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红大紫的冷雨夜,到鲜有人知的缓慢,9年里Beyond经历了什么

众所周知,Beyond的情歌相对较少,不是写不出,而是他们不想沉溺于此。事实上,他们不仅能写情歌,还能做到不写则已,一写惊人。就Beyond仅有的情歌来说,传唱度高,影响力大,尤其黄家驹创作的情歌,几十年来长盛不衰,因此更显珍贵。今天来说说冷雨夜,一首你听过唱过的经典情歌。

严格说来,Beyond乐队第一首走红的歌,正是冷雨夜。

与大地、喜欢你、冲开一切等作品相比,冷雨夜早生了半年。《现代舞台》专辑于1988年3月发行,《秘密警察》专辑则是9月。

在《现代舞台》之前,Beyond已推出过好几张专辑,《再见理想》、《永远等待》和《亚拉伯跳舞女郎》,尽管作品特色鲜明,也得到了乐迷高度认可,但家驹发现,这些歌的命运都一样,叫好不叫座。

从大红大紫的冷雨夜,到鲜有人知的缓慢,9年里Beyond经历了什么

照这样下去,不仅乐队难以打开局面,估计还得面临解约的风险。

无奈之下,家驹开始思考对策,尝试创作人们易于接受的旋律。

很快,人们便在《现代舞台》里听到了冷雨夜。

冷雨夜,侥幸“活”下来的经典

据说,如果不是黄家强坚持,家驹早就把冷雨夜的曲子扔了。如果家驹真的扔了,歌迷们也就无缘听到它了。

当时为了适度迎合大众,无奈之下,家驹写了一批很上口的情歌。他一边写,一边跟自己较劲,写出来以后又嫌太俗气,就随手丢进垃圾桶。

黄家强觉得有点可惜,于是就捡回来翻看。他惊喜地发现,被家驹嫌弃的这些曲子,旋律非常出色耐听,其中就有冷雨夜。

从大红大紫的冷雨夜,到鲜有人知的缓慢,9年里Beyond经历了什么

由于很喜欢这首冷雨夜,黄家强就央求家驹留下它,并拍着胸脯说,他一定会用心填词。

家驹依然不以为意,还很坚决地说:“我不会唱它,如果要唱,就由你来唱!”

为了令家驹改变心意,并让歌曲顺利发行,黄家强绞尽脑汁,结合自己分手的经历,这才写出了冷雨夜的词。

在雨中漫步 蓝色街灯渐露

相对望 无声紧拥抱着

为了找往日 寻温馨的往日

消失了

任雨洒我面 难分水点泪痕

心更乱 愁丝绕千百段

骤变的态度 无心伤她说话

收不了

冷雨夜我在你身边 盼望你会知

可知道我的心 比当初已改变

只牵强地相处

冷雨夜我不想归家 怕望你背影

只苦笑望雨点 须知要说清楚

可惜我没胆试

在雨中漫步 尝水中的味道

仿似是 情此刻的尽时

未了解结合 留低思忆片段

不经意

冷雨夜我在你身边 盼望你会知

可知道我的心 比当初已改变

只牵强地相处

冷雨夜我不想归家 怕望你背影

只苦笑望雨点 须知要说清楚

可惜我没胆试

在填词方面,黄家强的能力一向突出。这首冷雨夜写得十分出彩,景色描写细腻,心情表露到位,情境合一。

一对曾经相恋的男女,因为某些变数,忍痛选择分开。骤变的态度,我的心比当初已改变,牵强地相处……

至于出现变数的原因,可能是爱情艺术难两全,也可能是随着相处感觉不再。

当家驹看到歌词后,觉得感情真挚很打动人,终于点头认可。

《现代舞台》发行后,冷雨夜果然大受欢迎。旋律朗朗上口,歌词浅显易懂,唱起来毫无难度,所以很快就传遍了街头巷尾。

家驹一定想不到,这首他觉得有点俗的歌,直到今天依然是很多人的心头好。

在家驹看来,编曲精致、内涵丰富才是好音乐,刻意讨好市场的手法不可取。其实不止家驹,很多艺术家都有类似的创作洁癖。

从大红大紫的冷雨夜,到鲜有人知的缓慢,9年里Beyond经历了什么

抛开音乐的风格之争,不管是流行还是摇滚,只要足够真诚,不烂俗不恶俗,耐听度高,这就已经是难得的好歌了。

听不少歌迷都说,只要去了KTV,冷雨夜是必点的曲目,独唱合唱均可,百唱不厌。

一首32年前的老情歌,一首兄弟联袂的经典,能流行到今天,本身就是奇迹了。

为什么冷雨夜如此有魅力?

