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技巧,當代書者如何突破制約?

用戶69001851


但凡是談到書法突破創新的,想談,又不敢輕易談。書法創新話題很大,非我等草根之輩所能觀瞻把握,真有點擔心會遭來無數的臭雞蛋。特別是一些只喜歡臨帖摩拜古人的朋友,在他們眼中你就是在挑釁權威,就是不自量力。



實際上,創新是必須要談的,不僅要談,還應身體力行的去做。創新才有持久的生命力。書法要合法,也要合時。世界在改變,歲月在更替,事物總在不斷的運動變化之中,因此,藝術也非一成不變,也是要與時俱進的。如果我們固守古人的舊理舊制舊法舊作,那就是抱書法由藝術變成遺產,就是要徹底泯滅書法藝術。



突破制約說的就是創新,不妨簡單加以解構。突破的是方式有三種,融會,重塑,獨創;所謂的制約也有三層內涵,法度,技巧,源流。突破與創新並非多麼高端的行為,抱庸以為,脫帖之後就是創新,臨摩兩家以上的技能融塑也屬於創新,至於創新的效果如何,那要看功夫和造化。



至於書法技能如何突破制約,各有各的套路章法,很難作統一詳盡的闡述,大致分為四類。

一是以古帖為藍本,融入各人書寫特點。這類創新屬於“積累型”。大多數的書法朋友脫帖之後都是走這條路,優點就是守法甚言,帶有明顯的藝術流派特色,一般都會中規中矩,不易滑入江湖歧路。但要想出大彩得大成,也是很難的。

二是以個人書風為底樣,博採眾家之長。這種創新屬於“修剪型”。以個人書法技能為主導,擇他人之長來調理修飾。天分高悟性好的朋友適合這種方法,效率也是相對較高的。

三是多家技法相互融合重塑,花樣翻新。這種創新屬於“抽組型”。比較抽象,對理論積養與技能水平有較高要求,通常適於已經具備較為紮實基礎的書學者。

四是獨創。此法只適用於天才。


抱庸淺談。


抱庸詩書


關於題主的問題,確實有點讓人不敢接茬,這樣的問題有難度,有挑戰,因為,誰都不知道從何答起,壹庸認為,一起探索為最佳答案,

曾有人感言,書法再無巔峰,現在大批大批學習書法的人,也都是跟著古人的路子,邯鄲學步,蹬蹬腿,伸伸臂,無病呻吟幾下,就大肆創新突破,縱觀書法流變,說句真心話想要取得大篆變小篆,小篆生多態的突破是不可能出現了,就當下而言,似乎碑帖融合是最好的路子,算不算突破和創新,有待歷史的檢驗。

當代書法大家也為此事抓耳撓腮,可似乎確實是無濟於事,傳統書法何去何從,沒有特別明確的方向,也沒有突破的方向,就硬筆書法而言,一直緊隨傳統書法的路子,想要另闢蹊徑走出更貼合實際的路子,似乎也逃不出行書的範疇,不過,硬筆書法的條條框框沒有傳統書法那麼多,壹庸試想,就硬筆而言,將書法知識應用到現人書寫習慣,會更好點,畢竟,硬筆書法還屬於實用的範疇。

壹庸拙筆,壹庸拙見。





壹庸詩書文


書法技巧,當代書法者如何突破制約?

當代書者創作突破書法技巧的制約,正是現在書法作品創新的瓶頸,書法技巧實際就是一個人的書寫功力。是否具有強的書寫性,達到既純熟又合乎法度。


制約創作關鍵是技法,還有本身的我文化底蘊的制約。解決兩者,才能夠真正寫出好作品。

對於技巧得突破,不是很難的,只要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可以達及,而文化藝術修養不是短時間內就能突破的。

如何提高書法技巧,從用筆結體上下功夫,一則多臨摹多讀帖,,一則感悟書墨的深邃,發揮才智,培養濃厚的興趣,充滿激情,有情致才有書寫的盎然,因此經過幾年的基礎訓練,認識到書法的技巧練習不是一撮而就,是貫穿在自己的用心刻苦練習,明白欲速則不達的道理。循序漸進的的書寫過程,逐漸進入由淺到深的學習過程,那種急躁的心境,會有事有願違的情形。理解否定之否定的進步哲理。



書法學習沒有捷徑,因為書法的底蘊深厚。必須按照書法由低到高境的規律。去揣摩去領略。功夫到自然成的習練過程。

突破就是更上一層樓,僅僅是某一階段的提高,更高的書境,依然進行砥礪學習。


狂喜淡墨a


書法技巧,當代書者如何突破制約?

