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疆路•援疆情」留取丹心映天山——辽宁援疆干部人才倾心援助八师石河子市的故事(一)


「援疆路•援疆情」留取丹心映天山——辽宁援疆干部人才倾心援助八师石河子市的故事(一)


留取丹心映天山

——辽宁援疆干部人才倾心援助八师石河子市的故事


「援疆路•援疆情」留取丹心映天山——辽宁援疆干部人才倾心援助八师石河子市的故事(一)

辽宁省第五批援助八师石河子市干部人才3年援疆期满,将于近期返乡。
  在2019年12月31日召开的八师石河子市辽宁省第五批援疆干部人才表彰大会上,师市党委书记、八师政委董沂峰对这批援疆干部人才所取得的成绩和作出的贡献给予了高度评价。董沂峰说,援疆干部人才的无私援助和深情厚谊,石河子人民将感恩于心、永远铭记!

「援疆路•援疆情」留取丹心映天山——辽宁援疆干部人才倾心援助八师石河子市的故事(一)


立足眼前谋长远


近些年,石河子的天空不如以前蓝了,尤其是冬天,雾霾比较重。冬天里经常灰蒙蒙的,几天见不着太阳,有时还夹着些刺鼻的味儿。戈壁明珠因此有些失色。

  石河子市的环境污染问题,引起了辽宁援疆干部们的关注。
  

「援疆路•援疆情」留取丹心映天山——辽宁援疆干部人才倾心援助八师石河子市的故事(一)


辽宁援疆八师石河子市分指挥部指挥长、师市党委常委、副师长林艾民和他的“援友们”以行动展示了援疆干部的境界和格局。
  根据中央第二次新疆工作会议精神,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把产业援疆作为重中之重,把招商引资作为主攻方向。对应中央要求,对接石河子市实际,林艾民提出了“五个一”,即,打造一个园区、确立一个产业、探索一种模式、形成一个亮点、树立一个形象的工作思路和目标,把园区建设和产业定位聚焦节能环保产业,建设节能环保产业园,直接与“蓝天保卫战”对号衔接。
  援疆干部、石河子高新技术产业园管委会副主任王雁盛说:“石河子经济面临转型和产业升级,最需要新技术、新材料、新业态。林指挥长敏锐地发现了存在的问题,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开出了建设节能环保产业的方子。”
  历经3年的努力,目前由“辽疆新经济创业园、辽疆工业研究院、辽疆节能环保新材料应用项目中心、节能环保产业园标准化厂房”四大载体组成的节能环保产业园已经建成并投入运行。
  2019年11月15日,就在本批援疆即将结束的前一个月,在林艾民亲自组织下,援疆工作队举办了辽疆节能环保新材料科技应用中心正式运营暨招商引资洽谈会,吸引了1300家节能环保新材料企业及项目入驻,其中,线上展示平台(数据库)引进了1100个项目,线下展览展示项目达200个,涵盖大气治理、水污染防治、土壤修复、固体废物处理、资源综合应用、高效节能、新材料、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等八个领域。


  师市党委书记、政委董沂峰在致辞中说:“此次洽谈会是这批援疆干部在收官之年为八师石河子市献上的一份厚礼。3年来,这批援疆干部聚焦节能环保新材料领域,持续发力,久久为功,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师市正在举全市之力,开展蓝天保卫战,辽疆节能环保新材料科技应用中心的建成投入使用,可以为师市乃至全疆提供全产业链、全要素、全方位的一站式环保医院服务,对推进石河子产业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石河子高新区管委会主任孔石泉说:“辽疆节能环保产业园是援疆八师分指重点打造的项目,凝聚了指挥长林艾民同志太多的心血和智慧。”
  王雁盛说:“我们的招商引资工作和园区建设工作,主要是在林艾民同志的指挥下推进的。他亲自担任节能环保产业园领导小组组长。这期间,他提出了很多切实管用的思路,作出了许多影响巨大的重要决策,有很多工作方法创新,譬如节能环保产业园的建设主要走了一条‘援疆、园区、招商’三位一体发展的新路子,创建了1+1+1>3工作机制,形成了援疆工作队+园区服务中心+市场化公司的运营模式,引进浙江颐高集团、深圳赛瑞集团、上海民创公司等专业化运营公司,对产业园实行公司化运作、封闭运行、扁平管理等。林指挥长有思想、有情怀、有办法、有干劲,总会想出一些管用的点子,总有使不完的精力。”

  在环保产业和环保事业上聚焦,是本批援疆工作的一大特色。这一点除了环保产业园,在环保公交车采购、将军山荒山绿化等项目中同样得到充分体现。
  林艾民说:“援疆工作,就是要多做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我们要有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为民情怀,还要有舍我其谁的使命担当。开好头,布好局,一批一批接着干,为受援地留下一些实实在在、经得起时间和历史检验、让老百姓长期受益的援疆项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