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人为啥“红事不请不到,白事不请自来”?有啥讲究吗?

新大风歌


虽然我们说“五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但是有一些风俗活动,却是广大农村地区共同遵守的一些生活习惯。比如说,“红事不请不来,白事不请自到”就是这样一种传统的风俗习惯。



红事不请不到,白事不请自来

大家都知道在人的一生中有几件事情是非常重要的,其中一件事是结婚嫁娶,另一件事就是亲人去世。

在我们当地的风俗习惯中,结婚以前,对于家里至亲好友都需要提着烟酒上门通知,邀请亲戚朋友来家里喝喜酒。如果说不邀请的话,即使他们知道了,也不愿意来或者来了也不高兴,会怪罪主人家。这就是所谓的红事不请不到。


但是当有人去世以后,他的亲戚朋友,一般都会直接过来祭拜。而家族中的叔伯兄弟和村里的邻居也会上门帮忙料理后事。因为当家里有亲人去世以后,家里人是需要守灵的,不能干活,而所有的招待以及后期的丧事处理,都是由家族中的亲戚和邻居帮忙。这就是白事不请自来的意思。

这两句话中透露出来的本质含义就是,一方面,在红事中是一件非常开心高兴的事情,大家要热热闹闹的,所有的亲戚朋友,也需要给出一定的面子,要上门去请。而当家里有人去世的时候,死者为大,不管是亲戚朋友还是邻里都会主动的上门来帮忙。


止茶


“红事不请不到,白事不请自来”这里面有许多学问,下面我为大家分析一下。农村办喜事也是常有的事情,尤其是孩子结婚,又或者是孩子高考成绩优秀,这些喜事都会摆一些酒席,请村中的老人以及朋友前来参宴。但是这个喜事的邀请,是非常有讲究的,无论是主人和客人,都有一些不成文的规定,也是农村的规矩。其实我家也住在农村,有一次刚巧赶到喜事,村东头老王家的孩子结婚,这个消息在村子里沸沸扬扬,老人们都七嘴八舌议论着,夸他娶了个好媳妇。只是结婚这件事他并没有告诉我,虽然我也知道,但是我却不能参加婚宴。这就是所谓的红事不请不到,如果我们去参加婚宴,一来太过唐突,二来没有面子。 主人家没有通知我们,就去贸然参加婚宴,这于理不符。所以别人家办喜事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接到通知,然后才可以去参加喜宴,否则这是万万不能的。因为邀请是一种礼仪,正所谓来而不往非礼也,如果主人家邀请,我们琐事缠身,无暇去参加婚礼,那么我们可以将份子找人捎过去,这也算不失礼貌。

白事不请自来理解更加简单,意思在农村里,一些老人去世,我们作为晚辈要前去吊唁,这是对逝者的尊重,同时也是为他送行。吊唁的时候我们也会帮忙,毕竟许多事主人家无暇顾及,所以忙得晕头转向,我们作为邻里相亲,要主动前去帮忙。白事和喜事有所不同,喜事里面充满礼仪,有许多错综复杂的事情,但是白事却不同,如果你不请自来,别人反而说你重义,有一定的眼力。因为办白事的人,往往会比较悲伤,极有可能忘了告诉你,作为邻里乡亲,我们一定要前去帮忙。


蔓莓爱跳舞


过年期间可以说红白喜事都是比较多的,很多新人都趁着过年大家都有时间而办喜酒了。而农村老人过年吃多了或者是冷到了都会导致过世,这也造成过年期间是红白喜事都比较多的。不过在农村就有点“红事不请不到,白事不请自来”的说法,这是为什么呢?

农村人为啥“红事不请不到,白事不请自来”?有啥讲究吗?