在冷雨夜之前,此类情歌,Beyond从未尝试过。

这是不折不扣的小情歌,你去听无声的告别或沙丘魔女,画风明显不同,更深邃更沉重。

黄家强首次开嗓,冷雨夜是他中意的情歌题材,他的声线也适合这样的温婉风。

当爱情与理想发生冲突时,在短暂的悲伤后,只能果断放手并尽快自愈,否则,现实的残酷会压垮人的承受极限。冷雨夜和喜欢你,异曲同工。

家驹的旋律平易近人,让人听起来丝般顺滑,自然流淌层层推进。

不用多,只需听上两遍,就有想跟着唱的冲动。

歌曲从淅淅沥沥的雨声开始,全程都没有太大起伏,舒缓中透出矛盾,伤感里掺着无奈。

落寞哀怨的情愫,极具感染力,让听者自然而然去感受歌者的内心。

冰凉的雨水洒在身上,冷得透骨。幸好,落在脸上的雨水冲走了泪水,总算在伤感中残留了一丝坚强。

歌词具有超强的影像效果,画面感一流。

街灯渐亮,雨中漫步,默默对望,无声相拥,温馨已逝,只剩冰冷,泪水雨水,讪讪苦笑,爱情终结,不想归家……简直就是一段浪漫MV。

从大红大紫的冷雨夜,到鲜有人知的缓慢,9年里Beyond经历了什么

说到冷雨夜的点睛之笔,我认为有两个。一是中间的大段贝斯solo,二是刘志远的纯音乐尾奏。

这首歌的编曲,有意突出贝斯部分,其他乐器的作用多为铺垫和烘托,而贝斯才是表达的主角。

贝斯的solo部分,似神来之笔,最为歌迷们津津乐道。对悲情的渲染恰到好处,就像在自言自语中自我告慰。哪怕只循环这段solo,也照样优美动听。

从大红大紫的冷雨夜,到鲜有人知的缓慢,9年里Beyond经历了什么

冷雨夜有长短两版,长版多出了40秒的尾奏,由刘志远所作。在《现代舞台》专辑里,雨夜之后是单独的曲目。

尽管很短,但这是一首非常优秀的纯音乐,在意境和画面的营造上功力了得,将孤独冷清渲染到了最佳火候,祭奠着迫于无奈放手的爱情。

画面深处,有徘徊失落的脚步声,有不知所云的独白,有隐约想通的释然。

冷雨夜的国语版,名叫缓慢,被收录在1997年的专辑《惊喜》。

相比于粤语版的大红大紫,国语版就鲜有人知了,就算提起来,大家的讨论度也不高。

为什么缓慢不如冷雨夜的流传度广呢?

听惯了粤语后,对Beyond的国语发音需要适应,或多或少会有点不习惯。

另外,虽是同样侧重流行风,但粤语版和国语版的编曲细节有很大不同。

冷雨夜的编曲效果,走的是真实接地气的风格,如雨声、婉转的键盘和轻缓的吉他,贝斯solo也追求旋律抓耳。

而缓慢的编曲,营造的是迷幻、空灵和飘浮感的效果,如吉他音色、键盘音氛围等。贝斯solo异常低沉,重音效,轻旋律。

2003年,BEYOND超越BEYOND演唱会,这一版的冷雨夜,编曲与缓慢很接近了。但对多数歌迷而言,生命接触演唱会的冷雨夜,永远最迷人。

简而言之,冷雨夜清新浪漫,缓慢虚弱绝望。前者更易流行。

掐指一算,从1988的冷雨夜,到1997的缓慢,9年眨眼即过。

岁月如流,令人唏嘘。

九年弹指一挥间,比当初已然改变

9年时间,不算长,可也不算短,足够发生许多巨变了。

没人能保证不变,有些变化是自然,但有些变化却是被迫。有人能接受改变,并沿着改变向前。有人无法接受改变,从此将自己留给过去。

从大红大紫的冷雨夜,到鲜有人知的缓慢,9年里Beyond经历了什么

阵容之变。

1993年,Beyond痛失家驹,队长走了,灵魂没了。队员阵容,由四成三。

那副高亢的嗓音消失了,和家驹一样的替代者?根本就不可能找到。与此同时,话痨式的循循善诱,犀利果断的观察批判,也不会再出现。

舞台上只剩三人,台上的人不习惯,台下的人不适应。

曲风之变。

三子整队后,继续上路,带着复仇的味道,决然回归自我。不再顾忌是否畅销,不再考虑受众数量,只专心做自己。

四人时期的流行金属风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迷幻和电子。过去每逢想发表一首重型作品,都要左右为难好久,现在再也不用多想了。没有最重,只有更重。

心态之变。

家驹在的时候,他包揽了一切,主导了一切,其他三人,只需跟随,省心省力。

如今家驹走了,面对所有事,三子必须亲力亲为。并不是人人都有领导能力,他们恐惧过。并不是所有歌迷都能接受新作,他们担忧过。并不是每一支乐队都叫Beyond,他们团结过。

无论如何,他们都没有倒下,反而硬挺着站了很久。

歌迷之变。

歌迷的分化随之出现,并迅速演变为互相攻击,人们分成了几派,在网上对骂个不停。家驹时代不曾有过的乱象,如今一股脑暴露了出来。

有人只喜欢家驹,有人只喜欢三子,有人热衷是非,有人醉心音乐……人们选了一个自己喜欢的方向,欢喜地去了。

从大红大紫的冷雨夜,到鲜有人知的缓慢,9年里Beyond经历了什么

走到1997的时间点,人们再谈论起Beyond时,表情、语气和内容,与9年前完全不一样了。

变化确实不少,但这些变化又统统无可避免,恐怕这是最无奈的事了。你只能默默地看着,任其发展,什么也做不了。

纵有千变万变,任凭风猛浪急,但有一点不容否认,那就是,在非议和杂音中,Beyond始终在一路完成超越,从未放弃或停歇。

这,正是黄家驹先生希望的样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