对原有神祉的否定,其实就是否定自己的神祉和威严,同时还会丧失一大批支持的民众。

所以,历代埃及王权对神权都保持宽容态度,让原有神祉在自己新神祉领导下继续享用人间的祭拜。通过对古埃及神话体系和王权关系的分析,不难看出古埃及神权与王权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王权决定神权,神权保证王权,这种关系贯穿了古埃及的发展历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