大家都知道现在办喜酒的话,都喜欢多叫点人来参加,只不过很多时候由于对方没时间或者就是觉得跟你关系不太好,就算是请了都不会来的。当然更多请了就会来,只不过不会出现什么不请自来的情况。这也造成喜酒来的人都会比预计中的要少一些的。

不过白事却是相反的,都会出现一些不请自来的客人,既然来了都得让其就座吃饭的,可以说事先还真的要预计有哪些人会不请自来的。

要说为何会出现红事不请不来,白事不请自来的情况。有时候还是可以从礼金这个方面说的,要知道结婚这种情况过去就需要给份子钱的,对于很多人来说过年最怕的就是这种红色炸弹了,都是难躲一次就是一次的。不请当然不会去的,就算是请了也不一定去的,能够省点钱就省点吧。

如果说结婚可能还有几次的话,白事一人只有一次了,这个时候只要认识的那真的不能够省钱了,还是得去给点礼金帮帮家里人的,相信在这种白事上面,也是舍得出钱的吧。

可以说白事的话一个人一生都只有一次,农村都讲究死者为大,可以说以前有再大的矛盾,这个时候人过世了都会消了,去看看也是正常的。很多人也就是不请自来了,毕竟对于主人家来说,以前跟老人闹过矛盾的人自然不会主动去请的,只有不请自来的情况。

总之,不管是农村还是城市,办白事的话都会有很多不请自来的人的,这点都是很正常的。不知道大家怎么看待这种情况呢,都说说吧。


深山老农民


农村人为啥“红事不请不到,白事不请自来”?有啥讲究吗?

农村的红白喜事,可以说是每个农民一生中的大事。因此,也特别受到农民的重视。自古以来,农村人办事情就有“红事不请不到,白事不请自来”之说。虽然没有什么书面上的约定,却早己成为农民朋友之间为人处事的不成文的规矩。那具体是什么意思呢?为什么有这种说法呢?

其实,这句话的真正意思是说农村办红白喜事时,同村的乡亲去帮忙的问题。

咱们先说“红事不请不到”。农民在办喜事时,大多提前一两个月甚至半年以前就开始准备。各方面都准备充分,防止遗漏。就连办事时需要谁帮忙,人家心里早就有了合适的人选。如果有谁冒然前去帮忙,而人家却早己有了安排,你出于好意去了,又不能说不用。双方难免有些尴尬。因此,人家不亲自请你去帮忙,千万别主动前去,以免到时候产生误会。

再说“白事不请自来”。一般农村家庭有人去世,不管是老年人还是岁数不大的,都属于意外情况,是许也无法预料的事情。因此,许多人因为事发突然,都会觉得手足无措,任何事情都来不及安排,一时间乱了分寸。而这时做为左邻右舍、乡里乡亲前去帮忙,给出出主意,帮助各方面照看照看,属于替主人分担悲伤和劳累。主人也会非常感动,无形之间,更加深了乡里乡亲的感情。

因比,凡是谁家办事情,该去的别等人家请,不该去的也千万别瞎去,以免相互之间产生误会,甚至伤了乡亲之间的感情,到时侯可就得不偿失了。





雷子三农新视角


在前些年,农村有种说法就是人一生两件大事,一是红事,也就是结婚,二是白事,也就是去世,就这两件事称之为大事,也就是一生只有一次,而现在不同了,也许红事有N多次,结婚生子,寿喜满月,高升乔迁都归为红事。

为啥有红事不请不到的说法呢,随着生话提高,人们总想大凡小事办几桌,把亲朋邻居聚在一起高兴高兴,遇到这些事如果你不请自来,就有人背后说你巴结人,更有甚者为了办酒席圈点钱用,这种人就更没有人说不请自到,也许就算请了也不会去,就说离我家不远一户人家,他家本来就是做乡厨的,自己办酒席花不了多少钱,同样的标准他给别人做一桌五百,轮到自己做可能就三百,我们这里有这规矩,小孩满一岁,三岁,六岁,十二岁都请客过生,他自己两个小孩,从我知道从他结婚,大孩满月,一岁,三岁,六岁,小孩满月,一岁,三岁,光他家为小孩都请客八次,现在随礼少了拿不出手,多了自己承受不起,慢慢就有人避而远之了。

白事就不一样了,人一辈子终究逃不过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一旦那家有人去世,亲朋好友,团方地邻都会自发的去帮忙,说白了帮人就是帮自己,在遇到白事时,自己家人都处在悲伤中,需要得到别人的帮助,那怕平时有点小矛盾,也会不计前嫌,更别说请了。


