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主要是依靠什么来拉动国民经济的增长?

俞羽视觉


印度经济从2014年到2018年是最为风火的时期,年增长率均保持在7%以上,从而成为世界经济增速最快的国家之一。印度前几年发展势头这么好,是有多种利好因素的。



首先,印度是一个人口大国。并且,印度人均年龄只有26岁,是一个非常“年轻”的国家,这不仅为印度国内经济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资源,而且还可以对外输出劳务,赚取更多的外汇,进一步为国内经济提供动力。


印度虽然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国,但因为拥有1.6亿公顷的可耕用地,占世界10%,而且一般每年都会收获两季以上,所以,农业在印度经济中的地位很重要,在保证印度人吃上饭的情况下,对印度经济的贡献很大。有报道说,莫迪政府把牛粪也计入经济发展数据中,这也说明农业对拉动印度经济增长确实作用不小。

除了农业,印度制造业和服务业在经济中的占比为30%和53%,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力军。制造业有劳动力充沛的优势,而服务业这几年的增加值一直占总增加值的60%以上,是拉动印度经济增长最主要的产业和最重要的动力。

既然印度有这些优势,为什么自进入2019年以来,印度经济却一路下行,到了第三季度,经济增长率仅为4.5%呢?这主要是印度产业结构不合理、基础设施落后、劳动力素质低下、制造业处于低端且质量不高等种种不利因素造成的。比如,印度农业在三产业中的比重太高,但农业发展水平低下,大部分地区仍以人力畜力为主的传统农业,不仅占用了大批的劳动力资源,而且不会产生明显的增加值。而制造业由于水平较低,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吸引不到外来投资,发展非常缓慢,怎么会创造出更多的增加值呢?由于受到第一、二产业的消极影响,第三产业的发展当然也不会好到哪里去。



莫迪上台后,确实发现了阻碍印度经济发展的症结,所以,他积极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振兴制造业。不过,基础设施建设由于受到制度和资金的制约,开展的并不顺利,比如建设用地很难征用和资金短缺不到位等。而制造业由于缺乏技术优势,并且市场已被东亚、东南亚国家拥有,印度很难再有大的作为。因此,莫迪的三板斧过后,很多不利因素都显现出来,经济下行在所难免。


当然,印度经济也并非一无是处。比如印度的软件业、药品、金融、电信等发展势头良好,仍然为经济发展注入动力。所以,印度经济下行虽然明显,但还是向前发展的,不过是发展明显放缓罢了。


高山流水116820061


印度是靠什么用来拉动经济增长的,曾经有一个英国人拍了一部纪录片,来探索印度增长的奇迹,结果发现无所不能的印度人,抓住了每一个机会,正是靠着印度底层人的这种不管黑猫白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的精神,最终才促进了印度增长。比如说在沙滩上种豆芽,在下水道里掏金子,在在大街上卖乔布斯的书。以及各种各样的奇葩的发展方式,实际上这部纪录片展现了真实的印度人民的生活。

当然在印度官方学者眼里真实的印度完全不是这个样子,真实的印度是高大上的,而且是宝莱坞电影里的形象,印度都是高科技国家,在印度有着和硅谷一样的电子科技。当然这都是印度自吹自擂的,如果印度登月成功了那么印度将一往无前,印度的唯心主义将会进入一个新的高潮。现在东南亚地区都在承接产业转移,越南的经济发展到了7%,但是印度的发展到了4.5%。越南国家主席在总结的时候,若有若无的讽刺了一下印度,他认为以后越南的经济发展也要非常小心,避免进入主观主义。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印度人的根本问题在于这是个古老的民族,而且还真的太古老了,不过现在社会他们的神仙不显灵就是了。

在2018年的时候,印度的GDP是2.7万亿美元,印度是一个高度依赖服务业,同时也是高度依赖出口的一个国家,也就是说印度的服务业增长能够达到8%左右,但是制造业甚至出现了负增长,农业增长也非常低。另外印度的房地产业增长比较快,这源于印度想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原因,不过最近出了一个文件,不允许空手套白狼似的造房子,也就是说让印度人民出钱,开发商一分不出,结果导致印度大量的房产变成了烂尾楼。

实际情况是印度的服务业是发展最快的,以及印度的医药产业以及石油加工业发展的也不错,同时印度号称自己是最大的民主国家,很大程度上依靠的是外部投资,另外近几年印度引进美国的高科技,在新兴产业上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是印度的制造业却常年发展不起来,现在正是出现了负增长的情况,在世界经济不稳定的情况下,经济GDP增长就会出现断崖式下跌。


