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岳陽樓記》悟寫作智慧

寫文章不僅需要語言表達技巧,還需要寫作的智慧。下面,筆者就以范仲淹《岳陽樓記》的行文為例,談談這種為文的靈巧與機智。

《岳陽樓記》算是範公的一篇“命題作文”,是因滕子京“屬予作文以記之”而寫成的,實乃“遵囑”之作。全文雖僅有360 字,但文辭駢散結合,文理“起承轉合”,文勢起伏跌宕,文思縝密緊湊,文旨抒寫更是“後無來者”⋯⋯令人讚不絕口。

讀《岳陽樓記》悟寫作智慧

《岳陽樓記》開頭第一段,範公就簡明交待了作“記”的背景及寫作緣由,完成了開篇佈局的點題。接下來就進入主體內容。範公直言,寫這篇“記”似乎有些為難,特別是就“岳陽樓之大觀”而言。這困難是明擺著的:“前人之述備矣。”無論再怎麼描寫“巴陵勝狀”,都是很難超越“唐賢今人”之上的。以岳陽樓為話題的詩詞歌賦等名家名篇名作,幾乎全都被滕子京在重修岳陽樓之際令人鐫刻其上了。因此,範公幾筆描繪了“巴陵勝狀”後便迅速剎住,以“前人之述備矣”作結。這裡充分體現了範公為文的智慧——有自知之明。

然而,作“記”還得繼續,否則,將難以完成好友之囑託。範公筆鋒一轉,以岳陽樓交通便利之特殊地理位置為契機,將遷客騷人“請”了出來,這樣作“記”的大門豁然洞開,給人一種蹊徑另闢、柳暗花明的喜悅與興奮。於是乎,範公飽蘸筆墨,就遷客騷人登樓所見之景(“覽物”)進行了酣暢淋漓的描繪,並記錄了其所生之情(“覽物之情”)。細觀範公筆下的“覽物”及“覽物之情”,可以發現他作了精心歸類和對比。這種“景”與“情”的對照,再次體現了範公為文的智慧——人們在驚奇於如此景觀、感嘆於由此景而產生的真切情感時,並不明白範公如此潑墨繪景記情的真實意圖。也就是說,範公牢牢地“牽”住了人們的思維,控制了人們的閱讀慾望。

讀《岳陽樓記》悟寫作智慧


另外,借寫遷客騷人之“覽物”,無形之中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上文描寫巴陵勝景難以為續的缺憾。這絕不是單憑語言表達技巧能做到的。

之後,範公詳解“古仁人之心”,與遷客騷人的“覽物之情”構成一個更高層次的鮮明對照。讀到這裡,人們才感受到,原來前文遷客騷人之情是後文揭示“古仁人之心”的鋪墊與對比。更重要的是,範公對於古仁人之“心”和遷客騷人之“情”所作的價值取向,體現了古代文人一貫遵從的“文以載道”的為文原則。這也是範公這篇“命題作文”成為千古名篇、不朽傑作的關鍵所在。

還有一點最不易為人覺察,那就是文中隱含的範公對好友滕子京無聲勝有聲的稱頌——滕子京是具有並踐行著“古仁人之心”的偉丈夫、真豪傑。詩言志,文同理。《岳陽樓記》最後的點睛之筆“微斯人,吾誰與歸?”實乃最為精彩的一筆,再一次體現了範公為文的智慧。範公正是通過這一筆,將自己融入“記”中,徹底拋開了局外人——“旁述者”的身份,擲地有聲地表明瞭自己做人的觀點、立場和志向:以好友為楷模,與好友一道做具有“古仁人之心”的人。範公以此鞭策自己,同時號召並激勵那些擁有濟世情懷、憂樂天下的世人。

讀《岳陽樓記》悟寫作智慧

範公在《岳陽樓記》中表現出來的為文之智慧,也許能給予人們這樣一種啟示——做人有智慧,為文也會充滿智慧;文章彰顯著人的品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