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



后来到汉朝的时候为了避汉景帝刘启的讳而改为惊蛰,唐朝的时候曾有短暂的恢复,然后就以惊蛰的名字一直沿用至今了。惊蛰节气一般在每年阳历的3月6日左右,太阳达到黄经345度时开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里面解释说:“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春雷一响,沉眠在土里的虫子都醒了过来,所以这个节气叫做惊蛰。当然,今天我们知道,这个说法只是古人对自然现象的描述。虫子自然是听不见雷声的,之所以醒来是温度变化的结果。


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

此前,动物入冬藏伏土中,不饮不食,称为“蛰”;到了“惊蛰节”,天上的春雷惊醒蛰居的动物,称为“惊”。故惊蛰时,蛰虫惊醒,天气转暖,渐有春雷,中国大部分地区也将进入春耕季节

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


俗话说:“冷惊蛰,暖春分”,仲春二月亦处于乍寒乍暖之际,气温多变,天气较为干燥,容易口干舌燥、外感咳嗽。吃梨能助益脾气,令五脏平和,以增强体质,抵御病菌的侵袭。此外,还应密切注意天气预报,“春捂”不能马虎。

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


桃花始放、黄鹂鸣叫、布谷飞来,预示着春意越来越浓,大部分地区都已进入春耕。这同时也是植树造林的大好时机,每到这个时候,人们会栽植树木,种下希望!

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