江淮圣手


印度是一个经济比较落后的国家,2018年印度GDP达到2.726万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七,虽然GDP比较高,但印度的人口却高达13.5亿,因此人均GDP只有2000美元左右,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5。一般来说,这样的的发展中国家,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当中的占比应该是最高的,但印度却是一个例外。



目前构成印度GDP的三大产业当中的比例大概是17:30:53,第三产业占据着印度国民经济的半壁江山,一般只有发展到一定程度,向发达国家迈进的时候,第三产业才会超过第二产业,而印度就是比较奇特。所谓的第三产业主要以服务业为主,包括科教文卫、金融、保险、旅游、房地产等。而第二产业以工业为主,印度工业化水平比较低,制造业占GDP的比重只有16%左右,虽然莫迪上任后推行“印度制造”计划,拟让印度制造业比重提升至25%,但效果甚微。而第一产业主要以农业为主,印度农业占比不低,我们国家的第一产业占比只有7%左右,可以说印度目前仍处于初步工业化阶段,而我们已经到了工业化的末段。

投资、消费和出口被称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印度制造业不发达,对经济拉动作用有限,因此印度经济主要依靠投资和消费来拉动。莫迪上任以来,印度越发受到国际资本的青睐,外资增长迅速,但今年以来,印度经济放缓,面临内需不稳,外资撤离、出口受阻、失业率上升等,前三季度印度经济仅增长5.1%,与往年7%以上的高速增长相去甚远。不知道印度这次有什么招数来提振经济?


锦绣中源


相信最近有一则印度消息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印度将投入近1.4万亿美元来进行基础设施投资。


早在12月1日,印度财务部长在孟买的一场商业峰会上表示,印度将推出一份兴建基础设施五年规划,印度将会在5年内对印度基建领域投入超过100万亿卢比(约合1.39万亿美元),以改善印度的基础设施环境。

印度推出这一举措,背景是,印度第三季度经济增速再次创了新低,从第二季度的5%降到了4.5%,而这也是印度经济增长连续第7季度下降,从最高值的9.4%拦腰砍了一半还多。


而印度是个典型的农业大而不强、工业不完善、服务业颇为发达的行业,莫迪上任后开始致力于发展印度工业的完善化,于是降税、扩大印度工业扶植就成了印度最常进行的举措。

印度靠什么举措来拉动经济,显然已经呼之欲出了。

但显然,工业的滞后影响着印度人口红利的释放;工业的不完善更严重影响着印度农业的发展。

仅从一个现代化农业体系必不可少,同时也非常关键的农业产品——化肥来说,生产化肥涉及到的工业就涉及多个领域和高阶梯门槛,既大型合成氨设备,只有能够造成年产几十万吨大型合成氨设备,化肥才能大量普及量产。

而大型合成氨设备逆向前推,该设备需要合金钢无缝管,该合金钢无缝管实际上就是制造潜艇的耐压壳技术,而不是普通的建材级别材料。

而能够制造承受高屈服度和高韧性、高抗爆性、抗周期疲劳强度和抗腐蚀性的金钢无缝管(耐压壳),则需要一流的焊接能力,这就需要一整套的冶金技术和大型电弧炉、高压水压机、大型卷板机等一系列设备;也就是说,仅仅制造化肥这一项农业辅助产品,实际上就需要数十个工业细分领域取得突破;而实际上,一旦能够大规模生产化肥,那么制造潜艇最核心的几项技术也就掌握了。

2014年时,印度北方邻居化肥产量6772万吨,而印度则有1643万吨,这其中还有1000万吨是进口的,自产的只有600多万吨,只有北方邻国的十分之一。

从印度的化肥行业,实际上就能窥知印度当前自己制造的这两艘潜艇实际上可不可靠,而印度最近宣布还将自建24艘潜艇!