題主指的是純書法技巧嗎?如果是的話我可以做出無法突破的判斷!

因為技術與技巧的突破必然是伴隨著表現形式的改變而相對應的發生改變,而傳統書寫技巧、技法、經驗總結等做的很成熟與全面了,我們只需傻傻的認真繼承好傳統已經非常了不起了。

為什麼要突破制約呢?我們到底是突破技巧上的不足呢還是突破觀念上的不足?

前面已經說過,發生突破與表現形式有關。而表現形式的突破根本就不是想突破就突破得了啊……(很多書法愛好者可能理解不了突破的困難度)

前段時間的畫家30年抄襲案,對一般人來講會認為,就是抄襲最終都會變成自己的風格了,太笨了!

事實果真如此嗎?

我國書畫工作者有很多很多,就說近百年來能創作出自己面貌的書畫家又有多少個人呢?如果用成功與失敗的定義進一步篩選的話,就沒有幾個人了……這種創造力的背後是個人的綜合文化素養問題,無力承載這種文化的厚度啊!




呂永亮


書法技巧要突破,幾乎沒有可能。

書法風格要突破,遍地是黃金。

書法技巧,到清時,基本就齊備了,楷行草隸篆魏碑王羲之體顏真卿體,等等等等,要碑有碑,要貼有貼。要筆法有筆法。要墨法有墨法。

有些筆法甚至失傳,如王羲之的“二指禪”筆法,至今無人能玩,人們都是“三指禪、四指禪”。

像“凌空是圓,落筆成方,寸勁發力”(或相反)的“鵝翅撥水筆法”、“八面出鋒筆法”、“蕩槳筆法”,能繼承者不多。

有些書法技巧,那不叫“突破”,那叫“形式創新”,如章法佈置的新玩法,如在珠子、竹子、在空氣中玩“書法投影”等等。

技巧盡頭是風格。風格的盡頭是藝術。

玩技巧,就是炫技,如米芾、王鐸等。

玩風格,就是找到自我。有人甚至一輩子沒自我風格,即沒認識你自己。

風格,就是有體系的技巧的個人化集成。

風格,說通俗點,就是有:自我字體。

一個“點”,完全不同寫法有5.76萬種。

一個“橫”,完全不同寫法有276.45萬種。

一個“撇”,完全不同寫法有276.45萬種。

在這幾乎無限的可能性中,“認識你自己、找到你自己”,應該有可能。




urna風之度0


當代書法人最大的敵人就是整日尋求如何突破!


這個也不能把責任完全歸結給當代人,幾百年甚至上千年的書法人都以突破為目標在努力!一輩傳給了下一輩,下一輩再繼續傳播,這一輩有一輩的誰突破了?幾人而已!顏真卿,米芾,王鐸!還有?反正我說不出來了!我知道的是,一輩不如一輩,到現代館閣差不多佔半壁江山了!


突破是書法人最好的夢想!我也日思夜想突破,成高手,成書法家,甚至是大師級別的人物,可是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基礎不成,建成高樓也是不穩固的。


那麼有人會問,什麼事基礎啊?臨帖嗎?我們一直在臨啊!是的!臨帖,大家一致在臨帖,可是,功夫到了嗎?是的,大家看到很多的書法人把《聖教序》都臨得有模有樣的,難道基礎還不牢?真的還沒到達牢的地步!缺少什麼?神韻!還缺少什麼?理解!


神韻是什麼?我們可以發個比方說,一個人在臺上站著,站姿與服著都相同,他們的長樣也差不多,可是,其中的一個我們就感覺怎麼看都精神,另一個就不如他,這差的是什麼?就是神韻!也可以理解為氣場,氣度,氣質!


那麼理解什麼?書法之美!書法美的定義,美的規矩,規範!

如果,你具備了這些底蘊,我敢說,你的突破是水到聚成的事,隨著你的個性,縱逸到放縱,然後收斂到凝聚,再次縱逸!


一笑貫長天


傳統的東西,就要在傳統的基礎上進行研究突破,不要總想著發明所謂不靠譜的醜書,只能讓書法死的快。業務水平都已經比專業水平好了,那還有什麼藝術可言!紮紮實實把老祖宗傳下的東西用心傳承,沒錯的!


金玉陀螺


唯一的方法練就筆筆中鋒,唯有

中鋒用筆,其它皆是空中樓閣,是幻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