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花三月(三)遥想瘦西湖当年


烟花三月(三)遥想瘦西湖当年


走在青石铺地、绿荫满天的瘦西湖两岸,品味着“两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的古诗;想象着清代诗人汪沆身披长衫,手摇蒲扇,面对美景,脱口而出的名句:“垂杨不断接残芜,雁齿虹桥俨画图,也是宵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体验着杜牧“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的场景;感受着“扬州八怪”们游瘦西湖时品诗作画所独有的风姿,我不仅遥想起瘦西湖的当年。

遥想隋炀帝杨广,这个曾在历史上留下无数骂名的皇帝,下令开凿了大运河,疏通了南北水道,却因此落下了荒淫暴政的恶名,不仅丢了江山还留下了千古骂名,没有隋炀帝,也许就不会有瘦西湖,更不会有古扬州的繁荣和发展。遥想当年的隋炀帝少年英俊,英姿勃发,他的雄才大略在灭陈统一时已崭露,他曾任九年的扬州总管,在他做皇帝的十四年中,先后三下扬州巡游,直至兵变死在扬州,最后葬在扬州,算是和扬州和瘦西湖结下了不解之缘。也许正是由于这样的缘故,千百年来虽然日月轮回,朝代更替,功过自有定论,隋炀帝陵还是几经修缮,保存至今。

遥想康熙、乾隆皇帝六下江南,对瘦西湖更是情有独钟,当年的“御码头”前人头攒动,黄罗伞下年轻潇洒、志得意满的乾隆皇帝满面春风,对陪伴在周围的大臣和盐商们点头致意,对瘦西湖的景色赞赏有加,他六下江南,六次光顾瘦西湖,使瘦西湖身价倍增,成了名副其实的南方皇家园林,这里的一草一木,一桥一水,无不显露出皇家的尊贵。相传乾隆皇帝第六次坐船游览瘦西湖。从水上看到五亭桥一带的景色,不由遗憾地说:“只可惜少了一座白塔,不然这看起来和北海的琼岛春阴就像极了。”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财大气粗的扬州盐商当即花十万两银子跟太监买来了北海白塔的图样,连夜用白色的盐包堆成了一座白塔。

烟花三月(三)遥想瘦西湖当年


遥想当年“扬州八怪”,他们也许正在虹桥上眺望旭日,胸中构画着奇妙的竹菊图案,也许正在五亭桥下赏月,把“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装入心中,也许他们在琴室弹琴或草堂里作画,烟雨朦胧中独自品尝着秀美的湖光山色,感叹着人生的起起落落,也许正是郑板桥的一句“难得糊涂”,使他们茅塞顿开,把个瘦西湖描绘的风情万钟,也许更是黄慎的“人生只爱扬州住,夹岸垂杨春气薰,自摘园花闲打扮,池边绿映水红裙,把个瘦西湖渲染到今。

我想到了在那个烟花三月的季节,才子佳人游走于湖畔长堤,留恋于亭台楼阁,划舫于湖光潋滟,在写诗,在作画,在抚琴,在谈情,他们把满心的欢喜,寄托在一桥、一树、一阁、一舫间,他们中,是否还有撑着油纸伞,禹禹独行结着愁怨的丁香姑娘,她是否也来瘦西湖排解满心的幽怨,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


烟花三月(三)遥想瘦西湖当年


也许瘦西湖的当年还有更美丽的画卷,也许瘦西湖的当年还有更动人的往事,烟花三月里更有没完的情结,更有延续不断的故事,让今天的我们慢慢去体验,慢慢去品味吧,那无尽的烟花、无尽的绿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