而基础设施的不完善,又影响着印度工业的发展,我们一个工程行业必备的工具,5米长的一个钢卷尺成本能控制在0.75元,这得利于基础设施的齐全和完善,反哺于工业领域协调分工成本的大规模降低。

总之,整个印度还是要有很长的路要走的。


中评中语


印度主要靠什么拉动国民经济增长,我们可以用排除法解答。经济学上把投资、消费和出口比喻成拉动GDP增长的“三驾马车”,那印度占了几驾?消费?这个对穷国家不适用! 出口?印度的对外贸易从来没有过顺差。那就剩下投资了,而且还是基础建设投资,而不是国外资本进来投资商业和工业。

对,印度在莫迪上台后的经济快速发展原因只有一个,他大力搞印度基础建设投资,这对穷国的经济刺激能力最强。印度人多,所以人工便宜; 印度很穷,所以有很大的上升空间,比如原本县城都没有水泥路,那么随便一投资道路建设印度的经济增长率就会很好看数,而且还很轻松,修路谁不会啊?可是时间到了2020年,印度人多依然很便宜,可是经济持续发展了几年之后已经没什么发展空间了,因为印度的消费和出口始终不见好,经济怎么可能保持高速发展?试想一个公司年年做亏本买卖,就算是国企也得倒闭吧。

从印度的进出口现状就知道印度经济走到瓶颈了。

印度虽然是全球人口第二多的国家,却却只是第18大出口经济体,2017年出口2920亿美元,进口4170亿美元,导致贸易逆差1250亿美元。

印度出口

印度主要出口成品油,价值539亿美元。印度原油产量低,炼油能力强,向沙特阿拉伯、阿联酋等产油国和欧洲国家出口成品油。包装药品出口总值达121亿美元,珠宝占出口总值的118亿美元。印度拥有世界上最大的钻石和其他宝石切割和抛光工业。这个行业是高度出口导向的,它的基础是丰富的专业劳动力。印度拥有庞大的农业经济,出口大米价值77.5亿美元。近年来,印度制造业一直呈上升趋势,汽车占该国出口总额的58.2亿美元。还有你想象不到的是,排名印度出口排名前十位之一是冷冻牛肉,要知道牛在印度被视为神物啊。

印度的主要出口目的地包括亚洲、欧洲、北美和中东。美国是印度最大的出口市场,出口价值359亿美元的商品。运往美国的主要货物是钻石、药物、大米和其他农产品,以及石油。阿联酋是第二大出口目的地,价值296亿美元,主要产品有珠宝、精炼石油、煤炭产品和大米。

印度进口

印度没有大型油田,依靠进口原油来补充炼油厂。因此,原油是进口的主要商品,价值1220亿美元,进口自一些世界石油巨头。黄金和钻石分别进口了310亿美元和175亿美元,以推动该国的宝石和珠宝行业。全球超过90%的钻石是在印度切割和分级的,因为印度的劳动力和专业技术成本较低。印度进口的石油气和煤球分别价值177亿美元和154亿美元。中国通过双边贸易框架从亚洲进口价值139亿美元的商品。印度最大的进口国家是中国,金额达到525亿美元,在中国买的主要产品有电气和机械、核反应堆、有机化学品、石油和矿物燃料。从沙特阿拉伯和阿联酋分别进口300亿美元和244亿美元,主要产品是原油。从瑞士进口价值213亿美元的商品,包括黄金和宝石、核反应堆、锅炉、医药产品、机械、光学摄影机械和电机。从美国进口宝石、机械、电机和飞机等产品,价值182亿美元。


从上面的数据可以看出来,印度的出口几乎是没有技术含量的东西,所有这些机械、电机和锅炉电气这些东西全靠进口。基础建设投资的作用总有限度,当它效果减弱的时候,印度的进出口就能立刻把印度拉下神坛。用邓小平爷爷的话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高科技产品才是一个国家持续发展源动力。如果印度做不到产业升级和技术升级,那么印度永远也达到中国目前的高度。


穿美国望世界


印度总理莫迪从2014年上台以来,大力推进改革开放,狠抓国内经济建设,使印度的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2014——2018年的5年间,印度GDP增速达到了7.3%,从而成为世界经济增速最快的国家之一。印度经济发展这么快主要依靠以下举措:

一是莫迪推进改革促进了经济发展,莫迪就任印度总理后,在经济发展、社会治理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改革举措,重点在控制通胀的前提下,通过大规模公共和私人投资拉动经济,依靠推进城镇化和基础设施建设创造就业机会及推进国家现代化。几年来相关改革措施已经取得了明显成效:印度央行进行了重大改革,将管理通胀作为货币政策调控的优先目标,印度政府提高了外资在关键行业的持股上限,如国防部门外资股上限提高至49%,铁路部门外资持股最高可达100%;征地法规有所松动,政府审批流程有所精简。此外莫迪政府在打击腐败、整肃纪律、加强与公众交流和沟通、提高政府办事效率和治理能力等方面的改革也取得了明显效果。总体看,莫迪政府推行的改革政策获得了国内民众大力支持,增强了国内外消费者和投资者对经济走势的预期,外商的直接投资逐年增长。