羌山老马


在我们这里,红事大家都是口口相传或者是听到那家人播放的歌曲,一般结婚不都是放个大音响让大家都知道😊他们家有喜事了。我们这里主人是不通知的,都是知道以后回家看看自己家的账簿上有没有帐(就是自家孩子结婚别人花钱了没有)如果有就去,没有的话一般不会随份子。我说的这是普通的街坊邻居,如果是亲戚那是必须要去家里提前告知下喜帖的,不然别人知道也不去,在农村这些都很有讲究的特别是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很注重这些细节。

再说说白事,一般家里如果有去世街坊邻居都会主动来帮几天忙,在我们这里出殡那天几乎附近的邻居每家都会有一个或者两个人来公事上帮忙,人越多说明主家平时为人处世做的好大家都愿意给他帮忙。其实根本用不了多少人的,还有一种情况是明知道去了也帮不上啥忙可还得去,不然别人去了我不去那家主人该生气了。再就是如果别人有事我不去、那我家有事别人也不会来帮忙的对吧!我们村曾经有户人家处理的邻里关系不好,结果他们家有事竟然没人帮忙,最后还是花钱雇人来的,这就成了别人口中的笑柄!


爱做饭的小爱


农村红白喜事氛围浓厚,热闹。红事不请不到,白事不请自来,这里指的是邻里相亲同村里熟悉的关系。喜事比如谁家年轻人订婚结婚,需要随份子钱的,这如同城里人下请贴给你,去参加婚礼,你得给红包随份子。其实农村人倒不是太在意份子钱红包之类的,主要是人结婚没请你,说明你们的关系没好到那种程度。如果不是亲戚关系,除非是那种关系很好的朋友,喜事才会对你说几月几号在哪举行婚礼,等于给你下了请贴。主人家不请你,也可能是觉得请你吧,你得给红包,关系没到那程度,所以大家都心知肚明,当然了这种关系也只是同村或是普通朋友。还有一种情况,A家喜事你没请B,B家喜欢当然也就不请A了。

农村白事,也是谁家有人去世,一般情况只要不是出远门的,邻里相亲包括同村的都会自觉的去逝者家悼念一下。对逝者的尊重,同龄人也许是从小一起长大的,年轻人也许是逝者看着长大的。所以只要在家的都会去看望最后一回。另外还有一个原因,逝者的家人心情悲痛,一般都顾不上待人接物,都是同村干部或是当地有威望的人在同主人家商量的情况下主持操办。我的家乡是安徽农村的,记得三年前奶奶去世,同村在家的基本都是当天去我们家拜忌一下。然后生产队长主持操办,包括给家里亲戚通知,我们那叫把信。这一点是有讲究的,以前把信都是通知的人要到主人亲戚家上门通知,现在都是打电话。主人亲戚得到通知后,会给把信的人一包香烟。这也许是我们那的特有风俗吧。记得奶奶去世,村里有安排专人接受亲朋好友送来的香纸香烟鞭炮等。安排两三人专门上街买菜,村里妇女都会主动到后厨帮忙做饭搞伙食,一般后厨也会安排几个负责人,各司其职。包括烧开水泡茶的,散香烟的。这些事都有专人操办。逝者的家人全程不用去管。也许这些就是农村人的特征吧


激动范


你好,

农村的红白喜事,可以说是每个农民一生中的大事。因此,也特别受到农民的重视。自古以来,农村人办事情就有“红事不请不到,白事不请自来”之说。虽然没有什么书面上的约定,却早己成为农民朋友之间为人处事的不成文的规矩。那具体是什么意思呢?为什么有这种说法呢?