二是莫迪的经济学发挥了重要作用。莫迪2014年就任印度总理,到2018年国民经济总量达到了2.73万亿美元,增长了7.4%。之所以经济能够快速增长,“莫迪经济学”功不可没。莫迪经济学的核心就是投资基础建设,推动制造业发展与减税。在莫迪第一个任期的5年内,在印度修建了30000公里的铁路。在制造业上投入很大,工业经济2014——2018年分别增长了8.6%、10.2%、8.9%、9.1%和6.9%。

三是加大消费支出拉动经济增长。印度人口已达13亿多,是世界第二大人口国。庞大的人口红利给经济消费提供了巨大动力,所以这几年印度的消费市场发展很旺,出现了产销两旺的可喜局面。另外政府消费也在不断增长,特别是基础设施建设,如铁路公路建设、房地产业以及公共设施建设、还有重工业、轻工业、第三产业发展政府都加大了经费投入,从而带动了印度工业发展。从对GDP贡献看,这几年政府消费支出和资本形成拉动GDP增长平均每年可达2.5及以上百分点。

四是扩大对外贸易。印度经济中的三产比重为17:30:53,与发达国家相比农业占比奇高,工业很低,服务业很发达。这几年印度软件服务与外包、金融业、电信等发展较快,市场很大,所以印度大力加强了对外贸易,与美国、欧盟及亚洲大国的贸易额逐年增加,特别是这几年印度的石油进口恰逢国际油价下跌,印度政府借机彻底开放油料价格管控,使国家的财政补贴压力不断减轻,从而为政府扩大公共投资带来空间。从国际比较看,印度是油价下跌的最大赢家之一。

但是,印度2019年的经济发展却出现了断崖式下滑,在此之前,印度经济增速尽管较快,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一是投资率偏低,国家投资少,企业又没有钱投资,

而投资不振直接削弱了经济增长。二是制造业增长乏力,印度本身存在基础设施匮乏、营销环境差、政府治理效率低等问题,加上投入少,这就制约了制造业发展,进而影响工业化进程,由此还导致了失业率增高,目前已达30%。三是权力分散,印度党派众多,政野纷乱,地方之间、地方与中央政府之间利益冲突持续不断,无端消耗了大量资源,导致政策执行力严重损失。从这方面看,所谓西方民主制度根本没有什么优越性,吹捧的天花乱坠全是骗人的。四是社会矛盾突出,如种性问题、宗教矛盾、印巴冲突等等都成为制约印度经济发展的因素。所以这些问题带来的后果直接在2019年显现出来,3季度以来印度GDP增速仅为4.5%,是2014年以来最低的,而越南则一直保持偶在7%以上,从发展增速看已经被越南甩开。

导致印度2019年经济发展增速严重下滑,最主要的还是印度政府的决策及政策出现问题,如废钞令给经济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除此之外那就是没有处理好国内矛盾。今年12月印度所有大中城市都发生了规模宏大的暴乱,导致很多人伤亡,究其原因是议会通过的法案损害了穆斯林教民的利益,引起了2亿穆斯林民众不满,于是他们就走上街头抗议政府欺压民众,进而发生了暴乱。社会动荡不安,不仅给老百姓带来痛苦,而且还直接影响了外商投资,对国家经济发展造成的影响更大。

所以莫迪政府,不得不重新运用他的经济学,即通过基础建设拉动经济发展,据报道,莫迪政府准备在今后几年投资1.4万亿美元用于基础建设,并着手加强农业、发展工业、扩大进出口贸易、稳定服务业,这些都应该是很好的措施。不过莫迪还应该认真处理好国内矛盾,尽快平息暴乱,稳定局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如果还像现在这样今天搞暴乱,明天发生边境战争,印度的经济不用说快速发展,不向后倒退就不错了。


凤凰山观世界


印度主要依靠什么方式来拉动国民经济增长?说句实话,从印度近20年的GDP增长速度分析来看,到目前为止,印度仍然还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经济增长点,其所表现出来的就是印度国内经济增长速度,受到外部环境因素的干扰仍然十分的严重。

比如在2008年美国发生次贷危机的之后,印度经济增速立刻就从2007年的7.66%,掉到了2008年的3.09%。从这些经济波动幅度的来分析来看,印度国内经济主要表现出两个特点:

一是印度国内经济抗风险的能力还是比较差的,其经济增长仍然还处于一个自然波动的状态;二是印度经济与国际贸易之间的联系比较紧密,这表明印度目前的经济增长点,主要还是以进出口贸易为主。

也就是说,当印度外部经济环境向好的时候,印度国内经济发展就会呈现出较快的增长速度,而一旦印度外部经济出现了疲软或者严重下滑,那么印度想要依靠自身“造血”的方式来度过难关,其难度还是相当地大的。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于印度经济虽然在近些年呈现出快速的增长,但是比经济增长速度更快的,是印度国民收入的严重不均衡。

根据印度国内公开调查显示,印度国内最富的1%人口拥有的财富,占印度全国财富的一半以上,而10%最富的人口拥有的财富,占据全国总财富的76.3%,全国一半以上的穷人仅拥有全国财富的4.1%。

很显然,这种巨大的贫富差距,严重拉低了印度国内人口的经济消费能力,使得印度国内大多数人,在国内经济环境发生变化时,都会面临着破产的危机。而当一个社会连普通人的一般消费都无法保证时,那么再谈论经济增长点的话题,就看上去似乎就有点可笑的感觉。

虽然在2014年印度总理莫迪上任之后,在印度国内大力发展制造业,以及投入巨额资金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经济改革,但是在经过一个任期的发展之后,人们似乎并没有看到什么经济上的闪光点,反倒是在很多基础设施建设中出现了很多的问题。

比如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就曾经出现过这样一件事情,那就是印度贾坎德邦花费了217亿卢比和数十年建设的一处水坝,在蓄水不到24小时之后,居然发生了溃坝事件,直接淹没掉了下游的35个村庄,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和巨额财产损失。

对于这一事件,印度政府方面在调查之后给出的解释,居然是因为老鼠打洞导致了溃坝,从印度政府如此草率的调查和如此荒谬的结论中,我们可以看出印度在发展经济是出现的问题有多严重。

此外,莫迪在上任之后,为了强化中央财政对地方上的控制,与2016年突然推出了“旧钞换新钞运动”,由于该政策推行的过于突然,导致印度国内大量普通民众手中的旧钞,因为不能及时换成新钱而沦为废纸,同时这一运动也导致了短时间内,无数手工业者和企业主,因为资金流动出现停顿而破产。

这一系列的现状,直接导致了在随后的几年里,印度GDP增速迅速从2016年的8.17%,下降到2018年的6.81%,到2019年三季度的时候,这一数据再次下降50%以上,变成了4.5%左右,这一数据就足以说明,莫迪的换钞政策出现了严重的问题,同时也造成了极为严重的后果。

因此,从莫迪上任的这几年时间里,印度政府根本就没有找到足以支撑发展的经济增长点,这导致印度经济在最近几年里,一直都在放任自流的状态下发展,这就是印度经济增速在2019年三季度之后,出现了腰斩的根本原因。


落下m


2018年印度人口13.53亿,实现GDP2.726万亿美元。以下图表1是2019年1-3季度各国经济增长率和完成GDP数字。

一般来看,印度经济中三次产业比重为17:30:53,与发达国家相比,农业占比畸高,工业很低,服务业很“发达”,通常认为,印度软件服务与外包、金融业、电信等发达,而制造业和基础建设一般。

说到拉动经济三驾马车,印度消费占比一直很高,投资不旺(与中国和越南比),出口一般。

印度2018年经济增长7%以上,今年滑落不少,除了人为因素,印度经济结构性问题一直没解决。外论认为,中国最初在东亚靠周边与西方产业转移获得加工制造业大投资,实现经济起步,而印度始终未得这样的“好处”。因此,它的工业链的世界经济体系中无足轻重。

还有,印度出口产品中石化、珠宝和药品占先,石油加工产品主要针对南亚邻国,珠宝首饰对经济转型没有推动意义,药品自主产权比重不高。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印度邻国比它经济水平低得多,而南亚又是世界经贸区域合作中最低水平的,原因在于印巴不合,印度太高爆。

以上种种“短板”,加上体制和国民性等原因,还是制约了它更好更快发展。





ruixuezhaofeng


不可否认的是,莫迪是一个比较懂经济的领导人,自他第一任期上任以来,成功的将印度年均GDP提升到7%以上,给印度带来了五年的经济高速增长期,还让他独创了一门所谓的“莫迪经济学”,更使得他轻松的获得连任,在他连任之后,莫迪甚至夸下海口,要在未来五年内,将印度的总GDP提升到5万亿美元水平,可没想到的是,自2019年第二季度以来,印度的经济增长率却呈现了断崖式下跌;