大家都知道现在办喜酒的话,都喜欢多叫点人来参加,只不过很多时候由于对方没时间或者就是觉得跟你关系不太好,就算是请了都不会来的。当然更多请了就会来,只不过不会出现什么不请自来的情况。这也造成喜酒来的人都会比预计中的要少一些的。

因为在农村海又叫死者为大,死者为敬。这个时候乡里乡亲或者同一个村的,只要知道哪家有这个白喜事或者是亲戚关系度比较高的哈,这种亲戚朋友他会主动过来了,这叫不请自到为什么?是讲究的是对这个死者的尊重。大家也知道人走了,家里面缺人手,要去帮忙要出兵是吧?要放烟花要守夜,要搞吃的要招待客户,他中间这个事情还不少,家庭的人又处于一种悲痛之中,那所以说这个时候大家都是不请自来红事白事涉及到的讲究也是非常多的,所谓“远亲不如近邻”也正是如此,但是我们既然明白“红事不请不到,白事不请自来”的意思,我们也要认清该帮不该帮的忙,需要我们帮助的我们定要积极参与,而不需要我们也不要前去,以免造成尴尬局面。不知大家对“红事不请不到,白事不请自来”持什么样的看法和态度!

因此说,这句老话其实只是说出了农村红白之事上的各自特点不同,一般对于后来人如果不懂得婚丧嫁娶之事上的一些规矩时,这句话就可以很好的诠释人们在红白事上应该要注意哪些讲究,以免参与不当而当众出丑、丢面子就不好了!以上仅为个人见解,对此大家又是如何看待的,欢迎留言互动!



静1442675


这个题目本来出的就是有问题的。俗话说:出门三五里,各处一乡风。这种说话是不能代表所有的,下面我就说说我们这里的礼节习惯。

所谓红白事,“红”就代表喜事,而“白”自然就代表忧事了。虽然也大体尊徇“不接就不送礼或不送礼就不接”的原则,但这里有非常大的不同。

先说儿子结婚,主亲也就是父母的兄弟姐妹和老一辈留下来还有礼尚往来的老亲,是必须要事先登门接请才会送礼,如果其中有一家不请,那就意味着这家亲戚从此就断了。这一类还包括考学以及生小孩都是如此。

可嫁姑娘却不同,名义上遵询“不送不接”的原则的,可又怎么才能让亲戚知道出嫁的曰子呢?这样就出了一个“送日子”的玩意,就是女方计算出自家有多少家亲戚,再让男方预备好多少份小礼物,再由女方送到各亲戚,告知女儿什么时候要出嫁了,记住此时绝对不能说是接亲戚,要一直等亲戚送来礼了才能再去正式接的。

白事对于亲戚却是严格遵徇“先接后送”原则。孝子不能去,就派村里人各家“把信”。

最后,至于所有的朋友以及左邻右舍,不管“红”事还是“白”事,都一律是“先送后接”,他们就只能靠各种相互传递得到消息了。

在这里,我不想解释我们这里为什么要是这样礼节的理由,其实“存在就是理由”,各处一乡风罢了。


望月H


关于红事白事在农村也是比较多见的,虽说有些传统的老观念在渐渐流逝,但是在农村有些地方依旧保持着一尘不变的形式,甚至这种传统的观念一直延续至今,就好比农村为啥有着“红事不请不到,白事不请自来”这样的说法,这其中究竟又有啥讲究呢?

红事不请不到

所谓红事就是喜事,从字面上也是很好理解,村上遇到喜事没有接到主家的邀请就别去帮忙,因为遇到喜事可以提前安排,应该邀请谁来安排,主家也是早做了安排,若是不请自来不仅会帮不上忙,而且还会让人觉得你是去蹭饭的尴尬局面,所以遇到喜事没有接受要邀请还是不去为妙。

白事不请自来

遇到白事那就不一样了,即便是没有接受到主家的邀请,身为同村人也要前去帮忙,办白事需要的人手也是比较多的,因为有些人也是比较忌讳这事,所以只能靠同村或同族的人来帮忙,这样一来不仅增加邻里之间的感情,而且以后自家遇到麻烦也会受到别人的帮助。

红事白事其实还是有一定讲究的,多少年来农村的红事白事都是这样办的,所以说邻里之间互相帮助固然是好的,但是也要看清是什么样的忙,该帮的绝不说二话,不该帮忙的也不必前去,以免适得其反,造成与邻居之间不和谐的局面。朋友们你们那有这样的说法吗?欢迎评论补充,谢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