今年第三季度的GDP增长率,更是下跌到了4.5%。相比于2018年的7.4%,确实形成了非常鲜明的对比,这也给莫迪政府,带来了不小的执政压力,实际上,所谓的“莫迪经济学”的核心“秘诀”就是,加大基础设施投资 带动就业,提升制造业水平,给企业减税,可是,受到2019年以来,世界经济的增速放缓影响,“莫迪经济学”,似乎开始不奏效了;

据印度业内人士的总结,2019年印度经济增长率,之所以呈现出断崖式下跌,主要有两个因素起到了关键作用,第一个因素就是,印度外贸出口严重下滑,这是受世界经济大环境影响造成的,第二个因素就是,印度的内需比较薄弱,整体消费能力不足,致使很多本土企业,无法维持生产,甚至出现了大规模裁员现象,这就导致了另外一个严重的问题,失业问题,2019年印度劳动人口失业率高达30%,这将意味着,有将近2亿印度年轻人失业;



莫迪政府,为了持续拉动印度经济的增长,计划在未来五年内,持续投资100万亿卢比(约合1.39万亿美元),彻底改善 印度国内的基础设施建设,笔者认为,如果莫迪政府真的能在未来五年内,实现基础设施建设 持续投资100万亿卢比的话,确实是一个不错的,有效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办法之一,这也是“莫迪经济学”的原理之一;


这样一来,不仅带动了大量的就业问题,还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 印度的基础设施水平,将会持续的对未来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不过,就目前印度国内的局势来看,莫迪政府要想落实这一计划,也确实不大容易实现,理由很简单,没有一个稳定的国内局势,经济发展就无从谈起,更何况是这么大规模的基础设施投资计划。

关注小柳聊聊兵,更多精彩内容观看!

您的一个点赞!就是对我们最大的支持!


小柳聊聊兵


莫迪经济学的核心,就是在招商引资的情况下,大力发展制造业和投资改善基础设施。用制造业和基建把印度大量的人口红利,转变成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力,以此来保证印度经济的高速发展。
在莫迪主政古吉拉特邦的十二年期间,

把古吉拉特邦从一个贫困落后的邦,一跃成为全印度经济发展最快,外贸出口最多,基础设施发展最好,行政效率最高的邦,靠的就是所谓的莫迪经济学。由于莫迪在古吉拉特邦的成功,2014年莫迪顺利当上了印度总理。



从2014年到2018年,印度通过用GDP的新算法,她的年经济增长分别为,7.4%,8%,7.1%,6.7%和7.4%,平均年增长率为7.3%,并在2017年超过法国成为全球第六大经济体。当然在这漂亮的成绩单背后,也包含了很大的水份,把牛粪也算进GDP里面,在全世界印度应该算独一份。

在印度经济数据全线飘红的时候,印度经济的隐患在2019年就显现出来了,2019年印度经济第一季度增长为5.8%,第二季度为5%,第三季度为4.5%。出现隐患的原因很简单,因为印度经济的增长并不是靠制造业支撑的。为了挽救经济的颓势,2019年5月穆迪政府宣布总额高达100万亿卢币(约10万亿人民币)的基础建设投资计划,力图以基建来挽救印度的经济增长。


(印度贸易逆差示意图)

问题来了,莫迪力图以100万亿卢比的投资额,来拉动经济的增长,那么钱从哪里来呢?

靠出口创汇的结余来投资,印度没有那种条件,因为几十年来印度的对外贸易都是逆差。靠外部的投资明显也行不通,因为印度的工业竞争力明显不如东南亚。如果靠增发货币,那么通货膨胀的速度肯定会超过GDP的增长。

虽然莫迪上台后一只鼓吹印度的制造业将如何如何发展,但无论莫迪怎么鼓吹,印度制造业要在国际贸易中想生存,核心就是要有竞争力。事实上印度既没有像德国日本那样的高端制造获取高额利润,也没有美国那样靠服务贸易获取贸易顺差,同样印度想要在中低端制造业中谋取话语权,但她又竞争不过我国。


显然莫迪想用古吉拉特邦的模式,来复制全印度的经济发展是行不通的,因为印度其实是个内生型的经济体,对外贸易的额度在她GDP所占的比例并不高。古吉拉特邦的成功,其实质只不过是莫迪用好的政策,吸引了印度国内的投资。如果莫迪100万亿卢比的投资计划得不到外资的支持,那这个大饼到最后肯定是画不下去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